標籤:

上火了,別輕易喝涼茶!快來看賴醫生講引火湯!

重要的話,寫在前面!

啰嗦,但請一定讀完!

  有一句廣告語:「上火就喝XXX」,應該是家喻戶曉。喝涼茶,這在有著濃厚涼茶文化的廣東,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沒喝過涼茶的一說出去,人家都不信你是廣東人,所以大多數人也不會覺得喝涼茶有什麼不妥。

  我是客家人,記得我還小時,只要上火,父親總會到熬一些涼茶給我喝。到現在,我回到老家,依然看著我的親朋好友們還在動輒喝著涼茶,那怕是幾十歲的老人,其中有我的父母。如果不是學中醫,不是臨床見到太多看似上火,越清越重的患者,我可能還會和他們一樣,即使冬季全身非常怕冷,夜尿頻多,四肢冰冷難溫,女性痛經,陽虛明顯卻還繼續喝著涼茶!

  我現在知道,許多人的病是過度喝涼茶喝出來的!因為沒有辨別是實火還是虛火!中藥不是沒有副作用,切記,辨識體質很重要!虛火不可隨便喝涼茶!如痤瘡、咽喉炎、便秘,都有可能是虛火!

  曾經,我在上課時,我問我的學生們:「為什麼我們南方人比較矮小?」我開玩笑似告訴他們說:「是因為喝涼茶太多了!陽氣都被耗散了,人怎麼長高長大?」朱丹溪說,小孩子的體質是「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所以容易上火。而陽氣充足是我們健康成長的關鍵。上火就喝涼茶,現在回想,感覺象喝毒藥。因為我從小喝多了,所以現在身材瘦小。

  當然,我認為,南方人多瘦小,與地處南方,自然界陽熱多浮越於外,難以潛藏有關,人氣應之,故地處南方之人,多也容易陽氣浮越,容易咽喉腫痛,陽氣潛藏不好,中土脾胃多偏弱,腎常虧虛。

  現代人上火,虛火多見,實火少見,為什麼?一是長期進食生冷、寒涼食物,如冷飲、涼茶、冰凍啤灑等。二是晚睡熬夜,耗傷津液,陽氣不藏則浮越於上於表,陽氣收藏無力,久則腎陽虧虛。三是夏季空調長伴,冷飲相隨,寒邪極易中傷脾腎之陽。四是睡懶覺,少運動,致陽氣升發無力。

  說了那麼多,我希望以一已之力,能夠警醒身邊的人,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夠更好了解虛火,在將來的臨床上,能夠想起賴老師說過的這些話,為病人制定更好的診療方案,提醒身邊的人遠離涼茶!希望我的朋友們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更健康的身體!

  下面的文章,也值得你仔細閱讀!關注賴梅生醫師公眾服務平台LMSYS2013,更多分享,更多資源!

引火湯臨床使用經驗分享

引火湯的來源  

  本人臨床使用的引火湯為陳士鐸在《辨證錄》中記載的湯方。

  組成:熟地(三兩) 巴戟天(一兩)茯苓(五錢) 麥冬(一兩) 北五味(二錢) 水煎服。 

  歌訣:引火熟三巴麥一,茯苓五味五二錢;

     金水相生水火濟,日輕夜重陰蛾治。   

引火湯的方義  

  方用熟地為君,大補其腎水,麥冬、五味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資,子母原有滂沱之樂,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溫,則水火既濟,水趨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隨之勢,更增之茯苓之前導,則水火同趨,而共安於腎宮。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補水,則腎中無乾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肅之益,此巴戟天所以勝桂附也。

原方主治功能  

  陰蛾(咽喉炎、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日輕夜重)則日輕而夜重,若陽蛾則日重而夜輕矣。為少陰腎火,下無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於咽喉也。治法宜大補腎水,而加入補火之味,以引火歸藏。 

主治病種拓展  

  局部有熱(紅斑、丘疹、膿皰、熱痛等)、有風(風團、瘙癢),但身體虛寒(畏寒、四肢難溫),舌淡,邊有齒印,脈沉取乏力的下列疾病的患者:痤瘡、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斑禿、濕疹、神經性皮炎、銀屑病、酒渣鼻、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等。    

拓展運用探析  

  當年在看《辨證錄》時,偶得此方,分析方義,眼前一亮,  方簡理明,想到臨床經常遇到一些患者,總是訴說易上火(如咽痛、長痘、牙痛 等),但一看面色無華,舌是淡的,甚至舌邊有齒印,再一問患者往往說冬季畏冷,四肢冰冷難溫。 分析其病機,為虛火浮越,或陽氣不能潛藏。如下圖所示。於是我想該方可引火歸原,用來治療一些皮膚病會有很好的療效。

  於是,我最先將該方用於臨床診治較多的痤瘡患者的治療。只要患者有冬季畏冷,四肢難溫,舌淡、脈沉取乏力者,基本上以引火湯為基礎方(熟地45g、 巴戟天15g、茯苓10g、麥冬15g、 北五味5g、丹參20、桑葉15)進行加減治療。嚴重者常配合火針來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特別是很好改善了患者的體質,治癒了許多用苦寒清熱藥物治療無效的甚至加重的嚴重案例,信心大增。

  在痤瘡治療上成功應用後,我又將該方嘗試用於人體上部的一些皮膚病,如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斑禿、濕疹、神經性皮炎、頭部銀屑病、酒渣鼻等的治療,不同的疾病適當加幾味藥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均從引火湯本意引伸出所想到的新的適應病證,將浮越於上部,不能潛藏的陽氣(局部陽氣有餘,陽有餘便成火)引回,潛藏於腎臟而使全身陰平陽秘,則疾病得愈!如下圖所示。

  有一次,我的一個學生雙小腿上大片紅斑、鱗屑,診斷為銀屑病,之前在另一位主任那診治,使用犀角地黃湯加減治療,患者訴服後腹瀉,病情加重,找我就診。診見患者局部大片紅斑,鱗屑很厚,從局部來看,似乎確實符合血熱型的銀屑病,用藥應無不當。然患者服後不適,病情加重,則用方不當昭然,必須改方!診見患者面色無華,舌淡,苔白,邊有很深的齒印,脈沉。細問,患者冬季非常怕冷,四肢冰冷難溫,夏天不喜空調。至此,我放棄血熱的辨證,考慮為脾腎陽虛,虛火浮越於表,予引火湯加四逆湯加減3劑。複診,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守方2周,皮疹基本消退。從這個病人開始,我深刻體會到局部辨證必須與整體辨證、體質辨識相結合,針對每一個病人去分析疾病的病機,然後針對病機去治療,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不至於錯治,變生它症。另一個收穫是對於陽氣浮越於表,我們也可用引火歸原的方法,於是,我又將引火湯擴展到更多皮膚病的治療中,只要全身證見陽虛表現,皮膚上見有熱、有風表現者,均可用引火湯加減!  「陰火證」經驗分享  

  經過文獻學習與多年臨床實踐,我認為陰火這個病機適合很多皮膚病的辨證。所以在我主編的教材《中醫外科學(圖解)》的多個疾病中,我使用了「陰火證」這一證型。下面簡單和大家分享我在辨證陰火證時的一些心得體會。我認為辨陰火證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需要仔細辨識病人體內陰、陽、氣、血的虧虛情況,有所側重,有所兼顧。陰火證患者往往腎陰陽均不足,此時,要辨陰、陽相對虧虛情況,如果陽虛明顯,我只用熟地即可,如果陰虛明顯,火氣較大,舌偏紅,局部色紅,可減熟地,加生地;如果患者乏力明顯,為有氣虛,可加党參、黃芪之類補氣;如果患者面色無華,唇淡,脈沉細,為有血虛,可加黃芪、當歸類補益氣血。

  第二,辨識兼雜證候,如夾濕,夾濕熱,夾痰,夾郁,夾風等情況,用藥時應注意有層次感。臨床的證候是複雜的,一定要明辨,這是療效的關鍵!陰火證患者,如果舌淡,苔膩,則有濕或有痰,我常加蒼朮、白朮、陳皮;若苔黃膩,為有濕熱,治宜先祛濕熱,可先用或加用清熱祛濕的藥物或藥方,如封髓丹等;如果患者心煩易怒,為有肝鬱,可加柴胡、黃芩;如果皮膚瘙癢,為有風,可加荊芥、防風之類。如有風有濕,可加徐長卿來治療。

  第三,要與臟腑辨證相結合,除了脾腎以外,是否還有心、肝、肺等臟腑的功能異常?

  第四,還要根據不同的疾病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藥物來提高療效。如痤瘡、脂溢性皮炎患者,頭面油多時,我常加丹參、桑葉;帶狀皰疹疼痛時加延胡索、鬱金、瓜紅散等;斑禿、白癜風,常加補腎約物,如枸杞子、沙苑子、制首烏等。

  以上經驗沒有進行臨床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全憑心中的感覺,故純屬經驗,在此分享,希望更多人去體驗引火湯及在引火歸原理論指導下來處方遣葯,更好解決患者的疾苦。

「陰火」概念的文獻學習  

  最初「陰火」的提出,是東垣運用陰陽學說,精研《內經》理論,結合臨床實踐,辨別內傷和外感發熱不同的基礎上的一種創新提法。陰火是指飲食勞倦,七情所傷而導致的脾胃虛弱、氣血陰陽不足、臟腑功能失調、陽氣浮動,氣火失調的一種致病性「壯火」。它不僅包括心肝腎諸臟內生火熱,而且君火、相火、虛火、實火,鬱火等也蘊含其中,如果試圖用某一種火如心火、腎火、相火、虛火、實火來代替陰火,恐以偏概全,有失東垣本意。有人對其主要著作《脾胃論》、《內外傷辯惑論》、《蘭室密藏》、《醫學發明》四書中使用陰火一詞予以統計(內容相同,諸書互見者不列入統計),約有43處,其中明確指陰火為心火者2處,為腎火者5處,為脾火者3處,為胃火者1處,為肝火者1處,為肺火者1處,為經脈之火者6處,為五志化火者2處,為實火者1處,為虛火者1處,這些火都是飲食勞倦、七情所傷引起,屬於內傷之火。

  何紹奇《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中有分析過補土伏火。此火為陰火,是虛火中的一種,區別於陰虛火炎,是為氣(陽)虛火不安位。五臟皆寓「火「,為「少火生氣「,為動力。脾胃虧虛則火不安位,上炎則為口瘡、痤瘡等,治宜補脾胃,土厚而火自斂。選補中益氣湯、附子理中湯、引火湯等。    


943。43


推薦閱讀:

娶個醫生做老婆
醫生專欄|簡單5步教你快速判斷皮膚痣是否會惡變?
開學季,謹以此片獻給初入醫學院的小朋友們
醫生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有什麼關於急診醫生的故事么?

TAG: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