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秋節的那些浪漫意象

中秋節是影響深遠的傳統節日,它起源於祭拜月神、豐收秋報或文人玩月活動,至明清時已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中秋節的文化意象,耐人尋味。

(一)月亮

「古人不見今時月,明月曾經照古人」,人們對同一明月的表達,隨著歲月的流轉而逐漸發生變化。當月亮成為人們且祭且賞的對象,此時,那輪明月再也不是遙不可及,在她的清輝籠罩之下,世俗中人酣暢淋漓地揮灑著自己樂悲的交融。

人月雙圓:闔家歡聚喜意濃

「花好月圓人團聚」乃是中國人民最嚮往和珍視的人間美景。看著天上的圓月,就自然聯想到人間的團圓。這一天,已婚的女兒一定要返回夫家,以喻團圓之意。民間很早便有「寧留女一秋,不留女中秋」的說法。

無論平日親人們是否分隔兩地,但只要這一天,家人團聚、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人們就會感到格外的滿足和歡暢。中秋之夜,一家大小選取月照最佳處,先擺上時令瓜果及糕點等供品,焚香祭拜月神,求月神幫助實現自己的心愿。繼而,大家邊吃邊聊,當然,長輩們也會指點著明月,向兒孫講述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這其間,或許還會穿插吟詩作對,制謎猜謎等活動。

月圓人缺:觸景傷情思無限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一年365天,月亮終於出現最圓滿的時刻,可地上的人兒卻不團圓,此時此刻,月亮的圓滿非但不能讓人感覺滿意和充實,反而更易勾起人的無限離別之意。宋朝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在這首詞中,不僅有對秋月的吟詠,「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有對弟弟蘇轍的深切思念,熱烈希望和美好祝願。詞中表達出的手足情深,令人感動不已。

同時,身在異鄉的人更是惆悵萬端,思鄉、思親、感懷身世的愁緒在中秋格外強烈。在人們心中,月亮和故鄉是聯在一起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遊子思鄉的最好表達。

中秋節:天人合一同親人團聚而又圓滿的心理

一輪圓月,之所以會令人們又喜又悲,愁腸百結,實是中國人的民族信仰使然。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中,天人合一信仰佔據相當重要位置。中國古人相信,天上的某種現象印證著人世間的某種現象,恰好契合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人生機遇。

並且,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中,對「圓」(圓滿)的期待又格外地強烈。對「圓」的期待就意味著天地萬物都呈現出一種圓滿美好的和諧狀態。在這樣的心理期待中,八月十五的月亮作為一年之中最圓滿的時刻,就特別令中國人感到滿意和滿足。

正由於此,月光下的中秋成為中華民族生活中一種特定的認同、溝通和凝聚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中,即使人們相隔千山萬水、天涯海角,但卻總能清楚地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和吸引力。

中秋月,一方面,它融合了聚合和分離、團圓與思鄉、圓滿和缺憾的重重矛盾;別一方面,圓月又引發了人們的共同期許——團圓和諧、生活安定、事業和須、家庭和美、天下和平。

(二)月餅

中秋之夜,合家圍坐,皓月當空,或對月飲酒,或品茶吃月餅以助談興,亦人生一大樂事。所以無中秋可以吃月餅,而無月餅則不成中秋。中秋與月餅是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

有許多關於月餅由來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中,月餅都是用來慶祝勝利的食品。相傳,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討匈奴得勝,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後,月餅的製作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三)兔兒爺

古人中秋只有女子拜月,男子和孩子拜的是兔兒爺。現在在京城一帶過中秋時孩子們玩兔兒爺拜兔兒爺的活動還很普遍。傳說,古時候,京城鬧瘟疫,人民痛苦不堪,月神嫦娥知道後,就派玉兔拿著仙藥下凡間救人。玉兔到了人間後,專心救人,不圖回報,唯一需要的是借人們的衣服穿,於是就有了各種形態的兔兒爺。人民為了感謝兔兒爺,就在中秋這一天拜祭它,表達的是一種感恩、向善的美好情懷。

(四)嫦娥

「嫦娥奔月」的神話誕生後,作為月神的月亮被擬人化,嫦娥成了月亮女神的化身。嫦娥是女性的福音,能賜予女性美貌、愛情與家庭幸福,所以中秋拜月就是拜月神嫦娥。這一觀念在唐代已被廣泛認同,唐代女性很愛拜月。唐代女性的「拜月」風俗逐漸成為中國女性共有的中秋節風俗,希望「貌似嫦娥,圓如潔月」,由此還衍生出「月亮占候」、「摸秋送瓜」等風俗。

古代女性如何拜月?明末文人劉侗、於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春場》里有這樣的記述:「八月十五日祭月……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

(五)花燈

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廣東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樣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六)詩歌

唐代時人們就有了八月十五過中秋的概念了,八月十五這天會出現很多很多的詩歌。據說,有人統計,在《全唐詩》中像用「中秋」、「八月十五」這樣名字命名的詩歌有111首。如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這是八月十五的晚上,皮日休在天竺寺賞月的時候做的一首詩。意思是,這個桂樹的那些花瓣不斷地從月亮上掉下來,我走在殿前,撿起了幾個花瓣,看見花瓣上那個露珠還是非常的清新,我呀,還不知道天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想是嫦娥把這個留給了我們人間吧。唐詩中還有很多寫中秋的詩,精神浪漫、氣象恢弘,親近自然,為中秋佳節添上了更多浪漫色彩。

(綜合整理)


推薦閱讀:

中秋佳節吃包子,是我們家的老傳統,今天你們都吃啥!
你可知道月餅的「前世今生」?
我的中秋節:有槍蝦和蝦虎魚;還有芋頭和毛豆子
月是中秋圓,常回家看看

TAG:中秋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