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英雄」岑毓寶

這個人稱「一門三總督」的家庭,處於廣西「省尾」西林縣,是近代中國最顯赫的家庭之一。他是「三總督」之一,文武兼備,勇於戰陣,是功勛卓著的抗法戰爭戰鬥英雄。

  關於岑姓,《風俗通》有這樣的記載:「周文王異母弟耀,武王封為岑子,後因為氏。望出南陽」。據史料記載,北宋的岑仲淑是廣西岑氏的始祖。岑仲淑為浙江省餘姚縣人,進士,宋皇祐四年(1052年),他因為醫術過人而隨狄青平儂智高起義來到廣西,因常立功而被授金紫光祿大夫、麒麟武衛懷遠大將軍,後留守廣西,此後子孫繁衍各地。

  岑姓在歷史上較有影響的兩個時期,一是唐代出了「一門三宰相」——岑文本、岑長倩、岑羲;在清代又出了「一門三總督」——岑毓英、岑毓寶、岑春煊。

  「一門三總督」, 我們在此前本報的「重拾廣西文化的自信」專欄中,已經介紹過總督岑毓英和總督岑春煊的故事。這回要說的是第三位總督岑毓寶。

  1666年,清政府改土歸流將上林長官司設西林縣,岑毓英就是原上林長官司岑氏土司的後裔。岑毓英才9個月時,母親就死了,由祖母鞠養成長。其父岑蒼松後來續弦,並育有3子3女。岑毓寶是其中之一子,字楚卿,壯族,1841年生於廣西西林縣那勞寨。岑毓英排行第一,岑毓寶排行第三。

  省長大哥的好「軍師」

  清同治七年(1868年),岑毓英任雲南巡撫,岑毓寶隨岑毓英到軍中任職。一方面因為是兄弟,另一方面他的確很有才能,所以岑毓英很賞識他。他雖然不是岑毓英名義上的「軍師」,但實際上已經充當「軍師」的角色,常給當省長的大哥出謀獻策。岑毓英、岑毓寶兄弟應是「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鴉片戰爭後,英國殖民者侵略野心日愈膨脹,覬覦中國西南諸省疆域,企圖打通滇川藏直達印度的通道。英國官員曾多次入滇,探路繪圖、刺探情報等。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英總督派遣陸軍軍官柏郎率遠征軍近200人從下緬甸八莫進入中國騰越地區進行偵察活動。英使館派翻譯官馬嘉理一行,至滇西中緬邊境接應。

  馬嘉理由京至滇,一路上無視我國家民族及各級政府的尊嚴。抵昆明時,馬嘉理居然牽狼狗接受堂堂大清封疆大吏、雲貴總督岑毓英躬拜。岑氏兄弟怒火中燒。馬嘉理到騰越鎮(騰衝)後,又對騰越總兵蔣宗漢口出惡言,還登高描繪騰衝地圖。邊民發現後,群起而逐之,併到衙門請願,要求剷除洋人。

  馬嘉理出境與柏郎在緬會合後,又親率衛隊4人越過界河,侵入我邊境芒允街,四處偵探。我邊境軍民警告英軍不許踐踏我國土,被開槍打死多人。我軍民忍無可忍,用火槍長矛、大刀棍棒將馬嘉理及衛隊全殲於戶宋河邊。

  柏郎率領的遠征軍第二天才越過界河,第三天到達芒允班西山下的雪列寨。這時我方已有2000多景頗族、傣族群眾集結將遠征軍圍堵。柏郎見勢不妙,慌忙率部乘夜雨逃回緬境。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馬嘉理事件」。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如果不是岑毓寶多次向岑毓英建議並具體部署派部屬李珍國等組織圍堵,英軍「探路隊」極有可能已「探」進了中國的腹地。

  事後,英駐華大使多次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將岑毓英及其部下「犯官」提京審訊。第二年,岑毓英借繼母病故之機要求解任回鄉,清廷允許他回鄉避過風頭。回到西林那勞後,岑毓寶又建議大哥要重視家鄉教育。於是岑毓英大興土木,在那勞村興建了「南陽書院」。

  清光緒五年(1879年)3月,岑毓英進京,受到光緒皇帝3次召見,被授任貴州巡撫兼兵部尚書銜。第二年岑毓英到貴州任職後立即到烏江巡視。岑毓寶充分發揮「軍師」作用,又建議他建造烏江鐵索橋。岑毓英又一次採納了三弟的意見,同意建造。此舉得到當地民眾的大力支持,共捐集白銀15000兩,其中岑毓英捐白銀5000兩,建成了長60米、寬5米的鐵索橋。為保鐵索橋的安全,岑毓英還下令設兵防守。

  清光緒七年(1881年),日本派兵入侵琉球群島、台灣。清廷調岑毓英出任福建巡撫,督辦台灣防務。岑毓寶兩次跟隨岑毓英赴台,建議大哥注重招撫高山族同胞,同時開發東部山區,疏通西部河流大甲溪,修渠引水以根治水患。在台灣期間,岑毓寶還向岑毓英建議修築台北城防碉堡,增設士兵,提高防守力量。

  清光緒八年(1882年),岑毓英升任雲貴總督。得知法國殖民主義者侵犯越南,岑毓寶立即勸說岑毓英上奏朝廷、帶兵出關抗法。清廷於是稱讚岑毓英「威望素著」和「勇於任事」,批准了他的請求。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4月,清廷與法國議和,下令前線停戰。岑毓英急忙找岑毓寶和其他部將一起商量。最後決定上書朝廷,提出「五不可」議和與「五可戰」的主張。「五不可」議和就是:「法人無端生釁,不加懲處遂與議和,不可一;法人未受懲創,即來請款,是心中藏詭譎,不可二;法人不索兵費,但求越境通商,恐將來取償於後,必加十倍,不可三……」「五可戰」就是:「揣敵情可戰;論將才可戰;卜天理可戰……」只可惜,他們的建議得不到朝廷採納。

  主動請纓出關抗法

  在中法戰爭中,岑毓寶主動提出赴越南抗法,在宣光城親率10營的兵力迎戰法國援軍。在宣光城一戰中,他指揮滇軍用地雷炸破宣光城牆,組織敢死隊沖入城內與法軍展開肉搏戰,最終消滅了法軍。在臨洮府的戰鬥中,岑毓寶身先士卒,勇猛地殺向敵陣。該役共斬殺法軍將領數十人、打死「白帽紅衣」即法正規軍5000多人、「花衣」即法僱傭軍2000多人,繳獲一大批洋槍洋炮,取得臨洮戰役的大勝利。法軍最高將領孤拔受傷逃跑,最後也死於戰傷。

  在抗法戰爭中,岑毓寶率領的滇軍創造了「地營」戰術。「地營」,即深挖於地的一座地下道路防禦系統,分為多層,支道縱橫交錯,長愈百里不等。地道裡面設有多種功能區,如:戰鬥工事、會客廳、倉儲庫、膳堂等,還設有多個隱蔽出口,不僅能抵禦敵人進攻,在一定範圍內可通過地道抄到敵後作戰。「地營」戰術在宣光、臨洮戰役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攻堅戰中,岑毓寶率領的滇軍更是創造了「滾草龍」戰術,在攻克宣光城的戰役中,兩軍對壘,滇軍就是用「滾草龍」戰術逼近城下爆破城牆、搗毀敵軍炮台的。

  「地營」戰術後被岑毓英的學生抗法名將蔡標整理並著述成《地營圖說》一書,是研究地道戰的重要兵書。這是軍事史上的重要變革,看看20世紀的戰爭幾乎都有「地營戰法」的運用,就知道地營法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了。

  因為作戰有功,岑毓寶獲「額圖暉巴圖魯」稱號。「額圖暉巴圖魯」滿語就是戰鬥英雄的意思,此外他還被授「道員分省補用」銜。中法戰爭結束後,岑毓英令他駐紮白馬關,參與勘劃西段中越國界。他智勇愛國,升任雲南布政史,官居二品,賞戴「花翎」,已和毓寶大哥一樣,屬省部級幹部了。

  文武兼備多才多藝

  岑毓英文武雙全,一直揚名官場。岑毓寶也文武兼備,不但勇於戰陣、累立戰功,而且也頗能舞文弄墨。

  昆明大觀樓一向以秀美風光以及長聯聞名天下。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雲南總督岑毓英重修大觀樓,時任布政使的岑毓寶也題有一副對聯:「望海憶當年:嘆千層浪涌,百尺濤飛,安得滇海長清,再造危邦成樂土;登樓忻此日:看六詔風和,三迤雲麗,從茲岑樓永峙,常教止水不為波。」單從這一副對聯,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岑毓寶並非只會忠勇用武的猛士,而且還是一位頗有文化修養的朝廷命官。

  光緒四年(1878年),岑毓英讓岑毓寶督編《西林岑氏族譜》。岑毓寶欣然答應,帶領幾位族人順利編出了共分10冊的族譜。

  岑毓寶多才也多藝,他經常會編山歌和唱山歌。他唱的山歌多是馱娘江調壯歌,一般是五字四句或六句。這種山歌有「哎唷」調和「歡達來」調兩種唱法,起句聲音高而尖,落句慢而低,曲調優美動聽。在政余或者戰余,岑毓寶經常會同從那勞村出來的家鄉人唱山歌取樂。

  變法維新兩種命運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岑毓英在雲貴總督任上病逝。清廷電令岑毓寶代理雲貴總督。但是,長期以來,清廷內掌握實力的北洋軍閥,從內政到外交都與岑毓英為代表的主張對西方列強持強硬態度的勢力有著分歧。他們害怕岑氏勢力在西南地區擴展,正好借岑毓英去世之機削弱岑氏勢力。岑毓寶代理總督83天後就被另派的新總督來接任的,岑毓寶仍任雲南布政使。

  自此,岑毓寶開始對清廷極為不滿。他充分看到了朝廷的腐敗,感到報國無門。當時,整個中國正處於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高潮,即百日維新階段。岑毓寶經過認真思考,認為要使中國強盛,應當支持維新變法。於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初,趁新任總督赴京慶賀慈禧60壽辰的機會,配合雲南維新派,處決了幾個追隨慈禧的保守派人物,然後辭官回到家鄉西林那勞,與族兄岑毓靈秘密組織「維新團」,還先後派人到泗城(現凌雲縣),興義、龍安等地發展組織,招兵買馬,準備配合維新變法。

  岑毓寶整個身心和希望都寄托在維新變法上了。為了擴大維新變法的影響,岑毓寶甚至把那勞村改名為「維新村」。豈料,維新變法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或遭捕殺或逃亡國外。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百日維新」失敗後,岑氏族老多指責他,屢受皇恩,不該輕舉妄動。岑毓寶鬱郁不得志,認為報國無門。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農曆3月7日晚在「宮保府」吞金自殺。死時坐在門墩上,仰面朝天。面對端峰沱水,有將遺憾寄于山河之慨。岑氏家族對岑毓寶的喪事草率了之,其子岑兆禧十分不滿,千里迢迢抬棺回昆明,葬於錢衛屯山麓。後來,朝廷知道了這件事,但岑毓寶已死,又念其有功於朝廷,便順水推舟,例授岑毓寶為「資政大夫」,只把「維新團」的骨幹充軍邊疆了事。

  岑毓寶死後,家鄉人都稱他為「三英雄」。

  其實,岑氏族老是不應責怪岑毓寶參與維新變法的。同樣是岑家人,岑毓寶的親侄兒、岑毓英的兒子岑春煊卷進維新變法程度並不比叔叔淺,偏偏就能為岑氏家族光宗耀祖。這就要看運氣了!

  戊戌變法期間,岑春煊趕赴京都,與維新派人士諸多往還。百日維新進入高潮之後,岑春煊屢屢上書條陳變法事宜。他向光緒帝呈遞主張對內外冗濫官員進行比較徹底的裁汰的奏摺,深為光緒帝賞識。後光緒帝頒布了轟動一時的裁官上諭。岑春煊以此書擢升廣東布政使;加上八國聯軍進犯京津,又親率馬步兵2000餘人,攜銀5萬兩,從蘭州北上「勤王」,「救駕」慈禧太后;從此便一路青雲了。


推薦閱讀:

揭秘中國古代的戰吼與戰旗:《英雄》中的「風、大風」真有歷史原型?
《長城》戰績如何,才配得上張藝謀「國師」之稱?
清明節,抗日川軍才是值得祭奠的英雄
抗洪戰士失聯7天凶多吉少 母親:戰士們辛苦別搜了(圖)
有哪些被人誤解的英雄?

TAG: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