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

與細菌耐藥性迅速蔓延的勢頭相比,近10年來,全球新研製出的抗生素僅有兩個。當細菌「百鍊成鋼」時,我們還有什麼武器?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 李曉宏《 人民日報 》( 2010年11月18日   19 版) 

  抗生素耐藥性與日俱增——

  許多本來不難治癒的疾病,可選擇使用的藥物少了,有的病人搶救時甚至無葯可用,導致感染引起炎症,造成高燒、痙攣、昏迷直至死亡

  11月12日上午9時許,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門診內。一位患者痛苦地說:「3個月前,我發了一次燒後,嗅覺和味覺就消失了。聞不出氣味,吃不出滋味,似乎與世界隔了一層!」「你用過什麼抗生素?」 該科副主任李太生問。「以往發燒,我在家吃些『白加黑』就好了,這次吃了3天還沒退燒,就上藥店買了一盒羅紅霉素。」患者道。「問題出在濫用抗生素上,損傷了嗅覺和味覺神經。」 李太生分析。 

  「抗生素濫用之災已成為國人之痛。」李太生說,我國每年約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濫用抗生素。全國7歲以下兒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者多達30萬人,佔總體聾啞兒童的30%至40%。也就是說,100個聾啞兒童中,就有30至40個是因抗生素致聾的。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很多,最主要的是細菌耐藥性問題。

  「過去感冒發燒時打幾針青黴素就好了,現在哪有醫生還開這種便宜葯?!」 在北京協和醫院門診收費處,一位帶孫子來看病的大媽感慨道。

  30年前曾廣泛使用的青黴素,今天為何難覓蹤影?僅僅因為利潤低嗎?「價格只是一方面因素,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青黴素出現耐藥性。」李太生舉例說,「今天,引起肺炎的肺炎鏈球菌,早就對青黴素耐葯了,醫生不得不用更高級的抗生素。」

  抗菌藥物和細菌,自然界中的一對「老冤家」。前者手握「矛」,殺滅後者,治癒感染;後者打造「盾」,自我救贖,免遭滅門。兩者一攻一守,相剋相生。

  「自從人類意外發現能治療感染的抗菌藥物青黴素後,就加快了尋找『矛』的腳步,原來的『矛』、『盾』平衡不斷被打破。」李太生說,人類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矛」的數量與殺傷力,抗菌藥物的濃度日漸上升。為獲得新的生態平衡,細菌不斷提升「盾」的防禦能力,耐藥性與日俱增。

  據介紹,目前全球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嚴重。世界上已經出現多種「超級細菌」,它們大多對3種以上抗生素耐葯,有的甚至對7種抗生素同時耐葯。由於濫用抗生素,我國情勢更為嚴峻。環丙沙星,這種上世紀90年代剛剛上市的藥品,在投入使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我國患者的耐藥性已經高達60%,而西方發達國家只有1%。

  眼下,許多本來不難治癒的疾病,可選擇使用的藥物少了,有的病人搶救時甚至無葯可用,導致感染引起炎症,造成高燒、痙攣、昏迷直至死亡。

  曾經幫助我們戰勝細菌的抗生素,如今讓細菌變得更加強大。與細菌耐藥性迅速蔓延的勢頭相比,近10年來,全球新研製出的抗生素僅有兩個。當細菌「百鍊成鋼」時,我們拿什麼武器應對它?

  今天,日益突出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已有目共睹,但濫用抗生素導致的隱形傷亡,對民眾肌體和體質的長遠損害,還未受到足夠關注。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李太生說,「許多抗生素都是通過肝、腎代謝的,濫用抗生素會引發藥物性肝炎或導致腎功能不全。」

  他認為,長期大量使用高檔次的抗生素,還會破壞體內菌群平衡,引起二重感染。抗生素殺滅了敏感細菌,未被抑制的菌種大量繁殖,原本不致病的細菌開始致病。此種感染可為較輕的局部如口腔、胃腸道的感染,也有可能發展為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亟待糾正用藥觀念——

  生病不就醫,躲在家裡吃抗生素,幾種葯同時用或頻繁換藥,隨意停服或間斷服用,錯誤的用藥觀念和用藥習慣,使病人成為自己的加害者

  這些年,「生病了吃消炎藥」已經成為國人的一種「醫學常識」,一種生活習慣。《2010年中國家庭藥箱調查》顯示,七成以上居民有自備抗菌藥物的習慣,並在本人或家人有炎症或感冒發燒時,自行服用抗菌葯。

  「時下,多數病人都有自己開藥方的經歷。」北京軍區總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張國輝說,最近一位女患者來看病,開口就講:「大夫,最近我又患上尿路感染。以前得這病時,醫生開過氟派酸,後來再得病時,我一直在藥店買這種葯。可這次,吃了很久都不管用,您給我換種別的葯吧。」

  張國輝說,生病不就醫,躲在家裡吃抗生素,幾種葯同時用或頻繁換藥,隨意停服或間斷服用,錯誤的用藥觀念和用藥習慣,某種程度上,使病人成為自己的加害者。

  「多數家長認為發熱就是有炎症,就該使用消炎藥。」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兒童門急診主任向龍介紹,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燒壞了」,主動要求醫生開更貴更好的抗生素。如果醫生開的葯沒有立竿見影,就認為醫術不行,立刻再換醫生。

  「事實上,90%的感冒發燒不需用抗生素。」 向龍說,大部分感冒發燒都由病毒感染引起,多喝水、多休息,多數就能自愈。只有白細胞升高的細菌感染,才用抗生素。

  從患者角度講,如何科學使用抗生素?向龍開出四個「藥方」。

  第一,盡量不使用抗生素。再貴再好的抗菌葯也存在危害,隨意用很容易導致身體菌群失調。病毒性感冒無需用抗生素,細菌感染的癥狀一般咳有黃痰。如果判斷不出自己是哪種感冒,並有高燒、咳嗽等癥狀,應去醫院就診,扎手指取血檢驗便可確定是否細菌感染。

  第二,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疾病治療需要一個過程。抗生素的使用有自己的規律,一般3—5天才能見效,很多患者使用一兩天後覺得病情沒有緩解,就自主換藥;或者自己感覺好一點就停葯,或為省事不按藥物說明服藥,隨意減少用藥次數,都易造成細菌耐葯。

  第三,不要盲目追求新產品和強效產品,越強的藥效可能帶來越強的耐藥性。一般情況下,需用抗生素治療的感染性疾病僅用一種抗生素即可,多用藥多保險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四,掌握適當的用藥劑量。給孩子用藥,要遵醫囑,那種簡單地認為兒童藥量是成人劑量減半的概念是錯誤的。兒童用藥量通常由醫生根據診斷、病情、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得出。 

  抗生素養醫機制必須終結——

  作為各大醫院創收的一大「武器」和醫生的致富「法寶」,我國醫院臨床使用抗生素治療比例達到70%,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

  如果追溯,患者生病就吃抗生素的習慣是誰養成的?換句話說,誰是患者用藥誤區的始作俑者、幕後推手?醫生恐怕難辭其咎。

  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介紹,目前抗生素成為各醫院用藥的最大品種,幾乎各個科室、每位醫生都可以使用。衛生部公布的統計年報顯示,醫院臨床使用抗生素治療比例達到70%,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原因何在?

  抗生素是當前醫藥市場的「暴利之最」,大多數抗生素售價高,但實際成本十分低廉。在「以葯養醫」體制之下,最高利潤的抗生素使用成為各大醫院創收的一大「武器」和醫生的致富「法寶」。據統計,三級醫院中,抗生素佔全部藥品收入的30%左右,二級醫院超過40%,住院患者抗菌藥費用佔總費用的一半以上。

  除了利益驅使,我國醫生開藥多是經驗優先,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準確地使用抗生素,在抗生素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時間、使用類別上存在不合理的情況。

  醫生對抗生素的濫用,誤導病人把抗生素當成「萬能葯」。患者無知中成為醫生的幫手,某種角度上講,雙方合力助推耐藥性的走高。

  「受利益驅使而枉顧醫療安全,無異於飲鴆止渴。」 孫忠實認為,政府應下決心解決以葯養醫問題。

  為了扭轉濫用抗生素現象,北京市葯事管理專家委員會計劃在各家公立醫療機構,每月隨機抽取100張處方,由處方點評組專家對其中的藥品數量、總金額、抗生素等所佔的比例進行審查,如果輔助治療的抗生素用藥位列前十名,即說明醫療機構存在不合理用藥問題,將被干預和調整。

  孫忠實介紹, 2005年,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總後衛生部聯合建立細菌耐葯監測網。到今年底,該網覆蓋的監測點將從現在的600家三級醫院擴大到900家三級醫院,各省級監測系統將覆蓋本轄區的二級醫院,並形成年度運行報告。通過監測網路,如果發現細菌對某種抗生素「超級耐葯」,將及時調整該種抗生素的使用情況。

  此外,我國大眾的醫學素養亟待提高。孫忠實疾呼,全社會應像掀起養生熱一樣,掀起科學使用抗生素的宣傳熱潮。在這方面,西方一些國家已經行動,美國實施「擦亮慧眼」計劃,宣傳理智使用抗生素;加拿大施行「需要為細菌用藥嗎」計劃,使社區一級用於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減少了近20%。 


推薦閱讀:

1000個娃六成尿檢含抗生素,抗生素有什麼危害嗎?
昔日奇蹟之葯促進小雞生長:金黴素撬動農業大結構
為什麼牙醫不喜歡開藥?
阿奇紅霉素和紅霉素有什麼區別?
青黴素過敏,比你想像的更複雜

TAG: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