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存周談孫式拳基本功

孫存周強調練基本功練要練的準確、堅實、明白。孫存周把基本功濃縮為無極式、三體式、劈拳、崩拳、單換掌、懶扎衣。孫存周說:「練技擊有三個台階,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練通了,渾身都是拳。但到了這一步也還是個拳匠。還不能稱師。第二步是知拍,與人對打,感應確切,應對自如,如是才出得來節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這一步可以稱師。第三步是拳與性合,遇敵制勝,盡情盡性,喜怒哀樂因拳而出,皆能制敵,則可稱家。如今能至是者極少。最終至木吶虛無,動靜無兆,制敵於不覺中,如家嚴也。」
孫存周根據自己的切身實踐認為,傳統武術若得真傳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擊練習的。也無需十年、八年才出門。孫存周認為形意拳比拳擊更精簡實用。孫存周自己的實踐是僅隨父親苦練三年,便闖蕩江湖,未遇敵手。孫存周認為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對基本功的掌握,孫存周還認為,很多名家、大師所以練、用脫節,平時練的東西,對抗時大多用不上。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練成雜技了,看起來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來,就全沒了。一是對基本功掌握的不準確。二是實戰練習少,距離感差,不知拍。三是體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堅。這些都與拳術練習的方法有關。因此,從這時起孫存周已開始深入系統地研究拳術的教學教法問題。提出「學習拳術,門派之見,實屬萬不可有。然選擇拳術,首戒標奇立異。若二三其志,尤易誤入歧途。但既經選擇之後,尤應繼循正軌,所謂探驪得珠,貴得其竅。堅持習練,持之以恆,不特真詮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孫家拳的勁是各派拳術中最銳利的,滲透力極強,當你還沒有什麼感覺時,裡面已經受傷。孫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鷹熊合演幾乎是貼著地皮練,鷂子翻身的束身幾乎是團成了一個球,但不能有低頭、貓腰、撅屁股之嫌。八卦掌走轉起來行如奔馬,勁力也非常渾厚。若說孫式拳有明師,劉樹林老師無疑是一位。劉樹林是孫存周先生的弟子,因為現在練拳,孫式拳的要領依然無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練套路其實不是目的,練拳得有乾貨,所謂乾貨則是說得練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架子。劉樹林老師推薦的入門功夫包括無極樁和馬步雲手,其次就是劈拳步和定步崩拳。主要是無極樁和馬步雲手,無極樁的目的是靜心、活氣血、訓練頭、頸、腰、跨、腿、腳等部位使其達到孫式拳的要求、進而達到心無所思、意無所動、渾渾噩噩、空空洞洞、一氣渾然的境地。馬步雲手目的是訓練整勁,使周身一體,要練到隨手一撥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這種訓練方法才是真正的練功夫,到了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開拳勢必事半功倍,單純太極拳套路練習,水分太大,難以出功夫。無極樁和馬步雲手練成了,方可進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極拳的訓練。

孫氏太極拳的基本規矩如「九要」、「內開外合」以及「兩腎相磨」都是來自孫祿堂先生對所習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規矩的總結和提煉,關於「九要」的內容在孫祿堂先生的《形意拳學》和《八卦拳學》中皆有說明。關於「內開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節中有相關論述。「兩腎相磨」這個詞雖然未在孫祿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現,但是其意及其狀態在《八卦拳學》中有詳細論述。孫氏太極拳中的虛實轉換兩腎相磨之理來自八卦拳。孫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對於初習者更是要從功夫做起。練功夫是枯燥和艱苦的,對於初學者練功夫要過五關,這五關就是酸、熱、漲、沉、空。初練三體式,大腿奇酸難忍,最終抖動不止,每次猶如上刑。但要堅持,站到後來,手臂與大腿都奇酸難忍,說明對路。練三體式,開始是大腿酸,後來是手臂與大腿一起酸,說明你的勁力開始均勻。轉八卦,則正好相反,開始是兩膀發酸,到後來兩膀與腿一起酸,說明你練對了。太極拳開始是背酸,至後來是後背與手臂和腿都酸,說明是練對路子了。如果初練習三體式,大腿不酸。初練習單換掌,兩膀不酸。初練習孫氏太極拳,後背不酸。則說明你一定沒有練對。

所以初練孫氏拳,該酸的地方酸不可怕,不酸則說明一定練錯了。形相異、意則一,與形似意不同研習孫氏太極拳即要體會其拳式間的形相異而意則一,又要體會拳式間的形相似而意不同。如懶扎衣與雲手,形式不同,但其兩式之勁意有相通、相同之處。又如手揮琵琶與高探馬,其形式相似,但勁意不同,用法有別。孫氏拳的同一式中能化出無窮的勁意,不同式中又能出同一勁意。故一式一學,皆是學問,需要反覆體會。惟孫氏三拳式極簡,而意極深。孫氏拳的每一個式子都是對拳藝的高度抽象概括,堪稱拳學中的經典之最。
孫氏太極拳懶扎衣一式內涵極為豐富,結構極為精妙,勁意變化極多,需要反覆體悟研練。基本要求是能直接體現出虛實嚴靈、吞吐提按、敷蓋對吞、掤捋擠按、采捩鑽翻等勁意,並暗含著肘靠之意。尤要能體悟到俞大猷《劍經》中的「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進步,將槍收短,連腳趕上,且勿殺他,只管定他槍,則無敵於天下矣。」這段話的意境。如果這些勁意在孫氏太極拳懶扎衣一式中還未能走出來,說明對該式尚未做到基本領悟,需要多加研習,反覆體悟之。孫氏太極拳懶扎衣一式若能入門,應付無規則的街頭惡戰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發力來自哪裡呢?發力來自虛空,虛空所以能發力,是來自身上的規矩,身上的規矩則來自拳架子。要說力源,這就是力源。真正通透的發力,無不是起自虛空中,任何假借或預示,都將破壞或至少降低發力的質量。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拳架子,如果沒有從拳架子中使規矩上身,即使內心虛無也產生不了通透的發力。這就是有與無的辨證關係。所謂有無不立,孤有不立,孤無亦不立,非有無不立而不可。所以練拳,一要知規矩,二要多練,讓規矩上身。而用時,要忘掉規矩,自虛空而出,因敵成體。發力如此,打法亦如此。所以神要蓄,勁要縮,形要正,法要純熟,明乎順逆。

一、孫氏無極式

無極者,當人未練拳術之初,心無所思,意無所動,目無所視,手足無舞蹈,身體無動作,陰陽未判,清濁未分,混混噩噩,一氣渾然者也。夫人生於天地之間,秉陰陽之性,本有渾然之元氣,但為物慾所蔽,於是拙氣拙力生焉,加以內不知修,外不知養,以至陰陽不合,內外不一,陽盡生陰,陰極必敝,亦是人之無可如何者。惟聖人有道運之道,轉乾坤、扭氣機、能以後天返先天,化其拙氣拙力,引火歸原,氣貫丹田。於是有拳術十三勢之作用,研求一氣伸縮之道,所謂無極而能生大極者是也(原註:一氣者即太極也。)。十三勢者,棚捋擠按,采例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棚捋擠按(原註:坎、離、震、兌八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原註:即乾、坤、艮、),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也(原註: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上述之四正四斜為十三勢,此太極拳十三勢之所由名也。其中分為體、用,以太極架子,進退顧盼定言,謂之體。以棚擁擠按,采例肘靠言,渭之用。又或以五行謂之經,八卦謂之緯。總而言之曰:內外體用一氣而已。以練架子,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為知人功夫。練架子時,內中精氣神貴能全體圓滿無虧。操練手法時,手足動作,要在周身靈活不滯。先達云:終朝每日常纏手,功久可以知己知彼,能制人而不為人所制也。
起點面正,身子直立兩手下垂,兩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兩足為九十度之形式。兩足尖亦不用力抓扣,兩足後跟亦不用力蹬扭,兩足如立在空虛之地,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無往來動作之節律,身心未知開合頂勁之靈活,但順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動靜不能自知也。靜為無極體,動為無極用。若言其靜,則心中空空洞洞,意向思想一無所有。兩目將神定住,內無所觀,外無所視也;若言其動,則惟順其天然之性旋轉不已,伸縮往來,進退動作,皆無聯兆。然胸中雖空空洞洞,無意向思想之理,但腹內確有至虛至無之根,而能生出無極之氣也。其氣似霧,氤氤氳氳;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濁不分。惟此拳之形式未定,故各謂之無極形式。此理雖微,但能心思會悟,身體力行到極處自能知其所以然也。


推薦閱讀:

在舞蹈基本功中,如何練習劈叉?如何練習可以快速開胯?
孩子學畫畫要不要基本功?如何理解基本功?
練芭蕾會改善腿型嗎?業餘同學應該怎樣練?
平時想練習舞蹈基本功,卻找不到場地,怎麼辦好呢?
芭蕾壓腳背的方法和危害?

TAG: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