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代兵仙:韓信

韓信 -西漢初年軍事家、開國功臣韓信(前226年-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軍事家,文學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最後被處死於長樂宮鍾室。1 基本信息姓名:韓信國籍:中國(漢朝)民族:漢族韓信出生地:淮陰(今江蘇淮安)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正月職業:大將軍、左丞相主要成就: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封爵:大將(初封)→左丞相(北伐所封)→相國(平趙國所封)→齊王(平定齊國)→楚王(決戰垓下平楚)→淮陰侯(劉邦懼其才能,誣陷謀反而貶)自古唯一集將、相、侯、王於一身2 人物簡介韓信(前231年-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劉邦、呂雉(即呂后)設計,令蕭何召其入宮內,最後被處死於長樂宮鍾室。3 生平經歷早期經歷韓信還是平民時,既當不了官,也無法經商過活,經常寄食於他人,為眾人所厭。後來加入了楚營項梁的起義軍。前208年項梁死後便成為項羽部下,曾經數次向其獻策,但項羽沒有採納。韓信在項軍內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認為沒有前途,於是在前206年,漢王劉邦進入漢中郡、武都郡、巴郡與蜀郡時,韓信逃離楚營,投奔漢王劉邦。韓信最初未被漢營重用,後因為涉嫌犯軍法被判斬首之刑,行刑時,已有十三人被斬,臨到韓信,他見到夏侯嬰,便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意:君上不是想要天下的嗎?為何要斬壯士呢?)夏侯嬰感驚奇,釋放韓信,再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任韓信為治粟都尉,但韓信並不滿足於此。韓信登台拜將韓信與蕭何談話數次,蕭何對他印象深刻。在南鄭過了一段時間,韓信估計蕭何已向劉邦推薦自己,卻沒音訊,感到不受重用,於是離開漢營,準備另投明主。蕭何聞訊,認為韓信如此將才不能輕易失去,於是不及通知劉邦便策馬於月下追韓信,終於勸得韓信留下。[1]起初,劉邦聽說蕭何逃出,十分驚恐,後來聽說他是為了追韓信,於是問他:「這麼多人逃回東方,你都不追,為何卻追韓信?」蕭何於是向劉邦再薦韓信:「那些逃走的將軍們是很容易隨手得到的,至於韓信這樣的英才,天底下的人群中絕對找不到第二個!」(原文:「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劉邦接納建議,模仿古代築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即漢軍總司令。拜將後,韓信立刻向劉邦剖析天下大勢,並提出其戰略。劉邦同意,並依其計劃部署。《史記.淮陰侯列傳》: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暗渡陳倉項羽分封諸侯,不足一年,齊國已生內亂,項羽於是親率楚軍北上鎮壓。前206年八月[1],劉邦出兵進攻關中,由韓信領軍「暗渡陳倉」,突襲雍王章邯;漢軍大勝,旋即攻佔咸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關中大部份歸順漢王劉邦。諸侯大敗當章邯還堅守廢丘時,劉邦留下韓信圍攻廢丘,自己則聯合其他項羽十八諸侯,趁項羽還在齊國時,於前205年領聯軍五十六萬人攻佔項羽首都彭城。項羽領兵三萬回師彭城,劉邦這時還在沉迷享樂,結果在彭城之戰慘敗,退至滎陽。蕭何即動員關中老弱和未傅者,讓韓信帶往滎陽前線救援劉邦。之後,韓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滎陽附近)之間擊退楚軍,使楚軍不能西越滎陽。魏王魏豹附楚反漢,劉邦派韓信領兵攻魏,韓信突襲魏國都城安邑,擒魏豹。隨後韓信率軍擊敗代國,這時漢營調走他旗下的精兵到滎陽抵抗楚軍。韓信繼續進軍,在井陘背水一戰,以少數兵力擊敗號稱二十萬人的趙軍,擒趙王趙歇。韓信聽從廣武君李左車建議,派人出使燕國,成功遊說燕王歸附漢王。自立齊王韓信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命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消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攻佔齊地。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武涉遊說韓信叛漢,韓信以漢對他有恩為由拒絕。蒯通認為劉邦日後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通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但韓信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漢。助漢滅楚前203年,劉邦與項羽議和,停戰,以鴻溝為界。不久劉邦聽從陳平之計毀約,出兵追擊東歸的項羽,但韓信及彭越沒有派兵助戰,漢軍在固陵被項羽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應韓信及彭越事成後封地為王。韓信及彭越終於帶兵會合劉邦,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大破楚軍,最後迫使項羽撤退到垓下,項羽突圍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鳥盡弓藏項羽死後,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並改齊王為楚王,移都下邳。逃亡部將鍾離昧素與韓信交好,韓信便將其收留藏匿。劉邦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劉邦採用陳平計策,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有意發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鍾離眛則自刎。韓信帶著人頭於陳(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韓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後來劉邦赦免韓信,韓信被降為淮陰侯。韓信自己功高震主,常稱病不出。韓信漢高祖十年,陳豨起兵造反,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在韓信前來祝賀時趁機擒獲,以聲稱有密告指出他與陳豨共謀,將韓信處以五刑後打死於長樂宮鍾室,並誅連三族,後世人稱:「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劉邦平定陳豨返回之後,得知韓信已死,「亦喜且憐之」。劉邦問韓信死前說了什麼,呂后回答韓信後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計。於是劉邦下令捕捉蒯通。蒯通辯稱「當時只知韓信,不知陛下」,而被赦免。傳說中,劉邦曾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漢土,絕不加兵刃於身。」故韓信被殺時呂  後吊之於長樂宮大鐘之內,頭為大鐘所罩,不見天日;腳懸空於地面:所以無法頂天立地。呂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說是用桃木劍,而非以兵刃(刀、劍之類,有刀刃的武器)將其殺死,以不違背當年的「承諾」。太史公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表面上罵韓信,實際上是將漢高祖的刻薄寡恩表露無遺。4 人物評價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唐)劉禹錫: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韓信廟》)(宋)司馬光:「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資治通鑒》卷十二《漢紀》四(宋)蘇軾:「(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韓信(元)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明)唐順之:「孔明之初見昭烈論三國,亦不能過。予故曰:淮陰者非特將略也。(明)王世貞:「淮陰之初說高帝也,高密(鄧禹)之初說光武也,武鄉(諸葛亮)之初說昭烈也,若懸券而責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謂才也已矣!」(明)董份:「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傑」(明)李贄:「信與沛公初見,凡說項羽處,字字拿著沛公,沛公卒受其益。」(明)茅坤:「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放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詞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清)王鳴盛:「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家為三十五家,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皆本於平日學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謀,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也」。(清)王志湉:「氣蓋世力拔山,見公束手,歌大風思猛士,為之傷懷。(清)徐經:「史公為淮陰惜,實不僅為淮陰惜。5 人物軼事今天在淮安還有漢韓侯祠、胯下橋和漂母祠,紀念韓信及其事迹。民間傳說韓信發明賭具,可帶給民眾偏財運。「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以韓信的典故為名的成語。劉邦曾問他:「你覺得我可帶兵多少?」韓信:「最多十萬。」劉:「那你呢?」韓:「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劉:「那我不是打不過你?」韓:「不,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漂母進飯」一詞說的是韓信早年窮困潦倒,在淮陰曾受過一個替人洗衣為生的婦人(漂母)的餐飯接濟。韓信曾表示將來必定報答。漂母怒道:「大丈夫自己都不能維生,我是可憐你才幫你,哪裡是為了報答!」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回到淮陰,找到了漂母給了一千兩黃金。韓信在淮陰還曾受到過重大侮辱。淮陰市井有人生事,找到韓信說:看你一直帶著劍,但是我猜你是個膽小鬼。你有膽量就刺我一劍,沒膽量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看了這人很久,最後甘受「胯下之辱」。韓信封楚王后,找到了這人,封他為中尉,並對眾人說:「這是一個壯士。當年他侮辱我時,難道我不能殺他?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是為了做大事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語,指韓信一生成敗,從被劉邦重用到最終被處死都源於蕭何的影響。「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則又指當年漂母施捨救了他一命,最終還是死在另一個婦人呂后手中。「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解:蕭何暗中救了韓信幼子,托蒯徹帶至南越藏匿;劉邦遍搜不得,猜忌是蕭何私藏了韓信幼子,因為開始要謀殺韓信只有蕭何出面去叫韓信進宮見駕(紿信入宮);於是將蕭何下了監獄;蒯徹安全送韓信幼子到嶺南後,返回中原;劉邦抓了蒯徹,不料反被蒯徹搶白一番,不得不放了蒯徹;蒯徹於是四處散布是因為蕭何韓信才遭到呂后所殺,一時間,京城到處有人罵蕭何,韓信是成也靠蕭何,死也因為蕭何!言外之意即蕭何怎麼可能救了韓信之子?劉邦聽到謠言,想想也對,於是不得不釋放蕭何出獄,只派人暗中監視他,不明底細的老百姓就此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直傳了千百年!* 韓信被呂后設計殺害,家臣(令韓信受胯下之辱,而韓信封其楚中尉者)和欒說聯合藏匿其三歲幼子。後告知蕭何,蕭何大驚曰:信尚有後乎?中國不可居!急逃,南越佗能保此兒。蕭何乃修書遣客(書信內有一句刻寫於趙佗所賜鐵劵:託付韓氏......)蒯徹秘密攜其三歲幼子韓瀅至嶺南武帝趙佗處,趙佗因取韓姓右邊為韋姓。蒯徹安頓好韓信幼子後,返回中原在兗州雍丘縣(今河南杞縣)留下的古詩提示後人:韓信漢代功臣銘,隱在秦城井。得到靖康春,方顯千年景。金人亂天下,諸賊皆來井。瓮下有甘泉,能療人間病。該古石碑於宋朝被挖井人起獲,收錄於趙令畤編撰的《侯鯖錄》。由韓信子孫韋振華對該詩做了詳細釋義;而蒯徹所編寫的《雋永》應當有相應的暗示,未能找到該書,能閱讀該書者請留意。另見卓姓、京兆堂韋姓族譜。6 史料記載《漢書》中的前一半與《史記》重合,班固基本上都是照錄《史記》,《漢書》中的《韓信傳》大多數的文字是對《史記》的《淮陰侯列傳》的抄錄與翻譯。當然,也有一些不同之處。班固在《漢書》中突出了皇朝史的地位,並積極維護封建秩序,體現了濃重的正統思想。在《淮陰侯列傳》中,司馬遷以英雄惺惺相惜的筆觸記錄了韓信的一生。太史公在最後發表自己看法時,一方面寫出了對韓信英雄氣概、軍事才能的肯定與讚許,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韓信最終悲慘結局的惋惜之情。總而言之,二者皆有所長。《史記》更具史學人性化的思想光芒,《漢書》則偏重對國家大計的闡釋。7 影視形象1998年,內地電視劇《漢劉邦》李宏偉飾演韓信。1991年,內地電視劇《淮陰侯韓信》張豐毅飾演韓信。2004年。TVB版電視劇《楚漢驕雄》黎耀祥飾演韓信。2005年,內地電視劇《楚漢風雲》吳樾飾演韓信。2010年,內地電視劇《大風歌》張光北飾演韓信。2010年,內地電視劇《大將軍韓信》焦恩俊飾演韓信。2011年,內地電影《鴻門宴》安志傑飾演韓信。2012年,內地電視劇《楚漢爭雄》姚剛飾演韓信。2012年,內地電影《王的盛宴》張震飾演韓信。2013年,內地電視劇《楚漢傳奇》段奕宏飾演韓信。


推薦閱讀:

韓信被殺謎團:加害他的兩個告密者是誰(2)
那個虐死西楚霸王項羽的少年(三)月下追信
韓信受辱
韓信不殺令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市井無賴 真的是「以德報怨」嗎?
翦除異姓王后,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廢除分封制?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