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漫話-第一講 詩歌概論
05-26
詩歌漫話-第一講 詩歌概論
【2009-09-15 傅雨 所屬詩集 閱讀4006
】
鮮花121朵 炸彈18個
第一講 詩歌概論
詩歌,簡稱詩.是以高度精鍊的語言,形象地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樂性是它的本質特徵,分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一.古人論詩歌之興起[尚書.堯典]雲:詩言志,歌永言.(詩是表達志願,歌是延長詩的語言-如同現代給詩詞譜以曲)
[詩經.大序]雲: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宋.歐陽修[定風雅頌解]:詩出於民之情性,情性其能無哉!明.鍾 惺[詩歸序]真詩者,精神所為也.清.金聖嘆雲:詩非異物,只是人人心頭舌尖所萬不獲已,必欲說出之一句話耳.二.古人論詩歌之創作:
唐.李 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宋.黃庭堅: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宋.姜 夔: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宋.嚴 羽:夫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明.方孝孺: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詞.明.屠 隆:詩非博學不工,而所以工非學;詩非高才不妙,而所以妙非才.明.李開先:學詩者初則恐其不古,久則恐其不平。明.謝 櫬:作詩貴古淡,而富麗不可無.
清.陳恭尹:只寫性情流紙上,莫將唐宋滯心中.清.張問陶: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清.王國維: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賀貽孫:眼前尋常景,家人瑣俗事,說得明白,便是驚人之句.清.趙 翼:詩家好作奇句警語,必千錘百鍊而後能成.清.袁 枚:詩宜朴,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朴;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 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三.古人論詩歌之影響[論語]雲: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興:啟發,感染。觀:認識社會。群:互相感染,互相提高。怨:批評,諷刺。)[論語]雲:不學詩,無以言.(不讀詩,連一句得體的話也不會講.)南朝梁.鍾嶸[詩品序]雲: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禮記.經解]溫柔敦厚,詩教也.清.沈德潛[說詩啐(日卒)語]:詩之為道,可以理性情,善倫物,感鬼神,設教邦國,應對諸侯,用如此其重也.四.近代人論詩歌:達爾文:如果我能夠再活一輩子的話,我一定給自己規定讀詩歌作品.每周至少聽一次音樂,要是這樣,我腦中那些現在已經衰弱了的部分,就可以保持它們的生命力.毛澤東: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毛澤東:新詩反正我不讀,除非給我一百塊大洋.五四以來,新詩風起.前人(魯迅,何其芳等)論新詩創作,還是認為應該有一定的節奏,句型較整齊,押大致相同的韻.不能把散文拆成片斷,就冠以詩名.主席言:新詩反正問我不讀.是指有些新詩毫無節奏和韻律,缺乏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樂性等詩的基本特徵,動輒百行的粗製濫造.對於格律詩的創作,大多認為是應當堅持遵守,改革,創新的原則.不能任意打破,否則就成了順口溜。不懂格律,酷似枷鎖;諳熟格律,如魚得水。在不了解格律之前,大可不必硬去寫詩填詞,並冠以律一首,詞一首,那還不如寫新詩好。推薦閱讀:
※《因為你靈魂的緣故》/魯米
※春分
※《此時我懷疑我的愛人》
※為什麼秋天總讓文藝學家們憂桑?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