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因糖尿病而抑鬱,3個月胖40斤,現在血糖穩定,如何做到的?

因抑鬱而發現糖尿病

2014年5月,我讀高二。

某一個周六,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霍比特人1》,心情很好,記得當時走在步行街上,很曬,和媽媽走進一家飲品店,媽媽點了一杯苦咖啡,我要了一大杯的冰沙,接著走到德克士,不知道當時為什麼會那麼渴,那麼熱,只記得當時大腦像凍住了一般,左右搖晃會發脹,媽媽擔憂地看著我,但接下來我們又無所謂地到商場溜達了。

回到家莫名地感到燥熱,翻來覆去入睡後,半夜被一陣瘙癢驚醒,夜總是很深的,人總是很脆弱的,我一個人奔向衛生間,不斷用涼水沖洗,一遍又一遍,終於又睡下,但第二天,一切都不同了,無力,絕望,容易分神,心情煩躁,而這些都是會惡性循環的,我開始跑步半圈都累到虛脫,上個四樓都要好久,而最可怕的就是恐懼本身,我在太小的年紀每天都在害怕,害怕自己無力......掉發,一個月變瘦20斤,時間一天一天,痛苦不會來的很快,但現在回憶,真的是摻雜了太多太多情感,就像山崩地裂......

因為那時的我沒有去做任何正規檢查,直到2016年2月份大一寒假,這期間的我,一直在與不可能戰勝的敵人做生死搏鬥,性情大變,失去所有朋友,開始憤世嫉俗,極端化更加明顯,每天眼中只有學習。

其實記憶這個東西,是普通人所能創造的唯一藝術,因為越是一遍遍回憶,頭腦便越會仔細加工,而它教會我的,就是以多種身份看不同時期的自己,我是小時候自己的母親父親,是初中時自己的老師,是高中時自己的同學,是大學時自己的醫生......記得每一個人,思考過每一個人,他們作為個體,還有和我的聯繫......

到了大學,壓力特別大,於是我開始暴食,體重劇降,有著人人羨慕的好身材,皮包骨,學期結束時以舍友的話說「瘦到胸都凹進去了」,還好還好,那時我還是不知道自己的病,還好還好,我的成績是班裡第一,人是很堅強的,堅強到與看不見的敵人戰鬥還可以做英雄;人是很脆弱的,脆弱到大一寒假快要抑鬱致死時去到精神心理科遇到一個熟識的醫生建議做一下檢查,結果是一型糖尿病。

我一開始越來越瘦

自己很慶幸我的胰島撐過了兩年,對我百般摧殘但依然沒有酮症酸中毒,是我自己主動發現這個疾病,因此心理上會永遠存在一種優越感,不會過度害怕;而且,這種罕見的體驗使我意識到心理作用的強大,因為它讓我體驗到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雖然都與糖尿病有關。

我是一個病人,而糖尿病只是其中一個。由它和基因雙重作用引起的還有飲食失調,貪食症。爸爸是個特別能吃的人,而我從小就對食物有著特殊好感,它是生活幸福感的一個重要來源,直到2014年5月,自己一直與食物和平相處,但從那時開始,我有了厭暴交替的傾向,由於當時並未發現高血糖,我每天只是會渴、渴、渴,無論上課、下課還是休息,只想著我要喝水,還有各種飲料,每天有6升之多可是我依然越來越渴,而且越來越瘦。當時的自己把它當作心理問題,痛苦可想而知。

可以想像,對於我這樣一個基因中本身有潛在貪食因子的人,1型糖尿病是有多致命,還好還好,那時模特般的身材和細瘦的臉龐還能給我一絲安慰。2016年2月份住院後兩星期,我的體重上漲了10斤,接近100斤,由於自己在青春期最愛長胖的年紀並沒有過長胖的經歷,還是天真的認為一切衣服還是可以穿最小號,自己還是又瘦又漂亮,從確診到出院,我的心情一直很平靜,因為那種嗜水、貪食、勞累、煩躁、孤僻、高考失利似乎都有了一個解釋。而且爸媽二話沒說為我買胰島素泵的決定,老家醫生的鼓勵愛護,自己住院期間對1型糖尿病的主動學習,再加上自己性格中本身喜歡戲劇化、英雄主義和不甘平凡的因素,我確實沒什麼可抱怨的。

然後越來越胖

出院後回到了北京,一個人再次開始了大學生活,沒有選擇隱瞞告訴了系裡老師,一些同學因為我而最終認為這種疾病在智慧管理下與常人沒有任何區別,而現在我依然認為這是一個完全正確的選擇,是一個人自尊的表現,讓我更加勇敢無畏。

但就在那時,體重問題開始因貪食而困擾我,那時的自己尤其愛巧克力,爸媽也相信我,想讓我長胖,於是給我網購來成箱的巧克力,每天晚上晚自習後,自己便開始在無人的宿舍享受著大口吃巧克力的快感,甜食的美妙與似乎是努力想證明自己和正常人一樣的心理因素,讓自己淪陷,但現在想想,一點都不會責怪,還會感激,畢竟是它陪伴了那時的我......

接著由於自己依然怕吵,並不適應寢室作息,我說服爸媽和系裡老師讓我搬到了學校家屬樓的一個合租房的單間里,過上了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慢慢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平靜,食量減少,但依然嗜食垃圾食品,也就是自然界中少見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結合物,它們是這個時代廠家們偉大的創造,批量生產,價格低廉,使人類從飢餓危機中一步跨向肥胖危機,越是窮困落後或經濟結構單一的國家,人民越肥胖,而那時的我,什麼都懂的我,知道體重有點無法自控的我,被自己的理性打垮了,但要強調的一點是,貪食時的自己是開心的,這無法否認,是它陪伴了我。白天沒有時間考慮貪食,而晚上一切學習結束,便開心地與垃圾食品會面。現在想想,就像戀人。

那時的頻率還比較低,一個星期一兩次,但特別不好的是,人永遠無法真正只由理性來控制任何東西,於是,帶著叛逆,帶著快感,帶著一絲安慰,自己開啟了深夜食堂模式。那時的自己有太多情緒與心事,關於疾病,關於人際關係,關於愛情,關於夢想,關於對過去的無法釋懷以及對未來的過度思考。

2016年年底,過於要強的自己在一個學期的打工生活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後選擇了搬回宿舍,為了父母考慮,也想要試著融入同學們,於是在大二上半學期結束時,一直愈演愈烈的貪食在期末考試徹底完成的那一天爆發了,自己開始每一天暴食掉5000卡路里的垃圾食品,如同行屍走肉,覺得自己足以撐起一切,承擔一切,同時又每天孤身一人,情緒越積越多,每天花大量錢在麥當勞、好利來、,各種超市和外賣上,痛苦但想吃。

體重當然已經慘不忍睹,一直到大二下半學期,3個月內上漲了40斤,糖化達到了歷史最高的6.5,血脂超標,快近夏天,幾乎所有衣服都和我說了拜拜,因糖尿病的自卑,因貪食症的自卑,因無心學習的自卑,因暴肥的自卑,因沒有朋友的自卑,因自己認定的「我是一個怪物」的自卑,自暴自棄和絕望包圍了我的生活,而貪食就是絕望時唯一的依靠……那時每天能做的只有葛優躺加看手機加過度思考,大家應該猜到了,我抑鬱了。

我是一個病人,嗯,還有抑鬱症。這是與糖尿病對神經的影響,貪食症密不可分的,也是我在確診糖尿病之前就有的表現,我最大也是最後的敵人。每天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逃避再逃避,嚴重低自尊,社交恐懼,任何時候都只是玩手機,刷八卦,唯一能激起感覺的事情就只有吃。但也是這個時候,血糖還是很好的我終於意識到:1型糖尿病並不是促進貪食的全部原因。這是個很重要的發現,因為雖然貪食,胰島素用量翻了再翻,但是血糖依舊很穩定,而且,似乎這種作死的行為讓我成為自己最好的調泵醫生。

走出痛苦

慢慢的,我不再逃避,不再抱怨,不再把所有不幸與掙扎都歸於1型糖尿病。除此之外,主動尋求幫助也是特別重要的一點,這也是我強於很多病人的一點,除了內分泌科的醫生,在我抑鬱到無法自救時,聽了醫生的建議,主動去了北醫六院,諮詢了進食障礙的醫生,開始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並遵從醫囑開始服用百憂解,並與其他進食障礙的小夥伴,或厭食,或貪食,或暴食(貪食是大量進食後不採取補救行為,而暴食是大量進食後會採取催吐,過量運動等補救方法)在微信群聊里暢談,相互體諒,相互鼓勵,相互分擔;

另外,經媽媽建議,我去尋求了一位在治療抑鬱領域有名的中醫的幫助,在服用三個星期中藥後,奇蹟般的,沒有貪食的慾望了。自己並不想把這個奇蹟只歸於任何一方面的幫助與自己的努力,我只知道,這個過程中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人或是自己的信念,我將再走好多好多彎路,雖然自己現在不抱怨痛苦了,因為它們教給了我太多太多,但沒有人會主動尋求痛苦的不是嗎?

其實1型糖尿病與我的貪食症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相互影響關係我至今都不知道,那時我的體重在出院兩個月後上漲了20斤,自己開始不適應,以前習慣越吃越瘦的我感到有點煩躁,但有胰島素助力,我還是越來越放肆,我學習能力很強,關於胰島素的知識,用法都已經了如指掌。因此,至今為止糖化最高的一次也只有6.5,血糖幾乎沒有問題。

我的經驗

估計很多人會對我的調糖方法感到好奇,自己一直在用胰島素泵,胰島素泵的機制是盡最大可能模仿人體,而住院兩周自己一直在醫師的監護下使用,我了解到胰島素泵的優勢是可以精確控制每半小時的基礎率,並且大劑量的注射更加精確,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至少在我看來,它可以給糖友自由的感覺。

我的血糖之所以在貪食時仍能保持平穩,一是由於住院期間大夫不斷強調也真正落實的對碳水化合物以及胰島素劑量的精確計算,二是對胰島素泵基礎率的應用。碳水化合物的計算始於興趣,醫院有一本內容全面且色彩鮮艷的列有各種食物所包含碳水的書,在醫院的第一餐,我就端著米飯走到醫生辦公室,拿出小秤,開始測量重量,就這樣,我學會了計算碳水化合物。

免食物秤,糖友想吃啥就吃啥的創新食物代換法

第一印象總是根深蒂固的,後來血糖很棒,總有醫生問我我一般每餐打幾個單位的胰島素,我常說這是不定的,要根據自己吃什麼來,但這樣的自由讓我出院後更加放肆,在經常買包裝食物時會目測、容器測食物的重量進而計算所含碳水,然後結合自身胰島素係數,無論何時想吃什麼自己都可以hold住。

在這裡還有兩個小竅門,一是根據食物GI值延遲或提前大劑量注射的時間。自己本身是吃貨,出院後拋棄了黃瓜柿子,加上爸媽的鼓勵,自己開始嘗試吃一切食物,但始終不變的是以血糖平穩和無限接近正常人水平為原則。

開始時,自己下載了世界上最全的食物GI值表,吃東西前看一下,平時沒事也琢磨,慢慢地,我發現GI在60以下的碳水類食物和奶製品基本可以在注射完胰島素後立即食用,自己用試紙做了好多試驗,測量餐後15分鐘,30分鐘,1小時,2小時,甚至3小時後的血糖,就這樣,我立刻掌握了單一低GI食品與大劑量配合的方式;

第二個階段,自己開始搭配食物與調整進食順序,懂了先吃菜再進食主食的原則;最後的高級階段,開始了作死行為:直接進食高GI食物。通過對變數的思考,加之至少500條試紙的貢獻,我摸索到了百戰百勝,無比好用的大劑量提前注射法,結合我自身的情況,例如蘋果,自己會提前20分鐘注射大劑量,餐後血糖基本為直線,巧克力,披薩,我是注射完立即開始吃,血糖很平穩,西瓜,現在偶爾我還是會用勺子挖著一大半西瓜吃,那就提前40分鐘注射胰島素,加上吃的時候稍慢一點,血糖還是直線。

二是臨時基礎率與方波大劑量的使用。我的基礎率在出院後就自己調整了,了解到每一時段的基礎血糖是由兩個小時前的基礎率決定的,自己便大膽試驗,早上七點起床,不進食,從七點開始每隔一小時測一下血糖,保持靜止狀態直到下午三點開始進食,如果血糖波動大於20%,我就在一開始的基礎率提前兩個小時的基礎上以0.1甚至0.05為單位開始增減,所幸需要改變的地方不是很多,第二天,我又這樣調整了下午三點至半夜提前兩小時的基礎率。自己是追求完美的,第二天,正常活動,也是經常監測血糖,發現果真好了太多太多。

但這個基礎率是在只保持基本活動下基礎代謝所需的量,對於我一個學生來說適用於大部分情況,但如果料到某一時段自己會有比較大量的活動,如一小時後要去上街,那麼就要提前2~0.5小時設定零食基礎率,提前的時間和臨時基礎率的設置量也要根據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來,例如去健身房上私教課,起碼要進行兩個小時的高強度運動,我會提前一個小時把基礎率設為40%,設置10個小時,開始運動時摘掉胰島素泵(我的胰島功能還算一型中不錯的,糖友們務必結合自身情況),運動結實清潔完畢後再戴上,注意高強度運動後身體還在不斷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脂肪,我會在此之後保持10個小時30%的臨時基礎率,血糖是直線,而且不會感到太過疲勞飢餓;如果只是臨時去超市買食物,那提前半個小時把基礎率調至50%就好,持續到從超市回來後的兩個小時,就這樣,關於各種突發事件我也能做出很好的準備,實在沒來得及,那就提前吃東西嘍。

方波大劑量的使用是在自己貪食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記得第一次吃披薩,餐後兩小時血糖很好,可是餐後五小時突然飆升到12,自己想了想,趕緊去查食物成分表,發現披薩的碳水化合物相較饅頭少了近一半,而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質,所以GI較低適合糖友食用,但如果沒有胰島素泵最好少吃一點,不過我是吃貨,發現還有如此豐盛的低GI好口感的美食等著我,方波來吧,一張600g的披薩,含碳水近160g,脂肪42g,一脂肪提供高於碳水2倍的熱量,但根據我的測量它只會在八小時內升高相當於一個碳水的血糖,且在三個半小時時達到升糖高峰,因此,之後攝入垃圾食品時,我都是採用雙波,計算好碳水和脂肪的量,結合GI,和當前時段的胰島素敏感係數,算出所需胰島素總量,並配比到大劑量和方波,方波時間一般為5.5小時,這樣血糖依然很穩。

至於每一時段的胰島素係數,也是測量實驗的結果,在攝入相同食物的前提下,早上所需胰島素最多,中午一般,晚上偏少,這是最開始,在暴食導致肥胖胰島素抵抗後,自己發覺早上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中午的劑量不變,而晚上的胰島素敏感係數和早上相同。

自己是病人,一直都知道,可現在的我,更願意相信,生活給我這麼多,是在教給我怎樣全情投入地長大,怎樣變得真誠而強大。就像那句話:真誠而勇敢,仁慈而善良。這將是我一生的準則,對自己誠實,對他人誠實;懂得獨自承擔,也要學會情感交託;如果你像曾經的我一樣,從來都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生活,那麼,請重新建立自尊,無條件地愛自己。

這就是我作為一名糖友的故事,這是我的一個身份,接下來更精彩的生活中,我要開始追尋其他的身份,並努力承擔相應的責任。


推薦閱讀:

因為抑鬱症還是死於SM?心理學告訴你喬任梁的真正死因!
抑鬱不是不努力
再次爬出地獄之門
死不了,也活不好
人際關係專題(五)|夫妻關係與孩子成長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