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內地赴港人數增14% 銷售業績卻下滑
近年來,香港與內地衝突摩擦增多。五一「黃金周」內地赴港人數,成為假期結束後一個觀察兩地的窗口。雖然根據香港入境處數據,今年內地赴港遊客整體增多,但卻出現了「旺丁不旺財」的現象,香港零售業並未享受到相應的繁榮局面。因此,有港媒建議,香港需調整結構,探討如何吸引非內地遊客。
數據背後的不同解讀
據香港《經濟日報》5月3日報道,一連3日(4月30日至5月2日)的內地五一假期昨日結束,入境處數字顯示首日訪港旅客為20.2萬人次,較去年五一假首日增加14%;次日則有16.3萬內地訪客入境,較去年增加6%;內地訪客中,自由行旅客增近13%,團隊簽證來港人次則跌約5%。
不過,旅遊業卻對數字有著不同解讀。
有專家質疑統計數字不夠準確,不能片面以此作出結論。
香港旅遊業導師協會主席劉啟明一聽五一假期內地旅客增多,即大呼「怎麼可能」並解釋稱,內地旅客經陸路入境,在港飛至東南亞地區,算入境一次;這名旅客從東南亞地區回港時,再算入境一次,即一名旅客當兩名旅客計算,批評「入境處數字有水分」。不過他認為,部分入境團「殺雞取卵」,以不良手法令旅客購得不良商品,影響他們對港印象,「怎會再來香港。」
旅行社東主協會主席林少麟昨日出席一檔電台節目時稱,旅行團數字較往年大跌,跌勢未止,直言一兩日數字不能作準。五一假期香港入境旅遊氣氛不好,旅行團數字也較往年大跌,感覺跌勢未止。他表示,有關數據升幅不能作準,只能說數字跌勢有快有慢,並認為去年5月起旅遊業開始轉勢,相信是與本港反水客等事件有關。
也有專家對自由行客增加、團隊赴港減少的現象進行了分析,並呼籲香港社會和業界同時反省自身作為。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今年個人游旅客增幅理想,但內地旅行團數目減少50%,顯示旅行團服務未達理想水平,呼籲業界反省。
董耀中初步分析數字後稱,香港酒店近期減價,加上日元升值,令香港吸引力回升,旅客增多。他指出,內地個人游旅客增長理想,肯定對香港整體經濟有好處,但建議業界反省為何旅行團數目下跌,是否與服務水平有關,否則旅客只會選擇個人游自行來港而不跟團。
內地遊客赴港
董耀中坦言,近年不少關於「低價團」強迫購物的負面新聞,內地消息傳得很快,因而降低他們來港旅遊信心:「內地人聽到朋友指來港會被導遊打頭,都不想跟團來!」他希望港人及業界能「做好主人家」,因近年內地人感覺香港不歡迎自己,遂減少來港,但他樂見近月反水貨客示威情況已減少。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旅遊業現時倒退受不同因素影響,但是有旅行團以不良手法營運是其中一個原因,直言「以強迫旅客購物方式賺錢,旅客上了一次當便不會再中計」;加上不少旅客已經不會跟團來港,反而是玩個人游,香港旅遊營運模式落後於形勢,再加上港元強勢及內地經濟轉差等因素,引發旅遊業危機。
鍾劍華強調,不良旅行社有一條龍服務,且在港營運有一段時間,即使是倒閉舊公司再建新公司,相信當局也能取得有關資料,「只要決心大一點,便能解決根本問題。」
他又表示,各界要反思,是否再容許少部分旅行社的不良行為,致整個業界及社會要付出代價。他認為,問題再不改善,內地及香港的矛盾或會加劇,建議當局要嚴管不良旅行社,並可效法北京及威尼斯等地的做法,如景點超出負荷便要作出管制。
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認為,自由行來港旅客數字上升,是因他們來港經驗較豐富,知道哪裡可避開示威衝突;而來港旅行團減少,原因是內地組團社怕組團來港會受滋擾、要承擔責任;香港旅行團又要與其他地區競爭,同樣價錢團費在內地可去日本、韓國。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指出,難以一、兩天數據作準,認為訪港團跌與「低價團」有關,建議海關多巡查常被投訴的購物店鋪;他又批評年初旅遊業界發起不合作運動,即導遊不掛證、旅遊巴不挂車頭紙顯示旅行社名稱及團號,認為表面上是與旅議會抗爭,卻損害香港對外聲譽,予人無監管印象,建議海關加強「查牌」。
香港導遊總工會理事長黃嘉毅則表示,導遊是為生計「迫於無奈」強迫購物,因導遊帶購物團沒底薪,只能靠團員購物以賺取傭金,旅議會「自己人管自己人」效果成疑,促請政府加快成立旅遊監管局,負責旅遊業整體規管。
此外,也有專家對香港旅遊業發展結構提出批評。
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認為,近年香港旅遊業發展過於側重內地市場不健康,建議業界逐步減少爭取內地訪港旅客,同時爭取增加來自其他地區旅客。
「旺丁不旺財」
雖然總體來講,內地赴港人數有所增加,但並未給香港零售業帶來相應的繁榮。
去年五一假期,便有業者對香港《南華早報》抱怨,這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黃金周」。然而,今年似乎未見好轉。
《南華早報》報道稱,由於香港廉價的旅館和便捷的交通,五一期間強勁增長的赴港人群主要來自臨近的廣東省。這批人與以往的內地遊客不同,他們更對於香港更為熟悉。他們赴港的目的是拜訪親戚、走訪觀光,而購物也主要集中於居民區。香港業界也認為,廣東遊客並非主要消費人群。
尖沙咀一位經營藥店的陳姓經理對《南華早報》表示,內地遊客7人中只有1人會消費,且消費額由去年300港元降至100港元。他預估「黃金周」收入較去年減少70%。
紅磡一家主營巧克力生意的店主表示,如今內地遊客的花銷只是前兩年的十分之一,而且店門口停靠的旅遊公交數量只是去年的一半。
周生生珠寶一位負責人表示,「黃金周」生意縮水20%,導致遊客集中區域的2-3家店鋪關門。
港媒:擴展非內地遊客
對於「旺丁不旺財」現象,《南華早報》發表評論為香港鼓氣。評論稱,中國古代軍事策略家孫子說過一句名言:「陷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亡地而後存」,這非常接近香港今日的處境。
評論稱,內地遊客不斷減少以至影響香港經濟, 成因一定是多方面而不是單一的。但有一點相信大家都不會反對的是,看來香港最差的時候還未到。
只是如今的香港, 反內地情緒仍在滋長;政治爭論則沒完沒了;而諷刺地的是, 人們最肯定的卻是未來經濟仍會繼續不穩。看來在見到香港出現新的生機之前,港人要做好心理準備先迎接更壞情況的出現。只要能得以「後生」,「置諸死地」並不可怕。
《經濟日報》則評論稱,內地遊客「大時代」已過去,香港旅遊業和零售業必須忍痛調整。
評論指出,香港旅遊業眼下面對兩大挑戰。其一,令內地客總數上升的是自由行人數大增,而內地團客則下跌5%,內地團客持續減少,接待旅行團的導遊、酒店、食肆、傳統景點與定點消費商鋪等生意,肯定承受更大壓力;其二,即使是增加了的自由行客也有所變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們訪港目的發生轉移,不再以購買奢侈品為主,而是嘗試深入了解香港,例如爬山、觀展,走進大街小巷、品嘗地道小吃等。
評論強調,重振香港好客之道的招牌當然重要,但同時,香港更要拓展非內地的客源,以紓解內地客「旺丁難旺財」之困。評論援引相關數據指出,非內地客則上升5.4%,部分國家旅客赴港熱情大增,如泰國升36%、德國升14%。如何吸引更多非內地旅客來港,緩減旅遊與零售業的調整陣痛,是業界與港府的急務。
推薦閱讀:
※先做幾年銷售,後期如何轉採購或其他崗?
※金牌銷售 & 格物致知 - 《從零開始做銷售》
※攻守訣(20)化干戈,為玉帛
※和正確的人在一起 真的很重要
※銷售高手養成系列九:為啥客戶不把需求告訴你?
TAG: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