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誦 《金剛經》 (14_1)
05-26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一) 名詞:六度……以次為:布施…(捨棄……放下……改變)…持戒(念念清靜……諸惡不為)……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成就) 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忍辱波羅蜜)…禪定(波羅蜜)……精進(度)……般若(波羅蜜)。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請凈。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14--2)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稀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哥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直述:就在此時,須菩提聽了佛所講的這個法典。深刻理解和領會到了《金剛經》至高無上的道理和修行者的修行目標前途和趨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脫,如釋重負,以至幸極而泣,淚流滿面,萬分感慨的對佛說:偉大的了不起的佛啊!你現在講的這悉道理(智慧的解脫、智慧的成就)真是太深奧了,都是高深的至理明言啊!我自從有了這雙慧以來,從來還沒有聽到過像《金剛經》這麼深刻究竟的經典,真是太幸運太高興了。
偉大的佛啊!假定有這樣一個人,聽到了《金剛經》,懂得了佛所講的以智慧自我解脫自度成佛的方法和路徑(法門……用智慧引導到彼岸……般若波羅蜜),達到了無煩惱、無妄念,心裡清凈,對佛法理解正確堅信不疑,就能生出實相,發現和認識到自己的本來。那麼,他已經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達到了佛的境界成佛了啊! 世尊!我認為所說的實相這個東西,其實是摸不到看不見的,但的確是有,只不過是無形的也就是非相,只不過是佛為了說明道理而勉強給取了一個"實相"的名字,究竟實相仍是無相。 世尊啊!我現在聽到這部《金剛經》十分相信也充分理解了經典的深刻內涵,依法修行,印證正果,並不為難。可是在五百年以後的像法未法時代的人們,聽到了《金剛經》,十分相信,也能政確理解這部經典的深刻內涵,依法修行,持之以恆,那這個人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是第一等具有大智慧的智者。為什麼呢?這個人已到了四大皆空境界,能從各類現象的干攏中保持心凈明性。這是什麼原由呢?是因為所謂"我相"本身就是假相,能將今生有這個色相肉身的以及思想觀念時刻萬化的這個"我"與本來末受到迷惑的真我(自性)相區別,達到無這個假我而始終追尋和保持真我,就能夠很自然的平等的看待眾生,知道所有眾生都是假想,一切相都是非相,說明他已悟道了。為什麼這樣認為呢?因為只要徹底的排除各種現象包括假象就見到真相了,也就是成就了自己的佛。【(徹底解脫了……假我消失,真我出現……假我只是真我一個階段內的表現……亦真亦假……亦有亦無……亦虛亦實……在假我這個階段真我與之同在只是真性被世俗迷住了……修行就是去掉世俗觀念及其影響找回自己的真我……大家誰找到了誰就是佛,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真我就進入了佛的世界……常樂我靜(短、苦、假、亂))】
【金剛經】是萬佛之母……依法出生。這部佛典就是教人如何觀察分析自已的心,怎樣穩定自己的心,怎樣管理自己的心,怎樣改變自己的心,改變自己那些心,改變的方法和步驟,重點和難點各是什麼,改變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不改變會怎麼樣,如法改變了結果是什麼,後果是什麼。識和行是什麼關係,……】推薦閱讀:
※《金剛經》解讀--五重玄義之辨用
※最好的金剛經白話本
※《金剛經》到底說些什麼
※金剛經講義節要(上)
TAG: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