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詩賞析 早 雁

《早雁》杜牧唐詩鑒賞

  早 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

  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

  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

  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

  水多菰米岸莓苔。

  杜牧詩鑒賞

  《早雁》是一首借物寓意之作。杜牧生活的晚唐社會,正是唐帝國的多事之秋。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居住在塞北的回紇奴隸主貴族軍事集團,乘唐王朝腐敗之機,向南騷擾,大肆屠殺掠奪,使得邊地人民四處流散,無家可歸。詩人看到南遷的征雁,觸景興懷,表達他對苦難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懷。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二句,交代了地點、時間、鴻雁驚飛的原因和受驚的程度。「虜」

  是對敵人的蔑稱,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虜弦開」,寫出了箭上弦、刀出鞘的緊張氣氛,語意雙關,既指胡人挽弓射獵,也指胡人發動軍事騷擾邊地人民生活。

  「雲外驚飛四散哀」,承上句而來。胡人劍拔弩張,那些鴻雁遭受到「虜弦」,而驚飛四散、哀鳴。「雲外」二字甚有份量,表現「秋半」天高雲淡,也準確地把握了雁既不高飛入雲,也不平頭掠過的習性,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形象的作用。一個「驚」字,就是上句「虜弦開」的結果。「驚」字寫出了鴻雁的震恐,也反襯了敵人的囂張,隱而不晦,含而不露。雁飛本來有序,隊列齊整,故人們愛用「雁陣」、「雁行」、「雁序」來比喻或讚美它。而眼下,則是雁驚飛後「四散」,零落而成了孤雁,發出聲聲凄厲的哀鳴,聞之酸楚難堪。那「雲外驚飛四散哀」的鴻雁,不也是邊地人民受侵擾後流離失所的情景嗎?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是續寫征雁飛經都城長安上空時的情景。這兩句與「雲外驚飛四散哀」相呼應。驚散後的孤雁從皇宮上空掠過。

  「秋半」冷月照在孤立於院中的「仙掌」,已經夠孤獨清涼了,幾隻孤雁又經過這兒,更加濃了孤獨清寂的氣氛。那失寵者幽居的冷宮,燈光黯淡,本就充滿著愁緒,傳來幾聲失群征雁的哀鳴,使人更覺陰沉凄涼。「孤影過」、「數聲來」。繪形繪聲,哀惋欲絕,極其細膩感人。通過這些景物、氣氛的烘托,可以隱約傳達了唐王朝的衰朽頹落,生動地表現了邊地人民流離失所,飄零孤苦的境遇。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二句,雁是侯鳥,秋季南遷,春天北歸。詩人由征雁的南飛而想到它們的北回:鴻雁本應隨和煦的春風一一返回自己的家鄉,如今胡人的騎兵射手還在金河的土地上,兇殘的敵人到處橫行霸道,鴻雁是不可能返回故土的呵!這是設想鴻雁有家歸不得的深沉感嘆,詩人對鴻雁的囑咐,實際是對逃難同胞的親切叮嚀。這裡還包含著作者對統治階級坐視人民的災難,不能趕走侵略者行為的有力責問。當時並不是沒有仁人志士起來挽救這種危急的局面,杜牧就是胸懷報國壯志中的一個。

  可是,昏庸腐朽的唐王朝,根本不聽志士的良策,使得百姓們無家可歸,只得客居他鄉。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二句。「瀟湘」指湖南中部南部一帶。據傳雁到了湖南衡山回雁峰即止,不再往南,就在這一帶停歇,次年飛回北方。詩人深表同情地告慰南飛的鴻雁,不要厭棄瀟湘人煙稀少,那兒水中長著很多菰米,岸上長著很多莓苔,可供你們充饑度日,勉強住得下去。這也是為逃難中的百姓所作的設想和安慰,寄託了詩人對他們的深切同情和愛撫。

  這首詠物詩,通篇運用比興象徵手法,描繪了雁南飛的形象,寄託自己的真實旨意,形神兼備。詩起句敘事領篇,接下寫鴻雁驚飛四散哀的場面,再寫詩人。表面寫失群的雁,實際上抒發自己對失落的人民的關切。對孤雁哀鴻的撫慰關切,風格委婉細膩,清麗含蓄,想像豐富,意境無窮。

推薦閱讀:

唐詩中月的意象初探
繹如學詩——孟浩然《宿建德江》
繹如學詩—王維《鹿柴》
當你覺得世事艱難的時候,就去找一群雞。
唐詩往事01——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