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做選擇的時候,請思考一個問題。

蘭師縱橫

▲國家滅亡和人才流失中的關係您知道嗎?

 

1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

無論是聯合還是對抗的行動,均要有合宜的計謀。所向與所背的雙方,就像圓環一樣旋轉而無中斷,各有自己的形勢。對於各方的具體情況,應反覆進行研究。根據事態的發展,決定自己的態度。

2

一則寓言,說有一天,狼的使者來到羊群里,許諾說:「如果你們把守護你們的狗抓住殺了,我們以後就不再吃你們了,讓你們過上安靜的日子。」那些愚蠢的羊答應了狼的要求。這時,有隻年老的公羊站出來說:「我們怎麼能相信你們,並同你們共同生活呢?有狗保護我們的時候,你們還鬧得我們不能安心地吃頓飯呢。」

聰明人不會輕信敵人的諾言,而放棄自己的安全保障。相信敵人的諾言無疑是愚蠢的,而選擇自己盟友的時候,則一定要睜大眼睛。

3

春秋時期,魯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經常受到其他大國的威脅。魯國國君為了鞏固統治,想和晉、楚這兩個大國結交,就準備把自己的幾個兒子派到晉、楚兩國去,名義上是當官,其實是當做人質。

魯國大夫犁鉏不同意這樣做,他對魯君說:「大王,如果您的兒子落水了,您到越國去求人救他,越國的人雖然善於游泳,但也救不活您的兒子;如果魯國失火了,您到海里去取水,海水雖多,也不能及時撲滅大火,這是因為遠水難救近火啊!現在晉國和楚國雖然強大,但距離魯國很遠。離我們最近的大國是齊國,如果讓公子去齊國,我們和齊國結交,當魯國有難時,齊國能不來相救嗎?」魯君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

魯國國君舍近而求遠,準備結交一些根本幫不上忙的盟友,這種做法違背了常理,顯然是錯誤的。但是他聯合大國,尋求安全保障的做法是正確的。

有時候,當我們面臨共同的威脅時,單打獨鬥是很難有勝算的,此時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克服困難。古語云:「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有足夠的力量聯合,即使是泰山擋道,也可以將它移開。

 4

歷史上許多有遠見的政治家都因做到了這一點,而改變了敵我力量的對比,使自己走出了困境。比如三國時期,蜀軍敗於夷陵,被吳國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損兵折將,導致劉備悲愧交加,病死於白帝城。此時,蜀國內部政權不穩,外部魏國大兵壓境。其危急情形,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這國難當頭之時,諸葛亮沒有盲目決定向東吳復仇,而是首先考慮建立統一戰線,恢復與東吳的聯盟關係。由於統一戰線的建立,進攻蜀國的曹真大軍被吳將徐盛打得大敗,而諸葛亮由於再無後顧之憂,得以放手南征,七擒孟獲,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為蜀國又贏得了幾十年的生存空間。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當彼此對立的各方都邀請自己加入的時候,應該接近誰?遠離誰?弄清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鬼谷子給出的答案是「因事為制」,也就是根據事態的發展來決定。

5

在政治和軍事鬥爭中,當對立的雙方勢均力敵、難解難分的時候,第三方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關鍵了。當第三方加入某一方以後,就迅速促成了另一方的失敗。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明朝滅亡了。李自成為招降駐守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吳三桂,派降將唐通帶著五萬兩白銀和吳三桂父親的書信,前去遊說吳三桂。吳三桂原本打算歸順闖王,但又得知李闖王政權鎮壓明朝權貴,自己的父親被追贓拷打,家產全被查抄,連他最寵愛的小妾陳圓圓也被擄走了,他一氣之下,殺了李闖王的使者,給清朝的睿親王多爾袞寫信,請求他發兵,征討李自成。清軍早就想進關,統治整個中原了。所以,多爾袞立刻率清兵進入山海關。李自成得知吳三桂不肯投降,就親率大軍,和吳三桂大軍在山海關附近決戰。

兩萬清軍騎兵從右邊突襲農民軍,農民軍大敗。後來,清軍徹底打垮了李自成,進入北京,順治皇帝登位,統一了中國。

在現代商業領域,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也必須善於選擇最佳的盟友。

同樣,在現代商業社會中,憑個人的單打獨鬥,很難取得事業上的飛躍。學會與人合作,則顯得至為關鍵。那麼,該怎樣選擇合作者呢?

借用一句名言來說: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凡事要根據形勢來判斷,這也是鬼谷子思想的精髓。


推薦閱讀:

悲憫、迴避型人格障礙和社交恐懼
死裡逃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網路輿論為什麼會讓思考變得單一? 思考到底怎樣解釋?
為什麼妖精都想要修鍊成人?
人是怎麼廢掉的?值得一看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