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同性戀的成因

        20世紀初,世界醫學界否定了同性戀性取向與道德相關的觀念。認識到同性戀是人性的一種自然流露,並非內心的扭曲,應尊重他們的個性化情感的發展。經過醫學專家從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認為同性戀的形成有如下緣由:

  生物本能:人類性行為是多元化的,本能的宣洩和外界的刺激所產生的渴求,是人性正常的需求。在缺乏異性的環境中,如軍隊、監獄等,性愛是一種滿足性慾的取代行為;

  遺傳因素:攜帶有同性戀基因的個體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易於發展成同性戀細胞。這就說明,同性戀的性取向有70%是遺傳基因所產生的結果。

  性激素影響:胎兒的大腦受何種性激素的影響,決定了個體細胞未來的性取向。如果男性胎兒未得到睾丸激素的影響,而是受到母親卵巢的雌激素影響,男性胎兒大腦就會女性化;女性胎兒如果受到睾丸激素的影響,女性胎兒大腦也會雄性化。

  對同性戀精神分析認為:同性戀產生的原因是性心理發展過程中,在某個階段受到了環境的影響而產生的抑制與停頓。如父親缺乏陽剛之氣,專橫的母親與懦弱的父親,都會使兒子缺乏可認同的男性角色,促使兒子發展為女性行為的傾向者。

同性戀受環境因素影響,在童年時代或青春期,與異性交往受挫,有不愉快的經歷。童年時受到同性戀的誘惑,同性之間的互有好感和親密行為,都會影響童年期的性別取向。男同性戀童年特點:體弱、不靈活、不愛體育活動、追求細節、過度保守;女同性戀童年特點:活潑、頑皮、思維靈活、酷愛體育活動、性格開朗爽快。

  那麼,在我國到底有多少同性戀者?一些性醫學專業人士估計大約有4800萬人,還有的認為有4500萬人等。據性醫學專家張北川掌握的全國同性戀者自發組織和有關部門了解,通過全國從事同性戀研究的醫學專家們縝密的科學計算,一致認為約3000多萬人,其中女同性戀者佔1000多萬人。

  醫學界認為,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除了性取向不同外,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上,一切都和正常男女相同。過去在精神病學界,曾經把同性戀者作為性變態,認為他們有心理障礙和生理障礙。隨著醫學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改變,精神病學界已不再把同性戀劃為病態。


推薦閱讀:

寫給冬天
佛教中的同性戀觀是怎樣的?
如何解讀Pantone發布的2018年流行顏色?
鄧紫棋和林宥嘉為什麼分手?
斷背冰山:同性企鵝之戀

TAG:同性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