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衝冠一怒」
05-26
我理解的「衝冠一怒」
(2010-12-19 18:51:58)
轉載
標籤:
吳三桂陳圓圓李自成山海關大戰三藩之亂情感 |
分類: 情感.娛樂-女人 |
左圖:「秦淮八艷」之一,中國古代版AV女優陳圓圓)
吳三桂聞變停止了進軍,滯留在三海關一帶。
四月九日,多爾袞親自挂帥,起傾國之兵(進行了全國總動員,其規模之大是歷次兵犯中原之最了),趁火打劫地向中原進兵。清軍進軍線路據說採納了洪承疇建議,準備從薊州、密雲穿牆而入,以避免被雄關山海關所堵阻。 吳三桂離開了故土遼東,攜家帶口,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當時出路只有兩條:第一,投降李自成,第二,投降清朝。不可能有第三種選擇。後人看歷史的都知道吳三桂最終投降了滿清政府,並留下了一個「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美麗的愛情故事。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左圖說明:最早吸引到我關注這個問題的一本電影連環畫《闖王旗》)
第一,吳三桂和陳圓圓之間真的有愛情嗎?
首先陳圓圓的出身是崑山歌妓,後來才被清人列入到「秦淮八艷」名冊,可見在吳三桂認識她的時候,陳圓圓還沒有太大的名氣,只是個很漂亮的歌姬而已。據野史記載,陳圓圓跟江南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另有一段感情,兩個人只差沒拜堂了,這就是經典戲劇《桃花扇》的由來。本來陳圓圓是要被選進宮去做妃子的,可崇禎被國事弄得焦頭爛額,沒什麼「性趣」了,陳圓圓才被國舅爺田畹「中途截留」金屋藏嬌了,成為了田畹的愛妾之一。 田畹迫於李自成大軍將至家財不保的壓力,才忍痛將陳圓圓轉讓給吳三桂,這一點吳三桂自己也很清楚。書中記載,「田畹惶恐地說:寇至,若何?吳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這段對話顯示出吳陳的結合是兩個男人之間的一場利益交易而已。吳三桂口中的「贈」字反應了在吳三桂心目中,陳圓圓是那種類似於寶物之類的,僅供他私人洩慾的玩物罷了。 吳三桂得到陳圓圓之後,並沒有把她帶去遼東長相廝守,而是留在了京城,據說是聽從了他父親勸說,以避免閑言碎語。為什麼會有閑言碎語呢,男人大丈夫三妻四妾這很正常啊?這是因為轉讓陳圓圓是私下交易,吳家父子掌兵,時值亂世,在京城裡有頭有臉,而在封建社會裡,像陳圓圓這種有過老公,再婚的風塵女子是上不得檯面的。因此雖然有戰亂的因素,但陳圓圓跟了吳三桂那麼久,卻始終只是個小妾的名份。直到吳三桂在雲南封王稱孤才想到要給陳圓圓一個名份,陳圓圓一託故辭退,吳三桂立馬就另娶他人為妻了,薄情寡義由此可見一斑了。 然後,吳三桂的新老婆非常地妒忌和強悍,於是陳圓圓不得已另外住在一處別院。另據記載,後來吳三桂還曾想殺掉陳圓圓。吳三桂「三藩之亂」的時候,陳圓圓終於看破紅塵,削髮為尼,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綉佛。這些雖然是後話,但這些史實里怎麼看,也找不到一絲絲愛情的影子。當吳三桂打算投降滿清的時候,陳圓圓已經有過四個老公了:冒辟疆、田畹、吳三桂、劉宗敏。封建社會裡女人如衣服,而吳三桂卻很看重自己的衣服被別人穿過了,自己承認戴了綠帽子,然後以此為借口降清?這種說法同吳三桂得到陳圓圓時的遮遮掩掩自相矛盾,是不合邏輯的。
何況,吳三桂跟陳圓圓聚少離多,據說只是「一夜情」就匆匆返回了遼東前線。為一個「一夜情」的風塵女子而去做民族的千古罪人?吳三桂會這麼衝動和幼稚?怎麼分析都覺得「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說法令人難以置信!那麼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吳三桂在得知陳圓圓被劉宗敏搶去之後的那句名言,「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第二,「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真相 吳三桂,字長白,排行老二,據說「美丰姿,善騎射,軀幹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沈鷙多謀,頗以風流自賞。」應該是那種現實版本的呂布。小的時候,聽我的父親說過,他曾經在雲南見識過吳三桂使用過長大刀,跟演義中關羽的青龍刀有一拼。吳三桂武藝高強,絕對不是《韋小寶》等港台劇中那個熊樣,他曾憑真功夫奪得武科舉人。然後憑父蔭任都督指揮,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庭聞錄》和《吳三桂紀略》都提到吳三桂曾被袁崇煥所器重。吳三桂曾僅率二十餘騎於清兵的重圍之中救出自己的父親吳襄,憑著這份戰功,吳三桂升任為游擊將軍。 「聰俊絕人」、「純忠極孝」、「夷夏震懾」、「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等溢美之詞是明朝對吳三桂降清以前的評價,連崇禎帝身邊的大紅人高起潛都收了他做乾兒子,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吳三桂的「孝」是一種美德。(左圖說明:筆者認為,女人很難成為歷史「真正的主角」,武則天、慈禧畢竟只是個例。)大順軍攻佔北京之後,明朝的舊部包括吳父都投降了大順。吳三桂作了方方面面的權衡之後,也決定投降李自成,他甚至把山海關的防務交接給了李自成派來唐通,隨即繼續向北京進發。李自成對吳三桂的投誠表示了歡迎,派人攜犒銀四萬兩、黃金千兩,另有敕書一通,承諾封吳三桂為侯。但誠意遠不如深知吳三桂價值的滿清政府,皇太極封的是王。
李自成在北京宣布了免除稅收三年的政策,民心大振,但是龐大軍隊的軍餉、各項支出讓財政緊張。在這種狀況下,農民軍的那種老習慣又出來了,「打土豪,分田地」,拘拿官紳,追贓助餉,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成為了被專政的對象。 《甲申紀事·附錄》的記載:「吳襄打發旗鼓傅海山,將京中一應大事,一一訴稟,吳老總兵已受闖賊刑法將死。吳總兵聞之,不勝發豎,言君父之仇,必以死報。」正在向北京行進的吳三桂聽到父親被拷打的消息已經火冒三丈,這對標榜「極孝」的吳三桂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接著北京又傳出來了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的消息。吳三桂這才拔劍斬案,說出了「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這樣的話。 「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對吳三桂而言,只是眾多利空消息中的一個,僅僅這個不足以讓吳三桂投降清朝。這一系列的壞消息讓吳三桂看到了大順政權對自己的蔑視和不尊重,甚至讓他感覺到李自成召他去北京見面本身就是一個騙局。於是吳三桂決心跟李自成決裂,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看到只是事件的表象,而不是問題的實質。而且「衝冠一怒為紅顏」極有可能是純屬虛構,因為真正的歷史書上根本就沒有記載。吳三桂從來就不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他考慮的是整個吳氏家族的利益,犧牲掉自己的父親,甚至是兒子也在所不惜,後來吳三桂發動了「三藩之亂」再次印證了這一點。(右圖說明:我父親曾親眼見過的,陳列在昆明的吳三桂所用的青龍大刀,應該已毀於文革時期)第三,吳三桂何時才算是正式降清? 吳三桂率兵四萬返師撲向山海關,並一反常態,縱兵掠奪,山海關守將唐通僅有八千人馬,又猝不及防,被殺得人馬凋零,山海關被吳三桂攻佔,唐通以數騎逃還;白廣恩聞訊增援,同樣被殺敗,總計有二萬大順軍將士被屠殺,僅有三十二人逃回。 吳三桂佔領山海關之後,自知同李自成已決裂,一面積極備戰,一面修書給多爾袞,信中寫道,「則我報北朝豈只財帛,將裂地以酌,不敢食言。」以割讓土地為條件向清朝借兵,可見此時吳三桂未降。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偕權將軍劉宗敏、李過等率兵約十萬(一說為六萬)向山海關進發。為爭取吳三桂,攜崇禎帝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吳襄等隨軍同行。四月十六日,多爾袞見吳三桂之信後大喜,但又疑慮有詐,於是復書吳三桂同意出兵,條件是要吳降清。吳三桂為了爭取時間,假意願歸順李自成,李自成上了當,放慢了進軍速度,派尚書王則堯前往說降,原本五天可到的路程拖了七天。捱到二十日大順軍才進抵山海關,使者被扣留,吳軍已嚴陣以待,山海關大戰遂拉開了戰幕。吳軍用大炮轟擊,大順軍傷亡慘重。 當吳三桂和李自成在山海關對峙、激戰時,洪承疇曾獻計多爾袞,趁大順軍主力東出,不走山海關,而從居庸關直撲北京。可惜多爾袞並沒有採納洪承疇之計,而是按照吳三桂的思路加入到山海關大戰中。清軍鐵騎參戰給了李自成致命一擊,大順軍對清軍入關助戰毫無準備,同時缺乏對清軍騎兵作戰的經驗,終為清軍所乘。山海關之役大順軍屢戰不利,精銳遭受重創,李自成大敗逃回北京。 戰後,多爾袞就以順治帝的名義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調給馬步軍兵一萬,任命他為先鋒官,讓吳三桂於五月二十八日領兵出發追擊李自成。至此,吳三桂才算是正式降清了。 李自成逃回北京之後,因大順軍主力元氣已傷,無法組織起一支強悍的守城部隊,北京城內更是謠言四起,警號風傳,人心惶惶,兵無戰心。李自成擔心清軍跟蹤而至合圍北京,瓮中捉鱉,將大順軍首腦機關一網打盡,於是李自成主動放棄北京,向西撤退。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麥田裡的守望者》這個書名?
※「世上所有的堅持,都是因為熱愛」關於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我想被理解
※對摩登舞的理解(2)
TAG: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