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書法藝術——甲骨文書法
甲骨文是殷商時期鏤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因形生意的字體,距今已有三、四千餘年的歷史。因為是刻在牛胛骨、鹿頭骨、龜甲上的文字,故名甲骨文。亦稱"龜甲文""卜辭""貞人文""契文""殷契"等。主要出自河南安陽殷墟,間有少量與占卜相關或其他類別的記事文字。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聲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漢字,仍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備後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從語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其句子形式、結構也與後代語法基本一致。
甲骨文書法的含義:
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體結構、書法特徵為宗,加以工整地摹寫而成的書法作品。這類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組合為新句子。內容是新的,字卻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筆文字一般饒富雅趣。但是甲骨文總共才二千多字,其中還有不少尚未釋出的怪字(特別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場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沒有的字,而所書寫的對聯、題詞中又無法代替,就只好進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討救兵。進行這項創作的首要人物是羅振玉。1921年他在研究之餘,將甲骨文用毛筆書寫成楹聯,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繼之有章鈺、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仿效集字創作。一些古文字學前輩如董作賓、唐蘭、於省吾等也擅長甲骨文書法,這是本真意義上的甲骨文書法作品。
另一層意思是指借鑒甲骨文特徵加以自行創作的現代書法作品。他們將甲骨文視作一種靈感,僅僅是藝術創作中的一點啟示,而並不在於追求"形似"。因此,他們並不嚴格按甲骨文的書法特徵去寫,可能是綜合了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等多種古文字的特點而創作。這樣的書法藝術與古文字學雖有關係,但不是亦步亦趨。
書法名家魏世濤甲骨文書法欣賞
推薦閱讀:
※X光把死亡擺拍變成了水墨畫,化腐朽為神奇的生態之美
※聽不懂地方靠想像來補充。
※四月芳菲,中國美術館梁明大潑彩山水畫展圓滿落幕
※《女孩的第一本心理智慧書》正式出版發行了
※關於食物的輕藝術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