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海經》怪物、神獸名稱、簡介一覽表(續)

             《山海經》怪物、神獸名稱、簡介一覽表(續)

山海經, 神獸, 怪物, 簡介, 名稱

贛獸2

《山海經?海內經卷十八》載:「南方有贛獸,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這種身高不及人的小獸,腳掌分蹼,見人則笑,並且笑起來嘴唇會遮住眼睛,人們就趁此機會逃跑。

當扈3

《山海經?西山經卷二》載:「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獸多白鹿。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

  這種名叫當扈的鳥,用脖頸下的羽毛飛行,吃了它眼珠就不會動了。

道具

道具,分別為主人翁的劍、鉤索、配飾、水袋、檐帽。

《山海經?海內經卷十八》載:「流沙之西,有鳥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黃金、玕瑰、丹貨、銀鐵,皆流於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主人翁的劍即用其中的黃金、玕瑰、丹貨、銀鐵鑄煉而成。

《山海經》還記載栒狀之山、勃壘之山、番條之山、高氏之山、犲山、獨山、竹山、空桑之山、曹夕之山、嶧皋之山,主人翁的衣服、配飾、水袋、檐帽等皆為遊歷群山所獲。

當扈2

《山海經?西山經卷二》載:「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獸多白鹿。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

  這種名叫當扈的鳥,用脖頸下的羽毛飛行,吃了它眼珠就不會動了。

當扈

《山海經?西山經卷二》載:「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獸多白鹿。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

  這種名叫當扈的鳥,用脖頸下的羽毛飛行,吃了它眼珠就不會動了。

從極之淵3

《山海經?海內北經卷十二》載:「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恆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一曰忠極之淵。」

此處場景為平地上的一個深洞,深三百仞,朋蛇在此處歇息,有怪鳥、馬腹獸、贛獸出沒。玄關重重。

從極之淵1

《山海經?海內北經卷十二》載:「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恆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一曰忠極之淵。」

此處場景為平地上的一個深洞,深三百仞,朋蛇在此處歇息,有怪鳥、馬腹獸、贛獸出沒。玄關重重。

二:

  古代神獸類整理:龍之謎  

  龍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以特殊的涵義佔據了各個領域,並成為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龍是否存 ? 是精神還是物質現象 ? 至今還是一個謎。不過,我們似乎可以如此推論:它屬於一種隱體動物,也就是說,它出現的時間有限,形體較大,常藏於大海和江河之中,應是一種兩棲動物,並可藉暴雨狂風騰空而上,遨遊雲霧間。若巧遇雷電襲擊,則有可能墜落地面,我們翻開歷史,驚訝於多次的目擊紀錄,不得不讓我們對於龍的存在給予重新評估。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當時曾為此建廟立碑。東晉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兩條龍,出現在龍山。燕王慕榮皝親率朝臣,在距離龍200多步的地方,舉行了祭祀活動。

  明清時期的地方志中,還不時發現有關龍的記錄。據《臨安府志》記載,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現巨龍,「須爪鱗甲畢露,大數圍,長數十丈」龍山和異龍湖中出現龍,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會有「山」和「異龍湖」之稱 !《唐年補錄》記載,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佔一半。尾呈扁平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兩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代成化末年某日,廣東新會縣海灘上墜落一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此龍約一人高,身長數十丈,酷似畫中龍,只有腹部呈紅色。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須,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里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席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卧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公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縣陳家圍子村後,數百人圍觀一條趴在沙灘上的黑龍。據仍然健在的目擊者任殿元說,該龍長約20多公尺。這個動物外形像四腳蛇,臉形和畫上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長須,身子的前半部分直徑約一公尺多。四個爪子深深扎進沙灘里。它全身都是鱗片,形狀像鱷魚鱗。任殿元至今仍滿腹疑團,那條巨型動物為什麼長得那麼像畫上的龍?1953年夏天,豫東某地降落一條不明動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數里前往觀看。據目擊者所描述的形狀,這東西像一條巨大的鯊魚。它的腥味招來很多蒼蠅。這魚應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魚類,至於為什麼會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龍墜落的原因產生關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神獸類整理:麒麟  

  <聖獸傳說專欄系列一>  

  麒麟傳說的起源---中國  

  千禧年恰巧是龍年,自古人民即相信龍與麒麟、鳳凰會為大家帶來好運。這份期盼在漢唐時期更透過絲綢之路,讓東西兩方的聖獸進行交流,幻化成各具地方神秘色彩的聖獸,麒麟則是少數由中國流傳到西方的聖獸之一。  

  在中國習俗『聖獸傳說』一書指出,麒麟最早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蹤跡,是在『春秋』記載麒麟被捕獲與孔子悲劇性相遇的故事。  

  <聖獸傳說專欄系列二>

  象徵吉祥的麒麟  

  大陸廣州東莞市樊鄚村的居民,在過年時仍舊維持著老祖宗傳承下來的「麒麟舞」。根據『聖獸傳說』一書指出,這個位於廣州市以東車程約1小時的中國典型南部小村落,每逢舊曆年春節,廣場中央就會圍繞著等待「麒麟舞」 開跳的民眾。當地舞弄的麒麟是用紙做成的,看似獅子頭,頭部後方卻寫著「麒麟」二字。在爆竹聲、銅鑼、太鼓、笛聲伴隨下,麒麟舞就像春節時的舞龍舞獅一樣,以誇張具戲劇性的舞步,向眾人慶賀新春。  

  麒麟舞起源於麒麟拳,相傳是在清末時,當地農民為了自衛和反清朝政府,結合各種流派所編創出來的拳法。由於麒麟拳的目的,並非是攻擊用而是自衛保護村民免於迫害,進而帶來幸運的拳法,因而被稱為「麒麟拳」,這個村 落也被稱為是麒麟的故鄉,每當春節或村裡有慶典時,村民就會以能為大家帶來幸福的麒麟舞來慶賀。  

  除了樊鄚村外,廣州市東郊外和東江地域多數村莊里也都有著麒麟舞。在我國的民間故事孕子編織麒麟布樣的貢品,向皇帝邀功,結果反而被布吉祥,也意謂著替天行道者的化身。由於麒麟「鹿身、牛尾、馬蹄、頭上一角、角上有肉」的外形,曾有人考證麒麟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長頸鹿。據說,非洲索馬利亞語,稱長項鹿為「GERI」,聲音與麒麟非常相近。但無論如何 ,麒麟為人民招福及替天行道的形象,由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一直深植於人心中。  

  <聖獸傳說專欄系列三>

  守護、吉祥、升仙、豐穰  

  在中國前漢中期貴族墓穴的壁畫根據『聖獸傳說』一書指出,倭國最古老的麒麟正長眠於奈良正倉院,是在公元八世紀時,跟隨遣唐使由長安帶入倭國的,由於來自長安,而有「長安出生的麒麟」之稱。  

  據說,正倉院麒麟的外形,已由鹿身改為馬身並增加類似獅子鬃毛等特色,若去除其上的麟紋,略像是西方的飛馬,因此倭國歷史學家認為由中國傳入的麒麟在經過東西交流通道的洗禮後,「多少帶有西方聖獸的血統與傳奇色彩」,形象上與中國的麒麟已不大相同。  

  對於倭國而言,麒麟的影響不僅出現在廟宇中,自平安時代起即出現在從古至今的重要祭典-京都祇園祭的「麒麟獅子舞」,以華麗盛大的仗勢,祈求嚇退惡靈帶來好運,為農作物帶來大豐收。「麒麟獅子舞」同時也漫延到倭國 各地包括宇倍神舍、鳥取神舍、因幡地區超過50家神舍的祭祀活動中。  

  『聖獸傳說』一書指出,麒麟對於倭國人民的影響不只在宗教藝術方面,也在貴族及政治理念上造成影響。例如日 本著名歷史人物織田信長主張以麒麟仁德的個性為確立霸業的根本,德川家康掌權時曾任用的儒者林羅山,即主張麒麟的確存在。由此可窺知,倭國民眾的心中,無不希望麒麟的出現能帶來守護、吉祥、升仙、豐穰的太平盛世。  

  <聖獸傳說專欄系列四>  

  聖獸的東西交流  

  東西交流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也被稱作是聖獸之路。根據『聖獸傳說』一書指出,在漢唐之時,絲綢之路不僅是 東西方絲絹、玻璃、玉器、美術作品等物質交流的重要管道,漢代時西方的獅子也藉此通道流傳到中國,使得後來獅子成為中國的聖獸之一,普遍出現在各地的廟宇中。  

  其實各地的聖獸都是人民的想像,尤其在經過東西方交流後,各個民族分別加諸自己對於聖獸的想像及期待,而合成不同的風貌。其中,由中國流傳到西方的龍即是一種有趣的聖獸,在東方的中國,龍是神聖的,甚至代表帝王和 位權;在西方則成為英雄競相屠殺的萬惡魔龍。獅子在中國是守衛聖域的靈獸,在巴比倫和埃及則成為守護君王,各具民族風貌的人面獅身像;另一聖獸麒麟流傳到西方後,則幻化成具翅膀的獨角獸類,扮演保護聖域的角色。  

  因為載負著人民殷切的期待,各地聖獸幻化後的模樣也間接地反應出當地人民心靈深處的夢想。例如在中國民間人民多半對麒麟懷抱著希望招來幸福、送子和希望麒麟為自己伸張正義的願望;在倭國,麒麟則代表守護、吉祥、升 仙、豐穰等意義。因此這些聖獸多半都會出現在傳統的慶典、祭祀或是墓穴中,滿足民眾心中對於這些傳奇動物能帶來好運、農作物豐收或為人民抵禦動蕩時代,也希望今年的聖獸能為大家帶來幸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神獸類整理:六神

  六神:青龍-白虎-螣蛇-勾陳-朱雀-玄武-

  —《問花》律滔提及「數字中,七,乃勝蛇吃人之象。勝蛇於六神當中,主妖怪橫禍。朵湛的朵字!字中有白虎,字中有白虎者,吉事反成凶。白虎於六神當中主喪災戰事的凶兆。勝蛇、白虎,亦六神亦魔物……」那麼,何謂 「六神」?

  所謂的『六神』就是:青龍、白虎、螣蛇、勾陳、朱雀、玄武六隻神獸。  

  勾陳是一隻蛇,它專司競爭、搶奪之事

  青龍色青,白虎色白,朱雀赤,玄武黑,勾陳螣蛇色黃

  十二原神論斷  

  1、青龍:消息吉。  

  2、明堂:吉。  

  3、天刑:驛馬強動。  

  4、朱雀:口舌。  

  5、金匱:財星吉。  

  6、天德:官貴吉。  

  7、白虎:口舌官非。  

  8、玉堂:吉。  

  9、天牢:凶星宜忌。  

  10、玄武;內小人盜賊暗害。  

  11、司命:官長吉。  

  12、勾陳:口舌牽連。  

  螣蛇無足而飛。」楊倞注引《爾雅》曰:「螣,螣蛇。」郭璞曰:「龍類,能興雲霧而游其中也。」《事類?賦九十一》注引此作:「螣蛇游霧龍乘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神獸類整理:中國古代四大神獸  

  東方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鍊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里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裡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鹹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它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云:「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它三靈。其它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后,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推薦閱讀: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90
古人的大智慧,把六神的立體結構映射到線性結構中去
神獸金剛2天神地獸作品評價?
你可認識中國傳說中的四大神獸?

TAG:神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