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游」11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中國繪畫(下)

京都國立博物館位於日本京都府,在這裡珍藏著流傳至今的與千年古都共呼吸的國寶,是世界十大博物館。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是於明治中葉時期建造的法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博物館。本館(主樓)主要用於舉辦各種專題展覽,是典型的歐洲巴洛克式建築。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開館於1897年,當時名稱為帝國京都博物館,1952年更名為京都博物館。2001年又改製為獨立行政法人。

其前身為帝國京都博物館,於1889年5月根據宮內省官制設立,1897年5月開館,1900年6月改稱京都帝室博物館。1924年2月由帝室下賜京都市。1952年4月根據文物保護法修正案,改名京都國立博物館,隸屬文部省文化廳。該館佔地50377平方米,主要陳列場地有舊館和新館。新館陳列日本及中國和朝鮮的考古、陶瓷、 雕塑、繪畫、書法、染織、漆器、金器等,舊館常舉辦國際展覽和特別展覽。京都國立博物館的館藏品偏重於11世紀到14世紀的平安朝到室町幕府時期。以日本古代美術作品為中心,分成考古、石器、陶器、繪畫、書法、生活用具與刀劍等不同主題的展示室。此外,還收藏了亞洲古代工藝美術品共88800多件,其中包括了普賢菩薩像、松林圖屏風、賓士物語繪詞和白氏詩卷等87件國寶。

住址: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茶屋町527 開放時間:9:00-16:30點 4月至11月的周五到晚上8點(入館時間到閉館30分鐘前為止)

規定假日:每周星期一(政府規定的節假日時改為次日)及年末年初(12月26日-1月3日)閉館

門票:大人420日元,大學生、高中生130日元,中、小學生70日元,每月第二、第四個星期的周六免費入場

交通:乘JR東海道本線

近鐵京都線

自京都站乘坐公共汽車,在「博物館、三十三間堂前」站下車即到

阪急京都線

自河原町站乘坐公共汽車,自「東山七條」站下車即到

京阪本線

自七條站徒步7分鐘


李迪筆

2幅

(紅白芙蓉圖之一)

絹本著色

各25.2×25.5

南宋時代 慶元3年(1197年)  李迪為仕奉中國南宋宮廷的畫院畫家,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從現存作品的紀年以及其子李德茂(亦為畫院畫家)的經歷等來判斷,可知李迪應活躍於南宋前半期,即十二世紀後半。

  李迪擅長描繪花、鳥、以及動物,本畫為李迪現存作品中的最高傑作。由於兩幅均題有落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可知為慶元三年(西元1197年)的作品。

  芙蓉的品種應為醉芙蓉,最初花呈白色,接著會逐漸帶有紅色。本畫的描寫極為寫實,用筆纖細且色彩層次微妙,因而富於情趣。善用余白的畫面空間也顯得自然而靜謐。

  兩幅畫本來應為各自獨立的冊頁,但為了配合由日本茶道的審美觀所誕生的「唐繪」鑒賞(在此唐繪指自中國帶回日本的繪畫),因而被改裱成一對掛軸。

梁楷筆

3幅

絹本墨畫淡彩

南宋時代

東京國立博物館

梁楷,南宋宮廷畫家,擅繪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師從南宋初期的宮廷畫家賈師古,且畫風飄逸,被讚譽為青出於藍,據說其精妙筆法令宮廷之中無人不為之折服。出山釋迦圖與雪景山水圖是展示梁楷精妙筆法的人物畫與山水畫的代表之作。

出山釋迦圖所繪的是釋迦在領悟長期苦行並非證悟之道後走出深山的姿態,從圖中的落款「御前圖面 梁楷」來看,明顯可知此為他在宮中所創作的作品。而釋迦容貌的精細寫實表現手法早已超越形似,似乎向人們傳遞著釋迦的內心,實為佳作。

雪景山水圖以大雪覆蓋的高山為背景,繪有一位在酷冬嚴寒之中騎驢的旅人,與南宋馬遠、夏珪風大量使用留白、僅表現出自然一角的山水畫不同,這幅畫出色地表現出大自然的博大精深。畫面中相對於大雪山顯得細微渺小的騎驢人物的精細表現、以及雁群飛過山等畫面的各個角落都展現了梁楷的精妙筆法,如實地體現了梁楷作為山水畫家的不凡功力。

傳梁楷雪景山水畫是南宋至元代的梁楷派畫家的作品,估計原畫面還要大些,可能是為了製成三幅成組擺設之需而被裁斷。

梁楷的出山釋迦圖和雪景山水圖、傳梁楷雪景山水圖這三幅圖上有足利義滿的「天山」印,故推測畫作被舶入日本之後,可能在足利義滿時代曾作為三幅一組供人鑒賞。其在足利將軍家的蔵品目錄《御物御畫目錄》中被記載為「出山釋迦 脅山水 梁楷」,作為東山御物中品相最佳的唐畫而被珍藏。繼足利家之後作品傳至若狹酒井家,其後則分開傳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傳至三井家、出山釋迦圖和傳梁楷雪景山水圖傳至本願寺等地。昭和23年(1948),三井家的雪景山水圖歸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蔵。此後多年,出山釋迦圖於平成9年(1997),傳梁楷雪景山水圖於平成16年(2004)相繼歸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蔵,在經過漫長歲月之後作品終於再次成為一套。這三幅一組是東山御物的上乘佳作,極其珍貴,曾經分別被單獨指定為國寶和重要文物,平成19年(2007)被合併指定為一件國寶。

因陀羅筆

1幅

紙本墨畫

35×49.5

元代?14世紀

寒山與拾得,相傳是住在天台山國清寺,師事於豐干禪師的唐代傳奇性人物。描繪寒山、拾得的畫作,自宋代以來就一直在禪僧間廣受喜愛。所謂「禪機圖」,系指以和禪宗有關的逸聞佳話為主題的圖畫。

  本圖是描繪寒山、拾得二人被問及豐干禪師行蹤時,沉默不語、只是呵呵大笑的情景。雖然因襲了將人物臉部畫得細緻、衣衫以粗略筆致來表現的水墨人物畫傳統,然而卻更具有因陀羅個人獨有的簡略作風。

  因陀羅的繪畫作品在日本極受寶重。在收放本圖的盒子上,有精通茶道而著稱的松江藩主松平不昧的題籤,作為淺野家舊藏中之名品向來廣為人知。

傳毛松筆

1幅

絹本著色

47.1×36.7

南宋時代 13世紀

 這幅猴圖在表現上非常出色,超越了單純的寫實,在眾多的宋畫當中亦堪稱名品。據說所畫的是日本猴而非中國猴,除水墨之外還使用了金泥,工筆細膩自然。南宋畫院畫家毛松所作的說法始於狩野探幽,但此說缺乏依據。曾由武田信玄捐贈與曼殊院覺如。

高92.6cm 寬48.9cm

「秋草黃花覆古阡,隔林何處起人煙,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根據晚年住在凈慈寺的元代禪僧平山處林的畫贊可知,本作大約是至正年間中期(1355年)的作品。畫中的景緻與筆觸皆相當粗放,充分的表達了畫家胸中的山水意趣,從本作的畫風來看,已經從宋代客觀的山水畫風轉向表達胸中山水的寫意式風格。

 這幅猴圖在表現上非常出色,超越了單純的寫實,在眾多的宋畫當中亦堪稱名品。據說所畫的是日本猴而非中國猴,除水墨之外還使用了金泥,工筆細膩自然。南宋畫院畫家毛松所作的說法始於狩野探幽,但此說缺乏依據。曾由武田信玄捐贈與曼殊院覺如

傳顏輝筆

2幅

絹本著色

各127.6×41.8

元代 14世紀

顏輝,字秋月,為南宋末期至元代的代表性的道釋人物畫家。本圖描繪了在幽暗中,寒山和拾得破顏大笑,令人毛骨悚然,其表現手法具有元代顏輝派所特有的生硬的怪異感。曾為東山御物,從織田信長傳至石山本願寺。川崎家舊藏品。

顏輝,字秋月,為南宋末期至元代的代表性的道釋人物畫家。本圖描繪了在幽暗中,寒山和拾得破顏大笑,令人毛骨悚然,其表現手法具有元代顏輝派所特有的生硬的怪異感。曾為東山御物,從織田信長傳至石山本願寺。川崎家舊藏品。

推薦閱讀:

日本軍機挑釁,中日戰爭差點爆發?
用客觀數據分析,留學生在日本工作前景
立命館大學在日本是什麼樣的地位?
為什麼很多人對日本政府的不滿要發泄到日本民眾上?
從電影《妖貓傳》看日本佛教

TAG: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