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新聞出版網

  □陶克強

    為之於未有,理之於未亂。新聞敲詐禁而不絕、打而不死的亂象說明,要真正有效地治理好新聞敲詐這一惡疾,需要通過德治、自治、法治「三治合一」,以鐵的紀律、鐵的決心全方位地對新聞敲詐保持高壓態勢,無論新聞單位還是記者個人,誰敢觸摸這條「紅線」就及時懲處誰,絕不能姑息遷就,絕不能絲毫手軟,使其「謹言慎動」。

    德治為基,以規促德。陸定一同志說過,記者是黨的耳目,人民的喉舌,真理的衛士,是建設新生活的戰士,是一種高尚的職業。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呢?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新聞工作者要自覺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謹記堅持新聞道德理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時刻堅守職業道德底線,著力錘鍊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把德行作為一種黨性修養去積澱,堅決徹底與虛假報道、新聞敲詐等不良行為決裂,在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好轉中發揮自己的正能量作用,努力爭當一名人民滿意、品行高尚的新聞工作者。抓住了德治,就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就能以德養身,形成鮮明的輿論導向,帶動整個新聞隊伍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從而有效地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新聞敲詐行為的發生。

    自治為本,自我監督。著名報人張季鸞在《無我與無私》一文中說過:「私的最露骨者,是謀私利,這是凡束身自好的報人都能避免的。其比較不易泯絕者,是利於所親,利於所好,而最難避免者,為不自覺的私見。徹底的無私,難矣。報人立言,焉得無錯。但只要動機無私,就可站得住,最要戒絕者,是動機不純。」現實生活中,少數新聞工作者動機不純,利字當頭,或以稿謀私,或錢稿交易,或有償不聞,「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用手中權利最大化地尋租和牟利,使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權異化為待價而沽的牟利工具,這已為社會和廣大老百姓深惡痛絕。讓人欣喜的是,作為在「新形勢下加強新聞隊伍建設,解決新聞界突出問題」的有力舉措,很多省份相繼成立了新聞道德委員會,擔負起了監督新聞從業者不良行為的重任。而作為具有自治功能的這一社會治理組織,則要通過健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建設體系,把「依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參與並處理自己」落到實處,以自我監督和處理實效取信於社會和百姓。

    法治為要,知法守法。《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明確規定:新聞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義索要、接受或借用採訪報道對象的錢、物、有價證券、信用卡等。但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媒體和從業人員「踩紅線」,大搞「有償新聞」或是「有償不聞」,赤裸裸地進行「錢稿交易」,把應該公開的負面信息屏蔽掉,對該批評的醜陋行為「選擇性失聲」。而更為嚴重的是,少數媒體竟通過編造無中生有的負面信息威脅被採訪對象,並獅子大張口地逼其拿出錢來「消災」,這些新聞敲詐無疑觸犯了法律「紅線」,一定要讓其受到法律的嚴厲懲處。在依法治國的今天,誰也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作為新聞從業者的管理部門和單位,則要教育自己的員工遵紀守法,千萬不要做出違法犯罪之事,以免等到繩之於法時而痛之悔之。

    治理新聞敲詐,德治是基礎,自治是目標,法治是保障,必須協同推進。實行德治、自治、法治「三治合一」,體現了以人為本和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理念,三者功能作用各有側重,缺一不可。其中,德治是法治、自治的基礎,重點解決治理主體思想精神層面的素質修養問題;法治是德治、自治的保障,重點解決治理的現實依據和手段問題;自治是德治、法治的目標,重點解決治理的具體形式和載體問題。水千流萬派始於一源,木千枝萬葉出於一本。只要堅持「三治合一」,就能察於未萌、止於未發、防於未然,也就一定能夠高效地治理好新聞敲詐這個頑疾。

推薦閱讀:

中國老一輩女星的絕版珍藏照(1)再不收藏就看不到了!
中國專業起名大師談-如何精準測八字喜用神起名
星巴克為何關閉店面?深度剖析中國咖啡廳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入地眼全書 --中國贛州原始風水網--
中國國標舞總會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