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吵吵了,《長城》本來就不是拍給你們看的

導讀

從導演到演員,從劇情到視覺,從戲裡到戲外,《長城》每一點都被拿出來用放大鏡看了個一清二楚。這部合拍片始終打著文化輸出名號,而它是否成功的結果要在兩個月後才揭曉。

By 尚月豐

 

張藝謀導演,好萊塢編劇,中外全明星豪華陣容,大投入大製作,票房三天破四億……《長城》「史上最強合拍片」的名頭沒人敢搶,上映後各種角度的評價也是鋪天蓋地而來,上述所有元素都被各路人士評判。然而這部本就打著文化輸出名號的電影本身不是把中國觀眾放到第一位。

 

 

除了景甜和「彩虹軍團」還要吐槽什麼?

 

最招炮火攻擊的槽點依然是這次實力女主的景甜,刺蝟君略過不表,另外被詬病的就是張涵予、林更新等明星領銜的「彩虹軍團」了,跑龍套、沒台詞、出鏡三秒的評論成了這一眾明星的最大「亮點」。本來是象徵「五禽」的軍隊首先是從視覺上被吐槽是一道彩虹,彭于晏的虎軍也被吐槽是剪刀隊。然而除了景甜率領的鶴軍「體操隊」是一個完全bug的存在,其他四支軍隊的職能是劃分明確的。

 

 

張涵予的熊軍擅長近身肉搏作戰,彭于晏率領虎軍負責工程和長城機關,黃軒手下的鹿軍同樣是近身肉搏但輕裝更加靈活,林更新的鷹軍負責遠程射擊。這麼各司其職的軍隊之所以吐槽最大的原因是沒有特色,或者說沒有把特色表現出來。

 

在電影上映之前,這些軍隊屬性就已經預告出來,然而電影中對於軍隊運行的表現並沒有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鶴軍的縱身一躍吸引眼球之外,觀眾其他的軍隊的認知只停留在各種像團體操一樣的軍隊調度場面上,視覺衝擊的確做到了,各種機關也展示了,然而沒有一個特色或者說標籤化的符號能讓觀眾留下印象。

 

 

這同樣也是人物塑造上的問題——沒有特點,每個人物都顯得很單薄。對於張涵予出演的情節,刺蝟君本來是特別期待的,然而四十分鐘就為了給女主加戲,壯烈犧牲了,而彭于晏、林更新和黃軒完全是服從命令聽指揮,只會打仗不會說話,除了倆人都罵了一句鹿晗之外,刺蝟君完全沒有記住他們的任何特點。試問,請來這些明星做什麼?隨便到橫店拉來幾個群演一樣是這種效果,說不定群演還會敬業地給自己加戲。對比之下,大家才會覺得鹿晗的角色反而意外有些可愛,因為他讓大家記住了一個小士兵的形象。

 

 

且不說這些將軍們,權當他們都是路人龍套,我們只看主角。一個典型的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馬特·達蒙童鞋心理上的轉變是必然存在的環節,然而問題就在這個「轉變」上。作為一個「英雄」而且還是外來的,自身的轉變應該是好萊塢模式中的套路也是看點之一:落難被救,欣賞對方魅力(雖然大部分是愛情),看到對方陣營是多麼無私偉大,百姓弱者掙扎在水火之中,自我震撼感動,於是乎一起面對敵人。

 

刺蝟君本是滿懷期待等著要偷黑火藥的呆萌童鞋如何被我天朝的大同思想影響,結果景甜在長城上的一句信任就搞定了,確定你是上過N個國家戰場的僱傭兵?就算稍微有些戰爭殘酷的渲染,注意力也被充斥各種機關冷兵器的宏大場面給吸引走了。刺蝟君想到「紅毒蛇」看到自家朋友要為了外邦人而戰時,打了嘴炮:「你不是被感動了,你就是想泡妞!」驀然覺得有幾分道理。

 

 

道具豪華服裝斑斕,一味的三軍,哦不,五軍備戰大場面調度,將軍都可以帥暈一眾敵人又怎麼樣?單薄的人物形象難以將整個故事豐滿起來,同樣是爆米花電影,原料都是玉米,機器都是好萊塢製造,配料技術都到家,然而火候不到,《長城》爆出來的玉米沒開花。

 

張藝謀真的是要告別過去嗎?

 

如果《長城》是個二三流的導演執導,也許不會炸起這麼高的水花,關鍵在於導演是張藝謀。《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雖然近年來老謀子同樣涉足商業電影,畢竟上述斬獲國際電影獎項的片子也是觀眾心中的張藝謀作品,「張藝謀」依舊是國內電影的最高水平代表。

 

 

雖然演員選擇上略出乎意料,然而自我安慰者不在少數。前期聲勢浩大的宣傳中充斥著各種吸睛元素,懷揣著希望坐進電影院,卻看到了一部勉強合格的片子,看夠了好萊塢英雄電影的觀眾們面對這部號稱「史上最強合拍片」有失望感是意料之中。

 

看著《長城》的評價,刺蝟君忽然有種看到當年《十面埋伏》被狂批的錯覺,「劇本漏洞很多」、「人物情感單薄」、「演員表演令人失望」,度娘百科上關於《十面埋伏》的負面評價總結完全可以全套搬來批評《長城》。再往前推看《英雄》:「劇情單薄」、「人物性格變化突兀」「場景壯闊但百官、士兵總是像蝗蟲似的出現在畫面上。」影評中把其中百官士兵改成饕餮就完全可以拿來批《長城》了。

 

 

從開啟中國「大片時代」的《英雄》到創下最差評分的《三槍拍案驚奇》,每次張藝謀執導商業電影不是兩極化的言論,就是差評居多。張藝謀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可以說轉移對於社會底層人物的關注涉足商業電影,特別是這次合作好萊塢,在主題方面的確和創作初期相比有些站在當初對立面上的意味。

 

當然黃金甲和三槍真的是給差評不冤枉,然而重新審視《英雄》和《十面埋伏》,如果拋開東方視角來說,他們在文化輸出上面的功勞不可忽視。電影《唐人街探案》的導演陳思誠近日在微博上透露張藝謀在談及《長城》時的無奈,並稱此舉是為年輕導演探路,總有人要做這樣的事。抱著發展中國電影行業的心理去試錯,未嘗不是一種讓人感慨的行為。

 

 

中國元素到底要如何安放?

雖然《長城》電影中依舊有張藝謀一貫的痕迹,秦腔大鼓元素強勢出鏡,但它從一開始就沒有說要拍給中國觀眾,而是始終打著文化輸出的名號。從導演到編劇、攝影、後期,整個電影的製作團隊來自30多個國家,出品方也是傳奇、環球和中影、樂視聯合出品。有著好萊塢團隊和傳奇影業這樣的原生好萊塢影業,《長城》在更多程度上是一個「混血兒」,而且中國血統並沒有那麼突出。

 

而張藝謀在接受採訪時也稱希望這是「借水行舟」,英雄電影題材,好萊塢製作,但是其中元素是中國的,在國人眼中司空見慣的內容反而是外國人最為感興趣的地方。調用全球化背景的資金和資源,製作一部跨文化題材的電影,如果成功,這就會成為一個系列的開端。

 

 

不可否認,這個是中國元素輸出最速成的方法,「為了讓中國文化走出去」,這一初衷是好的,好萊塢模式也的確是全球電影最值得借鑒的,然而單純套已有模式,將打怪獸場景從自由女神像旁邊換到了長城上,秦腔大鼓孔明燈,刀槍劍盾各種冷兵器,山水畫一般的風景再加上黑火藥……拋開整個故事敘事和人物塑造上的問題,這部符合好萊塢英雄電影模式的電影的確充滿了中國元素,但是它的內核依舊是好萊塢式的英雄成長與蛻變,中國元素並沒有滲入到電影內部。作為一個隨時可以換到任何有防禦工程場景中的電影,它能夠起到文化輸出的作用嗎?

 

 

是好萊塢資本吞噬中國元素,還是像預期一樣能達到文化輸出的初衷,電影是否成功還要看兩個月後北美上映後的票房和口碑。現在的《長城》是當年的《英雄》嗎?這個疑問會在兩個月後得到回答。而中國元素和好萊塢電影的融入需要更長的路要走,第一次嘗試懷著試錯的心態可以得到些許的包容,但如果僅僅停留在中國元素外殼套已有英雄模式,即便出了長城前傳加後傳也不會改變它內在的好萊塢電影本質,也就無需再提什麼文化輸出了。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媒體

微博 @刺蝟公社

合作、轉載事宜請聯繫微信號yunlugong

投稿郵箱ciweigongshe@126.com

網站www.ciweigongshe.net

推薦閱讀:

明朝為何像秦朝一樣熱衷修長城?
野長城保護不信專家信網民?
鏡界03:清明長城追思憶(附古詩9首)

TAG: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