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根源,是各派太極拳的母體。太極拳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由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在三百年前創編。

溫縣位於豫北平原,南臨黃河,北依太行,陳家溝就坐落在溫縣城東,黃河岸邊的清風嶺上,600年前叫常楊村。據《溫縣縣誌》記載:「明洪武年間,因元將鐵木耳守懷慶(今沁陽,當時為懷慶府管轄八縣,溫縣在內),明兵久攻不下,急於統一天下,太祖遷怒於民,大加屠戮,時溫民死者甚多」(相傳有三洗懷慶之言)。人煙罕至,乃遷民填補,屯田墾荒。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洞遷來,當地至今尚有「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說法。

陳氏始祖陳卜,原籍山西澤州郡(今晉城),後來由澤州搬遷至山西洪洞縣。明洪武七年,遷居河南懷慶府。因始祖陳卜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為近鄰鄉民所敬重,故將其居住的地方叫陳卜庄(解放後,陳卜庄並歸溫縣,至今仍叫陳卜庄)。後因陳卜庄地勢低洼,常年受災,又遷居溫縣城東十里的常楊村。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著陳氏人丁繁衍,常楊村易名陳家溝。為保衛桑梓,地方得安,陳卜在村中設武學社,教授子孫。

1711年,陳氏十世祖陳庚為陳卜立碑,簡單記錄了陳卜的史實。而關於拳藝、人物、事迹的文字記載,僅從陳氏九世祖陳王廷記起。據《溫縣縣誌》和《陳氏家譜》記載:「陳王廷在明末拳術已著名。於拳術更有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傳,成為獨特之秘。」

     陳王廷(約1600-1680),字奏庭,明代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文武兼修,精於拳械,功夫造詣深厚,在河南、山東一帶頗有聲望。曾在山東橫掃群匪,聞名於世。終因社會動蕩,久不得志。晚年歸隱田園,悉心鑽研祖傳拳術,博採眾長,結合太極陰陽之理,參考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創編了一套陰陽相合、剛柔並濟的太極拳。

陳王廷的著作因年代久遠,多遭散失。現尚存《拳經總歌》和《長短句》詞一首。膾炙人口的《長短句》中描寫創拳經歷,如今讀來仍酣暢淋漓:「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權衡相參。成也無關,敗也無關。不是神仙誰是神仙?」自陳王廷之後,陳家溝練習太極拳之風甚盛,老幼婦孺皆上陣,當地流傳的言語說:「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情形。這種風氣世代相傳,經久不息,使得歷代名手輩出。

陳氏至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字雲亭,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武要言》)起,始傳外姓,即楊露禪(後有楊氏太極拳)。

陳長興自幼隨父習武,太極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後,陳長興以保鏢為業,常走鏢山東,在武林中享有盛名。陳長興是繼陳王廷之後的又一個文武兼備的武學大家。陳長興在祖傳太極拳套路的基礎上,由博歸約,精鍊歸納,創造性的發展成為現在的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炮捶)。與陳長興同時的陳氏第十四世陳有本(1780-1858,字道生)在原有套路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動,逐漸捨棄了某些難度和發勁動作,架勢與老架一樣寬大,後人稱之為小架(新架)又叫「略」。陳有本的門徒族侄陳清平(1795-1868),又在小架拳的基礎上進行再修改,形成了小巧緊湊逐步加圈,由簡到繁,逐步提高拳藝技巧的練習套路。因陳清平贅婿趙堡鎮(陳家溝東北五里),遂在那裡教拳,所以又稱趙堡架。

陳氏第十六世孫,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陳鑫(1849-1929,字品三)系前清歲貢生,是近代中國體育史上著名的陳氏太極拳理論家。

陳鑫自幼習練家傳陳式太極拳,在日常練武中,見不少父輩只教太極拳招式,卻不講其理,更不講拳式之間的有機聯繫。又見陳氏世代習拳,名手輩出,但完整的太極拳著述甚少,在取得歲貢生後,他便立下研究拳論、拳法,著書立說闡發陳氏世代相傳的太極拳立法的志向。於是,他一邊傾心於筆墨,一邊夜間揣摩練功。最終,《陳氏太極拳圖說》問世。此書一經問世即在國內武術界引起轟動,成為太極拳的一座理論豐碑。

陳發科(1887-1957,字富盛)系陳氏第十七世孫,陳氏太極拳第九代傳人。曾任北京武術社社長,陳氏新架太極拳創編人,為近代陳氏太極拳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陳發科幼時因習拳不勤,至少年時期仍常被相鄰恥笑,遂暗下決心,每天練拳六十至一百遍,無論酷暑嚴冬,堅持不輟。如此堅持三年多,拳藝大進。20世紀20年代末,陳發科至北平授拳,與北平武術界諸多名手切磋較量,被尊為拳術大師、「太極一人」。陳發科在近30年的教拳生涯中,結合教學實踐和自己的心得體會,在陳氏太極拳老架(大架)中,增加了不少轉腕纏繞動作,縮短了練功周期,創編了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二路,為太極拳套路中難度最大的一套。

陳照丕(1893-1972,字績甫)陳氏第十八世孫,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曾任全國國術國考評判委員、全國武術協會委員,被授予「全國太極名家」稱號。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誨人不倦,對推廣陳氏太極拳做出了巨大貢獻,探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崇拜,為陳氏太極拳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陳照丕理論造詣極深,積數十年之經驗,著有《陳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圖解》、《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書。

陳照奎(1928-1981),祖籍河南溫縣陳家溝,隨父定居北京。為陳氏第十八代的代表人物,是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陳照奎先生是著名陳式太極拳泰斗陳發科的幼子。四歲隨父赴北京,七歲從父學習家傳拳術。他學拳刻苦,拳走低架,胸腰摺疊,手法多變。拳架中正、流暢,精於閃、戰、彈、抖。推手、擒拿功夫可達出神入化境地。

    陳照旭(1912--1959),陳發科次子。兄長陳照冠,少年早殤,家弟陳照奎,聲名遠揚。其性情雅緻,聰慧異常,好遊獵、擅胡琴、喜繪畫,多才多藝。自幼秉承家傳,日練拳達30餘遍,曾隨父至京,學練教多年,參以諸藝之理,功夫達高級之境,為一代之佼佼者,拳法精微奧妙之處,往往為同道所稱頌。後尊父命,回鄉持家興業,曾任民校教師,教村中子弟學文識字。惜生不逢時,幾經動蕩數遭迫害而英年早逝,未能多育桃李,實為村中拳界之重大損失。

    幸次子陳小旺,承其嚴教,又得照丕、照奎二老指導,終成一門代表,聞達四方。三子陳小星,拳藝同樣出眾,辛苦持家,時任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村中子弟,免費培養,家學門風,永惠鄉里。

嫡傳陳氏太極

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中國總部

 推廣傳播  弘揚太極 

掃面下方二維碼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的風格是什麼?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鍊的三個關鍵
《太極拳論》之我見(轉)
太極拳的定義
徐曉冬和雷雷的比武,說明了什麼?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