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話華嚴經第二十八卷

卷第二十八: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六【白話】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如果見到如來出現在這個世上演說正法,他就發出大音聲,告知眾生:『如來出世了!如來出世了!』使他們得以聽聞佛陀的名號,舍離一切的我慢與戲論。他又勸導眾生,使他們立刻見到佛陀,而得以憶念佛陀、歸依佛陀、攀緣佛陀、觀察佛陀、讚歎佛陀。他又告訴他們:『佛陀是難得值遇的!要經過千萬億劫的時間才會出現一次。』

  「眾生因此而得見佛陀,生起清凈的信心,歡喜踴躍,無不尊重供養佛陀。他們後來又在佛所聽聞諸佛的名號,更值遇無數的諸佛,種下了各種善行的根本,並精勤修習以增長善根。這時,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的眾生,因為見佛的緣故,都證得清凈與究竟的調伏。這些眾生都認為菩薩是最好的善知識,因為只有菩薩,才能成就佛法,才能將無數劫所種下的善根普施世間廣作佛事。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開示眾生,使他們見到佛陀。他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不必等待勸說誘導,就能親自前往覲見佛陀,並承事供養佛陀而心生歡喜。願眾生時常樂於見到佛陀,心中毫無廢去舍離的念頭。願眾生時常精勤修習廣大智慧,信受奉持一切諸佛法藏。願眾生隨著所聽聞的聲音,能完全了悟佛法,能在無量劫的時間勤修菩薩行。願眾生安住正念,能夠用智慧的心眼不斷地看見佛陀出興世間。願眾生不再憶念其他的事情,而時常憶念親見佛陀,精勤修習佛陀的十力。願眾生在任何的地方都能見到諸佛,了解諸佛如來是遍滿整個虛空法界的。願眾生具足諸佛的自在身,普遍示現十方世界成道說法。願眾生遇到善知識,時常聽聞到佛法,對於諸佛如來始終信心堅固,無有退失。願眾生稱嘆諸佛出現世間,使見到如來的人普遍得證清凈。』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讚歎諸佛出興世間,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見到一切諸佛而供養承事,並在無上法之中得到究竟的清凈。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施捨整個大地,或是布施諸佛,用來建造精舍;或是布施菩薩眾以及善知識,任他們的需要隨意使用;或是布施僧眾,當作居住的處所;或是布施父母,或是布施別人,或是布施聲聞、獨覺等種種的福田,乃至於布施一切貧窮、孤獨的人,以及其餘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都隨他們的心意完全施與,使他們沒有匱乏;或是布施建造如來的塔廟。對於以上所有的有情眾生,無不為他們籌辦資生的器具雜物,讓他們隨意使用,免除生活的恐懼。

  「菩薩摩訶薩在任何地方布施土地的時候,都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具足清凈的一切智地,到達普賢菩薩各種勝行的彼岸。願眾生得證總持的境地,正念受持一切佛法。願眾生得到住持的力量,恆常守護佛陀的一切教誨。願眾生得到如地心,對所有的人,都能以清凈的心意加以看待,沒有任何惡念。願眾生總持諸佛的種性,不斷地成就菩薩各種境地的次第。願眾生普遍成為其他人的安穩處所,使他們的雜染完全調伏,安住在清凈道中。願眾生就如同諸佛如來一般利益世間,使他們精勤修學,安住於佛力。願眾生普遍為世人所愛樂,並能使世人安住在無上的佛樂之中。願眾生獲得善巧方便,安住在佛陀的各種力量與無畏法當中。願眾生得證如地智,能夠自在地修行一切佛法。』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大地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能究竟一切如來清凈地。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或是布施僮僕,供養一切諸佛、菩薩、善知識,或是布施出家眾,或是用來奉養父母一因為父母是尊貴殊勝的福田;或是布施給疾病苦痛的眾生,使他們毫無匱乏地延續生命;或是布施給貧窮、孤獨,以及其餘一切無人贍養侍奉的人。菩薩或是為了守護諸佛如來的塔廟,或是為了書寫奉持諸佛的正法,隨時布施百千億那由他的僕使。

  「這些僕使都是十分聰慧善巧,性情調和柔順,做事積極勤快,不會鬆懈惰怠,並且具有正直心、安樂心、利益心、仁慈心、恭敬恪守心、毫無怨恨心、不仇視敵人心,能夠隨順各方習俗,幫每一位受施者都做好事情。這些僕使都是因菩薩的清凈業力感應而生,他們的才能、技藝、工巧、算數無不通達,都能善巧地供養侍奉受施者。

  「菩薩在布施僮僕時,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內心調順,能在一切佛剎修習善根。願眾生隨順供養諸佛,完全聽受佛陀所說的一切教法。願眾生能為佛陀攝受,恆常睹見諸佛如來,心中不生任何妄念。願眾生不敗壞佛陀的種性,精勤修習一切隨順諸佛的善根。願眾生時常精勤供養諸佛,沒有間斷。願眾生攝持諸佛的妙義,具足清凈的言辭,無所畏懼地遊行一切世界。願眾生十分殷切地樂於見佛,不惜身命實踐諸佛所行。願眾生親見諸佛,心中毫無染污執著,遠離世間所依止的一切。願眾生只依歸於佛陀,永遠離棄一切邪惡,永不歸依邪魔外道。願眾生都能隨順佛道,追隨無上佛法。』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僕使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遠離一切塵垢,凈治諸佛的境地,在自身中示現如來的自在身。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以身體布施乞者時,生中謙恭,心如大地,生出忍受眾苦無變動心,生出侍奉眾生不疲厭心,生出猶如慈母般將各種善物迴向所有眾生之心,生出寬恕各種愚痴險惡眾生的種種侵凌之心,而安住善根中,精勤地奉事眾生。

  「菩薩布施身體時,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所需從無匱乏,修習菩薩行永不間斷,不曾捨棄任何的菩薩義利,善於實行菩薩大道,了達菩薩的平等法性,能夠參與諸佛種性,持用真實的語言,總持菩薩的妙行;使整個世界得到清凈的佛法,虔心地信解佛法,證得法的究竟境界;使眾生出生清凈的增上善根,安住在大功德中,並具足一切智慧。又以這些善根,使眾生時常供養諸佛,了解一切佛所說法,不管是信受、奉持、讀誦,都能總持不忘、不失念、不沮壞,意念不散不亂,內心善巧調伏;如果不能調伏,則能用寂靜法加以調伏。使眾生在諸佛所住,都能安住於這些事相中。又以這些善根,使每個人成為人間最尊貴的塔廟,應受世間種種供養;使每個人成為最上的福田,得到諸佛的智慧,了悟一切的佛法;使每個人成為最上的攝受者,能夠普遍饒益眾生;使每個人都成為最上福利,能夠讓別人具足一切的善根;使每個人都成為最好布施之人,讓別人獲得無量的福報;使眾生完全出離三界;使每個人都成為最好的導師,能夠為世間開示如實的大道;使眾生得到微妙的總持陀羅尼,能夠具足所有的諸佛正法;使眾生證得無量第一法界,具足虛空的無礙正道。』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自己的身體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獲得應受供養的無量智身。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聽聞佛法的時候非常高興,並生起清凈的信心,願意用自己的身體供養諸佛,歡喜地信仰解悟無上法寶,憶想父母般地憶念諸佛,讀誦受持無礙的道法,證入無數那由他數的法門、大智慧寶、諸善根門。他的心中時常憶念無以數計的佛陀,並且親證佛陀的境界,深解佛法的義理,能用如來微妙秘密的梵音,興布佛法的彩雲,降下佛法的甘霖,具足勇猛與自在;又能夠分別演說一切智慧之人的第一境地,具足成就諸佛一切種智的行法,以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的大法圓滿各種根性。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從於諸佛聽聞佛法,心中歡喜無量,所思所行皆合乎正法。他斷除自己的疑惑,也斷除他人疑惑;心中一直都非常順暢怡樂,功德成就圓滿;善根完備滿足,正心意念相續不斷;能夠普遍利益世間,完全不虞匱乏;智慧最勝,成就猶如金剛的寶藏;並且時常親近諸佛,清凈諸佛剎土,精勤供養一切如來。

  「菩薩這時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獲得圓滿殊勝的妙身,為諸佛所攝受。願眾生常親近諸佛,依止諸佛的境界,常能覲見瞻仰諸佛,未曾疏遠。願眾生證得清凈不壞的身體,具足所有的功德智慧。願眾生時常精勤供養諸佛,實踐無所得的究竟梵行。願眾生證得無我身,離於我以及我所的錯覺。願眾生分身遍滿十方剎士,猶如幻影般地示現,而實際上不曾來往。願眾生證得自在身,無我無受地普遍前往十方世界。願眾生從佛身出生,以諸佛如來的無上妙身為居處。願眾生證得法力身,具足忍辱的大威力,沒有人能夠加以破壞。願眾生證得無比身,成就如來的清凈法身。願眾生成就出世間功德之身,出生在無所得的清凈法界。』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用身體供養諸佛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永遠安住在三世諸佛之家。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用身體布施眾生,是為了使眾生成就善根、憶念善根,所以他才自願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廣大的明燈,普照眾生;又作為大眾喜愛的樂具,普遍攝受眾生;又作為微妙的法藏,普遍任持眾生;又作為清凈的光明,普遍開曉眾生;又作為世間光明的妙相,使每個人時常得以睹見;又作為善根的因緣,使每個人時常得以值遇;又作為真實的善知識,使眾生完全得到教育誘導;又作為平坦大道,使眾生行進安穩;又作為無上具足的一切安樂,使眾生脫離痛苦得到清凈;又作為光明清凈的太陽,周遍無遺地促成世間的平等利益。

  「這時,菩薩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時常親近佛陀,證入佛陀的智慧境地。願眾生得到隨順的智慧,安住在無上覺地。願眾生常常參加諸佛的集會,心意能夠善巧調伏。願眾生的作為合乎軌則,具足佛陀的威儀。願眾生獲得涅槃境界,深刻地了解諸法的真義。願眾生具備知足的行持,生在諸佛如來家中。願眾生捨棄無明的念頭,安住在諸佛的志樂當中。願眾生生出殊勝的善根,圓滿地端坐菩提樹下。願眾生滅除煩惱賊害,遠離心中怨恨傷害。願眾生全心全力地護持一切佛法。』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用身體布施一切眾生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要利益眾生,使他們獲致無上安穩的處所。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用自己的身體給侍供養諸佛,對於諸佛心生報答重恩,就好比對待父母一般。他又對諸佛如來生起甚深的信心喜樂,用清凈心護持諸佛菩提,持守諸佛正法;離棄一切世間的妄想貪著,出生在諸佛如來家中;隨順諸佛,離棄諸魔的境界;了達諸佛所行,成為一切諸佛的法器。

  「這時,菩薩將這些善根如此冋向:『願眾生心得清凈,能用一切智慧珍寶莊嚴自己。願眾生證得善巧調伏,遠離所有的不善業力。願眾生證得不可破壞的堅固眷屬,普遍攝受諸佛正法。願眾生成為佛陀的弟子,受菩薩灌頂。願眾生時常為諸佛攝受,永遠斷離一切的不善法。願眾生隨順諸佛,修行菩薩最殊勝法。願眾生證入佛陀的境界,得到一切智的授記。願眾生與諸佛如來完全平等,能成就自在一切佛法。願眾生為諸佛所攝受,不斷修行無取著業。願眾生常為諸佛的第一侍者,圓滿諸佛修的智慧行。』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給侍供養諸佛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證得諸佛菩提,救護一切眾生出離三界,成就無損惱心,得證無量廣大的菩提,成就普照佛法的智慧,時常蒙受諸佛的攝受,得到諸佛的護持;以及讓自己信解一切佛法,成就三世諸佛平等善根,圓滿無悔恨心,證得一切佛法。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或是布施國土中所有物品,甚至於連王位能都捨棄;對於所有世事,也能夠安穩自在,毫無系著,毫無束縛,沒有任何貪戀執著。他遠離所有的惡業,饒益所有的眾生;不執著業力果報,不欣樂世間諸法;不會再貪染各種存在的現象。他雖然安住世間,但是自性卻從不為世間所染著;心中不執著身心的五蘊、十二界、十八處等法,對於內外諸法也沒有任何依止執著。他從不忘失所有的菩薩行,未曾疏遠任何善知識;總持一切菩薩的廣大行願,樂於承事一切善智識。

  「這時,菩薩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每個人都成為偉大的法王,能於一切法中得到自在,到達究竟的涅槃彼岸。願每個人都成為佛陀法王,摧滅一切的煩惱怨賊。願每個人都安住諸佛的法王寶位,成就如來的智慧,開示諸佛的法要。願每個人都安住佛陀的境界,轉動無上自在的法輪。願每個人都出生在諸如來家,證得所有法的自在,護持佛陀的種性,使其永不斷絕。願每個人都開示無量法王的正法,成就無邊的諸大菩薩。願每個人都安住在清凈的法界,成為偉大的法王,示現佛佛相繼出生的盛況。願每個人能於一切世界中成為智慧的王者,教化導引大眾不曾須臾舍離。願每個人都能普遍為法界、虛空界等所有世界的眾生作法布施,使眾生證得大乘境界。願每個人都得以成就具足眾善的王者,成就與三世諸佛平齊同等的善根。』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王位時,所發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所有的眾生究竟安住於安穩之處。

  「佛子啊!凡有人前來向菩薩摩訶薩乞討王城京都、莊嚴華麗的大城,以及所有關防的運輸稅收時,菩薩都完全布施給與,心中毫無吝惜。他只是專心一意趣向菩提大道,發起廣大的誓願,安住大慈的境界,精勤實踐大悲拔苦的行持,歡悅地利益眾生;並且用廣大的智慧,深刻了解稀有的佛法,讓自己安住於諸佛的平等法性。這樣的布施,都是為了求得一切智慧,為了對自在的佛法生起由衷的喜樂,為了求取自在的智慧,為了清凈修持一切功德,為了安住在堅固廣大的智慧中,為了廣集各類善根,為了修行一切佛法的願力,為了自然覺悟大智的佛法,為了安住在無有退轉的菩提心,也為了修習一切菩薩行願、究竟一切種智。

  「菩薩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莊嚴清凈無量的佛剎國土,以奉獻諸佛作為住處。願眾生時常欣樂地住於寂靜處所,安住寂靜不動的境界。願眾生不必依止王城京都與聚落,就能樂於寂靜,得證究竟的境界。願眾生不執著於世間的逸樂,樂於遠離世間一切的語言。願眾生舍離貪著心,布施所有的資財,毫無悔恨。願眾生得證出離心,捨棄所有的家業。願眾生證得無吝心,常能布施一切。願眾生證得不執著心,遠離所有居家之法。願眾生證得遠離諸苦的境界,除滅一切的災難橫逆與恐怖畏懼。願眾生莊嚴清凈十方一切世界,而將這功德奉獻布施諸佛。』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王城京都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莊嚴清凈諸佛的剎土。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的內宮眷屬、妓侍眾女,顏貌都十分端正,具足各種才能,她們的談笑、歌舞也都非常嫻熟巧妙。她們用種種衣飾、花朵、香味莊嚴自身,使見到的人都心生歡喜。這些百千萬億那由他數的寶女,都是從菩薩的善業中出生的,能夠隨順眾生的心意,舉止恭順毫無缺失。菩薩布施她們給前來乞討的人,而絲毫不心存愛樂、顧戀、耽著、系縛、執取、貪染、分別、隨逐、執取、樂欲等念頭。

  「這時,菩薩觀察所有的善根而作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出離五濁世間,得到佛法的法喜,能於不堅固的境界當中得到堅固,得證金剛智慧不可壞心,進入佛陀的道場,到達涅槃的彼岸,得到無上的菩提心,能夠用智慧了達諸法,出生一切的善根,進人三世諸佛家。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安住在如此法中,生於如來家中,增長諸佛清凈殊勝的因緣,出生一切最殊勝的智慧之道,深入菩薩廣大的智慧事業,滅除一切世間的塵垢惱煩,常能供給布施功德福田。他為眾生善巧說明奧妙的佛法,使他們修習各種清凈行,能夠精勤不斷地攝取一切善根。

  「這時,菩薩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得證無量的三昧眷屬,菩薩的殊勝定境能夠相續不斷願眾生樂於見佛,證入諸佛的莊嚴三昧。願眾生成就菩薩不可思議的禪定,自在遊戲於無量神通境界。願眾生證入如實的定境,成就金剛一般的不壞心。願眾生完全得證菩薩的甚深三昧,能隨意證人各種禪定。願眾生證得解脫心,成就一切三昧眷屬。願眾生的種種三昧善巧,能夠攝取所有的三昧。願眾生證得殊勝的智慧三昧,普遍學習各種三昧法門。願眾生成就無礙的三昧,證人甚深的禪定,始終不曾退失。願眾生得證無執著的三昧,心中恆常正受正定,不執取對立的二法,行止皆依於中道。』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一切內宮眷屬時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證得不壞的清凈眷屬;又為了使眾生獲得菩薩眷屬;又為了使眾生滿足佛法;又為了使眾生滿足一切智慧力;又為了使眾生證得無上智慧;又為了使眾生得到隨順眷屬;又為了使眾生與有志一同的人共同居止;又為了使眾生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又為了使眾生成就清凈善根;又為了使眾生得到善良和悅的眷屬;又為了使眾生成就如來清凈法身;又為了使眾生成就如理次第的辯才,以善說諸佛無盡的法藏;又為了使眾生永遠舍離一切世俗善根,以共同修行出世的清凈善根;又為了使眾生的業力清凈圓滿,以成就一切清凈法;又為了使眾生得見一切佛法,以法光明普遍莊嚴清凈。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布施他摯愛的妻子,就如往昔的須達拿太子、現莊嚴王菩薩,以及其餘無量諸菩薩,為了廣度眾生,願意布施妻子成就菩提。這時,菩薩以一切種智心布施,清凈修習菩薩的布施之道。他的心中完全清凈,毫無悔恨,能夠捨棄所有的珍寶,專心一志求取智慧。他使眾生生起甚深清凈的志向意樂,成就菩提勝行,觀察菩薩之道,憶念諸佛菩提,安住在佛陀的種性之中。

  「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此的布施心之後,更決定勤求如來的妙身。因為他觀察自己的身體被一切外境系縛不得自在,於是又將自己的身體布施眾生,就猶如寶洲能夠供給一切滿足眾生。

  「菩薩如此護念眾生,發願以自身成就至上的塔廟,普使眾生起歡喜心;願在世間生起平等心,願作眾生的清涼地,願給予眾生一切的安樂,願為眾生作大施主。這實在都是因為他具足了自在的智慧,了知菩薩的一切行為,才能發起如此的大誓願、大莊嚴,趣向一切的智慧,願成就無上的智慧福田。他周遍無遺地憶念眾生,時常隨從守護,而成就自身的利益。他的智慧光明普照世間,時常精勤地憶念菩薩的布施心,總是樂於觀察如來的境界。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以無束縛、無執著的解脫心布施妻子,他將此布施所集聚的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安住在佛陀的菩提之中,能成就變化身,周遍所有的法界,轉動不退的法輪。願眾生得到無染著的身體,願力遍行一切佛剎。願眾生捨棄愛憎心,斷除貪慾與嗔恚的煩惱結。願眾生成為諸佛的身生子女,隨順諸佛而行。願眾生對諸佛生出不可沮壞的同己心。願眾生常為佛子,從佛法當中化生。願眾生得到究竟的處所,成就如來的自在智慧。願眾生證得諸佛菩提,永遠斷離所有的煩惱。願眾生具足演說諸佛的菩提大道,永遠樂於修行無上的法布施。願眾生證得正定心,各種因緣都不能毀壞。願眾生端坐在菩提樹下,成就最上正覺,開示無量從法化生的善男善女。』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妻子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證得無礙解脫的無染著智慧。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或是隨應任何人的乞求,布施所有的莊嚴舍宅以及資生之具,踐行布施的法門。他對於居家無所染著,遠離一切的居家覺觀,厭棄家業以及資財的器具,不貪取華服美食五欲的享受,心中毫無系縛執著。他了知家業無常易壞,心中早就厭棄捨離,根本不曾愛戀樂著;只是一心想要出家修習菩薩行,用修習諸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而證得的菩提道果來莊嚴自身。他能完全捨棄擁有的一切,心中沒有半點悔恨,所以時常為諸佛讚歎。不管是房舍、屋宅,以及一切身外資財,只要是他所有的,他全都慷慨布施給人,心中毫無貪戀染著;凡是有人前來乞求,菩薩反而歡喜慶幸。

  「這時,菩薩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舍離妻子兒女,成就出家最上妙樂。願眾生解脫家庭的束縛,深入非家的境界,能在佛法中修行清凈的梵行。願眾生除去吝嗇的習氣,樂行一切布施,心中毫無退轉。願眾生永離家居生活,少欲知足,沒有任何的因藏積聚。願眾生出離世俗的家庭,安住在如來家中。願眾生得證無礙法,滅除一切障礙。願眾生遠離對家屬的貪愛,即使示現居家法相,心中也沒有任何執著。願眾生能夠善巧化誘,不離塵世居家之法,也能宣說諸佛智慧。願眾生雖然示現在家相,但心中仍能隨順諸佛的智慧安住。願眾生居家時仍能安住佛地,普遍使無量無邊的眾生歡喜自在。』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房舍屋宅時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成就菩薩種種行願的神通智慧。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布施種種園林、台榭,以及遊戲快樂的莊嚴處所時,心裡想著:『我應當為眾生建造極好的園林,為眾生示現佛法的喜樂,布施眾生無量歡喜,為眾生示現無邊的喜樂,為眾生開啟清凈的法門,使眾生歡喜,使眾生得證諸佛的菩提,圓滿眾生的大願,猶如慈父對待眾生,使眾生以智慧觀察世間,布施眾生資養生息的工具,猶如慈母對待眾生,發起一切善根的大願。』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如此修行各種善根時,對於邪惡的眾生也不會感到疲厭,也不會錯誤地生起捨棄之意。假設世間眾生都不知報恩,菩薩對他們既不曾生起絲毫的嫌恨,也不會希望他們回報,菩薩只是為了滅除他們的無量苦惱而已。他的心量宛如虛空,毫不污染執著任何世事,只是普遍觀察諸法真實的相貌。他誓願滅除眾生的苦難,永遠不曾厭棄捨離大乘的志願;又滅除一切執著見地,修行所有菩薩的平等行願。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如此觀察之後,將所攝受的種種善根完全迴向:『願眾生念念都能滋生無量的善法,生起造設無上園林的心念。願眾生得證不動法門,親見諸佛,並使諸佛歡喜。願眾生喜樂佛法的園苑,得到諸佛剎土園苑的微妙喜樂。願眾生證得清凈微妙心,時常得見如來神足通所示現的園林。願眾生得證諸佛的遊戲妙樂,能夠遊戲於智慧的境界。願眾生得證遊戲境界的妙樂,普遍前往諸佛國土的道場眾會。願眾生成就菩薩的解脫遊戲,窮盡未來的時劫,都能實行菩薩的妙行,心中毫無疲倦。願眾生都能看見諸佛充滿法界,而發起廣大的心愿,安住在佛陀的園林里。願眾生普遍前往一切佛土,在各佛土中供養諸佛。願眾生證得善欲心,清凈莊嚴一切的佛土。』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布施一切園林台榭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見到諸佛,遊戲於諸佛的園林中。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作百千億那由他無數無量的布施大會,並為清凈的諸佛所讚歎印可,始終不曾損惱任何眾生。他使眾生遠離諸惡,清凈身、口、意三業,成就無上的智慧;又開顯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的清凈境界,積集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衹數的資生物品,發起甚為難得的菩提心作無限布施,使所有眾生安住在清凈道場中,初、中、後際都圓滿美好,與會之人無不生起清凈的信解。他隨順百千億無量眾生的喜樂,讓他們都歡喜滿足。他大慈大悲救護眾生,並承事供養三世諸佛。他為了要成就諸佛種性,無悔地修行布施,增長信心的根器,成就圓滿殊勝行,在念念當中增進了布施波羅蜜。

  「這時,菩薩將這些善根如此迴向:『願眾生髮起大乘心,成就大乘的布施。願眾生實行廣大眾會的布施、窮盡的布施、善巧的布施、最殊勝的布施、無上的布施、最無上的布施、無等等的布施、超越所有世間的布施、諸佛所稱嘆的布施。願每個人都成為至上的施主,在一切罪趣惡道當中救度眾生,使他們都得以證入無礙的智慧大道,修習平等的願力,獲得如實的善根,得到無差別的境界,並證得一切皆是自性的智慧。願眾生安住在各種寂靜的禪定智慧當中,證入不死之道,究竟圓滿一切神通智慧,勇猛精進,具足所有境地的莊嚴佛法,到達涅槃的彼岸永不退轉。願眾生設置廣大的布施大會,始終不覺疲厭,給養救濟眾生,絲毫不曾休息,究竟證得無上種智。願眾生恆常精勤地種植一切善根,到達無量功德的彼岸。願眾生時常蒙受諸佛如來的稱嘆,能在所有的世間作大施主,具足一切功德,充滿所有法界,普照十方法界,布施無上喜樂。願每個人都能設置廣大的布施大會,廣泛地集聚各種善根,平等攝受眾生,使他們到達涅槃的彼岸。願每個人都能成就最殊勝的布施,遍使眾生安住在第一佛乘中。願眾生應時布施,永遠不作非時布施,成就廣大的布施究竟。願眾生成就善巧的布施,能夠達到諸佛丈夫廣大布施的涅槃彼岸。願眾生究竟常行廣大莊嚴的布施,以諸佛為導師,時常親近諸佛,並興布廣大的供養。願眾生安住在清凈的布施,聚集等同法界的無量福德,到達涅槃的彼岸。願每個人都能在所有的世間成為大施主,誓度各類眾生,使他們安住在如來的境地當中。』

  「以上是菩薩摩訶薩廣設布施大會時,所發的善根迴向。這都是為了使眾生踐行無上的布施、究竟的諸佛布施、成就善巧的布施、不可壞的布施、供養諸佛的布施、無嗔恨的布施、救度眾生的布施、成就一切智的布施、常見諸佛的布施、善於精進的布施、成就一切菩薩功德與諸佛智慧的廣大布施。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布施一切資生物品時,心中既不貪戀可惜,也不希求果報;完全不會祈求任何世間的富貴之樂,遠離種種妄想,能夠善巧地思惟佛法。他為了利益眾生,審慎觀察諸法的真實體性;又隨順各類眾生的種種需求,成就了無數妙好的資生器具。他實行無邊的布施,實行一切的布施,窮盡內外地布施;踐覆這些布施善行,只會更增長他的喜樂,成就廣大功德以及心中之寶。他經常守護眾生,使他們發起殊勝的心志願力,卻從未曾希求回報。他的善根等同三世諸佛,都能圓滿一切種智。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將這些布施所得的善根,迴向一切眾生:『願眾生能夠清凈調伏。願眾生滅除所有的煩惱,清凈一切的諸佛剎土。願眾生用清凈的心,在一念當中周遍所有的法界。願眾生的智慧充滿整個虛空法界。願每個人都能得證一切智慧,普遍進入三世調伏眾生,於一切時劫轉動清凈的不退轉法輪。願每個人都能具足一切智慧,善巧地示現神通方便,饒益一切眾生。願每個人都能夠完全悟人諸佛的智慧,窮盡未來的時劫,在十方世界中演說正法不曾稍歇,以使眾生都能聽聞了知佛法。願眾生在無量的時劫,都能完全得證圓滿的菩薩行。願眾生在任何世界,不管是污染、或是清凈、或是小、或是大、或是粗、或是細,或是覆、或是仰,或是一莊嚴、或是極盡描繪的種種莊嚴等世界,都能周遍修習菩薩行。願每個人念念都能作三世的一切佛事,教化眾生趣向一切智慧。』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隨應眾生的一切需要,以這些阿僧祇數的物品布施。他為了使佛法相續不斷,用大悲普度眾生,安住在大慈境界修習菩薩行,未曾違犯佛陀的教誨,始終善巧地修行眾善,不曾斷絕諸佛的種性。他隨應眾生的祈求而毫無厭煩地給予,一切都能完全無悔地捨棄,常能精勤地迴向一切智慧之道。

  「這時,十方國土當中的各類生靈、種種的六趣眾生、種種的福田,都來集會;他們懷著種種希求,到達菩薩的所在。菩薩見到他們,猶如見到善友一般歡喜不已,並且以大悲哀憫的心滿足他們、攝受他們。他的施捨心不斷增長,即使不曾稍事歇息,也不會感到疲厭。他滿足眾生希求的一切,讓他們都遠離困苦。

  「這時,前來乞討的人無不欣喜慶悅,因而更稱嘆傳頌,讚揚菩薩的功德。他的名聲便因此不斷地傳布開來,許多人都跑來歸依。菩薩見到之後,心中更是歡喜。他認為,即使是帝釋天王在百千億那由他劫中享受的快樂,或是無數劫中享受夜摩天的快樂、無量劫中享受兜率陀天的快樂、無邊劫中享受善變化天的快樂、無等劫中享受他化自在天的快樂、不可數劫中享受梵王的快樂、不可稱劫中享受轉輪王統治三千大千世界的快樂、不可思劫中享受遍凈天的快樂,不可說劫中享受凈居天的快樂,都比不上這個布施的歡喜。菩薩摩訶薩見到乞討的人前來,無不歡喜愛樂,信心增長,心志清凈,身上諸根調順柔和,圓滿成就信心和知解,並且更加增進諸佛菩提。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迴向這些善根。這都是為了要利益眾生,又為了要安樂眾生,又為了使眾生證得廣大義利,又為了使眾生證得清凈,又為了使眾生證得菩提,又為了使眾生證得平等,又為了使眾生證得賢善心,又為了使眾生趣入大乘,又為了使眾生得證賢善智慧,又為了使眾生具足普賢菩薩行願、圓滿十力乘、成就正等正覺。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以各種善根如此迴向時,他的身、口、意業都能完全解脫,沒有執著、系縛,不執著眾生,也不執著壽命、我身、人、童子、生者、作者、受者、有與無、今世與來生、死於此處或生於彼處、常與無常,三界實有與三界非實有、非想或非非想。由於上述的境界,菩薩成就非系縛、也非解脫的迴向,非業力、也非業報的迴向,非分別、也非無分別的迴向,非思惟、也非思惟已畢的迴向,非心、也非無心的迴向。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如此迴向時,不執著於心內,也不執著於外相;不執著於能緣的主體,也不執著於所緣的對象;不執著於因,也不執著於果;不執著於法,也不執著於非法;不執著于思惟,也不執著於非思惟;不執著於外色及外色的生起,也不執著於外色的消滅;不執著於受、想、行、識,及受、想、行、識的生起,也不執著於受、想、行、識的消滅。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如果能夠不執著於這些現象,就不會受色相的系縛,亦即不系縛於色相的生起與消滅;不系縛於受、想、行、識,亦即不系縛於受、想、行識的生起與消滅。假如能夠不受這些現象的系縛,對於所有的諸法就不必起解脫之念。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任何一點法可以證得,不管是現在生起的、已經生起的、或是應當生起的,都沒有任何法可取,也沒有任何法可執著。一切諸法的自身體相本來就是這樣,沒有任何自性,當然也沒有所謂離於自性的相,不是一,也不是二,不是多,也不是無量,不是小,也不是大,不是狹,也不是廣,不是深,也不是淺,不是寂靜,也不是戲論,不是處所,也不是非處所,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不是體,也不是非體,不是有,也不是非有。

  「菩薩如此觀察諸法,了知諸法都是非法,只是出於言語意義而隨順世間建立名相,所以不得已以非法為法。菩薩不斷除種種的業力法則,不捨棄所有的菩薩行,始終不曾退轉地求證一切智慧。雖然了知一切業緣都如夢幻一般,聲音也如響一般不實,眾生則如影像,諸法亦如幻化,但是他不會去破壞一切因緣業力。他了知所有業力的影響深遠,並了解一切法都是無所造作,所以他實行無作的大道而未嘗暫廢。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安住在一切智當中,不管是處,或是非處,都能普遍迴向一切智慧的體性;並在一切處所都能完全迴向,不曾退轉。

  「到底是因何種義理而名為迴向呢?這是因迴向能讓所有的有情含識、永遠度脫世間,出離各種身心諸蘊,度脫言語之道,遠離種種執著心想,斷除身見,遠離所有的依止之處,斷絕所有的有為造作,出離世間的各種存有執著,舍離各種執取,永離世間的現象,而到達涅槃的彼岸,所以名為迴向。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如此迴向時,就稱為隨順於佛安住、隨順於法安住、隨順於智慧安住、隨順於菩提安住、隨順於義理安住、隨順於迴向安住、隨順於境界安住、隨順於行安住、隨順於真實安住、隨順於清凈安住。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如此迴向,就是為了要通達諸法、承事諸佛;沒有一佛不承事的,沒有一法不供養的;沒有一法可以消滅毀壞或乖違背離;沒有一物可以貪取執著;沒有一法可以厭棄遠離;不曾見到內外的一切諸法,沒有一點可滅壞的法,也沒有一點法可違背因緣道。他的法力無邊,不曾須臾歇息。

  「佛子啊!以上就是菩薩摩訶薩的第六種迴向——隨順堅固一切善根的迴向。

  「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個迴向時,諸佛時常護持憶念。他以堅固不退的金剛體性,證人甚深法性,修習一切智慧;隨順法的義理與本性,隨順一切的堅固善根與圓滿大願。他具足的隨順堅固佛法,一切金剛都不能毀壞,所以他能在諸法中得證自在。」

  這時,金剛幢菩薩觀察十方世界、觀察大眾集會、觀察法界之後,證入文字語句的甚深妙義,修習無量廣大之心,用大悲心遍蓋一切世間,增長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種性心,證入諸佛的功德,成就諸佛的自在力身,他觀察眾生心中的一切所樂,隨順他們善根所可成熟的因緣,依止於法性身而為他們示現色身。他承著佛陀威神之力的加持,而宣說以下的偈頌:

  菩薩示現身做國王,於世位中最為無等,

  福德威光勝於一切,普為群萌出興利益。

  其心清凈無有染著,於世自在眾成尊敬,

  弘宣正法以訓示人,普使眾生獲的安穩。

  現生貴族晉陞王位,常依正教轉大法輪,

  稟性仁慈無諸毒虐,十方敬仰皆得從化。

  智慧分別常能明了,色相才能皆悉具足,

  臨馭率土靡不欣從,摧伏魔軍悉令窮盡。

  堅持凈戒無有違犯,決志堪忍心不動搖,

  永願蠲除忿恚嗔心,常樂修行諸佛妙法。

  飲食香蔓以及衣服,車騎床褥座與燈明,

  菩薩悉以給濟他人,並及所余無量種物。

  為利益故而行布施,令其開發廣大願心,

  於尊勝處以及所余,意皆清凈心生歡喜。

  菩薩一切皆悉周給,內外所有悉能捨棄,

  必使其心證永清凈,不令暫爾生狹劣意。

  或施於頭或施於眼,或施於手或施於足,

  皮肉骨髓以及余物,一切皆舍心無吝惜。

  菩薩身居大王之位,種族豪貴人中至尊,

  開口出舌布施群生,其心歡喜無有憂戀。

  以彼施舌所有功德,迴向一切諸般眾生,

  普願藉此殊勝因緣,悉得如來廣長舌相。

  或施妻子以及王位,或施其身作為僮僕,

  其心清凈常生歡喜,如是一切無有憂悔。

  隨所樂求咸皆施與,應時給濟無有疲厭,

  一切所有皆能散布,諸來求者普得滿足。

  為聞法故布施其身,修諸苦行求證菩提,

  復為眾生捨棄一切,求無上智永不退轉。

  以於佛所聽聞正法,自舍其身充為給侍,

  為欲普救所有群生,發生無量大歡喜心。

  彼見世尊大導師佛,能以慈心廣為饒益,

  是時踴躍心生歡喜,聽受如來甚深法味。

  菩薩所有一切善根,悉以迴向所有眾生,

  普皆救護使無有餘,永使解脫心常安樂。

  眾生所有一切眷屬,色相端嚴能辯智慧,

  華鬘衣服以及塗香,種種莊嚴悉皆具足。

  此諸眷屬甚為稀有,菩薩一切皆能布施,

  專求正覺普度群生,如是之心無有暫舍。

  菩薩如是審諦思惟,備行種種廣大凈業,

  悉以迴向有情含識,而不生於貪取著心。

  菩薩舍彼大王之位,以及國土所有城邑,

  宮殿樓閣與諸園林,僮僕侍衛皆無吝惜。

  彼於無量百千時劫,處處周行而布施與,

  因以教導所有群生,悉使超升無上彼岸。

  無量品類各有差別,十方世界皆來萃止,

  菩薩見已心生欣慶,隨其所乏皆令滿足。

  如三世佛所有迴向,菩薩亦修如是凈業,

  調御人尊之所行持,悉皆隨學到於彼岸。

  菩薩觀察一切佛法,誰為能入此大法者?

  云何為入云何所入?如是布施心中無住。

  菩薩迴向善巧智慧,菩薩迴向方便妙法,

  菩薩迴向真實義理,於其法中無所染著。

  心不分別一切業行,亦不染著於諸業果,

  如菩提性從於緣起,入深法界無有違逆。

  不於身中而有諸業,亦不依止於心中住,

  智慧了知本無業性,亦以緣故業力不失。

  心不妄取過去諸法,亦不貪著未來眾事,

  不於現在有所止住,了達三世悉皆空寂。

  菩薩已到色之彼岸,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超出世間生死旋流,其心謙下恆常清凈。

  諦觀五蘊與十八界,十二種處以及己身,

  於此一一勤求菩提,體性畢竟了不可得。

  不取諸法常住之相,於斷滅相亦不染著,

  法性非有亦是非無,業理次第終無窮盡。

  不於諸法有所安住,不見眾生以及菩提,

  十方國土三世之中,畢竟求之了無可得。

  若能如是觀察諸法,則如諸佛之所解了,

  雖求其性了不可得,菩薩所行亦不虛過。

  菩薩了法皆從緣有,不違一切所行之道,

  開示解說諸業行跡,欲使眾生悉皆清凈。

  是為智者所行之道,一切如來之所宣說,

  隨順思惟入於正義,自然覺悟成就菩提。

  諸法無生亦無有滅,亦復無來亦無有去,

  不於此死而生於彼,是人解悟諸佛妙法。

  了達諸法真實體性,而於法性無所分別,

  知法無性亦無分別,此人善入諸佛智慧。

  法性遍在一切處所,一切眾生以及國土,

  三世悉在皆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獲得。

  一切諸佛之所覺了,悉皆攝取令無有餘,

  雖說三世一切諸法,如是等法皆悉非有。

  如諸法性遍於一切,菩薩迴向亦復皆然,

  如是迴向於諸眾生,常於世間無有退轉。    


推薦閱讀:

姚來旺仗勢欺人 胡小哥怒斬奸商
楊筠松《玉尺經》考及白話解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