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觀察;這樣的香港 你想去嗎?

這些在香港市區內的「牢籠」一般的房間幾乎沒有比廁所隔間大多少,這些房間同時充當著廚房、客廳、餐廳、卧室、儲藏室的功能。住在貧民窟里的人有老有少,有失業或低收入家庭,或單身者。圖為香港城市內一處貧民窟,一家四口擠在一房間內過日子,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

在這些照片的邊角中,還有攝影師特意添加的港媒報紙新聞,用以與照片中逼仄的住房空間形成對比。這些報紙新聞的主題分別有:「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香港18連冠」、「香港名列世界最安全城市」、「香港人均生產總值共計7萬港元」、「香港具備世界最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香港外匯儲備達兩萬四千億港幣」、「香港擁6500億財政儲蓄」、「香港豪宅力壓東京 全球最貴」、「香港膺《經濟學人》最宜居城市」。

一名老人坐在他的房間里寫信,身邊堆滿了生活物品。從這張圖中分辨不出他睡在哪兒,或如何進出房間。這些房子在香港被稱為「劏房」,就是「分間樓宇單位」,又名房中房。

一名男子在他4*7英尺(約2.6平方米)的房間內小憩。這些鳥瞰圖由一個社會團體拍攝,記錄香港最底層民眾的困境。

因為房租太高(一平方米約240元人民幣每月),等待政府公共住房的人太多,三人只好擠在一處像壁櫥一樣的房子內吃飯。

一名男子坐在他的床上洗衣服,一旁是他家的「廚房」。在香港,仍有成百上千的人們住在牢籠一般的房子里。

一名女子坐在她房間的唯一一處空地上。該社會團體稱,許多香港人被政府忽略了。

該社會團體發布這些照片,意在推進對公民權利和平等的尊重。

一名男子在房間里吃外賣食物,四周是脫落的牆壁。他沒有一張真正的床。

在圖中看到的這些在香港貧民窟生活的市民大都在等待香港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香港公共房屋或稱公營房屋,是香港政府經由政府機構或非牟利機構為低收入市民而興建的公共房屋。香港公共房屋可分為出租永久房屋、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臨時房屋數種,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提供,由房屋署統一管理。於2007年,居住在各類型公共房屋的市民佔香港人口49%。

香港現今600多萬居民的居住情況大致如此:約有一半的人口住在政府建造後出租或出售的公共房屋內,另將近一半的人口住在私人樓宇內。住在公屋的居民中,有約250萬人為租住,近60萬人則居住在按「居者有其屋」計劃而購置的居室中。住私人樓宇的一半人口中,已約有70%的人成為業主,即約有210萬人(約60萬個家庭)擁有了產權歸己的住房,另30%即近25萬個家庭租住在各類私人住宅中,尚有待解決購房問題。但這部分人中,有10.5萬個家庭的收入狀況符合租住公屋的資格,另有大約7.5萬個家庭符合申請購買公屋的資格,此外,還有1萬個家庭可獲得政府的 「夾心階層住屋貸款計劃」的特殊津貼。

在目前香港170多萬個家庭中,已有160多萬個家庭(其中住公屋的約88萬個)的基本居住問題已經或正在獲得解決。港府的有關統計材料表明,香港現時共有各類公共和私人的住宅單位180多萬個,這一數字較香港的家庭總戶數多出近5%,因此就滿足棲身的需求來說,應是不會出現房屋短缺問題的。但是,由於私人樓宇的租售價格太高而存在的空置單位情況以及一些家庭的第二居所及小家庭的增多,加上越來越多的人在移居海外的同時保留在香港的物業,所以,香港的住宅供應還是難以滿足全體居民的需求的。事實上,香港尚有占人口近3%左右的居民仍住在臨時房屋區、寮屋區 (用木頭、鐵皮等在山坡上搭建的極其簡陋的平房區)、籠屋以及水上居所(船舶等)之中。

香港在1973年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計劃」,為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樓宇的市民,提供出租公屋以外的自置居所選擇,亦可讓收入相對較高之公屋居民加快騰出公屋單位,供有需要人士居住。在2002年,港府宣布無限期擱置「居者有其屋計劃」,並在十年間推出以市場化為主導的住房政策,以解決政府財政赤字問題,但收效甚微。有公屋居民寧願交出其單位住房,也希望能重新推出居屋計劃,但屢次被政府拒絕。2010年夏,香港政府正在進行資助市民置業的公眾諮詢。直至2011年,香港政府正式宣布復建公共居屋。

推薦閱讀:

香港有什麼經典電影?
香港電影金像獎之外,香港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電影節?它們的業界影響力和質量如何?
消失的記憶,遠去的烏托邦
台灣或香港等使用傳統漢字的地方的人看得懂大陸簡化字嗎?
香港除了買買買你還可以這樣玩,多圖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