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秘頭疼反覆發作,不吃藥,艾灸幫你快速止痛,簡直不要太有效!

頭痛通常是指局限於頭顱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艾灸根據疼痛的部位不同,取不同的穴位施灸,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1前額疼痛:合谷+陰陵泉

前額頭疼,中醫上叫陽明頭疼,指邪氣侵犯陽明經而引起的頭痛。頭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經均上行於頭面,由於受邪的臟腑經絡不同,頭痛的部位也不相同,一般陽明頭痛,在前額部及眉棱骨等處。

前額疼痛:灸合谷穴

合谷穴是專門治療面口疾病的穴位,所有的頭痛都可用此穴治療。它位於手陽明大腸經,治療陽明頭痛效果最好。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於手背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的凹陷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也可以自然半握拳,在第二掌骨中點取穴,輕壓有微痛感。

【施灸方法】: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一般每周灸3~4次。

【功效】:止痛,對治療前額疼痛特別有效。

前額疼痛:灸陰陵泉穴

陰陵泉陰陵泉雖然不屬於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但脾胃相表裡,它和陽明經關係密切。從臨床的經驗來講,它對治療頭疼的效果比較好。

【取穴方法】:陰陵泉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在膝蓋內側橫紋上方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在該骨的下方和內側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按壓時會感到劇烈的疼痛。

【施灸方法】:被施灸者取坐位,施穴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通經活絡,對治療前額疼痛特別有效。

2偏頭痛:外關+足臨泣

兩側頭痛中醫上叫少陽頭痛,臨床上以肝膽火熱上攻或風熱證者多見,主要表現為頭兩側連耳根、髮際作痛,或偏頭痛,伴有忽冷忽熱,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目眩;脈弦細,舌質偏紅,苔薄黃。

外關和足臨泣是對穴,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專門治療偏頭疼的。如左邊頭疼,就灸左手外關加右腳足臨泣。如是右邊頭疼,就灸右手外關和左腳足臨泣。

偏頭痛:灸外關穴

外關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瘰癧,脅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取穴方法】:位於前臂背側,在前臂後區,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聯絡氣血,補陽益氣,對治療偏頭痛特別有效。

偏頭痛:灸足臨泣穴

足臨泣足臨泣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症等。

【取穴方法】:足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4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左右各有一穴。

取穴時,在第4和第5腳趾的趾縫之間,沿著趾縫向上約2橫指處就是足臨泣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功效】:祛風、瀉火。

3後腦頭痛:後溪+束骨

後腦勺屬太陽經管轄,後腦勺痛中醫稱太陽頭痛。多在後頭部疼痛,連及頸項背部,發熱惡風寒,脈浮,多見於風寒、風熱等外感證。

先把兩個後溪穴都按一下,選較痛的一邊。如果選左手後溪,腳上則選右束骨;同理,如果是選右後溪,腳上則選左束骨。

後腦頭痛:灸後溪穴

後溪屬手太陽小腸經上的穴位,是輸(木)穴,主治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耳聾,目赤;癲狂癇;瘧疾。

【取穴方法】:後溪穴位於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左右各有一穴。

後溪穴取穴比較簡單,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就是本穴。

【施灸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舒經利竅、寧神,對治療後腦勺痛特別有效。

後腦頭痛:束骨

束骨隸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有疏經活絡、散風清熱、清利頭目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耳聾、項強、癲狂、癰疽、腰背痛、下肢後側痛。

位置: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4頭頂頭痛:內關+太沖

頭頂頭痛中醫上叫厥陰頭痛,痛在頭頂部,牽及頭角,自我感覺有一股氣向上沖騰,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頭頂頭痛:內關

內關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具有寬胸理氣的作用。

內關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頭頂頭痛:灸太沖穴

中醫認為厥陰頭痛由肝經引起的,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太沖是治療肝臟疾病的重要穴位。

【取穴方法】:太沖穴位於腳背面,第1、2腳趾根部結合處後方的凹陷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先找到大腳趾和第二趾的趾縫,往腳背方向比大腳趾稍寬的距離,略呈凹陷的地方,用指頭按壓,可以感覺到動脈的跳動就是太沖穴。

【施灸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行氣解郁,對治療頭頂痛特別有效。

【更多偏方:點擊標題查看】

●【救急偏方】:人手一份!趕緊收藏!

●傾家蕩產都治不好的風濕!幾塊錢偏方就解決了!

●秘10天還你烏黑亮發!這是中醫的神話

●月經不調方、用後就正常!

●紅酒燉蘋果、痛經別惹我!

●這是個秘方!所有女人都應該收藏起來

●這個偏方可以讓所有男人變得更強!

推薦閱讀:

感冒原因不是受涼,病菌侵襲才是根本
葯為什麼是苦的而不是甜的
是葯三分毒,生病了也不敢給孩子吃藥?
飯後多久吃藥合適?

TAG:吃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