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辭手法及描寫手法】

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  1、比喻 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如「露似珍珠月似弓」「白銀盤裡一青螺」 「朝如青絲暮成雪」  2、擬人 使讀者覺得親切,增強詩歌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感染力。韓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通過擬人、擬物把春雪描繪得美好而富有靈性,饒有情趣。  3、誇張 強調和突出該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原來「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髮,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 

4、對偶 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增強詩詞的音樂美、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雙關 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含蓄曲折,生動活潑,增強詩歌的表現力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晴」諧「情」的音,實指情思。朱淑真《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之凄涼,詩人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6、互文 使詩歌內容更加凝練。「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主人下馬客在船」「秦時明月漢時關」「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7、借代 可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朱門」代指富豪之門,他們常把大門油漆成紅色,以顯示宅府的華貴及身份的顯赫。  8、對比 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更加鮮明突出。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通過強烈對比,反映了勞動者不能享受勞動成果,不勞動者反而佔有勞動果實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9、反問 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表強調等。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此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10、排比 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漢樂府《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最後四句以排比的形式鋪排渲染,描繪出魚兒倏忽往來,活潑嬉戲的動態,襯托出採蓮少女的活潑可愛及愉快心情。

11、設問 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錦官城外,數里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鬱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地。這第一聯,開門見山,兩句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12、頂真 具有迴環跌宕的旋律美。「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木蘭辭》)李白的《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羅衣,白雲堪卧君早歸。」 

13、反覆 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奏感。戴叔倫《轉應曲》「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邊草的反覆造成了一種茫茫無邊的荒涼草原的意境,寫出老兵的空虛彷徨。明月的反覆,寫出了老兵的輾轉反側的思鄉之情。 

表達技巧之描寫手法: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詩人抒情言志離不開景物描寫,而景物描寫方法又是複雜多樣的。從景物描寫手法上來鑒賞,一般要注意作者觀察和描寫的角度(正面和側面、實寫和虛寫、動景與靜景、遠景與近景、形色聲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寫的表現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筆、對比和襯托、比興手法、象徵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寫景物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誇張、借代、用典、對偶等)。 

如「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描寫技巧:●細節 ●烘托/渲染 ●襯托/對比/烘托 ●白描/工筆 ●虛實/動靜 ●點染 

1、細節:    藝術的特質在於它的形象性,而鮮明的形象和細節描寫是分不開的。文學作品中真實生動的細節描寫,能獲得「見微而知著」的效果。運用活生生的細節,集中、凝鍊、鮮明、生動地體現神韻,有其奇妙的藝術功效。

判斷細節的價值:一要看它是否有益於主題思想的闡明,二要從作品的整體來考察,看它是否是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趙師秀《約客》),詩中通過細節描寫細緻入微地表現了詩人內心焦躁、期望、孤寂、失落的情感。 

如「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風雪逢芙蓉山主人》),詩人抓住山區之夜—個具有特徵性的細節——狗叫,很生動真實地表觀了夜雪歸人的情景。深夜狗叫,突然打破寂靜的氛圍會給人異樣的感覺。   這在「白屋」中人的心裡喚起的是期待和猜測,帶著熱乎乎的感覺:該是主人回來了。這點睛式的一筆,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能喚起生動具體的聯想。

又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山居秋暝》),詩人從竹林里的歡聲笑語中聽出是少女們剛從水邊洗衣歸來,這個細節,表現了少女們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又在蓮葉的搖動中發現是漁夫利用月光去捕魚,這個細節,表現了漁民們淳厚、樸實的風尚。

如杜牧的《秋夕》後兩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裡生活細節的描寫,表現了一個失意宮女的苦悶心情。如李清照的《點絳唇》下闋:「見有人來,襪剗chǎn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寫少女盪完鞦韆,怕人看見,急忙中金釵也滑脫了,也來不及穿鞋,只好讓襪子貼著地,含羞逃跑。又以門遮掩自己的嬌羞之狀,用青梅掩住自己的臉,只露出那雙含情脈脈的眼,回頭偷偷看。詞人善於抓住具有特徵的細節勾勒藝術形象,生動而形象地勾出了少女含情脈脈的情態。 

如杜牧的四句小詩:「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人的隱諷態度在於「妃子笑」與「無人知」,千里迢迢飛送荔枝,完全為了博得一人的歡心,至於外人或許以為是為了軍國大事呢?「妃子笑」的細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一首小詩,以細節為中心組成全篇,往往能顯得凝鍊、集中、韻味無窮。 

如元稹的《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唐詩別裁》說它:「只四語已抵一篇長恨歌矣。」詩人只是選取了白頭宮女「閑坐說玄宗」的細節組成全篇。按說,這些宮女從紅顏到白髮,在冷宮痛苦熬煎了一生,她們應該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詩人拋開了許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讓這些宮女,閑坐無聊,數說玄宗昔時的繁華,談資以消磨時光既不憤激,也沒有感嘆,只是麻木地說說而已,甚至談起自己的過去,像談論別人的故事一樣,心如死水,無怨無恨。「閑坐說玄宗」看似輕筆帶過,然而,厚積薄發,蘊含了詩人多少不勝今昔之感慨!沈德潛贊曰:「只說玄宗,不說玄宗長短,佳絕!」 

如張籍《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秋思》表現的是行客思念故鄉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萬重」也好,「說不盡」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詩在平庸的敘述中失掉了藝術的光輝,然而,最後結出「行人臨發又開封」,使境界突現,形神逼露,驟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

2、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徵更加突出;後者一般在需要強調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中的形象更鮮明突出。現廣泛運用於文學藝術創作,也是兩種為突出事物特徵的迥然不同的描寫手法。烘托主要指用乙物來托甲物,使甲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是側面描寫的一種方式。

根據甲、乙物的對象特徵,烘托又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以人烘託人。 如樂府詩《陌上桑》中詩人分別借「行者」「少年」「鋤者」等人的反應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 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全詩除了首句點明描寫對象「微雨」外,其餘都是通過描寫其它景物來寫「雨」的,詩人成功運用以物托物的藝術手法,別的事物把雨寫出來:船上的布帆變得重了,鳥飛得不那麼輕巧了,天灰濛濛的一片,遠出都看不真切,而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彷彿使人感覺到船帆上、鳥羽上、天際上、大樹上全都籠罩著濛濛細雨。 

(3)以物託人。 例如王昌齡的《少年行》:「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獵長揚。樓頭少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這裡沒有提到少年,實際句句在寫少年,從服飾、地位、聲勢烘托出少年;再用少婦來烘托,用少婦的得意心情,暗中點出這個豪華煊赫的人物正是她的丈夫。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的前兩句通過對冬天惡劣環境的烘托,刻畫了釣叟的獨特個性及其樂觀豁達的情懷。 

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寫月光,分別烘托出了琴聲的美妙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渲染在文學創作中屬於正面描寫。往往是一兩句可以了結的,詩人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多方面形容、描繪或烘托。通過對環境、場景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等細節描寫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表達效果。 

如樂府詩《江南可採蓮》:「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首詩開頭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緻圖。後四句以東西南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活動為中心,顯得生動活潑,音調優美,自然,有趣。把水上採蓮的畫畫和人們採蓮時的歡愉的情緒活靈活現地顯示在人們的眼前。採用復沓句式而略有變化,更令人聯想到採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相應的情景。詩中沒有一字直接寫人,但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渲染,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聯想到採蓮人內心的歡樂。 

又如歐陽修《蝶戀花》前三句:「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頭兩個「深」字的連用,渲染了庭院的深廣,是極深極深的意思。到底「深幾許(多少)」?二三句具體描寫,楊柳多得數不清,所以有煙霧籠罩的感覺,像簾幕重重數不清。

馬致遠的《天沙凈?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疊用九個名詞,寫出九種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遊圖:幾棵蒼老的禿樹兀立山野,枯敗的藤蔓纏繞其身,黃昏歸巢的烏鴉棲息於樹上,淙淙的流水流經橋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適,古老荒涼的驛道上秋風陣陣,困頓疲乏,飄泊異鄉的遊子騎著馬正踽踽獨行。

這三句表面寫景,實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詞的運用,便濃重地渲染出一幅凄涼蕭瑟的氣象,並將讀者帶入荒僻冷寂的藝術境界,表達出遊子那種長期羈旅在外,不得與家人團聚的凄戚悵惆、鬱悶悲苦的思想感情。再如杜甫《兵車行》中的第一段,作者著意描繪了送別的場面,從而表達了人民對戰爭的厭惡之情。

3、襯托/對比/烘托:    詩詞中描寫的景物往往不止一個,其地位也不是並列的。「襯托」「對比」「烘托」這組術語就反映了景物描寫的角度和主次關係。高考中經常考查考生對景物描寫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這三者的區別,往往混為一談。襯托和對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徵。但二者有著鮮明的差異:對比主要強調事物間的差異性,所列舉的事物都是並列關係,無主次之分。

如姜夔kuí的《揚州慢》、李白的《越中覽古》等懷古、憑弔類的詩歌大多通過古今對比來表達物是人非的傷感或黍離之悲。而襯托是為了突出事物的特徵,所列舉的事物間有主有次,並非平等、並列關係。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一詩中,描寫的主要對象是「夜雪」,詩中還描寫了冰冷的衾qīn枕,明亮的窗戶、折斷竹子的聲響,所舉事物間有主有次,採用的就是襯托手法.即從觸覺(衾枕冷)、視覺(窗戶明)、聽覺(折竹聲)襯托出雪之大、之猛。

襯托和烘托手法的異同:    相同點是所列舉的事物間都有主次之分,都是為強調突出主要事物的特點。當二者所列舉的事物不止一個時,這兩種手法可以通用。但襯托只是烘托的一種具體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來;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襯。烘托必須採用多個次要事物來突出主要事物,而襯托可以是一對一的映襯,也可以是多對一的映襯。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正襯和反襯的異同,這兩個述語是襯托手法的兩種具體運用。正襯是指用相同性質或特點的事物來襯托。 

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以「江碧」襯「鳥白」,以「山青」襯「花紅」,顏色與景物相映成趣。又如杜甫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前兩句寫秋景,有悲涼意。後兩句寫悲秋多病,以哀景寫哀情,是陪襯的名句。又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白居易《長恨歌》),這種以美襯美的手法,是陪襯。

再如李白的《望天門山》前兩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一句寫山勢的峭拔,襯托出了水勢的洶湧奔騰咆哮;二句借水勢洶湧襯托出了天門山的巍峨險峻,兩句起到了互相映襯,互為補充的作用。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金陵野錄》),古詩詞中不乏這類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佳作。 

反襯是利用事物的對立面來襯托另一事物。這種手法在借景抒情詩中運用十分廣泛而典型,一般分為:以樂景寫哀情和以哀景寫樂情。如《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楊柳在春風中飄蕩的美好景物來反襯士兵出征時的愁苦);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不顧雨雪忙著趕路回家反襯出心情的愉快)。」又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如若耶溪》),—噪一鳴,反顯得「林逾靜」、「山更幽」 (以響襯靜),這是反襯。 

又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枯藤老樹陪襯昏鴉,給人以蒼涼感:二句小橋流水陪襯人家,寧靜舒適讓人思念家園;三句古道西風陪襯瘦馬,歷盡艱辛疲憊不堪。前兩句又是對第三句的陪襯。 

又如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首句展示了廣漠壯闊的風光,是「孤城」遠大的背景,堪為千古絕唱。「一片孤城萬仞山」,次句寫在這遠川高山背景強烈的對比反襯之下的孤城,顯得這座城堡更小,更低,更險要,更孤危,透視著戍守者處境的孤危。 「羌笛何須怨楊柳」,引入羌笛之聲,一「怨」字托「笛」寄情,委婉含蓄,耐人尋味。「春風不度玉門關」,明寫邊遠苦寒,暗含著無限鄉思離情。

4、白描/工筆:     白描本是中國畫技的一種,一般用墨線粗線條勾勒,不著顏色,移用到文學創作上,即用最經濟、最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簡潔明了地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採用白描手法寫的詩歌,看似平淡,細細品味,卻意味深長。如孟浩然《春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都惜墨如金,分別粗線條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詩人歸隱田園的情景。 

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詩人寫自己家的田園居所,對這裡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都是墨線勾勒,不著顏色,但清晰的形象卻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種景境氛圍中住著一位從塵網中逃歸的貧士,真可以說是情景相宜,神象相同。 

又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柳永《雨淋鈴》),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形象地表現出情人分別時的情狀——不忍離別又不得不別,萬般無奈,只能手拉著手相對流淚。 

而工筆則是對事物注重局部細節描寫,對之進行精雕細刻、濃墨重彩的描寫。如王維的《待儲光羲不至》:「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詩人緊扣題目中的「待」字,描寫了詩人等待客人到來的種種情景:清早啟門待客來,但坐立不安,時坐時起。接著又描寫聽覺上的幻境,然後又通過景物描寫(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從早到晚,友人還是沒有來,而是自己多情(空復情)。在詩中,詩人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寫(動作、神態、心理、景物),表達了盼望好友到來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

5、虛實相生/動靜結合:     虛實相生和動靜結合是古詩詞中描寫景物最常用的兩種角度。在高考命題中,分析詩詞虛實和動靜手法的題目出現頻率較高,考生在具體辨析時也容易混淆。虛實相生在詩詞中是指現實中的景、物、事與想像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襯,相互滲透和轉化,交織在一起表達同一種思想或情感的藝術手法。它能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情趣。 

化實為虛:  杜甫的《月夜》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huán濕,清輝玉臂寒。何日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妙就妙在詩人不寫戰亂中自己如何思鄉,而說家人怎樣想念自己。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抽象的情感(思念妻子)附麗於具體的形象(對月懷人)畫面上,令讀者馳騁想像於虛實之間,從詩人對妻子念之深去推想妻子對丈夫思之切。 

以虛寓實:  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妙就妙在未見其人而先聞其聲,以歌聲代人,以虛寓實,而虛實相生。後兩句,化抽象的情誼(虛)為具象的的形象(實),將難以丈量的無形情愫借用「眼前景」加以比較度量,這一「轉換」使詩別開生面,空靈有趣,餘味涵包,新穎警人。情感曲線有起有伏,將詩人的若明若暗、瞬息萬變的情感形象展現出來,而為人們所激賞。在文學作品中,「實」與「虛」只是相對的,所謂「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觀的、具體的、有據的、有形的、已知的、現實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種「象」。所謂「虛」是指虛擬的景、物、境,包括主觀和、無形的、無據的、假設的、已經過去的或者未來將出現的景象,還包括夢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

如在柳永的《雨霖鈴》一詞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虛寫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物實情,寫詞人與心上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寫了別後生活的設想,全是虛寫。全詞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別離時的依依不捨的心情。

又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和《古風》(西上蓮花山)及李清照的《漁家傲?記夢》三首遊仙詩都是通過描寫光怪陸離的仙境來反映現實社會的黑暗。在詩詞中,虛景與實景的關係,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鮮明的對比來突出中心。 

如姜夔的《揚州慢》中虛寫了昔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華景象,實寫了經過戰亂後的「盡薺麥青青」的凄涼景象,一實一虛兩幅畫面對比鮮明,深切抒發了詞人的黍離之悲。有時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關係來突出中心。如歐陽修的《踏莎行》,上片實寫,通過初春景象來反襯行人的離別愁緒,下片虛寫,通過假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來寫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6、動、靜:    是對詩詞中的景、物作動態或靜態角度的描寫,它往往通過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特徵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動、靜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境和意趣。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聯中成功地運用了動靜結合和虛實結合的手法,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靜謐、恬淡的田園圖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為後面作者表達歸隱思想作鋪墊。 

風雅頌課件/鈴歌編輯 
推薦閱讀:

TAG:修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