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家講談——太極拳雙重問題

名家講談——太極拳雙重問題

 

   王宗岳《太極拳論》中那句名言:「偏沉則隨、偏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顯然,「雙重之病」是練太極拳大忌。下面由太極拳名家解答。

   楊式太極拳名家—— 趙幼斌 

  1、什麼叫雙重?

雙重一詞對初學者來說較難理解,因為對太極拳粘連黏隨,不丟不頂,陰陽互濟這個技法,勁法特點的應用,學習者要有個實踐體悟的過程才能達到身知肚明。雙重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出現了多餘的力或勁。就是說在行拳架或與對方推手時,身體或身體某一部分不松,不自然,不能隨機變化地協調順達,從而產生多餘的力,這叫雙重。它出現的弊病是僵、頂、滯、不松活,容易自博,也容易被別人所制。所以《太極輕重浮沉解》對雙重的解釋是:「雙重為病、干於填實、與沉不同也」。

   這裡先要說明一點,雙重不能理解為重心在兩個腿上的均勻分擔,如:「雲手」橫向移動中的馬步,「十字手」的雙腿立起,甚至任何運動虛實轉換都要有一個重心均分的瞬間、這些都不在雙重之列。

  2、雙重在推手中和太極拳動作中的表現是什麼?怎樣克服避免?

 大體可從勁法和身法兩個方面來注意這個問題。一是勁法上的雙重。如在推手中聽勁不靈,勁感遲緩,動作反應滯後,造成僵勁被人沉勁佔先而被動,或兩人較力產生頂勁而兩敗俱傷,這就是雙重。推手中身乎配合做不到「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粘連黏隨中達不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虛實不能互濟而為人所制,是雙重造成的原因。《太極輕重浮沉解》對避免雙重的提示是:「雙輕不為病、天然輕靈、與浮不同也」。這是與雙重相反的勁感。當然,太極拳的勁法很多,如棚勁、沉勁、化勁、發勁、抖勁、彈勁等等,但以克服雙重之病為前提,以輕靈黏活之勁為首要。二是在練習太極拳動作中也要注意勁法上的雙重弊病。如兩掌前推或一手出拳,如果勁力沒有松凈地由腳、而腿、而腰、而掌(拳)暢行無阻地節節貫出,出現拱背聳肩,或某處肌肉發硬的多餘力點、僵點、滯點,出手就不快捷,既無彈性也無力,這種現象就是「勁法上的雙重」。「勁法上的雙重」往往與身法有關,比如在進退轉換之間由於「虛實」轉換不到位而出現重心不清楚,或「虛實」轉換過頭而導致失去重心,動作笨拙,所以也叫「身法上的雙重」。比如由「左摟膝拗步」變「右摟膝拗步」,先使胯關節帶動身體盡量中正地向前移,右腳跟隨之抬起,感到左腿重心坐穩了,右腳再離地向前。這裡有幾個要點做到:(1)右腳離地之前身體重心要全部移向左腿,右腿隨之全部鬆開,不要掛勁拖住重心前移,反之則「滯」;(2)右腳一經離地,首先松右胯,右胯松則整條右腿就松,不松則滯,為「雙重」;(3)邁右腿的過程中,左腿要動態地收胯沉坐,尾閭收而命門後頂,使其在邁右步的動態中保持虛實清楚,重心穩固,就會感到邁步通順印輊靈。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可以理解好「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滯在雙重、通在單輕」在行拳架上的含義了。

   3、什麼叫「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明白了「雙重」的含義及它在推手和行拳架中的弊病,對於「偏沉則隨、雙重則滯」的含義就不難理解。還是用王宗岳太極拳論來解釋這個問題;「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濟、方為懂勁」。最後有一句話強調了「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含義的本質就是「捨己從人」。也就是說無論是推手,還是行拳走架,都要遵循松凈活順,不丟不頂,明虛實而知變化這個基本內涵,從而體悟太極勁道,方能步入高階。

推薦閱讀:

吳康民:誰能「維穩」,便是「真命天子」﹗ - 名家評論 - -...
太極名家在線答疑
會呼吸的三層地板,首選方飾·名人名家

TAG: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