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期:論太極拳之通
作者/謝遠基 ⊙編輯/張宏婉
導讀:高層次太極拳修鍊,關健在於通。如何實現太極拳之通呢?主要是抓住如下「八通」。
論太極拳之通
一、理通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拳論云:「學拳須明理,理明則功進」。太極拳博大精深,分別吸收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兵家、力學、醫學等古老文化之精髓,並受道教吐納、導引、煉丹行氣之術的影響,是一種真正的文化拳、哲理拳。太極拳強調「本理以造勢,即勢以行氣,借氣以生機,行機以達理」。「學理煉理、理通法遂,知道練到,做到得道」,這是修鍊太極拳的要法守則。「不知理而徒練勢則勢不真」。只有掌握功理,才能學一式准一式,練一式牢一式。太極拳的功理主要包括:以「無中生有、靜極生動、無為而為」、「太極者,陰陽也,乃是動靜開合,剛柔之分,混元之氣,意形之修鍊法焉」為核心的道家太極內丹功原理,以「重力平衡」、「槓桿原理」、「力學原理」、「圓弧原理」、「電磁原理」為主要內容的太極拳技擊原理,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等八勁為主要煉法和用法,以「進、退、顧、盼、定」為主的身法理論和練法,以張三丰的《拳論》、王宗岳的《太極拳論》、陳王廷的《拳經總歌》、陳鑫的《用武要言》、陳長興的《太極拳十大要論》、武禹襄的《身法八要》、孫祿堂的《太極拳學》、楊澄甫的《太極拳體用全書》等經典為主的太極理論專著。對於太極拳基本功理,習拳者要認真學習,融會貫通,用以指導修鍊,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形通
形通是在準確規範的基礎上,達到熟練貫通的境界。古人云:「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神散亂」,這裡所強調的就是形通。形通包括基本手型、步型、身型,基本手法、步法、身法等各方面綜合性的融會貫通,是練習太極拳的基礎。張三丰云:「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這裡強調的就是形通的主要特點。他又云:「用意不用力,太極圓轉,無使斷絕。當得機得勢,令對手其根自斷。一招一式,務須節節貫穿,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這種「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的連續性,是進行拳架修鍊至精通的顯著特點。如何達到形通呢,一要精準規範,每種太極拳,都有其相應的動作標準和規範,雖其拳架和要求不一樣,但都力求達到準確規範;二要意領息隨,即以意念引導,呼吸配合。拳論日:「人之運動,以意為始,以形為終。」三要剛柔相濟,做到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剛柔相濟、外柔內剛、剛柔互用。四要動靜相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相輔相成。五要松而不懈,腰懈則身癱,胯懈則身傾,膝懈則站立不穩。六要自然舒適,追求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通,順乎自然,求得物我、內外的平衡,達到陰陽調和。七要力意相宜,「用意不用力」不用拙力、僵力、硬力、直力,而使用活力、松沉力、柔力、螺旋力。以上七點,是太極拳形通的要義。
三、意通
意通指的是意念的通暢。太極拳中所有經、論、歌、訣的諸般要點,都離不開意念的正確導引。如太極拳練習中「提頂、斂臀、吊檔、松肩、沉肘、合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氣」這十個要領和「松、沉、柔、勻、圓、穩、正、實、靈、健」這十個準則,都只有通過正確的意念才能實現。還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內外相合、相隨貫串、連綿不斷、粘連私隨、用意不用力、探動靜快慢之機、尋柔中寓剛之妙、感天人合一之道、運超然物外之虛神……」,都需要意念的正確導引。要達到意通,關鍵是做到三點:一要意念先行,「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股」。太極拳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只有做到意念在先,四字之間才能連貫自如,開中寓合,合中寓開,真正實現意、氣、形的統一;其二,要意念適度,不能過於執著,要純任自然,做到適中放鬆,松而不懈,這樣才能「運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其三,要注重層次,在初學階段的意念主要是看清示範,記憶動作要領。在套路熟練、動作規範階段,意念主要求動作協調、周身放鬆、內勁連綿不斷,貫串始終。在氣沉丹田階段,意念要引導內氣下沉丹田,要有技擊合義的導引和表現。之後著重用意念體會開合虛實變化,對每個動作的意念進行發揮和升華。在「勁斷意不斷」階段,勁斷而非斷,主要意念放在醞釀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在爐火純青階段,剛復歸柔,以意念變手,達到「煉神還虛」境界。在登峰造極階段,意念若有若無,入干變萬化之神道,意念使用到達空而不空,形神俱妙,天人合一,與道合真的境界。
四、氣通
氣通是指通過調息,讓呼吸之氣和修鍊出的內氣可以通暢到達全身肢體各處。調息是人體的一種機能,是運用意識調整呼吸,通過規範的吐納動作與外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流,達到調和人體陰陽和激發人體潛能目的的操作工具。《莊子》云:「吹呵呼吸,吐故納新。」古籍《養生四要》指出,「人身之氣,以一出一入為一呼吸。一呼一吸,則為一息」。「息者,氣也」。調息作為一種操作手段,幾乎橫跨於任何一門中華傳統武術氣功的修鍊,存在於武術氣功修持的每一過程。它是中華武術氣功修持的核心部分,它與調身、調心相輔相成、相互聯動,在整個氣功修鍊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云:「能呼吸,然後能靈活。」這裡強調的就是要氣通,也是要求呼吸與動作當求其互相合拍,應呼則呼,應吸則吸。吸為虛,呼為實,知之然後身體自能靈活。要實現氣通,要注意四點:其一,階段不同,則採用的調息方法不同。在初學階段,應當主要採用自然調息法,要求做到順其自然。在動作規範、套路熟練後,就要採用腹式呼吸。待功力上升後,再依次採用胸式調息法、技擊調息法、化境胎息法等。其二,調息要靈活自然,呼吸的長短、輕重必須根據現實的具體條件靈活而適當地有所變化。其三,要注重意形相隨,根據自身情況,正確選擇和運用調息方法,掌握調息要素,遵守調息的規律和原則,明了調息的實質,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反覆實踐,把意念活動和氣息的出入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基本動作與呼吸結合起來,並使呼吸達到深細勻長。其四,呼吸活動要適中,不能過於執著,要純任自然,做到適中放鬆,松而不懈,在放鬆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內勁才能「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達於四梢」。太極拳家陳鑫說:「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輕輕運行,默默停止,惟以意識運行。」按照以上原則進行調息,則氣通可實現。
五、勁通
勁通是在練習拳架和運用招法時,自上而下,由外而內,以靜為本,節節松沉,以意導氣,最終氣沉丹田後可隨時運發於太極點,由此打通手指、腕、肘、肩、腰、胯、膝、踝、腳趾這九大關節,並貫至雙腳,腳底生根;同時,又通過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在太極點形成強大的太極勁力。這是太極功夫上身的一個顯著標志。太極拳的內勁是指以「調心」、「調息」、「調身」為主要形式修鍊出的以氣為主要載體,全身骨節經絡靈通,心意貫穿而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勁力。孫祿堂在《太極拳學》指出:內勁是太極拳修鍊的核心。傳統各式太極拳雖然招式動作各有不同,但其內勁卻是萬法歸一合於氣,是人體內部精、神、意、氣、力之間的和諧統一。勁通是如何形成的呢,其一,勁通是修鍊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當熟練了拳架並練到一定程度後,內功由量變的積累達到了質變的突破,太極內勁豁然貫通。隨著功力加深,骨節和經脈暢通,內勁在身體內運行不再受阻,通過趾、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組關節實現的自由傳遞。其二,勁通是意念充分作用的結果。內勁是人體活動中通過意識調控的一種具有電磁波性質的能量,可以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根據事物的各種變化而體現它的存在。《十三勢行功歌》說:「勢勢存心睽用意,得來全不費工夫。」「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李亦畬也云:「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軀使。」其三,勁通是丹田充分發揮作用的結果。
六、穴通
穴通是指修鍊太極拳時,激發人體穴道勢能的活性,並保持人體各種經絡暢通,是修鍊太極拳的玄機。穴道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經脈、人體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繫、互相輸通的特殊部位。其從內通向外,反應病痛;從外通向內,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修鍊太極拳強調「通則順,不通則滯」,就是指穴通之理。人體穴位有720個,修鍊太極拳本質上就是確保這些穴位和十二經絡、七經八脈等人體經絡暢通,從而達到陰陽平衡。修鍊時,要應用穴位解決修鍊遇到的問題。比如練習楊式太極起勢、雲手動作時,兩腳如果邁步大了,就會歪斜而失去尾閭中正,如果邁小了,就會形成夾檔之病而致氣血運行不暢。若知道了穴位和經脈的知識,就可以很好地去解決這個問題。開左腳時,用意念調整著右肩的肩井穴和右腳的湧泉穴上相互上下對齊;開右腳時,用意念調整著左肩的肩井穴和左腳的湧泉穴上相互上下對齊。左雲手時,必須等重心移到左邊上,讓左肩的肩井穴和左腳的湧泉穴上下垂直相通,才能轉腰、雲手。如此,則可達正確規範的動作標準。太極拳的養生功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穴通。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即是此理也。太極拳通過中正安舒、起落展轉的動作和開合鼓盪的內氣配合,使人體206塊骨頭、十二經絡、七經八脈和720個穴位有規律、有節奏的收縮舒張,這種導引方法使內髒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時也導引了氣機的升降出入,調節了人體經絡氣血,使之運行流暢無滯。常年習練,可使內氣保持在一個平衡的程度,並由經絡一經筋一皮部,由里及表,由表至里而無微不至。久而久之,可改善人體微循環和臟腑之間的聯繫,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從而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實現穴通的關鍵在於準確規範地練好拳架,並真正做到
松沉到位。松沉到位,才能實現人體穴道和各種人體經絡保持暢通。
七、情通
情通就是指習練者在太極拳練習過程中,忘記世俗中的一切煩惱,忘記所有不好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的內外平衡、平和、舒暢、愉悅。要達到情通,一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二是要注重武德修養;三是要正確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一切矛盾,做到榮辱不驚,處變不驚,達到心緒平和、鎮定、平衡、放鬆、專註的精神狀態;四是要專心致志進行練功。
八、神通
神通是太極拳修鍊至高級階段的重要標誌。拳論云:「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挨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此乃太極拳修鍊的至高境界。太極拳術修鍊熟能生巧,形成條件反射,方能隨心所欲,神妙高明。「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這八門五步靈活運用至粘、連、隨、聽、化、拿、發、擎、引、松、放、截、扣、抓、閉、敷、蓋、對、吞等技擊手法中,才能達到「妙手無處不混然」的程度。在練習太極拳爐火純青之階段,剛復歸柔,以意念變手,意念若有若無,達到「煉神還虛」境界。此時,氣遍於身內,神通於天地之時,內氣會自然在體內鼓盪游弋,形成自在於肉體(五臟六腑、筋骨皮肉血、經絡)之間的自由運轉,意念則是不用而用,神便不領而領,此種境界,拳味必出,所謂出神入化,階及神明至矣。
修鍊者如能專心修鍊,做到上述「八通」,則傳統意義上的太極真功可成矣。
推薦閱讀:
※太極拳中的手型和步法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鍊的三個關鍵
※陳氏太極拳小架如何用意——小架心法
※基本纏絲功是練好太極拳的根基
※《太極拳論》清·陳鑫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