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學行業必備乾貨】康復醫學科常用徒手檢查各關節大全
1、搭肩試驗(肩關節內收試驗):囑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關節屈曲位,將手搭於對側肩部,如果手能夠搭於對側肩部,且肘部能貼近胸部即為正常。如果手能夠搭於對側肩部,但肘部不能貼近胸部;或者肘部能貼近胸部,但手不能搭於對側肩部,均為陽性,提示可能有肩關節脫位或肩周炎。
2、肱二頭肌抗阻力試驗:囑患者屈肘90。,檢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肘部,一手扶住腕部,矚患者用力屈肘、外展、外旋,檢查者前臂抗屈肘,如果結節間溝處疼痛為試驗陽性。表示肱二頭肌腱滑脫或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
3、直尺試驗:以直尺貼近上臂外側,正常時不能觸及肩峰,若直尺觸及肩峰則為陽性。說明有肩關節脫位,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方肩畸形,如三角肌萎縮等。
4、疼痛弧試驗:囑患者肩外展或被動外展其上肢,當肩外展到60。~120。範圍時,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這一特定區域的外展痛稱為疼痛弧,是由於岡上肌腱在肩峰下面摩擦、撞擊所致,說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變。
5、岡上肌腱斷裂試驗:囑患者肩外展,當外展30。~60。時,,可以看到三角肌明顯收縮,但不能外展上舉上肢,越用力越聳肩。若被動外展患肢超過60.,則患者又能主動上舉上肢,出現這一特定區域的外展障礙即為陽性,提示岡上肌腱的斷裂或撕裂。
6、腕伸肌緊張試驗:囑患者屈腕屈指,檢查者將手壓於各指的背側做對抗,再囑患者抗阻力伸指及背伸腕關節,如出現鞏固外商可疼痛即為陽性。多見於網球肘(鞏固外商可眼)。
7、叩診實驗:用手指自遠端向病變區輕叩神經干,若在該神經分布區的肢體遠端產生如蟻走或刺痛等異樣感覺,表明有神經再生或功能恢復的徵象,故常用於再生的感覺神經纖維的檢查。此外,本試驗也用來檢查神經內有無神經瘤,若尺神經又神經瘤時,輕叩神經結節處,會產生向遠端放射痛,甚至由前臂達手的尺神經分布區。
8、握拳試驗(尺偏試驗):囑患者作拇指內收,並屈曲各指,在緊握拳後向尺側傾斜屈曲,若橈骨莖突部出現疼痛,即為陽性。有些患者在拇指內收時,即可產生疼痛,尺偏時疼痛加重,表示患有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
9、腕三角軟骨擠壓試驗:囑患者端坐,檢查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段,另一手握住手部,用力將手腕極度掌屈、旋後並向尺側偏斜,並施加壓力旋轉,若在尺側遠端側方出現疼痛,即為陽性體征。說明三角軟骨損傷。
10、舟狀骨叩擊試驗:使患手偏向橈側,叩擊第3掌骨頭部,若舟狀骨骨折時,可產生劇烈的叩擊痛,有時叩擊第2掌骨頭時也可出現劇烈疼痛,即為陽性。而在叩擊第4~5掌骨頭時則無疼痛出現。
11、指淺屈肌試驗:將患者的手指固定於伸直位,然後囑患者屈曲須檢查的手指的近端指間關節,這樣可以使指淺屈肌單獨運動。如果關節屈曲正常,則表明指淺屈肌是完整的;若不能屈曲,則該肌又斷裂或缺如。
12、指深屈肌試驗:將患者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固定在伸直位,然後讓患者屈曲遠端指間關節。若能正常屈曲,則表明該肌腱功能正常;若不能屈曲,則該肌可能有斷裂或可能失神經支配。
下肢檢查髖部檢查
1、髖關節屈曲攣縮實驗(托馬斯試驗):用於檢查髖關節屈曲攣縮畸形。方法:一為檢查時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囑患者逐一將兩腿伸直,注意腿伸直過程中,腰部是否離開床面,向上挺起,如果一側腿伸直時,腰部挺起,本試驗為陽性。二為一側腿完全伸直,另一腿屈膝屈髖,是大腿貼近腹壁,腰部下降貼近床面,伸直一側的腿自動離開床面,向上抬起,亦為陽性。常用於檢查髖關節結核、類分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所引起的髖關節屈曲攣縮畸形。
2、髖關節過伸試驗(腰大肌攣縮試驗):患者俯卧位,屈膝90。檢查者一手握踝部,將下肢提起,使髖關節過伸,若骨盆亦隨之抬起,則為陽性說明髖關節不能過伸,腰大肌膿腫、髖關節早期結核、髖關節強直,可由此陽性體征。
3、「望遠鏡」試驗(杜普純試驗、「套疊」試驗、巴羅夫試驗):用於檢查嬰幼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仰卧位,髖、膝關節伸直,一助手固定骨盆,檢查者一手置於股骨大粗隆部,另一手持小腿或膝部將大腿抬高30.,並上下推拉,若股骨頭又上下活動或打氣筒的抽筒樣感,即為陽性;另一方法為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持小腿上端,使髖、膝關節屈曲90.將大腿上下推拉,若有上下過度移動,即為陽性,表示髖關節不穩。
4、蛙式試驗(雙髖外展試驗):多用於嬰幼兒。檢查時患兒仰卧位,使雙膝雙髖屈曲90.,並使患兒雙髖做外展、外旋至蛙式位,雙下肢外側接觸到床面為正常。若一側或兩側下肢的外側不能接觸到床面,即為陽性,提示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5、下肢短縮實驗(艾利斯試驗):檢查時患者取仰卧位,兩腿屈髖屈膝併攏,兩足並齊,放於床面,觀察兩膝高度,如兩膝等高為正常。如一側膝部不另一側低,即為陽性。表明有髖關節後脫位或股骨、脛骨短縮、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6、「4」字試驗(帕切克試驗):患者取仰卧位,患側屈髖屈膝,大腿外展外旋,並將小腿踝部置於健側大腿膝上部,兩腿做成一「4」字樣。正常情況下,受檢測的大腿可以靠近床面,髖關節又疾患時,則手限制或出現疼痛,若為坐骨神經痛,則該試驗為陽性結果。
7、後伸試驗(瓦斯曼試驗):病人俯卧,向上抬下肢,大腿前及腹股溝部出現疼痛,及表明股神經痛。
8、純德林伯試驗(單腿獨立試驗、臀中肌試驗)囑患者先用健側下肢單腿站立,患肢抬起,患側骨盆上提,臋皺襞上升為陰性;再用患肢單腿站立,抬起健腿,則健側骨盆及臋皺襞下降,即為陽性。此法為檢查負重側髖的穩定度或臀中、小肌力量,任何能使臀中肌無力的病變,該試驗均可出現陽性體征。髂脛束攣縮試驗(歐伯試驗):檢查因髂脛束攣縮引起的屈曲外展畸形。患者側卧位,健肢在下呈屈髖屈膝體位,患腿在上呈膝屈曲90.位,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患側髂嵴),另手持踝,將患髖後伸外展,任何放鬆持踝之手,患側大腿不能落下(內收)為陽性。說明患肢關節有屈曲外展畸形,即在中立位時,髖關節又屈曲畸形,而僅在外展位時才能伸直
膝部檢查1、迴旋擠壓試驗(麥克馬瑞試驗、迴旋研磨試驗、半月板彈響試驗):檢查時,患者取仰卧位,肌肉放鬆,檢查者立於患者傷側,盡量將膝關節屈曲直至足跟接近或碰到臀部。檢查內側半月板時,把足向外旋轉,小腿向外展,逐漸將膝關節伸直,此時由於膝部角度的改變,任何內側半月板的碎片將被夾於股骨與脛骨的關節面之間,在膝關節伸直時,股骨即在這不正常的半月板上滑過,發生響聲與疼痛,病人立即指出疼痛與以前的疼痛完全相似。相反的方向,先膝關節屈曲,並把足內旋,小腿內收,然後逐漸將膝關節伸直,若此時無響聲,則可斷定內側半月板的後部正常;若有響聲,則可從它的響度與發生響聲的角度來決定半月板破裂的大小和位置。在檢查外側半月板時,可用試驗內側半月板損傷的方法,不同點是將小腿內旋內收,可明確外側半月板的損傷。
2、擠壓研磨試驗:患者俯卧位,屈膝90。,檢查者一手固定腘窩部,另一手握住足踝部,向下壓足,使膝關節面靠緊,然後進行小腿旋轉動作,如有疼痛,提示有 半月板破裂或關節軟骨損傷
3、抽屜試驗(德韋爾試驗、前後運動試驗、推拉試驗):方法是坐位或仰卧屈膝90。,檢查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顯拉向前方1cm,則為前交叉韌帶損傷,即前抽屜試驗陽性;如能腿向後月1cm,則為後抽屜試驗陽性;若前後均能推拉1cm,即為前後抽屜試驗陽性。
4、側方擠壓試驗(波勒試驗、膝關節分離試驗、側位運動試驗):患者伸膝,並固定大腿,檢查者一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扶膝部,做側位運動檢查內側,或外側副韌帶,若有損傷檢查牽扯韌帶時,可以引起疼痛或異常活動度。
5、膝關節交鎖征:囑患者活動膝關節時,突然在某一角有物嵌夾,不能伸曲活動,並出現疼痛,即「關節交鎖」,當病人慢慢伸曲關節,解除交鎖現象後,可使關節活動自如,即說明為半月板損傷或關節內遊離體存在。
6、浮髕試驗:囑患者仰卧位,肢體伸直,股四頭肌處於鬆弛狀態,檢查者一手在髕上施加壓力,另一手按壓髕骨待放,當放開手指時,即感髕骨自然漂浮,即說明關節腔內有積液,為陽性。注意假陽性,特別是女性或肥胖患者。
7、挺髕試驗:患膝伸直,用拇食二指將髕骨向遠端推壓,囑患者用力收縮股四頭肌,若發生髕骨疼痛者為陽性,多提示髕骨勞損。
足踝部檢查
1、踝關節背神試驗:鑒別腓腸肌與比目魚肌攣縮的。患者踝關節不能背伸或伸膝時發生踝關節跖曲,是腓腸肌與比目魚肌攣縮。區別,讓患者屈膝,由於腓腸肌起點在膝關節線上,此時腓腸肌鬆弛,踝關節能背伸,當膝關節伸直時,踝關節不能背伸,說明腓腸肌攣縮。若伸膝屈膝時、踝關節均不能背伸,說明比目魚肌攣縮,因比目魚肌起點在膝關節以下,所以伸屈膝試驗結果相同。
2、伸踝試驗(霍曼斯試驗):用於檢查小腿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讓患者伸直小腿,然後用力背伸踝關節,如小腿肌肉發生疼痛,則為陽性。在小腿肌肉深部觸診時出現疼痛,更證實小腿有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
3、足內、外翻試驗:檢查者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握足,做極度內翻或外翻活動,引起同側疼痛時說明內或外踝骨折;引起對側疼痛時,則屬側副韌帶損傷,但需與踝關節部位複合損傷相區別。
4、足長軸與兩踝連線的測量:仰卧位,從足趾面檢查,足長軸與兩踝連線相交,正常時足長軸向脛側傾斜5。,因此兩線相交的外上角應為95。,若兩線相交成直角者,即為前足外展畸形。
5、跟腱攣縮實驗:跟腱攣縮,常有比目魚肌和腓腸肌攣縮引起,患者坐位,使小腿自然下垂,若伸膝或屈膝時,踝關節均不能背伸,則比目魚肌攣縮;如膝關節伸直位,踝關節屈不能背伸,則腓腸肌攣縮。如膝伸直或屈曲位,,均出現跖曲,則為雙肌攣縮。
6、足指數測定法:足平放桌上,自足最高處到桌面的距離為足弓高度;自足弓到第二足趾的長度為足長度,將測出的足高度除以足長度再乘100,所得數據,即足趾數,亦足弓指數。正常足弓指數在29~31範圍內,輕度平足為25~29,25以下為嚴重平足。測量公式:足趾數=足高度/(足長度*100)。
頸部檢查1、前屈旋頸試驗:先讓患者頭頸部前屈,然後向左右方向旋轉活動,若頸椎出現疼痛即陽性。提示頸椎小關節退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頭試驗):先讓患者將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輕叩左手手背,使力量向下傳遞。如有神經根性損傷,則會因間孔狹小而出現肢體放射疼痛麻木等感覺。 椎間孔分離試驗(引頸試驗):與椎間孔擠壓試驗相反,疑有神經根性痛,可讓患者端坐,檢查者兩手分別拖住氣下頜,並以胸或腹部抵住其枕部,漸漸向上牽引頸椎,以逐漸擴大椎間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癥狀減輕或頸部出現輕鬆感則為陽性。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一般兩者均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頭稍前屈並轉向健側(頸部無癥狀側),檢查者立於患側,一手抵於頸側頂部,並將其推向健側,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將其牽向相反方向,如患者出現麻木或放射痛時,則為陽性表明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可能。
4、旋頸試驗(椎動脈扭曲試驗):用於判定椎動脈狀態。患者頭部略向後仰,作向左、向右旋頸動作,如出現眩暈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症時,即為陽性。該試驗有時引起患者嘔吐或猝倒,故檢查者應密切觀察以防意外。
腰背部檢查
1、直腿抬高試驗:仰卧位,兩下肢伸直靠攏,檢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漸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以抬高70。~90。而無任何不是感覺;若小於以上角度即感下肢有傳導性疼痛或麻木者為陽性。多見於坐骨神經痛和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若將下肢直腿抬高到開始產生疼痛的高度,檢查者右手固定此下肢保持膝伸直,另一手背伸患者踝關節,放射痛加重者為直腿抬高踝背伸試驗(加強試驗)陽性。用於鑒別是神經受壓還是下肢肌肉等原因引起的抬腿疼痛。
2、拾物試驗:讓小兒站立,囑其拾起地上物品。正常小兒可以兩膝微曲,彎腰拾物;若腰部有病變,可見腰部挺直、雙踝和膝關節微曲的姿勢去拾地上的物品,此為該試驗陽性。常見於兒童脊柱前屈功能有無障礙。
3、仰卧挺腹試驗:通過增加椎管內壓力,刺激神經根產生壓痛,以診斷椎間盤突出症,4個步驟。(1) 病人仰卧,雙手放在腹部或身體兩側,以頭枕部和雙足跟為著力點,將腹部及盆部用力向上挺起,若患者感覺腰痛及患側傳導性腿痛即為陽性。若傳導性腿痛不明顯,進行下一步。(2) 患者保持挺腹姿勢,先深吸氣後暫停呼吸,用力鼓氣,直至臉面潮紅約30秒左右,若有傳導性腿痛則為陽性。(3)在仰卧挺腹姿勢下用力咳嗽,若有傳導性腿痛即為陽性。(4) 在仰卧挺腹姿勢下,檢查者用手輕壓雙側頸內靜脈,若出現患側傳導痛即為陽性。
4、背伸試驗:患者站立位,讓患者盡量伸背,如有後背疼痛為陽性。說明病人腰肌、關節突關節、椎板、黃韌帶、棘突、棘上或棘間韌帶又病變,或有腰椎管狹窄症。
5、骨盆擠壓試驗:患者仰卧位,檢查者用雙手分別於髂骨翼兩側同時向中線擠壓骨盆;或患者側卧位,檢查者擠壓其上方髂嵴。如患側出現疼痛,即為骨盆擠壓試驗陽性,提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關節病變。
6、骨盆分離試驗:仰卧位,檢查者兩手分別置於兩側髂前上棘前面,兩手同時向外下方推壓,若出現疼痛,即為陽性。表示骨盆骨折據哦骶髂關節病變。
7、骨盆縱向擠壓試驗:仰卧位,檢查側的髖關節、膝關節半曲位,檢查者用左右手分別置於髂前上棘和大腿根部,雙手用力擠壓,若出現疼痛,即為陽性,提示單側骨盆骨折。
8、屈膝屈髖試驗:仰卧位,雙腳靠攏,囑其盡量屈髖、膝關節,檢查者也可雙手推膝使髖、膝關節盡量屈曲,使臀部離開床面,腰部被動前屈,若腰骶部發生疼痛,即為陽性。若行單側髖、膝屈曲試驗,患者一側下肢伸直,用同樣方法,是另側髖膝盡量屈曲,則腰骶關節、骶髂關節可隨之運動,若有疼痛即為陽性,表示有閃筋扭腰、勞損,或有腰椎椎間關節、腰骶關節或骶髂關節等病變。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該試驗為陰性。
9、梨狀肌緊張試驗:仰卧位,伸直患肢,做內收內旋,若有坐骨神經放射痛,再迅速外展、外旋患肢,若疼痛立刻緩解即為陽性。說明有梨狀肌綜合症。
10、外展外旋試驗(「4」字試驗):仰卧位,被檢查者一側下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將足架在另一側膝關節上,使雙下肢呈「4」字形。檢查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關節內側,另一手放在對側髂前上棘前面,然後兩手向下按壓,如被檢查側骶髂關節處疼痛即為陽性。說明有骶髂關節病變。
11、斜扳試驗:側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髖屈膝各90。,檢查者一手將肩部推向背側,另一手扶住膝部將骨盆推向腹側,並內收內旋該側髖關節,若發生骶髂關節疼痛即為陽性,表示該側骶髂關節或下腰部有病變。
整理:全球康復資訊
推薦閱讀:
※支持知友「乾貨」的一點想法
※LEAD立德人物|醫學巨匠屠呦呦,從平凡走向非凡
※2018年度盤點——十大醫學突破
※我國學者在內皮細胞分泌調控血管穩態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現實中有法醫秦明中那樣厲害的人嗎?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