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讀《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2008-04-07 23:17:00    作者:     來源: 揚子晚報

  中國的國民性是一個備受關注,爭議又多的話題,從亞瑟·亨·史密斯的《中國人的性格》到魯迅的《阿Q正傳》、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再到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等等,我們的「國民性」問題被討論和批判了一百年。

  張宏傑先生的這本《中國人的性格歷程》,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去讀一讀。他顛覆了前人的觀點,認為國民性是由一個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環境、歷史遭遇和社會體制共同決定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就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一樣,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所以改造國民性應該從歷史的經驗和制度機制出發,而不是從性格上找原因。雖然國民性格,確實是一個國家的醒目標籤。

  德國是思想機器與戰爭機器反覆考問世界,韓國的血性與韌性是其奇蹟崛起的根基,日本冰與火的雙重性格,是其面相神秘的內在血源……而被定義為「醜陋」的中國人,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國民性格,它與幾千年來中國的人治社會的歷史慣性和整體性格是分不開的。

  但作者認為,中國人國民性中的劣根性並不是一切問題的罪魁禍首。前人所認為的只有改造中國的國民性,將全體中國人都脫胎換骨,重新做人,中國才有可能推行現代化的各種制度,中國才能復興和強大起來的想法,不過是本末倒置、一廂情願。很多問題是社會發展、社會結構、經濟、人的個體和群體特徵等諸多因素導致,以「中國人的劣根性」來簡單解釋很多問題是膚淺的。我們要解決好中國的問題,不是在樹立一個答案後滿足,突破「中國人的劣根性」,尋找問題的實質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作者把「劣根性」或者所謂的「中國國民性」改名為「前現代化社會性格」。作者認為,中國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實際上都是前現代化或者現代化進程中的問題,而並不是因為中國根性而特有的「中國問題」。要想通過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來避免他重蹈覆轍,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是不可能的。同樣,一個民族,不謀求社會制度上的改革,而單純依靠改變所謂民族性中的劣根性來解決問題,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先進的制度才能帶來先進的國民性,否則,無論用多麼徹底的方法去改造思想,改造國民性,也不過是南轅北轍。

  反思國民性的努力應該最終指向對制度上的反思。只有在中國真正崛起在世界上之後,只有在一個公平、法制健全、民主、競爭透明,沒有「潛規則」社會環境中,中國人才能重拾春秋的剛強和盛唐的自信,重新找回一個泱泱大國人民的感覺。 (實習編輯:kay)

推薦閱讀:

1901-1905的中日交涉(二)——表面兄弟
Quora 翻譯:非洲人如何看待中國
中國旅遊業:好的,壞的和周圍反應
中國國學網-- 王昌齡送別詩的藝術特色
印度和中國的差距相比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哪個更大?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