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孝庄死後37年才下葬,背後原因竟是因為這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歲的孝庄太皇太后離開了人世。但這位對清朝做出卓越貢獻的老人卻並沒有被康熙安葬。

本來按照慣例,孝庄應當與皇太極合葬於關外昭陵,但事實上,孝庄卻被一直停放在順治孝陵之側,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服父喪27個月之後,才動工興修昭西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康熙始終不葬祖母,雖然事後雍正解釋為康熙與祖母感情篤深,不忍下葬,但於情於理,這話始終說不通。

在中國傳統的喪葬禮節中最講究「入土為安」。感情深才更要及早入土安放,但康熙卻沒有這樣做,這其中必有迫不得已的隱衷。

2

根據史書記載,孝庄太皇太后在臨終之時,告訴康熙,太宗的陵寢奉安已久,而且已有孝端皇后合葬,就不要再為自己重新動土了。況且自己還挂念著順治和康熙父子,所以希望在順治孝陵附近安陵。當然,這只不過是史官的一面之詞,不免有美化太后之嫌,難以全部信服。

孝庄死後,康熙執意要在宮中為祖母守孝三年,後來因為眾位大臣的反對,他才只戴孝兩年。康熙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出於孝道,二是出於不可告人的傷痛。這話要從皇太極賓天西去說去。

皇太極死後,留下一個六歲的孩子福臨,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婆,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兄弟多爾袞。福臨順利被擁立為新皇帝,這種權力鬥爭的微妙結局,與福臨的母親所做的努力分不開。

當時最有能力繼位的要算是多爾袞,但他為何會甘願讓一個毛孩子當皇帝?這就要提到福臨的母親孝庄太后了。孝庄為了保存皇太極的事業,不得不做出有悖倫常的事情,下嫁多爾袞的事情雖然沒有得到考證,但失身想必是無法避免的了。

3

這一點讓孝庄礙於世俗禮法,無法與太宗合葬,但這是家醜,無法明說,康熙心裡雖然明白太皇太后的苦衷,卻也是只能吃個啞巴虧。這也大概就解釋了為何康熙為孝庄戴孝兩年,卻遲遲不肯將其下葬的緣由。

順治七年(1650年)時,張蒼水所寫的七言絕句《建夷宮詞》引起了轟動,從中也能窺得些許緣由。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掖庭猶說冊閼氏,妙選孀閨作母儀。

椒寢夢回雲雨散,錯將蝦子作龍兒。

這首詩在民間迅速流傳開來,但如果真如詩中所言,孝庄下嫁給多爾袞,封攝政王為「皇父」的話,那應該會頒詔文,公告天下才是,但卻並沒有這樣的信息從宮中傳出。所以孝庄與多爾袞之間的關係便成為了清初的疑案之一。

一直沒有可靠的史料能證實孝庄與多爾袞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但從蛛絲馬跡的推測中,後人也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4

孝庄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在她十三歲的時候,投靠皇太極,而那時多爾袞也不過十四歲的年紀,二人從小朝夕相處,青梅竹馬,產生情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皇太極卻娶走了孝庄,多爾袞很可能出於報復,或是舊情未了,借著權勢,逼迫孝庄下嫁,這也是有可能的。

還有一說是,攝政王多爾袞在逼死政敵豪格後,娶了豪格的福晉,來自科爾沁蒙古草原的博爾濟吉特氏。但是民間卻以訛傳訛,說是當今皇太后,同樣來自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氏下嫁多爾袞。

文人們還寫成文章,編造了種種傳說,生動描繪了皇太后和攝政王的親事。野史中所載的大婚恩詔,顯為文學筆法,系好事者杜撰,自不足信。

不論史書如何記載,孝庄死了四十年後才下葬,此事千真萬確,所以,後人才對太后下嫁這件事議論紛紛,不過事關皇族尊嚴,在清代檔案和典籍中沒有任何記載。清朝對她尊崇備至,極盡歌功頌德之事,在陵寢祭祀方面也把其放在首位。


推薦閱讀:

獵場評價低到底是什麼原因?
更年期提前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奢侈品網購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你睡覺的時候也會抖一下嗎?原因是什麼?
黛安娜王妃的死亡原因是什麼?

TAG: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