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首楞嚴三昧經》為什麼先於《首楞嚴經》化滅?

《首楞嚴三昧經》為什麼先於《首楞嚴經》化滅?

(2011-10-27 00:32:48)

現在大家說到《楞嚴經》,馬上想到《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其實,《楞嚴經》的姐妹作首楞嚴三昧經(Wurajgama-samadhi-sutra, Arya-wurajgama-samadhir nama Mahayana-sutram)比《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更早在中國傳播,全名《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簡稱《首楞嚴經》,講述首楞嚴三昧。在藏傳《甘珠爾》中收有印度的Wakyaprabha與西藏的Ratnaraksita於九世紀初譯出的藏傳譯本,名《聖勇行三昧大乘經》,五卷。

在唐代之前,漢傳佛教相當重視這本經典,凡提到《首楞嚴經》皆是指《首楞嚴三昧經》。但是在宋代之後,這本經逐漸失去影響力。特別在明清之後,《楞嚴經》因為禪宗的宏揚,得到佛教界普遍的重視,故提到《首楞嚴經》時,多是指《楞嚴經》。

那麼,《首楞嚴三昧經》為什麼差不多化滅了?他與《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區別何在?我們不必多說兩經的來歷,從龍宮還是天宮來,也不必多說佛陀是在娑婆世界還是兜率天說的。我們就從兩經的緣起和內容上分析以下。

先說大家知道的《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是基於阿難之請,於是佛方便示導,歷經七處征心(實即七處破妄),破妄之後[顯見],即十番顯見(顯示能見之性):[見性]顯示之後,再開示五陰、六入、七大、十二處、十八界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信解契入如來藏妙真如性之後,如來再教敕與會聖眾、開示大眾此如來藏妙真如性之用,亦即令知依體起用,這就是[二十五聖自證境界],令眾生聞如來藏之妙果,而歡喜發心依此修行。開示依如來藏修行,當得種種妙果後,即回頭開示因位的修行,詳細陳示從初發心直至菩提的真修之路。(由於如來說法,常是由果溯因,如四聖諦:由[苦]諦之果而回溯[集]地之因,次由[滅]諦之果而回溯[道]諦之因。) 

    本經的法門(楞嚴法門)之精髓,即在首楞嚴神咒,本咒漢譯本,自古即分五會,共四百二十七句。五會神咒之架構,第一會多為皈敬,包括皈命三寶,及禮敬諸天、護法、一切鬼神。若以密教之五法而言,第一會屬於敬愛法及召請法(鉤召法)。而自第二會開始,以迄第五會,都是降伏法(或調伏法),故此咒名為「無有能及、甚能調伏」,因而此咒能降伏一切魔怨,乃至一切諸天、鬼神,皆能加以調伏——更加驚人的是:最後連一切聲聞、諸天、金剛、明王、外道咒士、一切神、一切鬼、一切病,悉皆加以禁伏、破敗!可見此咒之威力,不只是驚人,而是驚天動地,泣鬼驚神!您看楞嚴咒的結尾幾句:

悉怛多缽怛羅(依此大白傘蓋心咒) 

     摩訶跋闍嚧?瑟尼釤?摩訶般賴丈耆藍?夜波突陀?舍喻闍那?辮怛隸拏 

    (啟請火頭金剛藏王、諸護法大力士神王聖眾,至此盡慶圓成) 

毗陀耶?盤曇迦嚧彌 (依此佛頂光聚大明心咒,不得入我結縛界內。) 

     帝殊?盤曇迦嚧彌 (十二由旬結界地面,禁縛諸惡一切邪魔惡鬼神王,不能進入擾害。) 

     般羅毗陀?盤曇迦嚧彌 (依此咒縛諸惡鬼神眾) 

跢侄他 ?唵 ?阿那隸 ?毗舍提 ?鞞羅? 跋闍羅 陀唎 ?盤陀盤陀你 ?跋闍羅謗尼泮? 虎(合牛)都嚧甕泮 ?莎婆訶。(我今說此咒心,乃宣佛敕,一切眾類,仰如來力,聞誦此咒悉當合掌恭敬頂禮,汝等承佛威力,各來衛護,行住坐卧不相舍離,再嚴伏一切朋黨眷屬。汝等諦聽,各歸其所,向無上道,直至菩提)

上圖為宣化上人製作的「楞嚴咒心」圖。宣化上人為此五句心咒每一句都作了四句的偈誦並解釋,闡述其功德。有緣者可以進一步學習。)

顯然,持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為了明白楞嚴法門三大主旨:

1、悟本體(先行)

  本性即是真如本性,即如來藏性。[悟]有三種:1解悟 2行悟 3證悟。

  (1)解悟——即是始覺。於此覺中,了妄達真。[了妄]者,如了七處皆妄,一切世間幻化虛妄。[達真]者,如十番顯見,通達本有[真見之性]。此[始覺智]即見道位,於是悟中,行者之觀念(知見)改變、行為轉變,且此等轉變皆是決定,非如突然心血來潮,曇花一現,此即如圓覺經所云:[即已成金,不復為礦]。是故非如一般之文字知解,乍現即逝;即如小乘之見道位,一切邪見、惡知見悉斷;亦如大乘見道位,決定一佛乘,不再履於凡外權小之徑,並於一切法,聞即信受、諦解。

   (2)行悟——即明心見性。[明心]者,明心相也。心相者,即如大乘五位百法中所示之心王、心所、心不相應行等法,包括心所的善惡(煩惱)等法自相、及相互間的關係,如何生起、如何修滅等。至於[心王],則了八識之體,諸識各自之體、相、用如何,以及其間互動之條件及本源。如是一一法皆明了者,乃得稱為真[明心]者,故六祖惠能大師說:[明心號菩薩。][見性]者,即是見自本性,亦是見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此見性,常修道位,亦即[分證覺],即於六十位修證過程中,分分斷無明,即得分分見;是故大般涅盤經中說:[十住菩薩猶見不了了。]意謂:十住菩薩雖有見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見,是故,於此位中,尚非現量境界,而仍屬比量智。

   (3)證悟——此即[究竟覺],亦是證道位,即為現量智。是故當知,所謂[悟]者,絕非[神秘]、籠統的概念,而是有具體之悟境、對象、及內容的。且悟前與悟後,其人之三業,必然轉變,有所不同;其轉變即:越加清凈、壯嚴、不貪染、有智慧。而且當然不會因為悟了,而言行乖異、反常、狂妄、貪愛世間、恣行雜染(若如此者,則決非悟了,而是著魔—然末世眾生愚妄不知,常以著魔為大悟!)

2、持心戒(初行)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本經中說:[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一般的戒,都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說:[攝心為戒],以攝心、攝念,令噁心、惡念不起,名為心戒,是為如來戒。因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於其持犯,即不能說要具多少緣,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斷](殺生)、[離本處](偷盜)、[入胡麻許](邪淫)、[前人領解](妄語)、[咽咽得罪](飲酒)等——方結罪,只要起心動念有惡念,噁心生起,即是有犯,是故名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須持佛心戒,持心令無殺心、無盜心、無淫心、無妄語心,才有資格修習佛定。至於持佛心戒,於本經中則包含兩大單元:

   A、四種清凈明誨(詳見經文卷六)

   其心不殺——不起殺心

   其心不盜——不起盜心

   其心不淫——不起淫心

   其心不妄語——不起妄語心

   B、三種漸次(詳見經文卷七)

   除其助因——除五辛

   刳其正性——斷除酒肉、淫慾(包括正淫)

   違其現業——不緣六塵,旋元自歸

   如是持佛戒,身語意三業清凈,資糧具足,堪修大定。

3、修大定(正行)

  此即所謂[全體起修]。所言[體]者,真如本體也,以悟得本體故,故得依此本體為[本修因](即[如來密因]),而進修首楞嚴大定。其次第為:

   1) 具信解——信解正法、無上法,尤其是真如法;如前說。

   2)持凈戒——除在家者五戒、八戒,出家者沙彌戒、比丘、比丘尼戒之外,尚須依循四種清凈明誨、三種漸次,此則僧俗共遵者,如前說。

   3)嚴道場——包括擇地、掘地、凈地、建壇、灑凈、結界、壯嚴道場(含如法安奉佛菩薩像、法器、供具、壯嚴具,如幢、幡等)。

   4) 持心咒——先持大咒以為結界,再持咒心,以為攝心入定。

   5)修大定——以持佛心咒,得與佛心相應,入佛總持,三密與佛相應,得佛三密加持,速入大定。     6)破五陰——入大定後,以大定之定慧力,破五十種陰魔;陰魔破故,即破五陰(五十陰魔即五陰各各有十境,五乘十為五十,故五陰總共有五十境);五陰破故,得度[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7) 證三昧——五陰魔破,即身證得三昧,究竟、堅固、不動。

   8)證圓通——證三昧故,以三昧力照破六和合,復歸一精明,無復根隔,內外圓通,諸根互用,身心無礙,理事無礙,是名圓通。

    原來,《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阿難請佛重說大咒、開示如何建壇、結界、嚴道場、及修楞嚴大定之法,最終目的是什麼?證三昧、證圓通,最究竟的三昧是什麼?就是首楞嚴三昧,首楞嚴三昧意味著什麼?十地菩薩才能登入!我們先不說首楞嚴三昧的100大功德。就講幾個小故事:

    三千大千世界大梵天王,自然普能遍觀三千大千世界不加功力。如是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於一切法自然能觀不用功力,又亦能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因此,若菩薩住首楞嚴三昧者,悉知一切諸菩薩法、一切佛法。

   「堅意,是釋自然隨意,能得首楞嚴三昧。住是三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帝釋宮皆能現身。」那麼,為什麼很多人看不到呢?很有意思的是,會中釋提桓因嘀咕,問佛言:「世尊,若持須彌山釋於諸釋宮能現身者,我於一切帝釋處所,何故不見?」彼釋即現真實妙身。爾時,會中其諸釋、梵、護世天王、聲聞、菩薩,不得首楞嚴三昧者,身皆不現猶若聚墨。持須彌山釋身如須彌山王,高大巍巍光明遠照。爾時,佛身倍更明顯。釋提桓因心悅誠服了,「未曾有也!世尊,今此大士身色清凈殊妙難及!是諸釋、梵、護世天王身皆不現猶如聚墨。世尊,我於須彌山善妙堂上,著釋迦毗楞伽摩尼瓔珞,以是光明一切天眾身皆不現。我今以此大士光明身不復現,所著寶瓔珞亦無光色。」佛告釋提桓因:「憍屍迦,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釋迦毗楞伽摩尼珠,更有照明諸天摩尼珠,能令此珠皆不復現。憍屍迦,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照明諸天摩尼珠,更有金剛明摩尼珠,能令此珠皆不復現。憍屍迦,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金剛明摩尼珠,更有諸明集摩尼珠,能令此珠皆不復現。憍屍迦,汝見是釋所著諸明集摩尼珠不?」「已見,世尊,但為此珠其光猛盛我眼不堪。」佛告憍屍迦:「若有菩薩得首楞嚴三昧,或作帝釋,皆著如是摩尼瓔珞。」

    「是為首楞嚴三昧自在勢力如是。堅意,菩薩得首楞嚴三昧,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芥子中,令諸山河日月星宿現皆如故,而不迫迮示諸眾生。堅意,首楞嚴三昧不可思議勢力如是。」

    佛言:「堅意,我今住此首楞嚴三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百億日月、百億四天王處、百億忉利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兜率陀天、百億化樂天、百億他化自在天,乃至百億阿迦膩吒天、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大海,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堅意,我住首楞嚴三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或於閻浮提現行檀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屍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羼提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毗梨耶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禪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般若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為五通神仙,或於閻浮提現在居家,或於閻浮提現行出家,或於四天下現在兜率天一生補處,或於四天下現為轉輪聖王,或為釋提桓因,或為梵王,或為四天王,或為夜摩天王,或為兜率陀天王,或為化樂天王,或為他化自在天王,或現長者,或現居士,或復現為小王大王,或為剎利,或為婆羅門,或為薩薄,或於四天下欲從兜率下生世間,或現入胎,或現處胎,或現欲生,或現生已而行七步舉手自稱『天上天下唯我為尊』,或現處宮與采女俱,或現出家,或現苦行,或現取草,或現坐道場,或現降魔,或現成佛,或現觀樹王,或現釋梵請轉法輪,或現轉法輪,或現舍壽,或現入涅槃,或現燒身,或現全身舍利,或現散身舍利,或現法欲滅,或現法已滅,或現壽命無量,或現壽命短促,或現國土無惡道名,或現有諸惡道,或現閻浮提清凈嚴飾如天宮殿,或現弊惡,或現上中下。堅意,是皆首楞嚴三昧自在神力。菩薩示現入於涅槃不畢竟滅,而於三千大千世界,能現如是自在神力,示現如是諸莊嚴事。堅意,汝觀如來,於此四天下轉法輪,余閻浮提未成佛道,或有閻浮提現入滅度,是名首楞嚴三昧所入法門。」

    《首愣嚴三昧經》,佛陀告訴我們一個驚天秘密,我們尊敬的釋迦摩尼佛陀雖然在娑婆世界只呆了80年,他老人家的實際壽命又是多少呢,他老人家現在在做什麼呢?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實壽幾何?幾時當入畢竟涅槃?」佛沒有直說,只是告訴他去問照明莊嚴自在王佛。

  佛言:「堅意,東方去此世界三萬二千佛土,國名莊嚴。是中有佛,號照明莊嚴自在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現在說法。堅意,如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命,我所壽命亦復如是。」

  「世尊,是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命幾所?」佛告堅意:「汝自往問,自當答汝。」

  即時堅意承佛神力,又以首楞嚴三昧力故,及自善根神通力故,如一念頃到彼莊嚴世界,頭面禮彼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壽命幾時當入涅槃?」

  彼佛答言:「如彼釋迦牟尼佛壽命,我所壽命亦復如是。堅意,汝欲知者,我壽七百阿僧祇劫,釋迦牟尼佛壽命亦爾。」

  爾時,堅意菩薩心大歡喜,即還娑婆世界,白佛言:「世尊,彼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七百阿僧祇劫,而告我言:如我壽命,釋迦牟尼佛壽命亦復如是。」

  這時,阿難看堅意菩薩這麼老實,再也坐不住了,「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我謂世尊於彼莊嚴世界以異名字利益眾生。」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以佛力能知是事。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異名字於彼說法度脫眾生。阿難,如是神通自在力者,皆是首楞嚴三昧勢力。」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堅意,以是事故,當知我壽七百阿僧祇劫,乃當畢竟入於涅槃。」

  時會大眾,聞佛所說壽命如是不可思議,皆大歡喜得未曾有,白佛言:「世尊,諸佛神力至未曾有,一切所行不可思議。於此現壽如是短命,而實於彼七百阿僧祇劫。世尊,願使一切眾生具足如是不可思議壽命。」

    首楞嚴三昧不可思議的境界和莊嚴功德,對很多能夠讀懂《首楞嚴經》以及楞嚴咒的人來說,也顯得高不可攀。至於壓根就沒有看過《首楞嚴經》以及楞嚴咒的人來說,你跟他說首楞嚴三昧,人家就立馬進入「首愣呆三昧」,瞪大眼睛掃描你的神經是否正常呢!由此,我們可見《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與《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的關係了,更明白為什麼自從宋朝開始,特別是明清之後,《首楞嚴三昧經》之化滅,並非朝代更替演變,而是人類之知見必然所成,人類之福報日薄也表現在這裡,再過多少年,《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也將化滅。《佛說法盡滅經》說:「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大家知道,佛陀說經之前,一般總是先放光,怡然含笑,《佛說法盡滅經》是唯一一次沒有放光,非但沒有含笑,反而淚流滿面。不是佛陀不肯說,而是我們不肯學修,惹得他老人家流淚啊!佛光佛光,佛陀為什麼要放光?我們很多人別說放光,就是放點血(施血)也很為難,就是給叫花子放幾塊錢也為難,至於最近廣東連續發生的兩起「小悅悅事件」更不想多說了。根本上來講,佛陀放的是悲智光,譬如說阿彌陀佛的12光,大日如來的44光,都是願力莊嚴變化而成,根本上來講就是想由這個光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入一佛乘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977d30100x9i7.html
推薦閱讀:

聖空法師:什麼人才是善知識?
美如畫——大山中的楞嚴道場
學佛的你,有沒有被人刁難得惱羞成怒?

TAG: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