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感悟】——論太極拳的「丹田內轉」!
關於丹田的論述最早來源於《黃庭經》,它是道教重要的經典,包括《黃庭內景經》和《黃庭外景經》,傳說是西晉王朝時著名的女道士魏華存所傳。《黃庭經》首次明確提出了「三丹田」的概念:「呼吸廬間入丹田」、「丹田之中精氣微」、「立於明堂望丹田,將使諸神開命門」。經中著重指出了下丹田的重要性:「或精或胎別執方,核孩合延生華芒」。道經認為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陰陽的門戶,五氣的本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胎之處,內有真神赤子居住,故稱下丹田為「命門」、「生門」或「生宮」,「核孩」指宮中的陰陽神明,也叫「伯桃」,字「合延」。並說,人們若意守下丹田,存思陰陽之神,則陰陽之氣不衰,生命不枯;《黃帝八十一難經》是最早論述丹田這一部位功能特點的文獻:「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性命。十二經之根本也。」唐代醫家楊玄操註:「臍下腎間動氣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難經》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融之鄉。」;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里說:「石門即丹田,一名命門,在臍下二寸」。同朝代尹真人高弟在《性命圭旨》里也指明:「臍下三寸曰丹田」。
現在人們對於丹田的理解大體上有兩種:一是道家之下丹田,位於臍下三指處,古人稱之謂「性命之根本」、「藏精之源」、「生氣之腑」的地方;二是中醫穴位:腹部臍下的陰交、氣海、石門、關元四個穴位都別稱「丹田」。這兩種說法描述的丹田位置大致相同。由於任脈、督脈、沖脈三脈經氣運行的起點和十二經脈都是直接或間接通過丹田輸入本經再轉入本臟,所以練內功的人士都非常重視丹田的鍛煉。
太極拳的練習功法中「丹田內轉」所稱丹田的位置就是臍下三指處。丹田內轉主要指以神闕穴以下的小腹處(丹田、命門、會陰穴之間),似有個虛擬圓球樣的一團內氣可用意念來調控,隨意念而轉動。丹田內轉強調以意領氣、以氣催身,就是以意念使丹田來轉動引領出丹田渾圓之氣,然後通過意念加於梢節而使氣至。具體的練習方法: 兩腳開一肩寬,全身於不著力狀態自然站立,兩手掌心向內交疊,置於小腹,以丹田為中心,兩手作順時針或逆時針運轉。運轉時加以意念帶動由小圈逐漸轉大圈,越轉越大可至胸膈;然後再由大圈轉到小圈,歸至丹田。轉圓的時候上提為吸氣,下落為呼氣。初練者丹田轉動會比較笨拙,只要勤於練習,如此循環往複,慢慢的丹田內的精氣就隨著手的輔助運動在腹內運轉。熟練之後即不用手也可以完全憑意念帶動,使丹田內轉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此外,丹田內轉的練習還有前後(後前)順逆立圓的方式及順逆側圓的方式等,這些練習能激發體內的能量物質,可以固本培元,對強身健體、益壽延年起重要作用。
經常練習丹田內轉,不僅可以養生保健,還可以增長功力。《拳論》講:「丹田內轉以煉精,周天開合以鍊氣。」就是以氣煉精,鍊氣化神,使內勁具備「神以知來,知以藏往」的功能。這樣,內氣、外形合二為一,可有柔化剛發,以柔克剛的妙用,在較技攻防中能佔盡先機。《拳論》又講:「內外相合,外走弧線、內走螺旋。」內走螺旋即為丹田內轉的一種表現形式,外力配合丹田內轉產生勁的離心力,使內勁更容易有效地發至梢節。比如太極拳發勁時,均要求松活彈抖,但要做到這樣的發放,僅靠腳蹬地(外力)、腰胯力(推送力)還是不夠的,它還需要松胯時丹田的瞬間轉動,內氣通過旋腰扣胯加速度而產生旋貫力出來。這種內外相合陰陽互用的合力才能稱之為太極拳發力,或叫太極發勁。
另外,在行架時,每個定勢均要氣歸丹田,然後再意念引領轉動而開下勢,所以在練拳定勢時,看似停而非停也,因為丹田從未停止運動(轉動),從第一勢至最後一勢皆如此。陳鑫《太極拳論》講:「跡似成,氣卻不停,必待內勁徐徐運到十分充足,下勢之勢躍躍欲動,方能上勢與下勢打通,中無隔閡,一氣流行,不但一勢如是,拳自始至終,每勢之末,皆如是。」
丹田內轉在太極拳炮錘及推手中的理解與運用。不管是練炮錘還是推手以及實戰,同樣需要有丹田的轉動,此時的一招一式仍需要使內勁達於梢節。有的人可能會難理解,你可以這樣想:在炮錘、推手及實戰中,需要打出順勁,這種順勁就基於太極拳的螺旋勁,也就是需要丹田的運轉,使內勁通過內螺旋的切線發出。這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功夫練到後就不需要再過多地考慮內勁。比如說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練習、新架一路的練習,把外走弧線內走螺旋內外相合做到位,練成一個契合狀態,在運用中就會有自然而然的旋貫力釋放出來。
內功比較深厚的教練員在做教學時,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在給學員正架或講解動作要領時,通常是一邊講一邊演示,這時並沒有去考慮內勁應該怎麼走,但小臂及梢節瞬間會有較強的內勁要衝冒的感覺;在推手及實戰中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在與對手交手時,只要自己的勁走的順,對方就很容易成背勢,這是因為內勁已經走成了習慣,丹田的旋轉及周身的協調配合已經形成了默契。
丹田是太極之根,練丹田內轉是強根的練習,所以,練太極拳,既要練好拳架,更要把丹田內轉練起來,這對養生及實戰應用均有裨益。
(作者:董豐電)
推薦閱讀:
※客官, 請慢走! ——快與慢的人生哲學
※要拼搏,別拚命
※金庸說了:沒用的老男人才在大飯局上蹭露露
※知乎首答一周年,我們都在修行的路上
※洛溪,小鎮上的河。
TAG: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