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語錄大全6
◎凡是宏揚佛法的一切書籍、錄音帶,均不應標示『版權所有』,若標示『版權所有』正顯示其心胸狹小,眼光短視,阻遏佛法的流通,其人罪過大矣。
說法要簡單明了
◎跟人家談說佛法,要簡單明了,讓對方聽得懂,對初學者不可以談玄說妙,否則會下地獄。
改習氣
◎學佛就是改習氣,改正自己長久以來不好的壞習慣。人的習氣總離不開『貪嗔痴』三毒。
反省
◎一個人學佛到底有沒有精進,看看自己的行持,反省一下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貪嗔痴』有沒有減少,即可自知。
慎選道場
◎末法時代,邪師邪說如恆河沙,學佛者應當慎選道場,專心一處,如法修行。亂跑道場,朝三暮四,對自己的修行一點幫助都沒有。
靈山只在汝心中
◎古德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學佛就是覺悟,應該好好地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從內心的觀照里去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非向外攀緣,奔波操勞,落入邪知邪見而不自知。
做好本分
◎與其奔波道場,信奉邪師邪說,不如在家裡好好地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老老實實地念佛。
敦倫盡分
◎所謂放下並非拋棄一切,放掉自己的本分義務不做,一味地向外攀緣追求,嘴巴說的是放下,心中卻仍舊執著貪婪。印光大師教導我們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每一個學佛的弟子都應該好好地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自己的本分做好。
看破放下
◎唯有真正看破才能真正放下。真正看破就是要學觀自在菩薩的『觀』,從內心深深觀照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幻、都不真實,眼前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都是無常、都不長久。正如金剛經所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並且學習觀自在菩薩的觀『空』,唯有真空才能妙有,唯有放下才能獲得,就好像你手中緊緊握滿東西,如何取得更珍貴的寶物?在自我觀照的學習中,從而真正看破,進而真正放下,不執著一切,隨緣不變,真空自在。
觀
◎對治嗔的方法就是『觀』,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把每個人都觀想成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來對待,時時謹言慎行,刻刻反省自己,久而久之,自能有所進步。
如法的懺悔
◎懺悔的意義在於發露罪愆,誓不再犯。若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懺悔,但在自己的行持上一點改進都沒有,這就不算是真正如法的懺悔。
(四)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當此末法時代,我們應當切記印光大師的開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從內心謹謹慎慎地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隨時隨地修正自己的行為習氣。周遭旁人的缺失過錯,都如同菩薩示現,像一面鏡子提醒著我們別重蹈覆轍。
檢點自己
◎與其一天到晚批判評斷別人,倒不如回過頭來好好地檢點自己,把對別人的要求落實在自身的實踐上,這樣子對自己的修行才有真正的幫助。
空套子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現代學佛人最大的缺點就是談起理論學問頭頭是道,是一回事,而自身的行為實踐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此只是落得一副虛偽的空套子而已,有如數他人寶藏,對於自己的修行,沒有任何真正的助益。
吃肉犯殺戒
◎真正的佛弟子是一定要吃長素的。因為吃肉就等於殺生,每天犯殺戒,每天違背佛陀的戒律,就好像學校里的學生每天違反校規一樣,根本算不上是佛弟子。
鞭策自己茹素
◎對於一些業障深重,根緣未濟的人,不能完全斷了吃肉的惡習,千萬別以為吃三凈肉、吃早齋、六齋、十齋就夠了,還是要鞭策自己及早完全茹素,因為只要有吃肉,還是造殺業,還是逃不開因果報應,所有的功德還是有漏的。
有智慧的人
◎智慧就是能分別善惡是非。當一個人能覺悟到自己過去種種的不對,從而放下,進而改正自己的陋習,這就是有智慧的人。
覺悟覺誤
◎學佛就學覺悟,覺悟就是覺『誤』,知道自己以往種種的錯誤而改正過來,拋除自己的缺點壞習慣,這就是覺悟,這就是放下,就是學佛。能完全覺悟,能完全放下就是佛的境界了。
死灰
◎灰燼總是沉沉地躺在那邊,風一吹過,也只是輕輕地揚起,而後仍死死地恢復沉寂。修行的心應當學習死灰一般,不生波瀾,不起是非,沒有分別,只是一句『阿彌陀佛』死守到底。
主敬存誠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間萬事,只要誠心誠意,發真實心,長遠心去求去做,沒有不成功的。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要『竭誠盡敬』要『閑邪存誠』,學佛人當時時刻刻主敬存誠,發真誠心去實行,必感佛菩薩加被。
慎於初始
◎凡事應當慎於初始,因為有因必有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學佛的人當慎畏因果,因為一切佛陀的教誨都離不開『因果』二個字。
(五)
擇取適合自己的法門
◎末法時代,學佛人根機太差,千萬不能好高騖遠。應該擇取適合自己的法門來修行,否則只是落得口頭三昧,眼高手低,一事無成。
時時勤撫拭
◎比如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境界太高,只適合上根機利根器的修行人。我們慚愧自己駑鈍,應該學習神秀大師的『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撫拭,莫使惹塵埃。』隨時隨地用修行的功夫擦拭掉自己的無明貪嗔痴,用日積月累的努力精進來一步步成就自己的道業。
佛與佛方能究竟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實在太深奧了,就連聲聞,緣覺,菩薩都不能完全理解,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無上深妙禪
◎大集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禪,而且是最最深奧的禪。
至簡至真之咒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密,六字洪名,皆依梵文,未翻一字,是至簡至真之咒。
念佛為正行
◎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被國。』念佛人當以念佛為正行,以六度萬行為輔,不要攀緣,對於惡緣要盡量避免,對於善緣仍當隨緣努力去做,但應該有智慧拿捏分寸,不要捨本逐末,正助顛倒,只追求到人天福報,而忘卻了自己了脫生死的大事。
念佛不可思議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既是禪,又是密,又能總括三藏十二部經典。念佛法門真的是不可思議。
念佛為正行
◎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念佛人當以念佛為正行,以六度萬行為輔,不要攀緣,對於惡緣要盡量避免,對於善緣仍當隨緣努力去做,但應該有智慧拿捏分寸,不要捨本逐末,正助顛倒,只追求到人天福報,而忘卻了自己了脫生死的大事。
一門深入
◎末法時代,學佛人一律以老實念佛為原則,唯以持名念佛,一門深入,不涉觀想、觀像,因為末法眾生根器鈍劣,觀想、觀像非上根人不能成就,唯有老老實實持誦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最為穩穩噹噹,最為保險。
學佛就是改習氣
◎虛雲老和尚告訴我們學佛就是改習氣,如果我們能改一分習氣自然能成就一分道業,能改十分習氣就能成就十分道業。所以學佛人應該在改正自己的缺點壞習慣上多下功夫。
有果必有因
◎遭遇到環境的困厄悲慘,每個人都應當自我反省,好好地慚愧懺悔。有果必有因,一定是我們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才會有不好的下場,慚愧後就要諸惡莫作,懺悔後就要眾善奉行,只要自己是真心誠意地在心地行為上改過遷善,佛菩薩必然加被。
(六)
深信
◎我們修學凈土法門的人,對西方極樂世界不只是信,而且要深信,對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及持名念佛必得往生深信不疑,任憑任何阻撓誹謗,都不能動搖我們求生凈土的信心,這才叫做深信。
切願
◎當我們深信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之際,我們便當發願求生西方,不只是願,而且要切願,切切實實地在內心裡厭離娑婆世界的無窮之苦,欣求極樂世界的無窮之樂,堅堅固固地立下往生西方的宏願,任憑任何名聞利養,病苦橫逆都不能改變我們求生凈土的心愿,這才叫做切願。
力行
◎任何事情的成功與否,最重要是力行,也就是要把深信切願發出的力量落實在生活的實踐上,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了無實益。生活上的實踐就這八個字『老實念佛,以戒為師』。
捫心自問
◎如果現在阿彌陀佛現身我們面前,大開西方極樂世界之門要接引我們去,當場願意去的人還是少之又少。這是因為學凈土的人,信,信得不深;願,願得不切;行,行的不力。依舊眷戀娑婆,對於世俗名利,兒女私情種種牽絆,還是放不下的緣故。大家捫心自問,對於極樂世界,『信願行』三資糧你具足了多少?對於娑婆世界的名利塵緣,你又放下了多少?
發菩提心
◎不管念佛、持咒、誦經或作任何功德,我們一定要發菩提心,也就是心量要大,要迴向所有法界眾生,正因為無私無我,功德自然廣大遍虛空,所得利益自然不可思議。如果只局限於自己及家人,因為發心狹隘,功德自然有限,所得利益自然要大打折扣了。
切記八個字
◎末法時代外道邪魔熾盛,學佛人應當切記『老實念佛,以戒為師』八個字,才不致於走錯走偏了路而不自知,辛苦勞力一生卻終無所獲,辜負了自己今生達聞受持佛法的殊勝機緣。
老實念佛
◎老實念佛就是老老實實地把一句『阿彌陀佛』當作自己的本命元辰,清清楚楚,綿綿密密地持念下去。絕不為任何玄妙神奇的方法或任何有名望有學問的人所動搖。
以戒為師
◎以戒為師就是處處觀照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有沒有違背佛陀的戒律,隨時隨地懺悔己過,時時刻刻修正自己的行為。
戒自己,不是戒別人
◎要記得戒是拿來戒自己,是用來改正自己的貪嗔痴種種的不對,而不是拿來戒別人,用來批評別人犯戒,指責別人不如法。戒自己,自己行為改正,可日趨聖道。戒別人,無形中造了口業,增長我慢,對自己的修行沒有助益,反而造成了諸多障礙。
鏡子
◎把全副心力用在自身的念佛持戒上。別人的一切都是菩薩示現,都是我的一面鏡子,提醒著我們自己,善者有為者當如是也,惡者當慎勿重蹈覆轍。有緣的人我們以慚愧懺悔的心情與他互相檢討,否則,但虛心深深慚愧自己劣為博地凡夫,力有未逮,懇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自己能夠往生極樂,成就後重回娑婆廣度有情眾生。
(七)
信為道源功德母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我們不只是信,而且要深信。比如說吃肉就是造殺業,即使不吃肉生命便不保了,我們也堅持不吃肉,寧可持戒而死,不願破戒而生,憑此功德,正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深信。
反求諸己
◎我們在求佛菩薩的同時,也應當反求諸己,捫心問自己,在心地上是不是真正真心誠意?在行為上是不是真正改過向善?是不是真實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努力積極地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個字上下功夫?如果真能在心地上竭誠地求,在行為上處處自省己過,慚愧懺悔,心與佛合,行與佛同,與佛自然感應道交,佛菩薩必然加被!
不能自殺
◎人絕對不能自殺,因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佛性,此佛性與佛相比無貳無別,每個人都具有未來成佛的資格。自殺如同殺佛一般,出佛身血,這種罪業是非常深重的。
得成於忍
◎忍辱是成就我們道業的最佳途徑,所以金剛經教我們『得成於忍』。學佛的人要常常慚愧懺悔,好事向別人,壞事向自己,不覺有功,但省已過,面對周遭莫須有的毀謗阻難,也要甘之如飴,因為這正好消除我們的業障,成就我們的道業。所以金剛經教我們『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執理廢事之病
◎印光大師說:『今之人通害執理廢事之病。』末法時代眾生根器愚劣,學佛人不可好高騖遠,應該多在事上下功夫,也就是應該多在自身的行持實踐上下功夫。否則縱你貫通三藏,博曉經論,於自己也了無實益,只成一般學問而已。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念佛人的行持,當把握『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二個大原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很生疏,我們就要多念,時時鞭策自己行住坐卧常常提起這一句佛號,久而久之,念成了習慣,即使不念的時候,佛號還是不自覺地由心中浮了起來,這就是『無念而念』。養成了念佛的好習慣,臨終最關鍵的時刻,佛號自自然然便能提得起來,這樣往生就有把握了。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我們無始以來貪嗔痴壞習慣深重頑劣,我們太熟悉於自己的五欲六塵,太沉溺於自己的無明包蔽。學佛之後,有了覺悟,便當遠離我們所習以為常的酒色財氣,名聞利養,親近善知識,遠離惡朋友,親近好環境,遠雛惡因緣,久而久之,正如同楞嚴經告訴我們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氣。』自然在不自覺地熏陶中清凈了自性,一步步走向成就之路。
家庭教育
◎當今社會的動亂不安,解決之道應該好好地在家庭教育上著手。每個父母都應當自我檢討,是不是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示範與教導。比如說孩子喜歡打蚊子、殺蟑螂,虐待小動物,作父母的便當從小教導孩子因果報應與眾生平等,慈悲不殺的道理。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在家庭教育上以身作則,並隨時修正子女的行為,並且讓小孩了解因果報應的真理,子女長大必然良善。
捨得
◎心經上觀自在菩薩教我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便是教我們要舍。舍眼耳鼻舌身意,舍掉六根的貪婪追逐;舍色聲香味觸法,舍掉六塵的污染享受。唯有舍,才能得。舍一分,得一分受用;舍十分,得十分受用。
舍的方法
◎舍的方法便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教我們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用萬德洪名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約束住我們的六根,把佛號當作我們的本命元辰,自始至終,從朝至暮,不離這句佛號,在執持名號的過程中,舍掉六根的外緣,舍掉六塵的沾染,依靠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願力,成就我們往生極樂,永脫輪迴,成佛證果的道業。
(八)
把握機緣
◎宇宙萬物,天地萬事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聚散有時,生滅無常。大家有緣相聚在一起學佛,都是多生以來種下無數的菩提因緣成熟的緣故。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好好珍惜此一千載難逢的殊勝因緣,但念無常,好好地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緣,努力精進,勿懈勿怠,一生成就,了辦生死。
是日已過
◎普賢菩薩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普賢菩薩教我們要但念無常,時時刻刻想到無常大敵,因為人命呼吸間,一息不來,輪迴路險,焉知何在?
無常
◎每天臨睡前,我們應當捫心自問,自己今天為自己的生死大事準備了多少?是不是又荒廢懈怠了一日?人生的一切都是無常,學佛念佛要趁早,因為無常大限隨時隨地都可能到來,我們應當更積極地及早準備自己的生死大事。
不要執著
◎金剛經告訴我們的就是不要執著。『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一切相,則名諸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等等金剛經的點點滴滴都是佛陀殷殷告誡我們要放下一切,不執著一切。
夢幻泡影
◎金剛經里最後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告訴我們,眼前我們所擁有的,所鍾愛的,所眷戀的,所執著的一切都如同夢幻泡影一般的脆弱,都如同露珠閃電一般地短暫,都不真實,都是無常,都將過去。提醒著我們不要執著,要真實地放下,去追尋真正永恆的歸宿。
即一即三
◎念佛就是凈,就是禪,就是密,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一句『阿彌陀佛』俱含世尊說法四十九年的所有精華,念佛真的是不可思議!老老實實地把一句『阿彌陀佛』執持下去,佛教的精髓盡在其中。
慎選法門
◎學佛人要放聰明一點,我們要慎選一種簡單易學且容易成就的法門,因為生命有限,人生無常,沒有多少機會時間可以給我們蹉跎。古代祖師如永明大師、蓮池大師、徹悟大師都是禪門大德,參禪到最後都知道這條路是行不通的,倒過來最後還是回到念佛,息心凈土;近代如李炳南老居士一開始也是學禪,又是學密,學了好些年,也是最後回到了凈土法門,在念佛中成就了道業。
靠自力?靠佛力?
◎學禪學密之所以難成就,難在只靠自力,除非上上根機的人方能成就;念佛之所以易成就,另在依靠佛力,有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依其本願,接引眾生,靠著佛力加被,上中下根一概攝之,橫截生死濁流,一生了辦,超凡入聖。所以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念佛是真正的究竟
◎念佛才是真正的究竟,而且是三根普被,無機不攝。試觀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末後普賢菩薩尚且教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夫華嚴乃世尊成道後為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教導的無上經王,都勸大菩薩念佛,求生西方以圓滿佛果。吾輩俗地凡夫,竟還藐輕念佛,視念佛為粗淺,視念佛為愚夫愚婦之行,真是愚痴昏昧,可憐至極,無可救藥啊!
萬病從殺生來
◎萬病都是從殺生而來。華嚴經云:『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我們累世以來,所造的殺業早已無窮無邊。所以我們不只要戒殺吃素,不再造殺業,更要積極地放生,救贖生命,償還殺債。
(九)
自性自度
◎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學佛念佛,了脫生死是自己的事,任何人都幫不了你。師父把佛陀的教誨教你,就好比醫生開藥給你服,服不服藥還在於你自己,不服藥病不會好,怪還是要怪你自己。所以學佛念佛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所謂:『自性自度』,奉勸學佛人要及早好好準備自己最重要的生死大事。
長遠心
◎學佛念佛一定要髮長遠心。因為修行的路如同爬山一般,不可能一下子就登上峰頂,在過程中總是有諸多橫逆阻撓處處障礙著我們,讓我們上上下下,進進退退。但是只要髮長遠心去做,百折不撓地努力行去,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念佛的秘訣
◎念佛的秘訣沒有別的,就是要多念,生處轉熟,養成念佛的好習慣,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老老實實,竭誠盡敬地執持下去,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融入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當中,久而久之,自能體會其中的奧妙。
高聲念佛
◎念佛時如果妄念紛飛,心識雜亂,不能專註的時候,必須要大聲念,攝耳用心聽,自能去除妄念。業報差別經云:『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障;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聲不入;六、心不散亂;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凈土。』
戒為無上菩提本
◎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守一分戒律,得一分清凈,成就一分道業;守十分戒律,得十分清凈,成就十分道業。
學佛的根本
◎學佛的根本就在『戒定慧』三個字。楞嚴經云:『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所以學佛之人應該好好地在『戒定慧』三無漏學上下功夫。
三無漏學
◎如何在濁世中,心不為外境所轉,如如不動,而且能把外境轉過來,化煩惱為菩提,化火焰為紅蓮,這就須要功夫,必須要在『戒定慧』三無漏學上下功夫。
戒定慧
◎佛陀在涅槃時叮嚀弟子要『以戒為師』,就是要佛弟子日常生活的舉止行為中處處小心謹慎,隨時觀照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違反佛陀的戒律,時時省察己過,日日懺悔罪愆。有了戒行,自然生出了定力,不致隨緣流轉,為外界所影饗;有了定力,自然發出了智慧,能夠明辨是非,分別善惡。
紙上談兵,都是空談
◎聽得千萬句,不如行得一句,學佛最重要的是行,也就是要實踐,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的行持上,才能真正獲得實益,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都是空談,一點用處都沒有。
學佛人的行持
◎學佛人的行持,最重要的是一門深入,老老實實地執持『阿彌陀佛』聖號,任憑山崩海嘯,地老天荒,絕不改變。生活上的行為當以戒殺茹素為斷眾惡之首,以贖命放生為行眾善之先。
(十)
忍辱
◎忍辱是成就道業必經的過程,所以六度中特別有一個忍辱。人生一切的成就就是靠忍辱,所以金剛經中特別提及『得成於忍』。經中告訴我們,世尊曾於過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修忍辱行,並且面對歌利王割截其身體,四肢關節節節支解時,仍能忍辱,不生嗔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後為然燈佛授記成佛。所以,忍辱功德不可思議,學佛人當修忍辱行,以釋迦牟尼佛為師,用忍辱來成就我們的道業。
觀照自己
◎面對無始劫以來的習氣與諸多業障,修行中的我們總是會不時地犯錯,動怒,與人摩擦、口角,這時候我們便當時常觀照自己,用慈悲的心來看待世間的一切,用忍辱的心來對待生活中的橫逆。
舍
◎所有金剛經,心經就是告訴我們要『舍』,要舍掉一切,放下一切,不執著一切;連舍的感覺也要舍,連放下的感覺也要放下,連不執著的感覺也沒有,這才是真正的舍,真正的放下,真正的不執著。
懺悔
◎我們每天殺盜淫妄,不管是言行舉止甚且是起心動念,不知道犯了多少的罪業。所以地藏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又云:『業力之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既知吾人是個十足的業障凡夫,我們每天一定要懺悔,用懺悔的力量來消除如恆河沙般地罪業。
罪從心起將心懺
◎『罪從心起將心懺』,懺悔一定要從內心深處真真實實地發懺愧心,懺悔己過,誓不再犯,這才是真正如法的懺悔。
拜八十八佛
◎懺悔最好的方法便是拜八十八佛,用禮懺的方法消除宿業。在拜佛禮懺中,因諸佛本誓願故,得以滅罪消愆,清除四重五逆重罪。
禮懺
◎在禮懺的過程中,身禮佛,口念佛,意想佛,身口意三業清凈,並得諸佛依本誓願佛力如被,如此懺悔,消業不可思議,功德不可思議。
警策
◎每個人初發心學佛都很單純,想自利利人,行菩薩道,想成佛證道,普度群萌。但在過程中大多數人卻常常走偏了路而不自知,或者沾染了名聞利養,虛榮貪婪心一起,心就不清凈了;或者忘了自己生死事大,而只終日汲汲營營於身外公益之事,結果所做功德只成人天福報,還是要在六道中輪迴受苦。
莫忘初心
◎所以學佛的過程中要『莫忘初心』,保持當初開始學佛的那一念『清凈心』,必須時常抱持著「警覺』的心情,如糾察般地省視自己的行為與動機,所作所為是不是為名?是不是為利?是不是只重外緣不求自省?是不是只求人天福報不求往生西方?稍有沾上名利色彩,馬上懺悔修正,稍有違背初衷,立刻慚愧改過,如此才不枉此生學佛,才不致誤入歧途。
內功外功
◎學佛要內功外功並行並重。內功是執持名號,一句佛號,死守不忘,行住坐卧,念茲在茲;外功是六度萬行,斷惡修善,戒殺茹素,放生助人。內功為正,外功為輔;內功是主,外功是從,惜世人多重外功而忽內功,捨本逐末,愚痴顛倒,可惜啊可惜!
(十一)
茹素放生
◎學佛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實踐,在生活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所有的惡業中,殺業最重,而且楞伽經云:『食肉與殺同罪。』吃肉就等於殺生,所以諸惡業中當以戒殺茹素為急。而所有的善業中,放生第一,因為放生就是救命,功德最大,所以諸善業中當以放生贖命為先。所以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最重要的功課
◎簡單地說,學佛的實踐上當以茹素為斷惡之首,放生為行善之先。茹素放生是學佛人行持上最重要的二門功課。
時常觀照自己
◎學佛之人要時常觀照自己,反省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時時慚愧,刻刻懺悔,畢竟我們還是具縛凡夫,常常說錯話做錯事,時常觀照自己,時常修正自己,才能在學佛路上日起有功,漸趨佳境。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果從因來,有智慧的人面對問題會檢討自己,探尋原因,找出癥結,進而改正過錯,因正自然果圓。愚痴的人卻只是在果報上計較追逐,終究只是徒勞無功,一事無成。『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學佛的人應該多在因地上下功夫。
自己的家就是道場
◎學佛就是覺悟,而非向外攀緣,自己的家就是道場,生活工作本身就是修行,在生活中努力盡好自己的本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隨時隨地觀照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從而力行實踐,改過遷善,這就是真正的學佛人。
學佛人的典範
◎一個平平凡凡能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儘力做好本分,並能在生活中隨時反省,隨時懺悔,慚愧有餘,虛心向上的人,再能在生活中加上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老老實實地執持名號,這就是一位我們學佛人的典範。
難行道易行道
◎想要成佛,選擇禪、密、教、律都須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修行始能成功,因為只靠自力,故難。選擇凈土法門,依憑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即可一生成就,超凡入聖,因為依靠佛力,有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依其誓願,佛力加被,故易。
善知識的重要
◎末法時代,眾生業重福薄,學道人多,得道人少,很多人用盡心血,花費了精神財力,努力學道,卻終是一無所獲,這是因為缺乏善知識指導的緣故,沒有選對方法,走錯了路,迷失了方向。所以依止一位如法的善知識是學佛路上不可或缺的,在善知識的監督指導下修行用功,隨時請益,隨時修正自己,才不致空費心力,徒勞無功,甚至走入邪魔外道而不自知。
不能發虛願
◎發了願是一定要實踐的,切切不能發虛願。對一般人而言,有了承諾而不兌現,尚且不對,更何況是正信的佛弟子,對至高無上的佛菩薩發願。所以發願一定要慎重,要量力而為,切不可貪好浮華虛榮,為了虛名頭銜去發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願,變成了虛願。
修行的基礎
◎戒律是一切修行的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沒有打穩,以後任何的努力都是徒然。所以世尊教我們要『以戒為師』,隨時隨地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沒有違反佛陀的戒律,隨時隨地約束自己,修正自己的行為。
(十二)
人間大孝
◎蓮池大師云:『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人世間最大的孝莫過於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供養父母再多的金銀珠寶,華屋大廈,都帶不走,再多的承歡膝下,噓寒問暖都只是短暫虛假的,唯有勸父母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才是真孝,真正讓父母得到利益,願天下有心的子女們,勉力於此!
虛心自慚
◎修行就是修正我們自己的行為。我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如果不能虛心自慚,接受別人對我們的教導與批評,反而狂妄自負,目空一切,這種人永遠不會進步,也沒有資格算是一個學佛之人。
修行的目的
◎我們修行過程中,所有一切的六度萬行,止惡修善,就是為了成就我們,清清凈凈地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自凈其意
◎佛教的教義不外乎這十六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凈其意』。對我們念佛人而言,『自凈其意』,就是牢牢地抱住一句『阿彌陀佛』聖號,用一念抵萬念,降伏妄念,清凈自心,在執持名號的過程中,普現我們每一個人本來俱有的佛性。
應無所住
◎可惜世人多隻注重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且執著自己所作功德,結果所得功德只是成為人天福報,翻為輪迴業緣,殊為可惜!大部分的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自凈其意』。學佛人當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清凈心來執持名號,不執著斷惡修善的一切功德,把所有功德完完全全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成就我們學佛成佛的道業。
無常
◎『榮華可喻花開落,聚散還同雲去留』,天地萬事包括大自然的一切,花開花落,雲聚雲散,潮來潮往,日升日落,處處都是在為我們說法,告訴我們人世間唯一的真象—『無常』。宇宙萬般都如同夢幻泡影,閃電露珠般地虛幻短暫。提醒著我們不要執著,要真實地看破,真實地放下,在生活中隨緣不變,做自己的主人。
依法不依人
◎修行的方法很多,教我們修行的古德祖師以及善知識,同修道友也有很多,我們應當把持一個大原則--『依法不依人』,以釋迦牟尼佛教誨我們的教法為主,以佛陀所說的經典為準,因為只有佛陀所說的最究竟,最圓滿。所以一切修行皆當聽佛說,以佛陀的教法為準則,才不致人云亦云,誤入歧途。
止觀
◎有人問何謂止觀,其實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止觀。能夠把一句佛號念得不起雜想,不生妄念,就是止,能夠把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觀。能夠依照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老老實實地執持名號就是止觀。
要學佛,非佛學
◎末法時代,我們學佛眾生,業重福薄,根器愚劣,千萬一定要老老實實地持名念佛,信願求生,不要再去研究太多的佛學,又是止觀又是經教。我們要學佛,而非佛學,老老實實地在行持上『息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再加上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綽綽有餘了。
息心凈土
◎你拚命地研究止觀,能夠把天台教旨融會貫通,甚至你能把三藏十二部經典都能倒背如流,都沒有用,還只是個具縛凡夫,還要生死輪迴,要成佛還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你什麼都不懂,只是老老實實地執持『阿彌陀佛』聖號,以深信切願的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卻能夠一生成就,當生就超凡入聖。念佛法門,真的是不可思議!奉勸諸君,息心凈土,安心念佛,不要再蹉跎有限的大好命光。
(十三)
持戒
◎念佛時總是心思散亂,忘念紛飛,一直靜不下來,這是因為沒有守好戒律,在生活中時常犯戒的緣故!要知道有戒才會有定,有定才會有慧,戒定慧三無漏學是以戒為基礎,戒律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沒有了戒律,其他一切都談不上。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以戒為師』,拿佛陀的戒律來作為我們生活行持的準繩與規範!
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
◎我們在生活中,沒有人不犯戒的。因著我們的愚痴,因著我們的業障,每天或多或少,或重或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違犯戒律的地方。所以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要非常小心謹慎,時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刻刻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有了慚愧,我們才會虛心自省,改過遷善,有了懺悔,我們才能滅除罪愆,回復清凈。
慚愧
◎一個人學佛到底有沒有進步,但看自己『慚愧』二字做到了多少。慚愧一分,得一分實益,成就一分道業;慚愧十分,得十分實益,成就十分道業。
我慢
◎『知識愈高,我慢愈熾,習氣愈長,去道愈遠。』學佛的過程中,我們千萬永遠要記得『慚愧』二個字。永遠真實地抱持著謙卑無能的心情,向一切人一切事物學習,良善的是我們的模範,劣惡的是我們的殷鑒。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是個專家,以為自己已經有所成就,如此乃犯了學佛大忌—我慢,以後障礙報應是一定逃不掉的。
有漏
◎學佛人最怕的就是『有漏』。流血流汗,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累積起來的功德福報,因為自己的貪嗔痴無明業障,在生活中不小心犯戒違律,把所有的功德福報都漏光了。
犯戒有漏
◎犯戒的人就是有漏,守戒的人就是無漏。戒律就是因果,沒有什麼借口,觸犯了戒律,就是觸犯了因果,是一定有感有應的。所以學佛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在自己的行持上小心謹慎,隨時觀照反省自己,好好地在戒律上下功夫,別讓自己辛苦的修行變成有漏功德。
檢討過錯
◎我們的身體生了病,或者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有不順遂,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愚痴的人只會自憐自艾,怨天尤人,用種種借口來蒙蔽自己。有智慧的人則認為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一定是自己違犯了戒律,一定是自己觸犯了因果,才會有所報應,趕快檢討過錯,自省懺悔,誓不再犯。
戒律
◎末法時代念佛的人不少,但成就者稀,其中最大的關鍵乃在於戒律守不守得好這個問題。若能持戒,謹言慎行,嚴格律己,所有一切功德都無漏無失,道業自然成就;若不能持戒,散漫輕佻,為所欲為,所有一切功德都有漏有失,如何能在道業上有所成就。
勤行禮懺
◎犯戒的人一定是有罪的,一定是要背負因果的,唯一補救的方法就是老老實實地誠心懺悔,發露已過,痛切反省,誓不再犯。我們應當每天在佛菩薩聖相前勤行禮懺,用懺悔的力量來消滅我們每天犯戒的過錯。
佛法式微
◎凡夫最可憐的地方就是不覺。犯了戒,功德都漏光了,仍不自知。所以我們須要有善知識指正我們的缺點以及錯誤。可惜末法今日,能看出我們毛病的善知識已經不多見,能更進一步指正我們毛病的善知識更少,而且能虛心領受善知識對我們指正與批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難怪佛法式微,能長進成就的人如鳳毛麟角,非常難得,其間最大的原因就是緣於我們的我執我慢,不知慚愧,不肯虛心納受善知識對我們的指正批評。
謙卑自省
◎可憐的眾生,由於愚痴,由於業障,由於執著,由於我慢,由於不知慚愧,由於不懂羞恥,即使遇到了難得的善知識為我們開示指正過失,仍復剛愎自用,目空一切,任由功德一切有漏,咎由自取,實在是十分可惜。我們應當趕快放下,放下一切我執我慢,學習慚愧,學習虛心,學習謙卑,學習自省,如此才能真正在學佛道路上日起有功,真正獲得佛法的實益。
(十四)
末法時代念佛成就
◎佛陀早已明明白白地教誨我們,正法時代持戒成就,像法時代禪定成就,末法時代念佛成就,這些話已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末法時代,去聖日遙,佛門法運日衰,眾生的根機一代不如一代,我們福薄慧淺,業深罪重,沒有資格談持戒,也沒有資格談禪定,唯有依靠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依靠至高至上至簡至真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才有可能了脫生死,永脫輪迴!
戒津是根本
◎連佛陀住世的正法時代,當時的前輩先賢福慧皆遠遠地超出我們末法的博地凡夫,佛陀尚且肯定地教誨他們,持戒才能成就,如此可見戒律是佛門所有一切教法的根本,沒有了戒律,修行如空中樓閣,是朝不保夕的。
努力持戒
◎我們生在末法時代的眾生,真正談到戒律,我們是一點資格都談不上。我們每一個人從早到晚,或多或少,或重或輕,或有意或無意都一直在犯戒。我們只是能隨時發慚愧心,發懺悔心,儘可能地持戒,儘可能地遠離五光十色的誘惑,儘可能地清凈自己的生活,隨時觀照,隨時反省,拿戒律當成我們自己的規範,因為犯戒罪過還是自己受,持戒功德還是自己得,持一分戒律,得一分利益,持十分戒律,得十分利益。我們慚愧自己根機粗劣,未能持戒持得圓圓滿滿,自當老老實實,懇切懺悔,竭誠念佛,求佛菩薩加被,以期能在戒律上儘可能地往圓圓滿滿的方向實踐!
點燈
◎有許多人花了很多的錢財,去點所謂的『光明燈』,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我們如果要點燈,就應該好好地點亮我們自己的心燈。心是最光明的燈,好好努力去點亮自己的心燈,就是最好最大的供養。這種功德比起你花千千萬萬的錢,去點千千萬萬的燈,還要高出千千萬萬倍!
點亮心燈的方法
◎要如何才能點亮我們自己的心燈?好好地在生活中虔誠持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用一句萬德洪名來洗滌我們久遠以來為無明業障所蒙蔽的垢心,再能在生活中嚴正自己的行持,反省己過,禮佛懺悔、改惡向善,吃素放生,這就是最好最善點亮心燈的方法。
名與利
◎名與利是學佛路上二把最惡最猛的毒劍。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傑,多少才子高人,因為沾染了名,因為沾染了利,都紛紛中箭落馬,毒發身亡,枉費一輩子辛勤耕耘,努力修行的心血。貪名求利的代價,是一生只有空過,還得在輪迴中受報受苦,永無了時。
慎防名利
◎學佛人應當慎防名利,遠離名利,時時督察自己,時時觀照自己,千萬不要去貪名求利,搞到最後,把自己生死大事置諸腦後,修行只是一個追求名利的手段與借口,這種人也許在世俗上贏得了掌聲與肯定,究竟於了生脫死,往生西方份上是一點資格也談不上。
平實的一段開示
◎影響蓮池大師一生最重要的一句話,是遍融大師開示的:『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求利,不要去攀緣,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當時求教的行者,對此平淡無奇的開示,多大笑輕蔑,不以為然,認為這幾句話那個不會說。千里企慕、遠來求教這位名滿天下的大師所開示的,竟然只是這幾句沒甚高妙,根本不值半文錢的話。但蓮池大師有大智慧,知道這幾句話是遍融大師以一生行持深切體認過來的真實寶藏。知道這正是大師的高明之處,絕不談玄說妙,以高話來凌駕後學,只是老老實實地把自己體認過最切近精實的工夫要點叮嚀開示,讓後學真正從開示中得到利益。是以蓮池大師一生老實遵守,不曾放失,故有超人不凡的成就!
名利海
◎佛門裡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站在江邊,望著來來往往無數的船隻,老和尚對著身旁的小沙彌開示,從古至今,船來船往,久久不歇,這些船上的人們所追逐忙碌的,只有二件事,一個是名,一個是利,如此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名利海上的生死凡夫,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從漂泊中回歸極樂故鄉,不再流浪生死,不再輪迴業海!
遠離名利
◎名利誤人,我們不只要淡泊名利,更要進一步遠離名利,視名利為洪水猛獸,因為我們的根基太差,定力太弱,一點也抵擋不了名利的誘惑,對治之道唯有遠離,對於一沾染到名利色彩的行為,一概敬而遠之,如此才不致於迷惑顛倒,忘卻了學佛了生脫死的真正目標。
(十五)
念佛得度生死
◎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們學佛人要深切體認,在末法的今日修行,我們想要了脫生死大事,舍離了念佛法門,所有其他的一切方法,絕對絕對不能成就。希望大家都能放下妄心,老老實實地執持名號,一心念佛,才能夠真正在這一生中了辦生死,永脫輪迴。
推薦閱讀:
※此時有子不如無,描寫母愛另一首經典古詩,與《遊子吟》競風流
※讀《行露》:成為最好的自己
※刑法經典試題
※經典語錄:不必去改變他人,只需做好自己
※世界級著名木質玩具,莫名的感動
TAG: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