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星空夜談——中國古代占星

星空夜談

夜掩蒼穹,星垂平野

三垣九曜,四象列舍

冥冥有意,何解以得

巫咸甘石,步天求歌   在古人眼中,天與人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冥冥之中那股支配季節更替與群星運行的力量,同時也支配著塵世間的各種事件。星空是人間在天上的投影。天垂象,見吉凶,王朝更迭,國運興衰,帝王命數,蒼生禍福,皆可從星象中得到映射與預警。   這種天人感應的思想自古以來便影響深遠。早在上古蠻荒之際,逢清明晴朗之夜,古代部落中的巫覡們便會莊嚴肅穆地夜觀天象,與天人進行一番心靈感應。雖說《尚書》中曾提到,北方天帝顓頊為壟斷地人與天神的交往手段,早早便命重、黎二神將天地間的物質通道昆崙山「絕地天通」了。幸而天地間的精神通道尚未斷絕,只是需要在星占學家的幫助下,人間帝王們方可究天人之際,知天人之意。   夜空如此廣袤,星海如此浩瀚,既要觀天,便需對星空加以劃分,對星辰加以命名。古代星占學家們以想像為線,將若干相近的星辰聯在一起,組成「星官」。每一星官又有專門的稱謂。星官不同於西方天文學中用來指稱一片有著劃定天界的「星座」,它是對一組恆星的稱呼,沒有明確的天界。   現今傳世關於星官的系統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天官書》,涵括了遠古巫咸、楚人甘德、魏人石申三位古星象大師之說。西晉時的太史令陳卓搜集這三家的星經與星圖,匯總成《晉書?天文志》。其後歷經數千年發展,至唐代,《步天歌》用淺近的語言歷敘了天上1464顆恆星的位置,將星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共31個部分,成為古代星占學劃分星空的準繩,沿用千年之久。由於略顯文言化,時至今日,許多地方仍蒙有神秘的面紗,令人浮想聯翩。

  一、 三垣天上城   在靠近北天極的夜空,中天與東宮、南宮附近不包括二十八宿的星辰被劃分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故曰為「垣」。   紫微垣:居於北天中央,乃三垣的中垣,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十五顆星,兩弓相合,環抱成垣。   紫微垣又稱中宮或紫微宮,是君王休息的皇宮,因此它包含的諸星多以官名命名,如勾陳、天皇大帝、五帝內座、尚書、太子、女御等。紫微宮諸星明亮穩定表示吉祥;特別明亮表示臣子盡職;晦暗則指臣子失職;若諸星皆不明亮,那就要有戰事爆發了。   太微垣: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北斗之南,以五帝座為中樞,是三垣的上垣。太微即政(蟹)府的意思,乃朝廷之位,是君王聽政的地方。   太微垣主管刺奸去惡之事。太微諸星明亮,表示將軍之間協同合作;晦暗不明指臣子失職;偏移則是刑罰過重;倘若搖動,那就意味著有諸侯要謀反。   天市垣: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又稱天府、長城,共二十二星,分別以地域來命名,諸星的明暗對應所在地的情況。   天市即天之都市。因為是代表商業貿易的星區,天市垣中的星辰大都以貨物、器具,經營內容的市場為名:列肆「立寶玉之貨」,是專營寶玉的珠寶市場;車肆「主眾貨之區」,是商品批發市場;市樓「市府也」,是負責穩定市價、維持度量衡、保護金錢珠玉的貿易管理部。《晉書?天文志》曾云:「天子率諸侯幸都市也」,意指居紫微宮的天子出宮遠巡,率領眾諸侯及居太微垣的文武百官,同游天市垣的天街夜市,逍遙自在,令人神往。

  二、天極北斗星   斗轉星移。   在北天極的夜空,一組形狀奇特的星群吸引了古人的注意,其斗柄始終繞北極星旋轉,在一夜之中明顯地改變著方向和位置。作為北天拱極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星官,北斗七星一直以來被賦予特別眾多的星占學意義,由此產生許多光怪陸離的傳說。   北斗七星各星皆有專名,依次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前五星又往往被簡稱作樞、璇、璣、權、衡。古書上經常出現的「璇璣玉衡」、「權衡」,都與北斗七星之名有關。   早在《史記·天官書》中就有對北斗七星的專門論述:   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與四鄉(向)。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   斗為帝車,運於中央,很可能是因為北斗七星與眾恆星之間相對固定的位置,以及它們共同圍繞北天極旋轉的天象,從而產生聯想,認為北斗控馭著天上眾星的運行。而「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則說明北斗七星與古代恆星觀測、曆法制定的密切關係。   古代的藝術家與工匠們更將「斗為帝車」形象化。在流傳至今的「北斗星君圖」中,北斗七星的前四星組成車輿,北斗星君頭戴斜頂高冠坐於車內;後三星則構成車轅。右上角還有一小仙人,手持一顆小星,站在北斗第六星「開陽」旁邊。這一細節是有確切的天文觀測作為依據的:「開陽」為雙星,古代星占學家稱小星為「輔」,為宰相之象。星車無輪,由雲氣浮托而行,眾人神怪仙獸隨行車旁,氣氛縹緲神秘。   北斗七星既如此神秘,在古人心中, 它呈現出的現象自然也與人間的休明或晦暗密切相關,兆示祥瑞與災異。在唐代瞿曇悉達所編撰的《開元占經》第六十七卷中,出現了北斗七星另一種名稱,並與七曜加以聯繫,對應如下:   天樞 破軍 日  正星 主陽德

  天璇 武曲 月  法星 主陰刑

  天璣 廉貞 熒惑 令星 主中禍

  天權 文曲 辰星 伐星 主天理

  玉衡 祿存 填星 殺星 主中央

  開陽 巨門 歲星 危星 主天倉五穀

  搖光 貪狼 太白 部星 主兵   同卷中還有一則占條尤為有趣,它認為北斗七星中每一顆星明亮與否,都與朝廷上意味要員是否為合適人選,是否稱職有關:   北斗第一星不明,御史大夫非其人也;第二星不明,大司農非其人也;第三星不明,少府非其人也;第四星不明,光祿非其人也;第五星不明,鴻臚非其人也;第六星不明,廷尉非其人也;第七星不明,執金吾非其人也。   不過,看起來似乎這個星象法則的政治功用要大於占卜價值,比如若想打擊朝廷上的某人,比如御史大夫,只消勾結欽天監官員奏上一個「北斗第一星不明」的報告,其他人便可大肆上奏彈劾了。   另外一個和北斗七星有關的故事提到了西漢時篡奪王位的王莽。王莽對星占學十分崇拜,尤其對北斗七星的威力迷戀有加。為此他鑄造了一個「威斗」以模擬北斗,時刻不離身旁,以幫助他在內外交困中得到上天幫助克敵制勝。在討伐他的軍隊攻入首都長安,四面楚歌之時,王莽仍要欽天監官員在他旁邊操作星占式盤,向他彙報北斗七星的運動情況,以便隨時調整坐的方向,使之與斗柄方向一致。甚至逃走時仍不忘隨身攜帶威斗,卻終歸無濟於事,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王莽陳設威斗,「旋席隨斗柄而坐」之類的做法,可謂後世方士們「披髮仗劍,踏罡天步」而求雨捉鬼的先聲。雖然威斗被「松紋古劍」取代,可那把劍往往又叫「七星劍」,擺的還是七星陣(如果是七個道士的話),終究萬變不離其宗。   接著讓我們放過道士,談談高僧,再來看一個與北斗七星有關的傳說。這次的主角是唐代僧人一行,他是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幾位天文學家之一,當然也是最著名的星占學家之一,同時又身兼密宗高僧,這使他很容易成為神話式傳說的附會對象。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行年幼時家境貧困,幸常得鄰媼王姥幫助。後來一行成名,玄宗對其尊崇禮遇,言聽計從。有一回王姥之子犯下殺人罪,想求一行在玄宗面前說情。一行表示:「姥要金帛,當十倍酬也;君上執法,難以情求。」王姥大罵一行忘恩負義而去。   之後,一行令人在渾天寺收拾一間空屋,屋中放置一大瓮。又令心腹家奴二人攜布袋至某廢園等候,「當有物入來,其數七者,可盡掩之。」結果二人捉到七頭豬。   一行將豬置於瓮中,封好後用紅筆題梵文數十字於其上。第二天一行被玄宗緊急召入宮中,「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問一行該如何補救?一行遂建議玄宗大赦天下,王姥之子因此被赦得救。之後從第二天起,太史奏稱北斗七星每夜恢復出現一星,至第七夜全部恢復如初。   姑且不論一行身為高僧,為報私恩而置國家大事為兒戲,已是大悖情理之事,為何北斗七星竟然是七頭豬?這與密宗中「七頭豬拉著女神摩利支天的車轍」之說有關,而這些豬後來又成了豬八戒的原型。在元雜曲中,豬八戒的前身就是「摩利支天御車將軍」,到了明代,豬八戒的前世變成天蓬元帥,而天蓬被認為正是道教中的北斗七星。   那麼一行又如何能輕而易舉地將尊貴的北斗七星玩弄於股掌之中呢?雖說捉星如捉豬的神話染有些許異國色彩,它卻仍與古代傳統宇宙觀中的天人關係合拍:孝可格天,冤可感天,行星可以因為人間政治黑暗而改變運行狀況,日食、熒惑守心可以因為君王的道德高尚而取消,北斗七星當然也可以因為「得道高僧」的法力而被從天上抓下來,然後再重新放回去。  三、 二十八星宿  在黃道-赤道附近的夜空,環天一周的星群被劃分為二十八宿(又稱二十八舍)。二十八星宿又被分為四大星區,每個星區後來各配上一種動物,分別用「蒼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獸命名,即所常說的「四象」,又稱「四靈」或「四陸」。   東方蒼龍七宿:包括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箕水豹、尾火虎、房日兔、心月狐七宿共三百餘顆星,其形象好似蒼龍騰空。   角宿:為蒼龍之角,主造化萬物,傳播君主的威信,稱作「天關」。星明亮為太平;土星、火星犯角宿是有敵入侵;金星守角宿則是大將把持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   亢宿:為蒼龍之頸,主天下的禮法,又主疾病疫害。諸星明亮為祥兆,星晦暗就天下大亂、四處旱澇,金星守其中的大角星是戰爭的預兆。   氐宿:為蒼龍的胸,又名天根,主天子之路,又為后妃之府。   房宿:為蒼龍之腹,為布政之宮,是天子發布政策的地方。由於龍為天馬,所以房宿又稱為天駟或馬祖。   心宿:又叫天火,心宿的中間一星為天子之位,心宿二色紅似火,又稱「大火」。積卒在西南的十二星是軍士的象徵,過於明亮是兵禍的先兆。   尾宿:為蒼龍之尾。按古代分野學說,尾宿與箕宿對應著人間的九江口,故尾宿又名九江。主后妃之府、後宮之場。諸星明亮均恆是後宮有序,子孫繁衍;暗淡則是關係疏遠;搖動等為君臣不合;星聚則為大水泛濫。   箕宿:又稱叫雨伯,也是蒼龍之尾。主八風,又主口舌、客人、蠻夷諸國。諸星明亮則五穀豐登,君王不受讒言;昏暗是君王不在、糧價昂貴、蠻夷不服。   南方朱雀七宿: 包括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軫水蚓、翼火蛇、星日馬、張月鹿七宿共五百餘顆星,其形象好似展翅飛翔的火鳥朱雀。   井宿:主水,酒食。君王端正則井星明亮;過於明亮則多風雨;晦暗則國弱軍亂;動搖則諸侯稱帝。   鬼宿:為朱雀頭眼,主祠祀、死喪。鬼宿中央有一片白色粉絮狀的區域,叫做積屍,又稱天屍,如雲非雲,如星非星,此星不當明亮。   柳宿:為朱雀之喙,主御膳酒食、倉庫、鍋灶。星明則大臣安定,人民不愁酒食,天子安定;不明則天子朝政失衡、宮中不安定。   星宿:為朱雀之頸,主衣裳紋綉,又為賢士。   張宿:為朱雀之嗉,主天廟明堂御史之位,為宗廟所用的金玉珠寶。張宿諸星明亮則萬物豐盛,國家穩定;暗小則欠缺禮法;遷移則國家有不服王法的人;星聚則有戰爭。張宿之卜大多是吉兆,開張大吉之說,便是由此而來。   翼宿:為朱雀之翼,主樂府、五音。明亮則國家安定,天下興禮樂;昏暗則帝王失禮;動搖則有外邦使節來;星聚則軍伐混戰。   軫宿:又名天車,主盜賊、戰爭、死喪。監察錯誤、預知凶災。明亮則車馬充足;星聚則有戰爭。   西方白虎七宿: 包括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壁水蝓、觜火猴、昂日雞、危月燕七宿共七百餘顆星,構成白虎之形。   奎宿:為白虎之尾,主軍隊、水利。明亮則安定;動搖則國家必有戰爭。   婁宿:主放牧,飼養,是天下萬物收藏的地方。婁宿匯聚則有聚眾興兵的事情發生;諸星不明就是反亂的徵兆。   胃宿:主管五穀、倉庫、捕殺。明亮則倉庫豐滿;暗淡則倉庫空虛、糧荒。旁大陵星主陵墓,明而大則天下死亡增多。旁邊的積屍氣(與鬼宿的不同)明亮則死人如山。   昴宿:即著名的昴星團,主兵喪、口舌、奏對,有關它的神話傳說特別多。昴宿內有捲舌、天讒之星,為天之耳,似乎是告誡人們禍從口出。昴宿中一大星明亮為法律平穩、國家沒有佞臣,不明則濫施刑罰;其餘六星相反,明亮則國家刑罰嚴重、邊關緊張、大臣下獄、天子聽信讒言、忠臣遭誅殺。   畢宿:又稱雨師,主邊兵、狩獵,又稱天獄。左方大星為邊將,光亮則天下和平;失常則邊境戰亂,國家不安寧;光芒耀眼則外國入侵;移動則大亂。   觜宿:為三軍之侯,主行軍、顏色發紅為動武的跡象。構成觜宿的三顆星幾乎完全靠在一起,名副其實的櫻桃嘴之宿。   參宿:主刑罰,共有七星,即構成今日獵戶座腰帶和肩足的星辰。伐三星共稱參伐,為白虎的身軀,主西方,主邊城鮮卑。七星明亮則軍隊精銳;昏暗則將軍弱小;星有芒角則三軍躁動;動搖則邊關緊急。   北方玄武七宿: 包括斗木豸、牛金牛、女土蝠、參水猿、室火豬、虛日鼠、畢月烏七宿共八百餘顆星,組成蛇與龜纏繞的形象。   斗宿:為北方玄武元龜之首,由六顆星組成,狀亦如斗,一般稱其為南(蟹)斗七星,又稱作天廟、天位、天闕、天機、天府、天庫、天洞,它與北斗一起掌管著生死大權。斗宿主天子的壽命、酌量政事、稟受爵祿。南方兩星主兵革、其次兩星主爵祿、北方兩星主壽命。諸星動搖是君臣失勢;大小不齊是賢臣被驅逐;暗淡則是丞相被廢黜。   牛宿:又稱牽牛,主祭祀犧牲。牛宿中的河鼓三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牛郎星,隔河相望的織女星則不在二十八星宿之中。   女宿:又稱須女,是天之少府,主步布帛、珠寶、寶藏,又主嫁娶。星明則天下物產豐富,女工、庫藏充足;暗小則國家資源缺乏。   虛宿:主死喪哭泣、墳墓祭祀。是天子處理與陰間關係的地方。星明則天下安定;不明則天下旱、動搖則有死喪。   危宿:火星守危宿是大災的徵兆。年成不足、遭瘟疫、死無葬、東南有戰爭、大臣反逆、改朝換代、天下大旱、米貴十倍。   室宿:又名玄宮、清廟、玄冥。主土工之事、三軍糧草。星明則國家昌盛,不明則鬼神不享受祭祀,國家疾病疫害多。   壁宿:又名東壁,是天上的圖書庫,主文章,星明則道術學問昌盛;大小不同則為天子輕視學問、學者地位下降;晦暗則結黨專權。   天子居於紫微,聽政於太微,察訪於天市,二十八宿率領其他經星各司其職分列於四方,共同輔佐紫微宮的天子,這便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古代星占學的基本思想。雖星經中的占星條文枯燥晦澀,人們的想像卻給眾星宿增添無數色彩。當欽天監里的星占學家們屏聲靜氣地觀察二十八星宿的明暗變化時,奎木狼們(《西遊記》里下凡與寶象國百花羞公主成婚的那位)卻下凡入世直接演繹人間百態,在人間各種志怪傳奇中大放異彩。  四、星名見傳說   除上述諸恆星外,還有一些恆星因為在星占學中意義重大而得名。雖然不像西方那樣大量引用神話去命名星座,但總讓人浮想聯翩,故此略舉數例共賞。   北落師門:屬北宮玄武的室宿(今天的南魚座)。作為玄武列宿中最明亮的星辰,北落師門給人一種孤獨的感覺。《晉書·天文志》曰:「北落師門一星,在羽林西南。北者,宿在北方也;落,天之籓落也;師,眾也;師門,猶軍門也。長安城北門曰北落門,以象此也」。在秋季的星空中,北落師門是唯一亮星,在它周圍圍繞著較為黯淡的羽林壘壁陣(星官),正是一位孤獨的將軍率領天軍鎮守北天之籓落的寫照。   軒轅十四:接近黃道,是今天獅子座最亮的星辰,位於獅子座的心臟部位(即那個反寫問號的一點),而軒轅是黃帝的姓氏,故軒轅十四,正是王者之心。   天狼星:位於今天的大犬座。在古代中國,它被認為是惡星,象徵蠻夷入侵。「其東有大星曰狼。狼角(出現角),變色,多盜賊,多侵擾」。所以蘇軾會寫出類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詩句。   南極老人:「狼比地(天狼星靠近地平線的一側,即天狼星之南),有大星,曰南極老人。常以秋分時候(等候、觀測)於南郊」。它是天空中亮度僅次於天狼星的恆星,也是南部天空最亮的星。根據古代傳說,壽星的代名詞就是南極老人,或曰南極仙翁,所以南極老人的出現是吉兆:「老人現,治安(政治安定);不現,兵起」。   傅說:屬於東宮蒼龍的尾宿。傳說傅說是商王武丁的宰相。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傅說原是築城的囚徒,武丁從夢中得知他是聖人,便派人把他找來:「得而語之,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傅說之所以成為天上之星,也很有趣。《楚辭》說「奇傅說制托辰星兮。」後人又云:「傅說死,其精神乘東維,托龍尾。今尾上有傅說星。」尾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尾宿,它被古人認為是東方蒼龍之尾,由九顆星組成尾巴形狀,而九星之尾,另有一星,即傅說。所謂「托龍尾」即由此而來。   造父:屬於東宮蒼龍井宿的南河(星官)。造父傳說是周穆王的御者。《史記》上說:「造父幸於周穆王。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綠耳,獻之穆王。」 驪、驊騮、綠耳都是古代傳說中的稀世駿馬,屢見於後代詩文中。而造父的駕馭技術,據說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故死後為星辰。《晉書·天文志》曰:「傳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造父星實際上是顆變星,古人早早便有記載,今日天文學中有一類變星的名字便以其命名,稱為造父變星。   王良:屬於東宮蒼龍的房宿。王良也是一位古之善馭者,《淮南子》稱他為造父之馭,號「馭良」,又名孫無政,為趙簡子的御者。《晉書·天文志》上說:「王良之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也就是說,名為王良的星官由五顆星組成,其中四顆是駕車的天馬,另一顆則是王良的精魂。

   五、 五行繹九曜   接著讓我們來看古人心目中的行星。   《漢書》中曾提到這麼一件事:漢宣帝神爵年間,老將趙充國受命全權負責對西羌的軍事行動。不久漢宣帝又增派援兵,催他儘快進軍開戰,理由如詔書所示:   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凶。將軍急裝(趕快整裝出發),因天時,誅不義,萬下必全(事必萬全,沒有危險),勿復有疑!   對外用兵,是最重要的軍國大事之一。在今人看來,漢宣帝以「五星出東方」和「太白出高」為理由,下令將領長驅直前,實在荒唐。但在古人心中,這一點也不輕率,因為星象之學本就是古代兵家必修課,而漢宣帝之說,又深和星占學中「太白出高,用兵深入吉,淺入凶,先起勝;太白出下,淺入吉,深入凶,後起吉」的原則。   類似事例在古代史書中多有記載,蓋因星占學中,五星的運行對軍國之運影響極大。人君一旦失德,五大行星作為「天之使者」,馬上就會把世界攪得天翻地覆,如同人間地獄,所以古代皇家星占學家必須對五星予以極大重視。   五星又稱五曜、五緯。曜本意為日光,後統稱日月星為「曜」,即明亮的天體。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過,類似於緯線,故合稱「五緯」。   水星:古名「辰星」。從地球上觀測水星時,它一般出現在太陽的兩側三十度之內。按古代度量衡,三十度左右約為一「辰」,故水星被命名為「辰星」。辰星主殺伐之氣,戰鬥之象,比如若辰星犯主後宮之場的尾宿,就意味著有后妃要亡故。   金星:古名「太白」。緣於其反射光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顆。《詩經》中有云:「東有啟明,西有長庚。」這裡的「啟明」和「長庚」其實都是指金星,當其先太陽而出地平線時,稱「啟明」,而後太陽而出地平線時,就是「長庚」了。   星占學中,太白在空中的位置與軍運關係極大。不過,如果用兵都本著這些原理,那戰況恐怕真要「凶多吉少」了。幸好方才那位趙老將軍還有點「唯物主義」思想,本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舊例,一邊向漢宣帝謝罪,一邊堅持時機尚未成熟,不宜進攻。漢宣帝也不算太昏庸,同意了他的計劃。   火星:古名「熒惑」,蓋因其發出淡紅的火光,而它與地球的相對運動,使它運動方向看起來會產生變化,令人迷惑,所以古人稱其為「熒惑」。《後漢書》就有「熒惑逆行」的記載。火星的逆行有時會令它在同樣是紅色之星的心宿二附近徘徊,這種天象稱作熒惑守心,在古時被視為大凶之兆。星占學指其為「大人易政,主去其宮」,帝王恐有亡故之災。《論衡》中就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   宋景公時,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景公懼怕,便招來星占學家子韋諮詢,於是便發生如下對話:   景公:熒惑在心,怎麼辦怎麼辦?

  子韋:火星那可是天罰啊。心宿是宋國的分野,說明災禍將降臨在國君身上。儘管如此,還是可以轉移給宰相。

  景公:宰相是要管理國家的,如果給移死了,那也是不祥之兆。

  子韋:那就移給老百姓代受。

  景公:不行,老百姓都死光了,我還成什麼國君,還是只死我一個吧。

  子韋:要不移給歲星也行。

  景公:嫁禍給莊稼,百姓一樣要餓死。身為一國之君,如果為獨活害死老百姓,那我當什麼國君!熒惑守心,那是寡人命數已盡,你就不用再說什麼了。   於是子韋被景公的高風亮節震倒了,感動地拜伏在地稱賀說:天之處高而耳卑。剛才景公三次不肯將天罰轉嫁到別處,有此仁心,必三邀天賞。子韋預言:當晚火星便會移動三宿之外,結束不祥之兆,而景公的壽命也會延長二十年。   這個故事當然不會是真的,至少火星一夜移動三宿不是真的。不過,宋景公「萬夫有罪,一人承擔」,毅然準備一死了之,足見在古人心中,熒惑守心的天罰威力之大。   木星:古名「歲星」。古代星占學觀測認為木星的運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將黃道帶分成十二個部分,每個部分稱為「次」(分別為:星紀、玄枵、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那麼「木星」每年經過一個「次」,即所謂的「歲行一次」。歲星由此得名。它的亮度關係更大。若歲星明亮,則人君昌壽,民富樂,中國安,四夷服;若人君殘暴凶虐,則歲星暗小昏昧。一句話,星明則主明,星暗則主暗。   土星:古名「鎮星」。古人測其約二十八年繞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經「二十八宿」之一,相當於每年輪流駐紮於「二十八宿」,即稱「歲鎮一宿」,故得名鎮星,也稱為「填星」。鎮星出現在尾宿倒是難得的吉兆,意為天子臨幸後宮。   馬王堆出土的漢代星經《五星占》,將五星、五方、五行與五位古代天地作了嚴整的對應。   東方木,其帝大昊,其丞句芒,其神上為歲星。

  西方金,其帝少昊,其丞蓐收,其神上為太白。

  南方火,其帝炎帝,其丞朱明,其神上為熒惑。

  北方水,其帝顓頊,其丞玄冥,其神上為辰星。

  中央土,其帝黃帝,其丞后土,其神上為填星。   在《史記?官書》中,五大行星已與季節對應起來:木星主春;火星主夏;土星主季夏(夏秋之間);金星主秋;水星主冬。漢語中至今尚有金秋、金風送爽等詞,便是由此而來。   除「五曜」外,中國古代還有「七曜」、「九曜」之稱。七曜是對「太陽」、「太陰」、「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的合稱。九曜則是在「七曜」外,再引入「羅睺」、「計都」兩個「隱曜」。「隱曜」在中國古代星占學是一種指代,指人的視覺中無法看到的星曜。「在天只有氣而無形」就是相當準確的描述「隱曜」的說法。「羅睺」、「計都」均為梵語的音譯,起源於印度神話中那位偷喝從乳海甘露的羅睺。日月二神向毗濕奴打小報告,羅睺因而被毗濕奴砍下頭和手臂。但羅睺的頭顱已長生不死,為了報仇,就經常吞噬太陽和月亮,引起日食月食。死掉的身體則化為「計都」,成為在夜空中突然出現,威脅著每個人的不祥之星,彗星。   「羅睺」、「計都之名普遍認為最早出現於唐代星占學家瞿曇悉達所編譯的《九執歷》中, 「九執」即是指「九曜」。 「九曜」之說在唐末至五代時已漸為我國星占學家所重視。  六、星空夜訪客   彗星占   傳說周武王在伐紂時,在進軍方向看到歲星,在行軍途中遇到大雨,到共頭山時遇到山崩,還出現大彗星,天上的大掃帚將尾巴對準西方,即周人所在之地,而把柄給與殷人。所有的徵兆都表明對武王方面不利,而且武王的軍隊前進沒有鼓勵的賞賜,後退沒有懲戒的刑法,然而兩軍剛一交戰,武王卻在白刃尚未完全拔除之時,便瞬間擊潰殷商的軍隊,平定天下。   以上故事見於《淮南子》。周武王伐紂時的天象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個個都是不祥之兆,尤其是「柄在東方,可掃西人」的那顆彗星。難怪武王在伐紂前對天下諸侯發表的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說中,指控了紂王的許多的罪惡,但在談到天命時,卻說上天並未拋棄紂,只是紂自己不爭氣,沒能好自為之,「自絕於天」,於是不得不早早「自絕與人民」了。   古人深信,彗星的出現是大凶之兆,在出土於馬王堆的《天文氣象雜占》中,彗星占卜的部分共29條,幾乎個個都是兵喪凶兆,例如:   兵興,將軍死。

  邦有反者。

  小人啼號。

  大將軍有死者。

  有內兵,年大熟。

  人主有死者。   其中倒數第二條的「年大熟」是全部占文中唯一的吉辭。   到了後世星占學家手裡,彗星占漸漸變得精緻起來。在唐代的《開元占經》中,可以看到彗星犯二十八星宿、犯日犯月、犯石氏外官、彗星晝見等各種情況。彗星本身又被分成各種顏色,為五星之精氣所化,比如火星之精為彗,則先在日旁出現赤氣,木星之精為彗,則日旁會出現青氣。各種彗星的占辭各有不同,但絕大部分皆為極凶危可怖之兆,比如:   彗星守房宿、心宿,天下有喪。一曰:天子亡;一曰:大人憂。

  彗入北斗,帝宮空(皇帝出逃)。

  彗孛如粉絮,入太微(垣),犯守帝座(星官名),國有崩喪,大臣立主。   彗星並非常見天象,幾顆彗星同時出現在天空,更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但這不妨礙古代星占學家們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兩彗俱見者,天子歲再赦(一年兩次大赦天下)。

  三彗俱起,海內少男子。

  彗星四齣,滅六王。

  五彗俱出侯稱王,天下大亂,兵起四方,諸侯同謀人主亡,除舊布新去凶殃,更立明君,天下大昌。   可惜我們大約是永遠不會見到這種天象的。   流星占   傳說諸葛亮去世前,有顆大星自天隕落。這一故事流傳甚廣,老少皆知,直到今天人們還常將名人、偉人之死稱為「巨星隕落」。不過,它並非小說家的杜撰,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中,引《晉陽秋》云:「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向)西南流,投於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這是古代星占學家津津樂道的典故之一,而其說也是深符星占學之旨的。   每逢晴朗之夜,若觀星空,皆可看到流星自天際滑落。在今人看來,流星是外來小天體與大氣層摩擦發光產生的大氣內部現象,但因古人不明所以,仍將它與日月星辰等量齊觀,不僅將它納入星占學理論之中,而且位置還頗為重要:   「流星者,天皇之使,五行之散精也,飛行列宿,告示休咎。若星大使大(星大則所負的告示休咎之使命亦大),星小使小。星大則事大而害深,星小則事小而禍淺」。也就是說,流星主要是作為凶兆出現的,古代星占學家們也很認真地討論流星犯列宿、流星犯日,流星犯月之類的天象,比如:   流星起心(從心宿出發)南行,越君死。

  流星起星至北斗,趙君死。

  流星入牽牛,當有鄰國使者來,不出百八十日。

  流星入七公(星官),人主信讒言,誅忠直諫者。   流星因為形狀不同而被古人分成許多名目,有些名目頗為容易與彗星混淆,比如在空間留下尾跡的被稱為流星,不留尾跡者稱為飛星,有尾跡而較小者稱為使星,意義各不相同。如流星落地時尚未燃燒殆盡,成為隕星,則凶兆更險惡,比如:   京房曰:……大星隕落,陽失其位,災害之萌也。

  國易主而星墜;國有大凶,其主亡,則眾星墜。

  墜星之所,其下流血、破軍、殺將、為咎最深。   當時的蜀軍統帥正是諸葛亮,那顆「破軍殺將」的隕星竟三次投向他的營帳,自然是「上天弗佑」,想不死也不行了。   客星占   一顆超新星在宇宙深處爆發。在夜空中原來肉眼不見星處,忽現明亮之星,一段時間後,重又消失。在古人看來,這種忽現忽滅的星如同客人之來去,故謂之客星。客星是非常罕見,但古代星占學家們仍有一套頗為系統的理論。   客星通常都是不祥之兆,它與彗星、流星一樣,也被視為天之使者:客星者,非其常也,偶見於天,皆天皇大帝制使者,以告休咎之精也。對客星也有一套犯列宿、犯日犯月,犯五星的占辭,不過相對彗星和流星,似乎客星的占辭要更「別緻」一些。   客星犯女(宿),鄰國以妓女來進,妾遷為後。

  客星犯井(宿),國有大土功之事,小兒妖言。

  客星守張(宿),楚、周有隱士不去。滿三十日,有亡國、死王。臣戮其主,小人謀貴,禍及嗣子。期三年,食中有毒。鄰國有獻食物者。天下酒大出,天子以為憂敗。   這些占辭聽起來真是奇奇怪怪,但從中可以看出,在古人心中,「天人之際」的相互感應與作用,真可謂細大不捐。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手相學
神秘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怎麼回事?2040年9月五星聚會中國更加繁榮富強?
中國出皇帝最多的姓氏之二
美國上將問中國到底有多少核彈?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