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感1
05-26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樓主:獨孤浪子110 時間:2014-02-09 00:16:00 點擊:2886 回復:18 脫水模式 給他打賞 只看樓主 閱讀設置
近日讀完張宏傑先生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一書,感觸頗深。關於國民性,是國人爭論了近百年的話題。中華民族,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漢唐,一直是保持強盛的開拓勢頭。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民族第一個大黃金時代,百家爭鳴,學派林立,奠定了中國文化的根基。然而從宋代開始,中華文化從朝氣蓬勃的擴張逐漸走向內斂,直至到近代衰弱。鴉片戰爭,西方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這一切在心理上對國人衝擊不是太明顯,普通老百姓基本沒當回事兒,國人依舊做著「上國」的迷夢。甲午海戰,堂堂第一次敗給了蕞爾小國日本,這對於國人尤其是士大夫(或姑且稱之為知識分子)的心理的打擊是致命的。創痛巨深,舉國若狂,中華民族從真正意義上開始覺醒,以梁啟超為首的新一代知識分子開始了對國民性的思考。 通過縱向梳理中國歷史,我們最終悲哀地發現,幾千年的中國史其實就是一部專制技術的發展史,專制制度的演進導致了國民性格的大倒退。中午看一篇文章,開頭就說,中國的君主之所以一開始就選擇了集權的政治統治,乃是由於中國法家思想的影響。把專制之源歸罪於法家,歸罪於秦始皇,這種認知上的短視,是由於未能全面深入地審視中國歷史。無論是儒家、法家還是老莊,作為相當成熟的思想流派,在春秋戰國之前顯然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生長發育時期。孔子所主張的,也不過時復古而已。要追尋專制主義的起源,必須把目光投向春秋以前的一兩千年幽暗模糊的時光。通過橫向比較中西方文明史的發育歷程,我們會發現,和希臘文明相比,華夏文明從一開始就已經被專制毒素污染,這種污染甚至可以追溯到父系社會時代。由於中西方在地理氣候環境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加之一系列複雜因素的干擾,雙方開始分道揚鑣(這是作者找出的唯一癥結,不過我總感覺有些牽強,論據不充分,不夠有說服力)。上百年過去了,一代又一代的或激進或穩健的知識分子針對國民性提出了不同的改造路線。梁啟超可以算作是國民性改造的奠基人,他主張「先更新國民性,後更新制度」,並提出了「小說救國」的具體方案,後繼者魯迅真正貫徹了梁的思路,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和雜文,寄希望於用文藝喚醒人的靈魂。胡適卻發現了魯迅等人主張的「國民性決定論」的重大弊端,由此轉向了「制度先行論」。孫中山也認為要用制度來訓練國民,並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軍政」「訓政」「憲政」三部走的制度建設構想。蔣介石企圖通過「新生活運動」來改造國民心理,毛的舉措大家都熟悉,暫不列舉。雖然各有實踐,但在今天看來,收效甚微。誠如作者所言,國民性這個話題,我們不得不繼續思考下去。
(關於國民性問題的討論眾說紛紜,以上只是我的一點讀書感悟及個人的閱讀感受,很零散,大家瀏覽下就可以。本書其實可以看作是老張個人的讀史筆記,誠如老張自己所言,「只是我的野狐禪式的自圓其說,有太多的感性,太多的個人化感受」。此外,因為少了wenge那部分,所以總感覺有些意猶未盡。希望老張啥時候能把刪掉的那部分貼出來,以饗讀者。) 樓主發言:10次 發圖:0張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扎西拉姆?多多的書《雖然不相見》?
※為什麼《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豆瓣評分9.5分?
※如何評價《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