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衛視生存法則:甭再糾結吃力不討好的季播綜藝,常態周播節目才是王道

在過去短短兩年之內,電視銀屏上的綜藝節目數量從215檔井噴至600多檔。比大量同質化節目更令人尷尬的是大規模的綜藝明星同質化,當然,與之並行不悖的是綜藝明星片酬的激增。

問題來了:錢都砸給明星了,綜藝還能好么?

實際上,一線明星並不能決定一檔節目必然成功。綜藝節目高價聘請明星加盟依然難逃同質化問題。而平台消耗過多的人財物力於季播節目的明星爭奪戰之中,長此以往,將使行業本身陷入惡性競爭的怪誕局面。

明星當道:燒錢的季播綜藝

某知名節目策劃人在2016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就道出了市場增量與明星片酬的關係:「電視台和網路綜藝的增速明顯,但明星是有限的。大家都想搶一線明星,他們的身價上漲是必然現象。」

該策劃人認為,中國觀眾對明星的依賴也是一個決定因素:「觀眾這幾年已經養成了唯明星論的收視習慣。有明星就有話題,有話題就能贏得收拾和點擊。」

國內知名製作公司項目負責人H女士透露了當時綜藝節目明星的市場價格:「准一線明星的價格為2000萬元起,而國內一線大咖的報價都是3000萬元起。」

我們來算這樣一筆賬,如果明星拿走了總成本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那麼決定這節目策劃、拍攝、後期等一系列製作層面的預算不得不一再降低,留給節目製作的預算連個零頭都算不上,何談節目質量?

作為綜藝節目的重要元素,明星的參與本無可厚非,但一線明星也無法保證收視率的節節攀升。將太多資源精力投注於明星爭奪泥潭,行業本身將陷入惡性競爭的怪誕局面。

令人遺憾的是,大規模的砸錢明星帶來的也並非是百分之百成功。范冰冰天價加盟《挑戰者聯盟》,攜手男友李晨,更有鮮肉吳亦凡、林更新、大鵬、陳漢典加盟,首播收視率只有0.93%,尚未破1,而同時段的常態節目《快樂大本營》收視率高達2.12。

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似乎一再證明,明星的知名度並不和節目收視率成正比。衛視季播節目中這樣的一些行業亂象,對於一些那些資本實力較弱的衛視來講,根本無力承擔,實乃平台之殤。

穩中求進:燃情的周播綜藝

對比季播節目和常態節目分析綜藝大市場,可以發現,近期不少老牌節目,例如《非誠勿擾》、《快樂大本營》、《一站到底》收視率屢屢破1,在季播節目不斷雄起的當下,依舊穩健甚至頻出驚喜。

從節目模式的角度來說,《快樂大本營》幾位嘉賓,主持人,圍繞某一主題展開談話、遊戲。雖然也有明星大咖的到來,但節目本體歸根到底都是「人」。這裡的人包括市場主體、創作主體和主持人、嘉賓。嚴格意義上來說,節目形態是不可引進、只能創造的,因而是獨一無二的,體現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調性,而這種調性是由本體來規定的。

《天天向上》雖然是小咖,但在節目形式上十分的「去明星化」,這種類似於「星素結合」的去明星化綜藝也不乏收視和口碑,並且可以保持持久的新鮮感,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位上場的嘉賓是誰。

《非誠勿擾》則完全是素人當道,這樣一種「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節目類型,使得節目更好的與觀眾在情感上達到共鳴,從而培養觀眾的長期收視習慣。這三檔周播常態節目充分體現了兩個平台的本源屬性,與平台氣質已然融為一體。此類周播常態節目堪稱清流一般的存在,亦是衛視遺失的美好。

一個節目的情態是在節目的進展過程中逐步地、自然而言生長、發展出來的。所謂情態,即指人的情感狀態,它有三個遞進的層次:人物、行為和感覺,即人物在做了某種行為之後所產生的感覺體驗。觀眾享受於一個節目的情態之中,這種節目情態就會升華為節目氣質,而這種氣質又會反作用於平台。

從平台方的角度,常態欄目才是彰顯一個平台標識最重要的符號。例如《非誠勿擾》就與江蘇衛視的「情感」屬性相輔相成,成為江蘇衛視幸福品牌標籤化的象徵。一檔好的綜藝節目,其核心競爭力一定是以模式化的生產方式為基礎,通過內部創新為節目注入持久生命力。

從電視行業的角度出發,不能僅靠切換爆點來吸引受眾從而贏得關注,眼光要放的長遠。周播的常態節目對於明星的培養、平台的穩固以及整個電視行業的良性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

雙拳出擊:共贏的組合模式

明星自身攜帶的話題性和影響力不容小覷,但只靠高薪砸星換來的收視一定無法維持,甚至會影響到節目的整體製作。

對於一檔綜藝節目而言,想要獲得更加長遠、穩定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保持節目自身的品質,保證節目內容、題材設計、宣傳包裝等方面的質量,同時還需不斷創新,以新的內容或形式持續抓取觀眾的注意力,避免出現審美疲勞,才能保持綜藝節目的收視率,並延長節目的生命周期,擴大自身品牌影響力,在激烈的競爭中進一步佔有市場。

明星爭奪戰中,看似明星賺到了錢,節目贏得了收視,可節目作為這樣一個平台的具有共生共在關係被打破了。只有把節目變成一個富有平台特色的精品區打造,才能真正實現價值的良性循環。毫無疑問,優質的綜藝節目總是以內容驅動資本,而不是資本驅動內容。只有牢牢把握內容為王這樣的製作準則,讓資本為內容埋單,才能真正實符合市場規律,使節目保持持久生命。

不得不提的是江蘇衛視的節目產業鏈。一度創下過破5收視奇蹟的《非誠勿擾》開播到第八年,從先前的「爆燈」「愛轉角」微創新,到「海外專場」「職業專場」,再到啟用「男神季」概念,不斷嘗試多種可能。其中,完全顛覆節目視角的1女 VS 24男,從另外一個維度開啟了對愛情中兩性關係的探索,播出之後收視同比上漲近20%。

另外在周間時段,《一站到底》和《芝麻開門》形成了益智類的小節目帶,成為江蘇衛視另一大常態節目競爭主體。就季播節目來說,與《非誠勿擾》同題材的季播《我們相愛吧》與之形成婚戀交友的聯動效應。而《最強大腦》作為無人競爭的季播類型,堅持到了第四季,也形成了江蘇衛視在周五晚間的強勢產品。

對於衛視平台來說,以品質佳不低俗的常態節目做保障,加上與時俱進的季播爆款節目,才是平台價值得以延續的雙保險。

-完-


推薦閱讀:

參加「我是創始人」電視節目有感
《 風雲雄霸天下》有什麼評價嗎?
回聲嘹亮里的尼格買提怎麼樣?
《老梁有看法》是一檔什麼節目?
《每日農經》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TAG: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