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性日常禮儀:不同的場合著裝的禮儀要求

  根據場合來著裝,可以分為如下幾類場合,不同的場合對於著裝的禮儀有不同的要求和規範:職業場合著裝要正式職業交往通常都是在辦公室里或者談判桌上,這一類場合的服裝要求莊重保守,有三類服裝符合這個要求:一是制服;二是套裝,女士應當穿裙套裝;三是女士可穿長裙。

 

 

  商務場合最不應該穿的是時裝和便裝。辦公室內的著裝是要求最高,也是禁忌最多的。對女性來說在職場著裝要注意不可以過分雜亂、不可以過分鮮艷、不可以過分暴露、不可以過分透視、不可以過分短小、不可以過分緊身。對於職業女性來說,職場著裝有「五不準」:

  

  不準穿黑色皮裙。

  

  不準光腿穿套裙。

  

  不準長筒襪有洞。

  

  不準鞋襪不配套,穿套裝不能穿便裝鞋。

  

  不準鞋裙之間有空,即襪子的上沿要高於裙子下擺。

 

 

  ◆社交場合穿著要符合情境

  

  社交是女性的對外交往,對外交往的著裝對於女性禮儀來說是最大的考驗。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場合:一是宴會,二是舞會,三是音樂會,四是聚會,五是普通的串門。

  

  這幾個場合中,參加日常的聚會和普通的串門,穿著自己日常喜歡的衣服就可以了,但是宴會、舞會和音樂會都有特別的著裝要求。

 

 

  參加音樂會尤其是西洋音樂會,女士要盡量穿小禮服或者不那麼古板的套裝裙。音樂會在國外是非常優雅的文藝活動,所以赴音樂會的著裝都比較正式,而國內相對國外來說重視程度沒那麼高,但是也一定不能穿著隨便。很多音樂會禮堂都禁止穿背心和拖鞋的人進入。

  

  參加宴請,女士要穿裙裝,而且長裙要過膝,穿長褲不符合禮儀規範,會被認為過於隨意,正式場合不能穿涼鞋。如果不了解要參加的晚會有什麼著裝要求,穿多點比穿得太少好。在我國,正式的社交場合的禮服是旗袍,旗袍也非常適合中國人的體形和氣質。穿旗袍時,鞋子、飾物要配套,應當戴金、銀、珍珠、瑪瑙材質的項鏈、耳墜、胸花等。宜穿與旗袍顏色相同或相近的高跟或半高跟皮鞋。裘皮大衣、毛呢大衣、短小西裝、開襟小毛衣和各種方形毛披肩可與旗袍配套穿著。參加舞會應該穿裙子和舞鞋,最好不要穿得太暴露,並且穿好底褲,以免在現場出現走光的現象,非常不雅觀。

  

  參加婚禮和葬禮這樣特殊的場合也有特別的著裝禁忌。

  

  參加葬禮原則上只能穿黑色或者深灰色的西服套裝,以表示對死者和死者家屬的尊重,切忌穿鮮艷的衣服和款式過於新潮或者暴露的衣服,這是最起碼的常識。

 

 

  參加婚禮,當然應該穿著喜慶和漂亮,但是一定不能穿白色的紗裙以免和新娘撞衫,而國內的婚禮往往中西合璧,因此也要避免穿紅色的衣服,其他的顏色和款式漂亮的衣服都可以,但切忌喧賓奪主,參加人家的婚禮,你穿著一身亮片的晚禮服就去了,結果所有人都不看新娘而看你,那是非常不禮貌的,也會讓自己尷尬。

  

  休閑場合著裝要舒適休閑場合的著裝是最隨意的,一般來說包括下列四種情況:居家休息,以舒適為基本原則,可以穿家居服和睡衣在家庭里活動。但是千萬別圖省事,把睡衣穿到大街上去,門裡和門外的場合是不一樣的。而家裡如果有孩子的話,家長也不適宜穿過短和過透的睡衣在家裡活動,以免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健身運動,應當穿著運動服,方便運動,並且應當在運動結束之後馬上清洗,避免因為運動出汗凝固在衣物上,產生異味,影響下一次的健身和周圍健身的人。

 

 

  觀光遊覽,一定要穿著方便,最好穿運動鞋,這樣遊覽下來人很放鬆,毫不拘謹,腳底也不那麼疲憊。如果你穿著套裝去旅行,只會讓周圍的人覺得彆扭。逛街購物,穿著沒有特別大的要求,舒適自然,走著不累就行。特定場合著裝要格外注意除了上面說的場合之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定和特別的場合,著裝就需要符合特定場合的需要和自己出席的目的。比如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肯定要穿得漂亮但是不失莊重,在中國參加畢業典禮套裝剛剛好,穿旗袍和晚禮服就會讓人覺得過分隆重了。

  

  2007年,國內有許多明星被邀請參與保護動物的慈善宣傳,宣傳的主題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成龍、姚明和趙文卓都是代言明星。在一次宣傳活動上,趙文卓就被記者問,「既然主題是保護動物,趙先生為什麼還穿著皮衣?」那天趙文卓的確穿著皮夾克出席了該活動,並且被無數媒體拍到,他事先肯定沒想到自己的著裝和活動主題如此格格不入,只得向記者解釋說自己的衣服並不是真皮,而是人造皮,但是就算這樣他也被認為大失代言人該有的水準。可見依場合穿衣服有多麼重要,連男性穿錯衣服都會被質疑,何況穿著更加受重視的女性呢?假如你要參加資助失學兒童的活動,就應該穿得樸素一點,而不是滿身名牌。


推薦閱讀:

關於做人的一些最基本的禮貌和素養
15條交際禮儀和經驗,讓你做文明人,吃得開,不犯傻,人脈變廣
中西禮儀有差別 入鄉隨俗免尷尬
商務禮儀
重要宴會時最基本的用餐禮儀

TAG: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