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談:運河明珠文昌閣
在天津西青區楊柳青鎮東南隅,南運河南岸,聳立著一座六角三層的木構樓閣,它就是京杭大運河的明珠———文昌閣。大運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七省市,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國惟一南北走向的內河大動脈。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長的人工河,歷史上下兩千年,縱貫南北數千里,同
萬里長城並列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水、陸兩大古代工程奇蹟。兩岸景觀變幻,文化內涵豐富,是一件大文物,1991年文昌閣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原為我國古代對北斗七星中魁星以外六顆星的總稱,傳說文昌星是主宰人間功名、祿位的神星。元代加封為「文昌帝君」,各地城鎮多在東南隅建閣廟供奉。楊柳青文昌閣於明萬曆四年(1576)由津門錦衣衛高姓集資興建,崇禎七年(1634)柳口(楊柳青的早年稱謂)士庶梁沛龍等人重建,清咸豐十年、民國三十年重修。閣下層為磚石砌築的六角形基座,前出高大的月台。首層正面開券門,閣內供奉孔子像,其餘各面砌封閉型磚牆。第二層正面開設木構槅扇門,閣內供文昌帝君,其餘五面以青磚圍護,開設圓形或八角形透窗,外檐做木構迴廊一周。三層開敞,內供奎星,頂懸清雍正初年鑄造的銅鐘,六面均開設槅扇門窗,外檐為木構迴廊,可登臨遠眺運河風光。閣頂為天角攢尖式,頂置寶珠,六條垂脊下端安放垂獸、小獸和仙人,上端與寶珠接合部位均裝吞脊獸,獸須高翹,造型別具一格,為外地罕見。
文昌閣是明、清時代楊柳青鎮的文化和民俗活動中心。閣內各層供奉的孔子、文昌和奎星都是古代文人學士崇祀的人物和神星。如奎星,又名魁星,是主管文運的神星,與文昌帝君一樣,備受文人崇拜。「魁」有「首」和「第一」之意。古代科舉,「學而優則仕」,鄉試中試的舉人第一名稱「解元」,又稱「魁解」。進士第一名稱狀元,又稱「魁甲」。進士們要站在皇宮大殿的台階下「迎榜」。台階中部的御路石上雕刻龍和鰲(大龜)圖案,狀元要站在鰲頭之上,這就是「獨佔鰲頭」典故的由來。清光緒四年(1878),本鎮劉光先、石元俊等人在文昌閣院內創立崇文書院,每月兩課,生童近百人。每年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孔子誕辰日和九月初九重陽節,文昌閣要舉辦廟會、祭奠和登高活動。人們登閣眺望運河風光,吟頌著「家家綠柳在門前,門外烏篷小小船」的竹枝詞曲。(魏克晶)
推薦閱讀:
※初習小楷,古代小楷哪位名家最值得學習?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研究魏晉南北朝相關的學者?
※會呼吸的三層地板,首選方飾·名人名家
※太極名家在線答疑
TAG: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