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思考與逆向疏導
傳統觀念認為,大人總該有長輩的派頭和「范兒」,父母哪裡能夠聽從孩子的?那多跌份呀?
可是,您是否考慮過:孩子就是「錯誤」的代名詞嗎?如果他是正確的呢?若是父母總與孩子對著干、擰著勁兒,那孩子不聽話又是誰的責任呢?在現代社會,做父母的教育孩子,可不是那麼簡單的,還是要有點謀略呀,否則,孩子卻可能用耍小心眼及各種策略來對付父母!千萬別使親子關係變成「對立面」!還是與孩子搞「統一戰線」更好,不然,父母很容易打敗仗。
《父母與子女溝通28法》(連載)
八、順其思考與逆向疏導
親子溝通第8法:順其思考,投其所好,助其所為,促其達標;
幼稚片面,逆向疏導,畫龍點睛,機智巧妙。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常以十分矛盾的態度對待孩子:一方面急切地望子成龍,處處以高標準要求孩子,期望值常常超過了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家長們又往往不能洞察孩子的內心,尤其對青春期的青少年設置了諸多的「禁區」,妨礙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造成他們心理失衡。如果孩子的正常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煩躁,不安,焦急,緊張,苦悶,沮喪,甚至還會導致心理疾病。
家庭教育應如「大禹治水」,可疏不可堵。因勢利導,便水到渠成;強制命令,則事倍功半,還可能造成孩子倒行逆施,對抗到底。
1.順其思考走捷徑
「我的孩子要割腕自殺!」一位母親一邊啜泣一邊向心理醫生傾訴著使自己心焦的孩子的情況,「他小學時學習不錯,沒讓父母操過心。自從上了中學,他簡直變了一個人,越來越不聽話;你叫他幹什麼他偏不幹什麼,不讓他做的事他偏要去干,鬧得家裡不得安寧。最近又多次用刀片割自己手腕,手臂上留下一道道傷疤;昨天他又割自己手臂幾下,傷得挺重,流了一地的血,可把我嚇壞了,是他爸把他送到醫院去看急診的!他是不是真的想自殺呀?」
10歲至20歲是青少年的青春期,在這個時期中學生可能出現一些使家長難於理解的異常心理行為,但這一定是有原因的。為了解除家長的疑慮,通過電話,我們建議這位名叫小斌的14歲男孩來與心理醫生談談,他同意了。下面是心理醫生和小斌交談的部分內容:
——同學,你好,談談你在家裡與父母相處得怎樣,好嗎?
——父母口頭上老說關心我,可他們根本不了解我的內心,我並不想做個壞孩子,我也不會隨便去死。可是父母管我管的不是地方,真讓我煩死了!
——能舉些實際例子嗎?
——剛上初一時,有一個參加計算機培訓的機會,老師推薦我去,一個班才三個人;可是父母說怕影響我學習成績,硬不讓我參加,我說我會抓緊時間把功課學好,他們還是不信任我,真讓我灰心!再說,現在大多數同學家都有電話,同學之間打打電話不是很正常的嗎?可父母經常阻止我給同學打電話,我跟同學約好的事常常沒法聯繫;同學一給我打電話,就盤問起沒完,尤其是我媽,女生一來電話,在電話里就給人家「查戶口」!為這些事,同學都笑話我,說我父母是開「警察局」的。您說,這是關心我嗎?我想讓他們關心的事,他們不關心;我不想讓他們管的事,他們問個沒完。遇上這樣的父母真是倒霉透了!
——那麼,你割自己的手腕,是不是做給父母看的呢?是不是想改變他們對你的看法?
——我也沒指望他們能改變,只是覺得在家裡很煩悶,跟父母沒話可說,我感到很孤獨。有時遇到一些事父母不聽我的意見,跟他們商量也沒用,只好大聲吵鬧,我知道越吵越糟糕,有時還挨一頓打罵,我倒覺得從來沒有過的痛快。從小說中和同學們那裡聽說有些中學生割腕自殺,我也想嘗試一下;一流出血來,覺得是一種發泄,一點兒也不感到疼。父母一見我手腕流血,嚇壞了,起碼不敢再嘮叨我,還安慰我,讓我別胡思亂想,又給我做好吃的。
——你這樣做,不覺得對不起父母嗎?他們多擔心你呀!
——是他們自做自受,是他們對不起我。我覺得許多同學的父母要比他們通情達理,我是讓他們給逼的。
小斌的確是個誠實直率的孩子,他的一番話應該引起為人父母者深思。在心理諮詢工作中,我們每年都發現數例中學生出現「自虐行為」,其表現是割破自己的手腕或弄傷身體其它部位至出血,或是飲食、睡眠混亂,或用其它手段折磨自己,使身體和精神上受損。既不是因為精神失常,也不是真要自殺;而主要是心理壓抑,得不到家長或老師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所引起的。
中學生的「自虐行為」,是一種長期積累的抑鬱情緒的發泄,同時,也為了引起成人關注,從而改變對他們的態度。所以,自虐行為也是青少年在青春期心理尚不成熟的情況下,一種心理上自我防衛機制的、消極的、保護性反映,有其發生的必然性與合理性。
青春期是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他們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感開始出現,而成人往往還把他們看成小孩子,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不能適應中學生的心理需要,就會引起青少年的嚴重心理衝突,並導致親子關係的危機。青少年不僅有生理需要,而且有各種精神與心理需要。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處於青春期階段的青少年至少有以下八個方面的心理需要:
1)脫離成人而獨立的需要。不再滿足於過去依賴成人的生活,而要獨立尋找新的生活。
2)塑造自己的需要。想按照自己的個性去發展自己,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熱情、活潑、多才多藝富有活力的青年形象,從外表到內心都體現出這一點。
3)學習各種知識的需要。不僅是課堂知識,還希望學習課外的文學、藝術、科技、醫學、計算機等書本以外的知識。
4)閑暇時間的需要。有充裕的業餘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他們喜歡做的事。
5)社交的需要。需要與同齡人、朋友、夥伴的交往。
6)選擇職業或專業的需要。按自己的興趣和個性,選擇職業或專業。
7)情感交流的需要。渴求友誼,渴求異性的喜歡。
8)得到尊重和理解的需要。尊重他們的人格,理解他們的情感。
可見,小斌的心理需要並未超出以上範圍,他對父母的要求也是合乎情理的。自虐行為,便是中學生緩解心理緊張的一種手段。
如果家長能夠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需要,就應遵循「順其所思,同其所感,引其所動,助其所成」的原則;不僅可防止孩子出現自虐行為,而且可在孩子心目中成為真正的知心朋友。只有成為孩子的朋友,家庭教育才可能奏效。
2.投其所好可引導
孩子的興趣,常被認為是「貪玩」,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夠好的孩子,往往被剝奪了發展自己興趣的合法權益,說不定一個天才被扼殺在搖籃里!其實,家長們往往沒有注意到,孩子若在某方面有濃厚的興趣,甚至達到痴迷的程度,正是一個非常可貴的信號;必須看到孩子的興趣中有極高的「含金量」,興趣的背後是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是崇高的理想,只要因勢利導,便可水到渠成了。
六年級的余釗,從小對各種艦船模型感興趣,親朋好友都支持他這個愛好,並送給他各種新奇的船舶模型。在他的小房間里擺滿了各種船模,從二寸大的小帆船,到二尺多長的「航空母艦」,從精緻的「烏蓬船」,到「豪華客輪」;牆上掛的,桌上擺的,地上排隊的,連他的床頭枕邊也擺著一對「巡洋艦」。可是,自從上了六年級,余釗很少有時間欣賞研究他心愛的船模了,學習的壓力使他忙得抬不起頭來。
更倒霉的是,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和英語沒有及格。這下他闖了大禍,他的成績不好被歸罪於船模,他被爸爸揍了一頓;接著媽媽來了個「火燒連營」,把他的寶貝艦船模型燒的燒、砸的砸,在余釗的哭聲和奶奶的奮力呵護下,只保住了兩隻最大的船模,因為有玻璃罩罩著,也比較貴重。
心理醫生聽了滿面淚痕的余釗訴說自己的遭遇,就問他:「你為什麼喜歡船模?有什麼想法嗎?長大了想幹什麼?」他說:「我們中國還沒有航空母艦,也沒有象『泰坦尼克號』那樣的豪華客輪,我長大了,就要造世界第一的大船!」余釗的父母也承認,這孩子心靈手巧,自己用硬紙板和三合板做的船模很不錯,因為他爺爺在造船廠工作,帶他參觀過各種船,使他形成了這個愛好。然而,他的父母擔心:他成天迷船模,對學習一點兒不感興趣,這樣下去根本不可能考上重點中學、大學,還做什麼造船夢?
無數事實證明,興趣是行為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對余釗說:「你想造大船的理想很好,只要你努力學習,就一定能夠實現。你現在數學和英語有些困難,這不要緊;現在確實要為上中學做準備了。你學習數學時就要想,我是在學習設計船舶的計算方法,拿出你製作船模的認真勁兒,我不信你學不好!學英語的時候你就想,有了語言工具,我好研究國外的造船技術,把學習英語也當作造一隻『英語船』吧,它幫助你駛向全世界!現在學習的每一門課程,你都當作製造一隻大船,它會幫助你駛向新世紀的明天。我想,六年以後,某大學會有你的名字!」我還建議余釗的父母為兒子訂閱一、二份與艦船有關的報刊雜誌,以培養他的興趣。現在,余釗已經上高二了,他的學習成績在年級屬中上等,我想,他的造船夢是一定會實現的。
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喜歡踢足球、游泳、田徑等體育活動的孩子,喜歡看小說、唱流行歌曲、演小品的孩子,喜歡小製作、迷戀「玩」電腦的孩子等等,都常被
3.逆向疏導矯偏頗
為什麼有些孩子逆反心理嚴重?這其中是有原因的。初中一年級的小宏被爸爸帶來進行心理諮詢。爸爸說:「家長要求小宏下學後先做功課,然後再看電視和找同學玩,這有什麼不對?現在上中學,功課更多了,要抓緊時間學習呀。可怎麼說他也不聽。我們下了班,一邊做飯一邊盯著他,結果還經常是他偷偷地溜了。吃完晚飯他又要先看電視,可到了做功課時就很疲勞了,天天作業沒做完就趴桌上睡著了,您說這可怎麼辦?」
小宏卻振振有詞說出自己的一番理由:「我上了一天課,下了學為什麼不能輕鬆一下?這是《中學生》雜誌上專家的文章中說的,這叫『科學用腦』。你們大人下了班做什麼都行,為什麼我沒有自由?我自己知道做功課,可您和媽媽,還有爺爺奶奶,都說我、催我,攪得我心神不定,注意力沒法集中,浪費許多時間;只要你們不說我,不干擾我,我保證做作業很快!」
這個13歲孩子說的是不是很有道理?可父母們常把孩子的話當做耳邊風,而非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和安排去行事,也從不與孩子商量。所以,首先是家長「逆」孩子心理規律而提出了諸多不合理的要求,孩子也就學會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想出各種辦法來對付家長的強制,而且有可能變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雙重型人格。客觀地說,孩子的逆反心理基本上是向成人學來的,也是被家長、老師給逼出來的。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逆反心理那麼嚴重?孩子怎麼不愛理睬我?我犯了什麼錯?孩子為什麼越來越不聽話?」這是在家教心理諮詢中許多家長經常詢問的問題。筆者作為心理醫生,也常常問各位家長:「您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嗎?孩子是不是總是錯的?孩子願意把心裡的秘密告訴您嗎?」而家長們的回答大多是否定的。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他也帶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他有聰明的頭腦和豐富的內心,他是人類未來發展的一個代表,家長不可小看了幼稚的孩子;如今的孩子也代表了一個改革開放的社會,孩子在觀念、思維與行為方式上,都向父母的「權威」提出了全面的挑戰。一名五年級的男孩對媽媽說:「你改掉嘮叨我的毛病,我就改掉做功課馬虎的毛病;看誰能先改掉!」一名初二的女孩對父親說:「我做作業愛聽音樂,是因為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您讓我實驗兩個月;如果我的學習成績下降,您就把我的錄音機沒收吧!可是如果我的學習有進步,以後您和媽媽就別管我的事了,我能管好自己!」
家庭教育的觀念和方式,都必須依照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來加以因勢利導。家長應掌握與孩子之間的心理溝通的科學方法。每天全家人最好有一段輕鬆交談的時間。如果孩子感到家裡是一個寬鬆溫暖的環境,父母是可親近的、可信任的,就會坦率地暢所欲言;同樣,父母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工作與生活上的苦惱說給孩子聽,並請孩子幫您出出主意,通過這樣的心理溝通使孩子了解社會,也理解父母事業與生活的艱辛。只要您能夠創造這種兩代人無話不談的心理氛圍,就是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最大的成功。
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一定都是錯的,在如今這個多元化的時代,要允許孩子進行多樣的選擇和嘗試,父母的意見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許多做法和想法是否正確並無唯一的答案。即使父母認為孩子的言行有不合理之處,與孩子有分歧時,也同樣要給他實踐的機會,通過孩子自己的親身體驗,他自然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就是所謂「逆向疏導」的威力。當然,對於大是大非問題父母是要把關的,但是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小事,還是多讓孩子自己來選擇和做決定吧。有時,孩子自己雖然走了一點彎路,碰了一些釘子,但可真正矯正孩子某些偏頗的言行,對他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
4.畫龍點睛真開竅
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證明,一個獨立、自在,充滿自信心和感到內心舒適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當孩子陷入迷茫時,父母應進行一些反思,發現問題的癥結,便可以點撥孩子的言行,引導他走出成長中的迷途。
天翔已經是一個16歲的小夥子了,是媽媽陪同他來到心理諮詢室,他坐在那裡一言不發。而媽媽卻說個沒完沒了:「為了他,我提前退休了,在他身上真下了不少工夫。功課本來也不錯,可是中考太緊張,發揮得不好。這個區重點高中他很願意去,只是分數沒上線,是他爸爸交三萬元贊助費學校才收下的,為什麼花出這筆血汗錢,不就是希望他考上一個好大學,將來有出息嘛!可剛上了幾天學,他又不願去了。如今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他怎麼這麼懦弱?我真是沒招了!」
筆者與天翔單獨交談,發現他有一肚子的委曲:「我在家學習、做作業,媽老在旁邊盯著。不讓我打球,不讓和同學來往,凡是我自己想做的事都不讓我干。見面沒別的:『考重點,一定考個好大學呀!』爸爸動不動就發火,我考得差點就拳腳相加。我真累,只要在家裡就沒有輕鬆過。花錢上學也太沒面子,還逼我去,我活的太不自在了,我實在受不了啦!」入學第一周是軍訓,因為受不了同學的「陌生眼光」,天翔只堅持了兩天,就借故感冒而回家了。開學上課,因為頭腦空空,對老師講的內容一點兒也沒聽進去,又和同學格格不入,只上了一周課就說「跟不上」,任憑父母怎麼「說服」,他就是不去。
孩子的本性是活潑的,當然不希望處處受限;天翔很聰明,也有多種愛好,本來生活得很自在,也是有精力和能力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休閑時間的。而今,由於長期以來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時時監督和強大「專政」的壓力之下學習,使得焦慮、緊張情緒象影子一樣終日跟隨他,失落感、孤獨感日益嚴重,生活再也沒有瀟洒自在了,好像是在牢籠中掙扎的感覺。對父母的「期望和愛」產生極大的逆反心理,結果是一學習就厭惡、煩躁,見陌生人就自卑、有戒心,生活無聊,失去了自己的追求和自信心。
怎麼辦呢?這是不少為人父母者的難題。一句話,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孩子管得太多太多,就意味著將成人的意願強加於孩子,是一種「過度教育」和「強行塑造」,是不顧及孩子心理需求的家教方式。
更應指出的是,家長未注意到象天翔這樣的中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還不允許他在心理行為上走向獨立,就違反了他的發展規律。孩子的天性、願望和目標,就這樣無情地被「親情」逼進了「死胡同」。儘管父母已感到不對勁,也大為困惑,卻依然未能進行「換位思維」:設身處地想想孩子的切身感受吧。
相反地,還在不知所措中變本加厲地加壓、加壓、再加壓。孩子在這貌似「嚴格」,實際極為冷酷、殘忍的氛圍中掙扎,失去了自我,也失去對生活的興趣和對未來的信心與希望,完全處於迷茫和失敗的體驗之中。其實,對天翔這樣的孩子,應該對他說:「你有巨大的潛力,不必再依賴父母;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你要爭取自己放單飛了……」他就會積極行動,並對自己負起責任來。
在我們接待的諮詢個案中,類似的令人遺憾的事例太多了,或者說這已經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在不少家庭之中,親子關係方面似乎已經形成一種消極的、「負性互動」的固定模式和力量――兩代人共同迂迴於一種家教誤區的迷宮之中,自感無良策,卻又缺少「求援意識」,而難以自拔。
在這裡,筆者由衷地告訴這位已疲憊不堪、卻又心急火燎的母親,不要管的太多,可以逐漸放手一些,讓孩子自己冷靜思考自己面臨的問題,設法去解決自己的難題。天翔的媽媽雖心有餘悸,對孩子的未來放心不下,但還是同意了,打算試一試。
我們單獨和天翔談了多次,並和老師取得了聯繫,老師表示要多給孩子一些寬容、寬鬆。孩子也接受了我們的意見:主動地去爭取「自在,輕鬆」,對什麼事也不顧忌那麼多,決心一切從頭開始。對學習要「盡己所能」即可,對同學不要存有戒心,而要主動去交往。尤其是讓孩子懂得,如今是終身學習的時代,人活百歲,從現在開始,你還有80多年的時間可以學習,來日方長,何必著急呢?
有時,幾句畫龍點睛的話,少而精,卻可使孩子茅塞頓開,走出自卑的迷陣。父母們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從積極樂觀的方面給孩子一些激勵,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天翔終於又踏進了校門,他真的要展翅高飛了。這次他要求自己以自然和「自在」的心態走向同齡人的群體中。出乎他的預料,他竟確實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同學的真誠和熱情,覺得自己真的回到了「自在」的狀態。其實,走一小段彎路並不一定有什麼壞處,有時暫時的後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新的學習就這樣開始了。
(未完待續)
您在教育孩子時遇到什麼問題、難題,歡迎與我討論,電子郵箱地址:xxr2k@263.net
上一篇:接納孩子的說謊是教育的機智--誠心坦率與謊言明晰 下一篇:立體地真實地看待一個孩子的成長--好非真好與壞中不壞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愛動腦筋思考?
※沉思錄
※大宗商品:關於石油儲備的思考
※獨立思考的定義是?
※當我在知乎提問的時候,我在思考什麼?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