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傳略
清康熙景德鎮窯五彩陳平賣肉圖
陳平(?~公元前178年),漢初陽武人(今河南原陽縣東南)人。陳平一生足智多謀,善於擺脫各種困境,常能立於不敗之地。其與張良共同輔佐劉邦,為其出謀劃策,雖然在劉邦最後評論之所以取得天下之時,僅提到張良、蕭何和韓信三人,未對陳平有何評論。就是在最後分功論賞之際,劉邦也以「蕭何第一,曹參次之」論功,也未對陳平有何特別嘉獎。不過,劉邦真正的親信是沛豐故舊集團中的盧綰、肖何、曹參、周勃、樊噲等人,他們多為劉邦布衣時密友,有的早年就已有恩於劉邦,後來又追隨劉邦轉戰千里戰功顯赫,中道投漢的陳平、張良、韓信根本無法與之相比的。不過,劉邦倒是對這位中道投漢的臣子頗為信任,比之張良、韓信,劉邦顯然更加放心。
子房與陳平,同為劉邦手下重要謀臣,都是智者,司馬遷筆下寫來,卻不一樣。於其相貌,陳平「為人長大美色」,開篇便作了交代;子房, 「狀貌如婦人好女」,文末「論贊」才始揭出。道其家世,子房出身顯貴,先人五世相韓;陳平則少時家貧。二人均有抱負,但表露卻見得分明有別:子房暗中求客,刺秦始皇於博浪沙;陳平則公開講,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子房得遇下坯圯上老父,勤研《太公兵法》,始為「王者師」,懸揣終覺不免有些怪異;陳平早年因有賢兄伯「縱平使遊學」,故其後「常出奇計,救糾紛之難,振國家之患」,想來事出其有緣。論其用計,二人都善治人,但細析卻有不同:子房封雍齒之議,抬四皓之舉,總覺心存仁愛之意;陳平離間項王、亞父,誆騙囚系韓信之謀,未免顯得陰險刻毒。
陳平年少時家貧,酷愛讀書,專心研習黃老之說, 探求治世之術,好學不輟。其兄陳伯一邊耕地,以便支持陳平到各地遊學,使之增廣學和見聞。據《史記》載:「平為人長,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可以看出說明陳平是個標準的美男子,其嫂對陳平雖已長大,但不從事勞動,專心遊學,很看不慣,埋怨了幾句,竟被陳伯休掉。這大概是因為陳伯篤信自己弟弟將來一定能成大器的緣故吧。陳平也確實沒有辜負兄長的期望, 他身處窮巷陋室,以席為門,然而「門外多有長者車轍」, 交往的都是當時當地的一些有作為的人。及至陳平到了婚配年齡,為挑選對象可謂頗費周折,富家的女子不肯下嫁於他,而貧寒家的女子陳平又不想娶。正在為難之際,富人張負五有個孫女,五次出嫁五次死了丈夫,人們都說她「克夫」,因此誰也不肯再娶她。陳平卻不信什麼克夫之說,主動提出要娶張負的歲女為妻。女方的父親嫌陳平家貧,張負說,我看陳平這小子目前雖然窮,以後一定大有出息。我做主答應這門婚事。張負為孫女準備了優厚的嫁妝,並勸孫女謹慎的侍奉夫家,不得有半點傲慢無禮的表現。張氏之女嫁給陳平之後,以禮待其兄嫂親友,治家井井有條,竟是一位十分難得賢內助,為爾後陳平開展各種社交活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起初,陳平在鄉里擔任社宰,這是一個十分低微的職務。陳平主刀為百姓分肉,每塊肉都切得很整齊,而且分得十分均勻,因而受到百姓的交口稱讚。陳平很感慨地說:「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意思是說,以後我陳平倘若擔任國家的宰相,我會象分割這塊肉一樣將天下國家之事處理的公平合理。
公元前209 年,陳勝、吳廣起義,揭開了武裝反抗暴秦統治的序幕。不久, 陳勝部將周市略地河南, 擁立魏公子咎為魏王。次年六月, 魏王咎與秦軍戰於臨濟(今河南封丘東) , 陳平辭別了兄長,同幾個年輕人一起投奔魏王咎,被任命為太僕, 正式投入到反抗暴秦的時代洪流之中。隨後, 陳平雖曾向魏王獻策, 但未被採納, 加之遭人讒毀,受到猜忌,陳平知魏王咎終非成大事之輩, 便毅然離開魏王咎, 投奔項羽。在項羽手下,他先被封為信武君,後因戰功, 被拜為都尉。公元前205年,項羽惱恨殷王背楚降漢,反覆無常, 以至要盡斬昔日參加平定殷王反叛的陳平等將士。陳平一則不願意在尚未乾出一番事業時即被殺, 二則逐漸看清了項羽的弱點, 料知項羽難以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任, 遂再次仗劍而逃,離開當時如日中天的項羽,準備投奔到勢單力孤的劉邦麾下。
在此逃往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很驚險但有意思的事情。陳平渡河時,船夫見他是個美男子,腰間當有金銀財寶。便不停的窺視陳平,準備在船到河中間時將其殺死謀其財。在這關鍵時刻,陳平卻方寸不亂,始終鎮靜自若。為了表明他身無分文,便將自己的上衣全部脫掉,裸露上半身,主動幫助船夫搖槳划船。船夫得知他卻無金銀財寶,也就不再害他。由此可以看出陳平是個很有眼色及心計的人。他先看出船夫不懷好意,想害其命而謀其財,這個時候陳平卻能冷靜分析險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謂有勇有謀。
陳平到漢營之後,立即求見劉邦,兩人縱論天下大事, 十分投契, 劉邦感到非常高興,即刻按照陳平在項羽麾下的官職拜為都尉,使其留在身邊作參乘,並監護三軍。軍中諸將,包括周勃、灌嬰等很不服氣,認為劉邦得到楚軍逃亡之卒,未知高下即授以重任, 又使他與漢王同車出入,並監護三軍,實在太過分了。諸將反映,陳平不過是一個反覆亂臣,而且還在軍中收受賄賂, 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這些反映,使得劉邦疑心重重。劉邦先是責怪推薦陳平的魏無知, 魏無知發表了一通關於亂世之中求能臣的很好的議論:「臣所言者, 能也; 陛下所問者, 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 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否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劉邦仍將信將疑,又親自質問陳平為何反反覆復,陳平是何等自己人,看出端倪趕緊給劉邦解釋,陳平慷慨陳詞:「臣事魏王, 魏王不能用臣,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 金具在, 請封輸官, 得請骸骨。」 漢王聽後覺得有道理,隨即重重地賞賜陳平,並拜陳平為護軍中尉,直接擔負起監督諸將的責任。諸將乃不敢復言。一場風波遂歸平息。由此看來陳平是很機敏的,他以退為進,以誠心打動劉邦,消除了劉邦對自己的懷疑,從此以後,劉邦對陳平給與了充分的信任,再也不聽信他人誹謗陳平之言了。
漢四年(前203年), 劉邦與項羽以鴻溝為界, 中分天下。這時, 劉邦開始鬆懈, 不想再戰, 意欲西歸稱王。而張良、陳平曰:「漢有天下太半, 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 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 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後來劉邦接受了這個建議, 繼續與楚作戰, 在這場著名的楚漢戰爭中,陳平用反間之計成功地離間了楚國君臣關係, 致項羽骨鯁之臣范增遭讒憂憤而死,鍾離味不得重用,去掉了項羽的左膀右臂,為消滅楚國,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不久劉邦就戰勝項羽, 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陳平不象韓信指揮千軍萬馬獨當一面、平國展土,也不如蕭何那樣留守後方、轉運委輸、補充兵源。他和張良幾乎一直跟隨劉邦於左右征戰南北。
漢四年,韓信平齊,請為假齊王,劉邦大怒, 「張良、陳平躡漢王足」,頓悟的劉邦即用其意,爭取了權重兵強的韓信,共成滅楚之勢。雖然在人們的眼中,張良在此次以權宜之計駕馭韓信中功勞最大,但不可否認,所謂天下智士智謀相符,陳平當然不會事先和張良商量好一起「躡漢王足」,在那種情況下,迅速做出決斷是必須的,此二位謀士能如此迅速分析局勢,權衡利弊,不可謂不厲害呀!!
漢定天下, 楚王韓信反, 諸將急欲發兵平叛, 而劉邦卻舉棋不定。陳平從兵力、將領和用兵等諸多方面對比劉邦與韓信之間的優劣,仔細分析敵我雙方的形勢, 得出了「今兵不如楚精, 而將不能及, 而舉兵攻之, 是趣之戰也, 竊為陛下危之! 」其意為如果急促用兵, 不但不能取勝, 反而危及剛剛建立起來的漢政權。因此, 陳平乃為劉邦策劃「偽游雲夢」之計, 出其不意地將韓信生擒, 輕而易舉地平息了韓信的叛亂。在平叛鬥爭中,凡六齣奇計,佐劉邦安定天下,鞏固了政權。《史記陳丞相世家》載: 陳平自投奔漢王,至劉邦去世, 「凡六齣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
不過最能體現陳平智慧的當屬「白登之圍」。高帝七年(前200年),即冬十月,韓王信在馬邑投降匈奴兵與之共擊太原的消息傳到長安,劉邦決定親征。30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北邊迎敵,在白登山遭冒頓(讀作墨篤) 單于40萬騎兵圍困,「七日不得食」,其處境十分險惡。「高祖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得以開。高帝既出,其計奇秘,世莫得聞。」這就說,劉邦才用陳平的計策,派陳平為使者遊說單于閼氏及匈奴王的夫人,讓夫人勸說匈奴王解漢軍之圍。陳平所獻奇計的內容究竟是什麼,恐怕後人很難知曉了。不過據《史記》記載其奇計大要是:陳平設法派遣密使細作,溜進敵營偷偷會見冒頓的閼氏,獻上大宗賄賂及他命畫工所畫的美女圖,後來又親自秘密與閼氏會晤遊說,謂「漢有美女如此,今皇帝困急,欲獻之」。冒頓閼氏怕漢帝真的獻美以奪其寵,便向冒頓單于吹起十二級枕頭風,說:「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 單于察之!」
不過以上這個秘計說法很值得懷疑,所謂秘計秘計,外人怎麼得知? 至於單于與其閼氏之間的枕頭風,顯然就更沒譜了。還有那細作怎麼得以秘密會見閼氏? 閼氏是住在山上還是山下? 陳平又是怎樣和何時去會晤閼氏? 哪兒找來的畫工? 即使軍中幕僚或官員有一個能寫會畫的人,在冰天雪地的白登山上,連個帳篷都沒有,更不要說書案及絹帛丹青,怎麼能作畫? 以冒頓單于的雄才大略以及素昔對閼氏的態度——曾把閼氏隨意送人,在戰爭勝負、國之興亡的大問題上,一個女性左右不了他,而且在那樣的戰場上,閼氏能否隨侍左右還是一個大問題。這些說法顯然都不能做數。但「兩主不相困」云云,卻符合冒頓單于的思維與行事的邏輯,只是必須排出枕邊風這類笑話。所以說陳平這次為劉邦所獻之計,可謂十分機密,效果當然是解了漢軍之圍,陳平之功勞可謂頗大。
公元前194 年,劉邦死。臨終時呂后詢問後事:「陛下百歲後, 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任?」劉邦答道:「曹參可。」呂后又問其次, 劉邦答道:「王陵可。然陵少憨, 陳平可以助之, 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史記高祖本記》) 劉邦這位傑出的皇帝,對深所器重的陳平的評價是有分寸、有保留的,認為陳平智慧有餘,難以單獨擔當重任。然而就是這個陳平, 後來成為拯救劉家天下的主要人物。
還有一件事很能看出陳平為人謹慎,預事深遠。在劉邦病甚時,一時糊塗的劉邦竟然要殺掉樊噲,樊噲可是劉邦的連襟。劉邦讓陳平斬樊噲之頭回來見他,陳平復命去逮捕樊噲。在殺與不殺樊噲的關頭,陳平思索高帝是一時糊塗,沒有斬樊噲頭顱,僅把樊噲囚於車中,運送至長安。樊噲的老婆也就是呂后的妹妹呂媭通過呂后給劉邦求情,劉邦終沒有殺樊噲。這件事的後期影響對陳平可謂頗大。呂媭為此事對陳平心懷忌恨,在以後劉邦死後呂媭就經常在呂后面前說陳平壞話。
漢惠帝時,陳平任丞相。惠帝死,呂后當政,諸呂專權,皇族轉弱,文武官員及百姓大都不滿諸呂的統治。陳平看到呂氏專權所潛伏的巨大危機,虛與委蛇曲附,它既不得罪呂后,也絕不依附於諸呂,因而稱病不理朝政。陳平害怕讒言中傷, 堅決請求留在宮中宿衛,得到呂后允許,但僅被授以有職無權的郎中令, 主要任務是輔助教導皇帝劉盈。
陳平擔任郎中令後, 對朝中劉氏家族與呂氏外戚之間的鬥爭似乎視而不見, 只是全力輔導惠帝。陳平的這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忠臣形象,不僅得到惠帝的信任, 而且也博得到了呂后的歡心。因此,當曹參去世後,王陵擔任了右丞相, 陳平擔任了左丞相。不過,呂后始終對足智多謀,屢畫奇策的陳平放心不下, 直至聽到呂媭幾次三番地反映陳平「為丞相不治事,日飲醇酒,戲婦人」(《漢書·陳平傳》)的話, 方才心中暗喜。呂后寬慰陳平儘管放心, 表示自己決不會聽信呂媭關於陳平的壞話。陳平此後更加縱情酒色,示呂后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完全打消了呂后對他的戒備之心。
惠帝死後,呂后想立諸呂為王,先試探右丞相王陵意見,為人少文任氣、憨厚魯直的王陵堅決反對, 重申高祖劉邦刑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 天下共擊之。」呂后十分惱怒,又轉而問陳平、周勃, 二人表示:「高帝定天下,王子弟; 今太后稱制, 欲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呂后越發高興。但卻激怒了王陵,王陵憤怒叱責陳、周二人阿諛奉承, 背叛白馬之盟的行徑。陳平從容道來:「於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 定劉氏後, 君亦不如臣。」這一表態, 充分顯示了陳平對保全劉氏江山鬥爭的嚴峻性、複雜性已有清醒的認識,也表現出陳平政治上的成熟穩定,以及對除呂安劉的百倍信心。錚錚鐵言,擲地有聲。
呂后死,他與周勃等大臣謀誅諸呂而立文帝,重新鞏固西漢政權,並再度初任丞相,直到病死為止。在劉邦大殺功臣,弄得人人自危之時,在呂后當政、諸呂政權之際,宮廷矛盾極其尖銳複雜,王侯將相稍有不慎,便又掉腦袋的危險。而陳平能過順利的戰勝一切風浪,躲過險灘暗礁,其立身處世之高明,不能不令人佩服。陳平比之張良可謂要幸運多矣,張良最後不得不以「隨赤松子游」為名逃避潛在的危險,且最後也算是鬱鬱而終。陳平則老謀深算,以退為進,始終不曾被打倒。文帝之時,他明讓相權而智過周勃,終於大權獨攬。陳平事高帝、呂后、文帝,稱賢相,亦得善終。
陳平在文帝時推讓周勃為右丞相,實際是以退為進,權力欲十分強烈。其本傳記此特為詳細:孝文帝既益明悉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於是上亦問右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乃稱善。右丞相大慚,出而讓陳平曰:「君獨素不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 且陛下問長安中盜賊數,君欲強對邪?」於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一為丞相。子房、陳平二人相較,子房報主不雜己私,陳平報主亦欲有為。同為漢初著名謀臣,所謂智者,風神卻是迥異:子房堪稱學道謙恭的高人,陳平不愧深謀周納的國相。
文帝二年,即公元前178 年,陳平去世。
推薦閱讀:
※大漢丞相陳平的權變之道
※陳平「六齣奇計」第五計:秀才玩兒不過無賴!
TAG: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