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角度看,是農曆先進還是公曆先進呢?
答:公曆方便生活中使用,農曆方便天象觀測和節氣預測;所以沒有絕對的先進,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
說到這裡,我們來一起了解農曆和公曆,到底是如何制定的吧!
1、公曆屬於陽曆(太陽曆),是按照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周期制定。
2、另外還有陰曆,陰曆按照月相變化周期制定。
3、而我們使用的農曆,是綜合了陽曆和陰曆的特點,叫做陰陽曆;這點容易弄混淆,大多數人以為農曆就是陰曆,這是不對的。
一、陽曆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是365.2422天,所以公曆制定為每年365天,公曆屬於陽曆。
為了彌補每年多出來的0.2422天,對某些年增加一天,叫做閏年。
規則一:四年一閏;0.2422*4=0.9688,誤差減小到每年少0.0312天。
規則二:逢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0.2422*400=96.88天,與增加的(100-3)天相比,誤差減小到400年多0.12天。
規則三:每過3200年,停止一次四百年一閏的規則,每過172800年,不受此規則限制,繼續閏年一次。178200*0.2422=41852.16天,與閏年增加的41851天,誤差減小到17.82萬年少一天(這裡0.2422的精度不夠用了,所以計算可能有誤)!
這就是公曆閏年的規則,第三條規則要到3200年才第一次用到,所以很多地方介紹閏年,都不提及這條規則!
公曆閏年都是增加到二月份,其他月份固定不變,所以公曆相對簡單,方便記憶。
二、陰曆
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是27.32天,陰曆一個月定為29或者30天!
什麼!!!陰曆不是以月亮自轉一周為一個月嗎?為什麼一個月不是27和28天呢?
這就是另外一個誤解,月亮在自轉,但是地球也在公轉啊!
準確地說,陰曆是以月相周期為一個月,不是月球自轉一周為一個月,因為陰曆方便古人掌握潮汐變化,夜間月亮的照明等等。
簡單地說,陰曆中,要保證每個月第一天是朔月,第十五十六天是望月。
因為地球在公轉,所以月相的變化周期,和月球自轉周期,相差了一個角度。
根據幾何原理很容易推算這個角度對應的天數是:θ≈2.2天;
於是月相變化的周期就是:27.32+2.2=29.53天,所以陰曆的一個月選擇29天和30天,來平攤29.53天,但是陰曆有個非常大的缺陷!
陰曆的一年是29.53*12=354.36天,比地球公轉一圈少了差不多11天,如果按照陰曆紀年,那麼每年少11天,幾年後季節會被打亂。
這時候,聰明的中國人,發明了陰陽曆,兼顧公曆和陰曆的優點。
三、陰陽曆
我們使用的農曆,就是陰陽曆,農曆同樣使用陰曆的29和30天為一個月,為了彌補每年缺少的11天。
1、清朝之前採用「十九年七閏月」,即增加七個月分配在19年中。
我們簡單計算,19*11=209,7*29=203,7*30=210;
所以,只要我們把這7個月,合理地分配到19年中,就能抵消掉多出來的209天,至於閏月選擇在哪一年哪個月,得依情況而定。
2、現在我們採用「無中氣月置閏法」。
陰曆月初叫節令,月中後叫中氣;
兩個冬至之間,若有12個月不置閏,若有13個月則置閏,以此確認何時閏年;
具體放到哪個月,取決於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則置閏這個月;因為節氣是平均分布在太陽年裡的,所以農曆月份裡面,會出現沒有中氣的月份。
在明朝崇禎之前,古代曆法年久失修,誤差積累較大。
這時候,一個外國傳教士「湯若望」,把國外更精準的陽曆傳入中國,在徐啟光、湯若望、李天經等人的修編下,編撰了《崇禎曆書》,把「十九年七閏月」改為「無中氣月置閏法」,大大增加了曆法的準確性。
農曆的閏月問題解決了,可農曆是如何體現陽曆優點的呢?因為季節的變化規律,看的是太陽,不是月亮啊!
於是農曆當中,加入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根據地球公轉規律制定,地球每轉過15°,定為一個節氣,所以二十四節氣是平均分布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農曆的二十四節氣,能很好地反映天氣變化的原因。因為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公轉規律制定的,而季節更替是受地球公轉影響的。
因為農曆兼顧了陰曆和陽曆,計算相對複雜,所以農曆的規律不明顯,不便於現代大城市,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農曆更多地適用於農業耕種,古代節日和天文觀測中。
雖然在編著《崇禎曆書》時,農曆借鑒了國外的公曆,但是陽曆和陰曆結合的方法,確實是中國古人的獨創,閏月的曆法,在漢朝時就開始使用。
在古代天圓地方,不知月亮太陽真實運行的情況下,古人完全憑藉長期觀察,總結出來的農曆,還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古代,曆法的準確性影響著國家一年的農業耕種,所以曆法相當重要,專門設定欽天監(太史令、司天台等等),掌管天象觀測和曆法制定。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推薦閱讀:
※地球年齡之爭不是基要真理的問題
※12種被吹上天卻沒什麼用的食物,別再當冤大頭了!
※心智 | fAIth:信仰未來的奇點論
※擇吉的科學性
TAG: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