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水的最高理論指導——《葬書》
中國風水最高理論指導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
釋:《四庫注釋》其原文無「藏也」二字。
所謂葬,就是藏。藏的含義,是隱匿,暫避或暫息,收藏儲存的意思。這裡說的藏是以葬相聯繫的。雖然葬是專指埋葬死者之陰宅,但《葬書》不可能專是陰宅風水的典籍,不過以陰宅為主而已。事實上,《葬書》原文中也有「開府建國」等涉及陽宅的文句。陽宅典籍除《黃帝宅經》、《陽宅十書》等專屬陽宅風水典籍外,其餘楊(筠松)曾(文辿)……等著述的風水經典,都包括了陰陽二宅風水。
要葬之有利,藏的適宜,就要乘生氣。
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
釋:所謂生氣,是陰陽二氣的合稱。即《周易》說的「太極生兩儀」的兩儀,也即《唯物論》中說的「對立面」的兩面,《矛盾論》說的矛盾雙方。這種陰陽氣的相互鬥爭到一定程度,就盈而外溢,或受外來的作用而擴散,就噫而成風。自我鬥爭到某種程度就升而為雲,受外來影響(冷生氣)就降而為雨。因此,風、雲、雨都是由生氣的運動變化而成。總而言之,凡屬在地中發生髮展運動變化的陰陽氣,就稱之謂生氣。形象的說:生氣就是向日葵所以生長向日之氣。
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釋:生氣在地中發生髮展運動變化,即對立面的鬥爭到統一的時候,就發而生乎萬物。反過來說,世界萬物都是生氣所生的,當然,人也不能例外。父母的身體是生氣生的,而人子受體於父母,即父母生氣生人子生氣。因而父母生氣與人子生氣是同類的生氣,好象是同頻率的電波一樣,能相互感應的。也就是父母生氣與人子生氣會相互感應,所以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所謂遺體,指父母屍體的死遺體及所生人子的活遺體。死遺體受蔭,必須使父母的陰宅風水乘生氣。活遺體受蔭必須使人子的陽宅風水乘生氣。
所謂受蔭,就是受到庇蔭,保佑和庇護。死遺體受蔭,就是屍體或骸骨保留得長久,考古學家發掘的千年古屍就是一例。(死遺體、活遺體和人子三者的關係。請參閱拙作《晉·郭璞〈葬書〉考》)。
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釋:生氣生萬物,人之所以生,是由於父母生氣聚合所致。其凝結的生氣就成為人的骨骼,這種為生氣凝結所形成的骨骼,直到人死了,即使皮肉腐爛,而獨留下骨骼。因此,骨骼還是原來的生氣。所以葬就是使外來龍脈同類的生氣,反納入獨留的骸骨,以資蔭骸骨生氣旺盛,使之庇蔭骨骼同時感應同氣的遺留的人子活體。這就是葬乘生氣的道理。《經書》說:反氣納骨感應的生氣旺盛與否,其禍福都反應及於人子。即乘得旺盛生氣,便得福,吉利。所乘生氣不旺盛或沒有乘得生氣,便得鬼,不吉利,主凶。
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釋:所以銅山在西方崩塌了,他的生氣擴散感應到同類生氣鑄造的銅鐘,在東方也會受到感應而鳴。樹木到了春天會發新的枝芽,室內的粟到時也會發芽,都是因為地中的生氣運動變化所致。
地中的生氣,我們用肉眼是看不見的,怎麼知道它的運動變化呢?可以觀地之勢,即龍脈的行走起伏,過峽、駁換、奔騰若水之波,若馬之馳的勢就可以知道。它的聚積,就是看龍脈運動的靜止。古人為了使聚積的生氣不散不噫,運動變化的生氣使它靜止,所採取的方法和措施,就稱之謂風水。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釋:扦好風水的方法,即葬法。以得水為最緊要,其次就是藏風。因為水是生氣所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生氣旺盛,沒有水就表明生氣薄弱。水源長,流量大是與生氣的旺盛成正比的。因此,葬法以得水為上。
所謂藏風,並不是其它風水經典和歷代許多術者說的蔽外來「空氣流動而成風」的風。因為這種風是蔽避不了的,更是藏不住的。而這裡所說的風,是生氣噫而成風,是生氣盈而外溢,或聚氣不良而擴散的生氣。所以藏風的意思應該使生氣不噫,防止四面八方擴散生氣。即是說扦墳墓要密封,或埋葬在較深的地層。陽宅要注意保溫和通風設備,使住宅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適合人的生活,就稱之謂藏風。由於葬的主旨是乘生氣,得水即可得較旺盛的生氣,所以葬法以得水為上,而藏風次之。
氣之盛而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經曰:外氣橫行,內氣止生,蓋言此也。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
釋:得水故然為上,即使水源過長,流量過大,生氣過於旺盛而外溢,還是可以使其靜止。餘氣雖然是零散的,並在地層的深處,但也可以聚積使其不擴散。《經書》說:外溢的生氣(指風)到處流行,而沒有外溢的內氣是靜止的生氣。《經書》還說:氣盛的可以淺葬,餘氣就要深葬,淺深乘得適宜,風水自然是好的。
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故藏於涸燥者,宜深;藏於坦夷者,宜淺。經曰:土行氣行,物因以生。
釋:這裡說的土,是指「上浮者為天,下凝者為地」的地。是《周易》的坤。以現代話來說,是地球。以風水術的術語來說,就是除水以外的龍脈。
土,是生氣之母,有土才有生氣。生氣是水之母,有生氣才會有水。就是說土生生氣,生氣生水。這裡說的土是五土,古人把所有元素(包括沒有發現的)歸納為金、木、水、火、土五類。因而內在的對立面就是元素和水。可見,生氣並不是抽象的東西,而是具體的物質。所以要認識生氣,只要觀土察水就可以了。因此葬於涸燥缺水的地方,必定是生氣稀薄,適宜深葬。而在平坦的地方,水一定較多,生氣比較旺盛。所以宜淺葬。《經書》說:土發生變化,生氣隨之發生變化。世界萬物就因土的變化,(元素和水的對立鬥爭——統一的反覆過程)隨之生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
葬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夫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凶。勢凶形吉,百福希一。勢吉形凶,禍不旋日。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內氣聚於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釋:葬山的方法,即陰陽宅的選址(點穴)、布局、排(放)水、定吉向。其中包括格龍、乘氣、消砂、納水、開山立向、坐穴分金及規劃、建築設計……等,以察勢最難,而觀形次難,理氣則比較容易。
什麼叫做勢和形呢?
勢與形,合稱為形勢,也有稱為巒頭的。方,即是理氣之稱。形勢就稱之謂形法,理氣則稱之謂理法。
質而言之,勢是地中(內在)生氣的發生髮展運動變化在地面的表現跡象,是動態。形是生氣內在(元素和水)對立面雙方相互鬥爭到統一,即生氣的靜止在地面的狀態,是靜態。誠如是,還不夠具體。因為近處的形易識,如穴的突凹窩鉗,龍盤虎踞,水的灣環曲直。而對遠處的來龍和隨龍水,就無法識別形與勢了。如來龍的曲屈,是形呢?還是「若水之波」的勢呢?水流的緩急,瀑布的奔騰,只能看到一條靜止的白帶,表面上是形,而實際是勢。因此,形只能夠在近處認識;而勢主要的是指遠方來龍,只能在步龍時由遠至近,隨龍識別的。因此還是《葬書》說的確切,即「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從遠方而來的「自天而下,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就稱之謂勢。在近處看見的「龍盤虎踞,屈曲灣環,尖齊高聳,方圓秀麗……」都稱之謂形。
凡是從遠方來的動態的勢,與近處生氣靜止的所結的靜態的形是協調的,即是說,什麼來勢就結什麼形,如來龍從天而降,生氣旺盛,則形如龍腹,勢與形相適應,是謂勢如形順者,主吉。凡勢與形不相適應的,又如來龍從天而降,如萬馬奔騰的勢,而穴位明堂狹小,朝峰朝水不秀,形與勢兩不相適應,是謂之勢與形逆,則主凶。又勢凶形吉,則主福也不多。若勢吉形凶,禍災便會立至。
若是屈曲宛委之勢而立即勢止結穴,但明堂狹小,沒有秀峰吉水,就屬於外氣無以聚內氣。則龍氣,即內氣就會散於地中。象這樣的穴位,《經書》說是不蓄氣的穴位,是腐骨之葬。
上地之山,若伏若連,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囊之鼓,若器之貯,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
釋:若是上地的山,其來龍氣勢磅礴,卻又似隱伏不見。行龍好象中止,而又綿延相連。其起祖是原自天,很高很高的趨向低處。行龍一起一伏象水波一樣,而其勢如同跑馬,勇往直前,在靜止的時候,如同死屍一樣,動也不動的。其過峽束氣至展氣象懷萬寶的龐大,中間如燕息的細小之玄靈活,好象具有萬膳,而又秀麗得潔齋一樣。其蓄氣如同囊皮的鼓起來,象裝東西的器皿而沒有散漏。總之,龍的來,要如龍鸞,之玄屈曲,或彎環盤踞,或飛翔高聳。龍的到頭靜止,要如同禽伏獸蹲一樣,好象帝王的尊嚴。
地勢如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宛委自復,迴環重複,若踞而候也,若攬而有也。欲進而卻,欲止而深來,積止聚沖,陰和陽工,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釋:地勢,是指平地龍,即支龍的趨勢;山勢,是指山地龍,即隴龍的趨勢。平地龍的趨勢是看地表面的脈絡,所謂脈原一線,即蛇灰線。山地龍的趨勢是看山脊石骨的走向,如蛇行一樣,爬向東西,又趨向南北。曲屈又復直行,迴環行走又再迴環,好象蹲在那裡等候什麼,又好象抱攬著什麼東西。似欲前進,卻又似後退。欲靜止,卻又是深來。行龍象這樣的積止(元素和水統一)又聚沖(元素和水鬥爭)。陽氣和陰氣統一,陰氣又工陽氣(鬥爭),即是既鬥爭又統一,即九六衝和的變化。土是厚的,水又是深的,草木又非常茂盛,這樣的來龍,其貴一定如千乘,其富一定如萬金。所以《經書》說:這樣形止而氣蓄的形勢,就可化生萬物,稱之謂上地。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鍾。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動形順,回復始終,法葬其中,永吉無凶。
釋:本節所說土地。土,是指隴龍,即山地龍。地,是指支龍,即平地龍。
平地龍,即支龍以平坦的大地為貴。隴龍,即山地龍,以分支多為貴。無論是隴龍或支龍,分支以後的生氣,都是從分支的地方另外分類的生氣。分支龍的終點,生氣也隨之而鍾。觀支龍的方法,它的形勢要隱隱隆隆,即束氣時要隱隱,微小得好似看不見。展氣時,要隆隆龐大。象蜂腰鶴膝,之玄曲屈,微妙玄通。這樣的龍脈必定是吉龍脈。《經書》說:平地龍有吉氣的是平原隨土而起脈。隴龍的分支有止氣,其隨龍水是隨分支龍比肩而來,交會於龍終氣鍾而止。來龍的勢一起一伏,回復始終,而與形順。法葬其龍盡氣鍾之處,是永吉無凶的。
夫重岡疊阜,郡龍眾支,當擇其特,大則特小,小則特大,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釋:在重重峰巒,疊疊岡阜的地方,群龍眾支會聚於明堂。選址點穴當區別其特殊的龍脈(擇,區別也)。如眾龍眾支都很肥胖,而其特別細小的。群龍眾支都是細小秀麗,而其特別肥大丑惡的。象這樣參差不齊的形和險惡的雜勢。而且內氣和外氣都是一樣的險惡雜勢(主客同情),是決不可以葬。
夫隴欲峙於地上支欲伏於地中。支隴之止,平夷如掌。故經曰:支葬其巔,隴葬其麓。卜支如首,卜隴如腳,形勢不經,氣脫如逐。
釋:若是隴龍在地上屹立高聳,而支龍在地中伏行。無論是支龍或隴龍的勢止氣鍾。其明堂平坦如手掌。就可以選址或點穴。所以《經書》說:平地龍要葬在高處,而山地龍必須葬在山麓。因此,平地龍選址點穴在頭上,而山地龍選址點穴在腳下。否則,形勢及葬法不合度,平地龍應高葬而葬在低處,而山地龍應葬山腳而葬在最高的地方,那就要脫氣,即是會擴散生氣。
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壠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侯虜有間。
釋:因此,人之於葬法,即術者對於選址點穴,實在也是很難的。要分別什麼龍是支龍?什麼龍才是隴龍?是會看花眼睛,迷惑心竅的。禍福的差異,全在於術者的選址點穴的正確與不正確二者之間,取決於觀察過程的明朗與糊塗,果斷與懷疑之間。正確,可保侯王,不正確,即做奴僕。(據作者經驗,凡屬龍脊最高點超出羅城周圍峰砂和水口砂者為壠龍,低於羅城周圍峰砂和水口砂者為支龍)
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蓋以通之,闢開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釋:(本節總論葬法的概略)山,指來龍。來龍的龍勢若是險峻很好的話,必定就有吉穴。葬法是葬其所會,即群龍眾支會聚之所。而乘生氣必須原其所始,即是從隨龍水的源頭,來龍起祖的祖山起。乘其所止,即是選址點穴在龍盡氣鍾而諸水會聚之處。審、擇、避包括了內氣(龍氣)和外氣(堂氣)。審其所廢,如來龍是否斷山、石山、童山……等。明堂朝水朝峰是否有煞峰的水……等。擇其所相,如來龍勢是否若水之波若馬之馳,穴場龍虎是否跡乎岡阜龍盤虎踞,朱雀水是否曲屈彎環悠揚清沏,朱雀峰是否尖齊高聳方圓秀麗……等。避其所害,如理氣方面的消砂納水,躲避煞峰煞水,形法方面避去形與勢逆……等。以及坦夷宜淺,涸燥宜深,以乘生氣,對閉塞的生氣要媾通,如穴場周圍是土而井底是石,當培土以媾通生氣。對於聚積的生氣要穩固以防其擴散。乘金相水,是選擇好來龍和隨龍水。穴土印木,是指穴內生氣要適應棺木內的屍體或骸骨。對外要外藏八風,即是對外防止四面八方生氣噫而成風。對內要秘合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類生氣(元素和水份),喻穴內要有多種元素的生氣。如此的乘金相水,而其穴土就自然印骸骨棺槨。對上應天星,對下合地德,使之九六衝和而不幹不濕,不高不低,不寒不熱而含金木水火土的五土在春夏秋冬四季俱備(五土四備)。因此君子奪神功改天命,即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全憑目力的作用,工力的周全,以趨全美而避缺陷,增高益下,此中的微妙全在乎術者的智力,按照上述各種依類而推,按類而長,靈活運用,玄通陰陽,乘好生氣,自然就功奪造化。
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豐財,山囚水流,虜王滅侯。
釋:《經書》說:朝應峰及其支脈都向穴場朝拱來,而朝應水又是彎曲迴環,就主應高壽而財祿豐盈。如果山是休囚,即不秀麗,奇形怪狀,而水又是直流出去,就要主應虜王或滅侯爵了。
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具五色,干如穴粟,濕如割肉,水泉砂礫,皆為凶宅。
釋:穴場的土欲細嫩,潤而無餘氣,即潤而不粘手,好似切脂肪裁脆玉,而要備具五色,即備具金木水火土五土(多種元素)。若是土干如埋藏的粟,鋤之成細粒,散而不粘,好象含水份的細沙小石一樣。如此的土質都是凶宅。
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 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順頫。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銜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屍,朱雀不舞者騰去。
釋:所謂四勢,不是《四庫全書》所釋的東南西北方,也不是寅申巳亥四長生向,而是以穴場而言。勢,也不是「千尺為勢」的勢,而是作形解釋,因為勢是遠方來的。穴場的前後左右不屬於「千尺」,所以應該是「百尺」,因此,勢即形的含義。所謂八方,也不是指八卦八方,因為八卦的八方固定了方位,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四正四隅有所不同。這裡說的四勢八方,即我們通常說的四面八方,是活動性的,是專指穴場而言。
因此,葬的四勢,即穴場的四勢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面名為朱雀,後面名為玄武。而氣是從八方地運動變化,即前後左右、前左、前右、後左、後右的八方。
穴場後面的玄武,來龍是龍盡氣鍾,禽伏獸蹲的垂頭。前面朱雀,朝應峰是尖齊高聳孜孜不倦,方圓秀麗,就稱為朱雀翔舞。左邊青龍砂向內(穴場)彎曲有情,謂之青龍蜿蜒。右邊白虎砂向內彎曲而頭朝外,謂之白虎順頫。這樣的四勢就可稱之為吉地。
形勢反此,即主破敗死絕。如虎蹲著昂頭就稱為銜屍。龍踞,龍單獨的蹲著謂之嫉主。玄武不垂頭,即生氣未鍾,謂之拒屍。朱雀不舞,即朝峰不秀而水直流,謂之騰去。如此的穴場,即為凶藏。
蓋噫氣為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衛區穴。疊疊中阜,左空右缺,前曠後折,生氣散於飄風。經曰:騰漏之穴,敗槨之藏也。
釋;噫氣,就是生氣的擴散。噫氣是多方面的,如生氣的過盈而外溢,即來龍生氣強盛,無龍虎衛穴,或扦穴不正……,都會噫氣,
噫氣是生氣擴散,因而需龍虎來衛區穴。疊疊的中阜,伸出的土山,左空而右缺,兩旁沒有龍虎,和隨龍水,前面又是曠野,沒有砂水,或砂水不秀麗,後山又是破折。像這種穴場,生氣就會散於飄風,即生氣噫而成風。《經書》說:是騰漏的穴位,腐爛棺木之藏。
天光發新,朝海拱辰,龍虎抱衛,主客相迎,四勢端明,五害不親,十一不具,是謂其次。
釋:天光發新是天星說:言天上諸星喜悅有情的發光,全都拱向北斗。是喻明堂內所有的朝峰都拱向墓穴。海,指海水。言明堂內諸朝水,都流向墓庫休囚之位。辰北辰,指墓穴。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a1cf50100e656.html) - 中國風水的最高理論指導——《葬書》_雨中行_新浪博客穴前有左右二龍虎砂抱衛以護生氣,穴和龍虎是主,朝應砂和朝應水(朱雀)是賓。而賓之形如拜揖拱向主,而主以向賓而表相迎,是謂主客相迎。四勢,是左龍右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形顯得端莊嚴明。五害不親,指蟲、鼠、蛇、蟻、蠍五害不親近侵犯。而且坐穴十一不具,即不高、不低、不浮、不沉、不幹、不濕、不寒、不暑、不過大、不過小、不噫生氣。定穴扦穴除上節為第一要求外,本節所說是其次的。
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應,忌乎湍激,謂之悲泣。
釋:土圭是羅盤的始祖。是古人於地中豎桿觀日影以定方位節候而制定的測量工具,後演為司南、六壬等至現在的羅盤。
土圭,是一小盤,盤中央豎一小桿,長約寸許,盤的圓周註記十二地支,以子午為北南,卯酉為東西,順時鐘方向排列。在晴朗日照天,可堅中央小桿以觀日影,而測定方位和時辰。
玉尺,已無考了。在江西贛州地區,地理術用的尺度有三種:一、魯班尺,比過去的老尺要長些,一魯班尺等於三十五公分。贛州泥木工用的都是魯班尺。二、玄女尺,以魯班尺的九寸為一尺,贛州的泥木工造房建墓算步,都是用玄女尺,一步九寸,二步一尺八寸。三步二尺七寸。或一步九尺,二步丈八,三步二丈七尺。也有分大步和小步的,即大步魯班尺的四尺五寸,小步四寸豐,分單步而不逢雙步計算。三、門光尺,每尺分財、病、禮、義官學劫本……八寸,每寸是魯班尺的一寸八分,八寸共計魯班尺一尺四寸四分。是木工專門計算門的大小規格用的。
土圭測其方位,就是用土圭來測定方位。玉尺度其遐邇,就是用玉尺來量度遠近。若以龍的分支為龍虎,其來與止都是如岡阜之跡象,即不宜高於墓底。其形如肘臂向內彎曲,這樣才算是環抱。
要加以說明的,所謂龍虎,有兩個概念,即一、衛區穴的龍虎,在明堂屬於主方,其來止必須跡乎岡阜,而其穴與龍虎之間,不能有水流隔開。若有水流隔開,則屬於賓方,就不可以衛區穴了。二、四勢的龍虎,與穴場有水流隔開的,凡屬左邊屬於四勢的青龍方,凡屬右邊的就稱為白虎方了。凡屬穴場後方,就謂之玄武方。凡屬穴場的前方,就稱為朱雀方。
若是以水為朱雀,其衰或旺,都看它的形應,以之玄屈曲,悠揚清澈為盛,以混濁直流為衰。忌乎湍激,若是湍激,就稱為悲泣不吉。
朱雀源於生氣,派於未盛,朝於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囚謝,以返不絕。法每一折,儲而後泄,洋洋悠悠,顧我欲留,其來無源,其去無流。
釋:朱雀源於生氣,朱雀即是指水,水是源於生氣生水,以步砂量水的十二長生宮來說,是處於胎養宮。派於未盛,未盛即是將盛,水是將盛於分支合流,處於長生十二宮的長生宮位。朝,言國家辦事之所,如群臣會聚的朝堂,朝於大旺,即諸水含聚於大旺(水的大旺期),處於長生十二宮官旺官。澤,即餘氣,澤於將衰,水的大旺之餘,是水的將衰期,即處於長生十二宮的衰宮。囚謝,是禁錮,水流於囚謝即禁錮于海或大湖,處於長生十二宮的病死墓絕宮。以返不絕,水的運動變化規律,就是循著從生至旺、經衰到死的這一往返過程循環的變化運動。
納水的方法,要求每一折,即上述水變化過程的每個轉折點要有停留,流線要屈曲之玄有情。洋洋悠悠的顧我欲流,即捨不得流出水口。而水的發源遠,群山遮蔽,看不見其來。流出去要水口禁閉,而看不見其流出。
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千尺之勢,百尺之形,勢來形止,前親後倚,為吉藏也。
釋:《經書》說:「外氣所以聚內氣」。所謂外氣,就是明堂的堂氣,是明堂的「土行氣行,物因以生」,所有朝應峰和朝應水之氣。以現代陽宅來說,是陽宅以外的自然界所有自然物和人為物,其中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之氣。所謂內氣,即來龍龍盡氣鍾自然之氣和陰陽宅的建築人為之氣,如定向,坐穴分金之氣)。
外氣所以聚內氣。外氣是風水吉凶變化的外因,內氣是風水吉凶變化的內因。外因影響內因,就稱之謂外氣所以聚內氣。
過水所以止來龍。所謂過水,即是隨龍水或龍盡處的左右水,在穴前交會的水,就稱之謂過水。來龍奔騰到頭入首處,前面二水或多水交會就止住了來龍往前奔騰。所以謂之過水所以止來龍。
來龍從遠方來的千尺之勢,到了龍盡氣鍾為穴前過水所止而凝結穴場和穴場外近處百尺之形,堂前有諸水彙集群砂翕聚向穴場朝拱為前親,而後面又是來龍氣鍾禽伏獸蹲作的倚靠,如此的前親後倚,就成為吉藏地。
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勢如巨浪,重嶺疊嶂,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繞雲從,爵祿三公。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刑囚。勢如流水,生人皆鬼。勢如負,有壠中峙,法葬其止。
釋:勢如萬馬的奔騰,好象從天上降到地面,是帝王的葬地(形容最上等)。勢如巨浪,起伏洶湧,一起一伏如重嶺疊嶂,是公侯的葬地。勢如降龍,次於從天而降,而環山水繞。是國老三公的葬地(形容次等)。(周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西漢三公:大司馬、大司徒)。起伏不太大,而是草木茂盛,是開府建國的京都(形容又次等),勢如驚蛇,彷彿是打草驚的蛇,曲屈徐鈄沒有規律,是滅國亡家的。勢如流水,一直往低下降而不起,生人好象是死鬼。勢如負扆,好似背負屏障,而有山從中突起向前奔跑,就切不可葬了。
王侯屈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茅。形如側壘,後岡遠來,前應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巔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歡。形如投算,百事皆亂。形如亂衣,妒女淫妻。形如灰囊,災舍焚倉。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橫幾,子滅孫死。形如卧劍,誅夷逼僭。形如仰刀,凶禍伏逃。牛卧馬馳,鸞舞鳳飛,蜷蛇委蛇。黿鼉龜鱉,以水別之,牛富鳳貴。螣蛇凶危,形如百動,葬皆非宜,四應前案,法同忌之。
釋:前節述勢,本節專述形。
主王侯的穴位,其形如燕子窠,周圍高而中央低陷,應葬其凹部,可以得到豐厚的祭肉,拔茅連茹。即得豐厚的報應。
形如軍壘之側,即堡壘之側,一層層的後岡從遠方而來,堂前的朝應水屈曲迴環,就主出九棘。(棘,群臣外朝的位置,以棘為標識。九棘,左九棘為帝王、大夫、卿。右九棘為公、侯、伯、子、男。三槐,(即三公)。
形如倒置的鐵鍋,葬其頂部就主應富貴。
形如戴了帽子,永遠都是昌盛的。
形如算盤,其算盤珠零亂不堪,主應百事昏亂。
形如亂穿或亂放的衣服,就主淫亂而妒妻子。
形如灰袋,主陽宅會有火災。
形如翻沉了船,婦女要生病,男子坐班房。
形像橫放的桌子,主應斷裔絕代。
形如卧倒的劍,就要被誅殺。
形若像仰放的刀,主應遭災而伏逃。
牛卧倒,馬賓士,蛇,即會飛的神蛇,從容自得的飛翔,至於黿鼉鱉龜之類。必須從水中區別。
雖然牛主富,鳳主貴,蛇就主凶危。但它們的形象不是靜止的而是百動,葬是不適宜的。四象的山嶺朝應與穴場逼近,在葬法上同樣要避忌的。
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以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
釋:不可以葬的山有五種:第一,生氣是貴於生和,生,是發生產生。即陰陽的鬥爭。和,是生氣的生物,即陰陽的鬥爭統一,也即九六衝和。沒有生長草木的童山。即表明生氣薄弱而不可以生物。因此,童山不可葬。
第二:氣因勢來,生氣的發生髮展運動變化以龍勢來體現,凡是被鑿斷的山脈,或挖深溝斷了骨的斷山,也是不可以葬的。
第三:氣因土行,生氣是土行氣行的。因此沒有土而是石的石山,生氣不能運動變化,所以石山是不可以葬的。
第四:氣以勢止,勢止則龍止,龍止成形氣鍾。因此勢未止,即龍仍然在奔騰的過山,即沒有諸水會聚,群砂翕集,在來龍中途之山稱為過山,是不可以葬的。
第五:氣以龍會,而獨山,即周圍是低陷的地形,或周圍是水,而沒有過脈的獨山是不可以葬的。(過山,是行龍中途跌落過峽處,即龍仍然在奔騰,而未落穴之山。獨山,是龍盡氣鍾,無脈過前面的山。前者,是無群砂翕聚諸水交會之處,而後者有諸水會聚,群砂翕的明堂。)
《經書》說: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都不可以葬,如果葬了就要生新凶,即立即產生災禍,或消除已得的福氣。(按:遍地是生氣,愚見「不可葬」應改為「不宜葬」。)
經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凶,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陰陽差錯為一凶,歲時之乖為二凶,力小圖大為三凶,憑持福力為四凶,僭上逼下為五凶,變應怪見為六凶。
經曰:穴吉葬凶與棄屍同。
釋:《經書》說:穴有三吉,神,本是指發生萬物的天帝,這裡是指發生萬物的生氣。朔,本是月朔,即朔望的朔,這裡是指用事的年月日時。藏神合朔,是說葬要乘生氣,合吉時日。神迎吉利的,避除不吉利的,就是一吉。
葬的外氣,即堂氣要陰陽沖和,而內氣即來龍氣聚的穴內要金木水火土五土的各種元素在春夏秋冬四季俱備,稱為二吉。
觀形察勢正確,扦穴合度,龍屬陽,水屬陰,左旋為陽,右旋為陰,向陽為陽,背陽為陰……,如果把陰視為陽,或把陽視作陰,把陰作陽處理,把陽作陰處理,就稱之為陰陽差錯。
二凶,歲時之乖。乖者,戾也,異也。背也。古人及今人造葬都得選擇吉日良辰,所謂「不得真龍得年月,也應富貴發人家。」因此造日或葬日的歲時有乖,即為二凶。(其實,所謂吉日良時是不起作用的)
三凶,力小圖大。龍氣微弱,就應扦小不宜扦大。如果穴場明堂不到一平方公里,而扦數千戶或億萬戶的城市,就稱為力小圖大。
四凶,憑恃福力,認為自己有福力,即「福地福人得」,認為有福而亂扦地,都可以得到好地,就稱為憑恃福力。
五凶,僭上逼下。僭,假也。逼,是逼迫。以敗槨之藏冒稱好地,掛羊頭賣狗肉,以假亂真,都稱為僭上。是吉藏硬說是腐骨之藏,是好地硬說是壞地,富翁裝乞丐,以優泛劣,都稱為逼下。僭上逼下即為五凶。
六凶,變,是變更,變化。應是應該,恰當,合乎事物規律。怪見,不是一般的見解,不能反映客觀違背規律的見解。凡屬審龍、格龍、選址、點穴、定向等,都必須依照規律進行,變應怪見,就是六凶。
《經書》說:穴雖然是吉的,而葬凶。如同是棄骨拋屍。
經曰:勢止形昂,前澗後岡。龍首之頻,鼻顙吉昌,角自滅亡。耳致侯王,唇死其傷。宛而中蓄,謂之龍腹,其臍深凹,必後世福。傷其胸肋,朝穴其哭。是以禍福不旋日。經曰:葬山之法,若乎谷中,官應速也。
按:此段自古以來都把首、鼻、顙、耳、釋為龍頭、龍鼻、龍額、龍耳,是錯誤的。
作者認為:
一、《葬書》的主題是說乘生氣,葬在龍鼻、龍額、龍耳吉昌,如何像形於生氣的旺盛而主吉昌呢?葬在龍角、龍目、龍唇又如何能像形於生氣的不旺盛而主凶禍呢?既然提了龍唇龍耳……為什麼不提龍齒、龍眉、龍腮、或龍頰、龍腳、龍翅和龍尾呢?特別是說「龍腹」,是不可能的。只能釋為生氣旺盛形如龍腹的凸起來,或如其臍深凹下去。
作為龍的山脈,龍背,是指山脈的脊部。龍腹,就是山脊對稱的下部。即是中國的龍腹在美國,而美國的龍腹在中國。若是中國的龍腹仍然在中國,那就是龍腹朝上的死龍。死龍的龍腹還能夠後世福嗎?
二、作為能撰《葬書》的郭璞,絕對不會撰寫開頭說是乘生氣,而結尾竟是龍頭、龍鼻子和龍耳朵。這樣首尾未顧而牛頭不對馬嘴的文章來。應該作下述釋意:
釋:《經書》說:來龍奔騰的勢靜止以後(勢止),其形表現得生氣旺盛而高貴(形昂),必定穴前是諸水會聚(前澗),穴後是禽伏獸蹲的山岡(後岡)。龍的起祖就分支很多(龍首,龍的起祖,之,同支。頻,頻繁,很多。)而且開始奔騰的氣魄,如同從雲霄降到地面一樣,表示生氣旺盛的勢(鼻,鼻祖,開始的意思。顙,從上到下叩頭,從雲霄降到地面。吉昌,旺盛的生氣。)
若是龍起祖沒有分支,就如同無角的死蛇沒有生氣。(角,龍角,龍的分支。自,是鼻的古字,龍的起祖。滅亡,死蛇沒有生氣。)
旺盛的生氣,就如同帝王王儲侯樣的有權威(耳耳,旺盛之意。耳耳致王)。也如同君主王諸侯樣的執應八方,招致八方生氣以應穴(耳耳致侯)。要禁忌的是震驚龍脈戕害擴散生氣(唇,震驚也,死,震驚致死。其,同忌。傷,戕害,損傷,擴散。)
生氣是積蓄於形如丘山之丘的突起處(宛,丘山之丘。宛而中蓄)。即稱為龍腹的地方(謂之龍腹),選址點穴於其深凹的臍部(其臍深凹),他的後代必定要得福的(其後世福)。
穴前明堂所忌是受傷害(傷,傷害。其,同忌。胸肋,喻明堂。)朝穴的砂水形現悲哭(朝穴其哭)。災禍即日就會降臨(禍不旋日)。《經書》說:葬山的方法,必須在(若乎)龍水交會的谷中(谷,泉之通川為谷)這樣百福百事就能隨意的很快得到。(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應,應乎,順利。官應速也)。按:本篇是經拙作《晉·郭璞〈葬書〉考》考正,撤去了蔡吳新加的文句,整理了原文的文序,恢復了《葬書》原貌。並作了較為正確的白話釋意。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a1cf50100e656.html) - 中國風水的最高理論指導——《葬書》_雨中行_新浪博客推薦閱讀:
※風水上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國人都應該了解一下
※你覺得中國哪些縣值得一去?
※星巴克為何關閉店面?深度剖析中國咖啡廳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戰爭電影比場面?美蘇豪擲千金,中國巧奪第一
※申請中國簽證出新規加華裔反響強烈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