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九十二集)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九十二集)
蔡禮旭老師 2012/11/2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1-002-092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我們《群書治要360》在第四個單元「為政」,怎麼辦好政治。第一個大的單元是「務本」,為政的根本,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不管是治家、治國、治天下,都有一些最重要的根本、最重要的綱領。那在「務本」當中,很重要的一個根本,「為政在人」。要把政治辦好,要靠賢德之人去做,所以在師長《老人言》的墨寶裡就有講到,「法」,比方國家的憲法,「法者,治之端也」,根本大法。很多的國家用相當多的精神,立了國家的憲法,我相信大部分的國家對這件事都非常慎重,但比憲法還更重要的是什麼?是執法的、為官者的品德。所以「人者,法之源也」。假如忽略了有德行的人才是政治的成敗關鍵,那很可能這些法律都會變成政客玩弄的工具而已。所以「務本」才不會本末倒置,徒勞無功。
最具體的句子,我們在「務本」當中就有看到,像七十二頁,我們現在談這些,就是我們要開始的第二個大單元,你要用人的話首先要「知人」,你了解他,接著「善任」,你用的人一定要是非常有德行的人,所謂「德才兼備」。七十二頁,一百六十二句,就讓我們去感受用人的重要性。「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這麼好的《周禮》、這麼好的憲法都在史冊當中有記載,但是「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全世界最好的憲法是《周禮》,但是得要有聖賢人去帶頭落實、帶頭行政,才能真正發揮這部憲法的效果。所以「人」是關鍵,沒有這樣的人,「則其政息」,這個政治也沒辦法延續盛世,也會衰敗下來。
接著講到,「故為政在於得人」,為政最重要要得到好的人才。接下來講的又很有味道了,「取人以身」,你要得到這些人才要靠什麼?靠你的修養去感召,「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假如我們沒有那個德行,好的人來了留不久,所以這又是根本,「得人」是根本,「修身」又是「得人」的根本。「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德行才能夠感召,沒有度量,人家在身邊動不動好像就犯錯,動不動就要被指責,那跟我們一起共事的人心裡都很不安,可能一個月就要瘦三公斤,不能容人,很難留住好的人才。所以現在我們冷靜觀察,團體、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流動率很高,尤其像春節前後,領了錢,放一個比較長的假,很多員工都不來了。在流動率很高的時代,有沒有流動率很低的公司?有!內行人看門道。
上次跟大家講到一句經句,都是在「務本」當中的,我們今天首先複習複習,一百七十九句,這就是德行感召很好的教誨。「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桀歸之。故聖王不務歸之者,而務其所歸」。
我接觸到一位企業家非常令我佩服,我也非常有幸,可能祖宗保佑,知道我管理工作做得很差,所以我這次到斯里蘭卡,從第一天住到最後一天,都是跟我們江蘇蘇州固鍀集團董事長,吳念博董事長住在一起,真是對我面授機宜,給我很多管理上的指導。他確實很有修養,「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他最突出的人格特質,就是非常關懷員工。今年中秋節他不只關懷自己的員工,還關懷他們的父母、感恩他們的父母,訂了全中國最好的月餅,「釣魚台」的月餅,那都是中央部長級他們在送、在吃的月餅,而且用快遞交到每個員工的父母手上,這又是「務本」,「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他關心員工,員工三千左右,四百多個人做義工,放假的時候出去照顧老人、照顧殘障的兒童,為整個社會做環保,種種愛心,四百多個人做義工,在一個單位裡面。所以我在吳董事長身上看到很多經典當中的句子,確實在他身上演出來。「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他有仁愛心,他底下的人很有情義,一個公司三千人,有四百多個義工,那是一個軍隊了,那可以對一個地方產生多大的教化作用啊。而且他不只關懷員工,他覺得自己的公司要讓政府都歡喜,要讓當地的居民百姓都歡喜,要讓所有接觸到他們公司的這些夥伴們、事業合作的人都生歡喜心。
所以特別關心員工,這個人文關懷就讓團體像一個家,這個家很溫暖,當然很有魅力、很有吸引力。所謂「仁之所在,天下愛之」,哪個地方充滿仁德,很多人都搬到這裡住,到這個單位工作。所以他有個員工找了他的同鄉一百零九人,我這個一百零九人是十月份的數字,最新數字可能又調整,一百零九人到他們的公司來工作。
從這裡我們就感覺到,務本的人,最後這個結語說得好,一百七十九句講到,「故聖王不務歸之者」,聖明的領導者、君主不是去攀求別人的歸附。你用種種方法、用高薪、用一些手段好像招到不少人,但不見得留的下來,反而是什麼?為員工的一生幸福著想,關心他的家庭、關心他能力的成長、智慧的成長、德行的成長,同仁在這裡找到人生的方向、人生的幸福,自然就效忠於這個團體,所以「務其所歸」,盡力創造讓人來了以後會愛這個地方、會盡力建設這地方的那種風氣,那種環境氛圍。
「務本」當中,多句都提到用人的重要性,一百六十二句,包含一百六十四句,「國無賢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繼絕者,未嘗有也」,一個國家要建功立業,沒有聖賢人才是不可能辦得到的。所以「故國不務大,而務得民心;佐不務多,而務得賢俊」,大家看到,這輔佐的好幹部不用太多,確實是這樣。
我們看歷史當中,《論語》有提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所以大舜是君,君最可貴的在他能「知人善任」,他用的每個人都用得淋漓盡致,特別恰當。農業他交代后稷,就是周朝的始祖,也是我的祖先,我的祖先是耕農的農師,難怪我常常想回家耕田,我以前以為因為我屬牛,然後古代又有耕讀生活,以前讀書人還沒有考上功名,還沒有機會為社會服務,他一邊耕田,這樣才不會沒飯吃,還要為家庭負責任,一邊一有閒暇趕緊讀書。後來了解到我們的始祖是周文王,再上推就是農師后稷,所以「民以食為天」。說到這裡很慚愧,我連鋤頭都不怎麼會拿,從兩歲就搬到都市,高雄市去,後來偶爾曾經有幾個月種過菠菜、種過紅蘿蔔,還有空心菜,種了兩三個禮拜,上桌沒有一分鐘就吃完了,才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人,要多一些體驗,他的感同身受的能力會恢復得比較好。假如我們到廚房去幫忙一個禮拜,早上很早就起床,一天忙下來,站的時間、流的汗都非常多,一個禮拜以後,吃什麼都香,是吧?我從種完田以後,從來沒有糟蹋過一口菜,知道那個不好種。
所以舜用人用得非常恰當,包含用大禹治水;用契,這是商朝的始祖。孔子也是商朝的後裔,也是契的後裔,所以他的祖先是教育部長,所以後代出了至聖先師孔子。用了這五個大臣,天下就安定了。這五個人完全清楚所負責領域的工作,非常專業,所以「君貴在知人,臣貴在知能」,他知道這個領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他很清楚。我們假如負責這個領域,一問三不知,那就變尸位素餐,這不行的。包含武王「有亂臣十人」而天下治,他用了十個臣子,天下就安定了,所以「佐不務多,而務得賢俊」。
我們再翻到十六頁三十八句,這些「尊賢」的教誨,其實都在彰顯一定要得到聖賢的人。而除了自身要有德行,要禮賢下士,我們看每個開國的,商湯用伊尹、周文王用姜太公。歷史當中的傳說,周文王見姜太公非常恭敬,還自己拉車服務姜太公,好像是走了八十八步路,所以周朝八百多年的國祚。不知道文王停下來以後會不會說,「早知道再撐幾步。」這核心還在「尊賢」。由於周朝尊賢、尊重讀書人,他的後代縱使朝代結束,也沒有被傷害,這個都是因果。
明朝不尊重讀書人,後來很少讀書人願意為他效忠,都是因果。這因都種在前面一、兩個皇帝。包含宋朝特別尊重文人,所以宋朝的忠臣特別多,岳飛、范仲淹、文天祥,你看這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還有包拯。大家冷靜去看,宋朝為什麼出這麼多文官武將?這也不是偶然,「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經句裡面都有因果關係,人生都是感應。
所以《大學》告訴我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有德才能感召人、才能留得住人。而德行當中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尊重賢德之人、尊重一切的人,所以「無常安之國,無恆治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古人談真理的時候都沒有模稜兩可,都是斬釘截鐵,這是真理,亙古不變,絕對是如此。
我們中心董事黃秋雲女士,她是受英文教育,所以文言文接觸的少。但是她非常不簡單,我在她身上看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她很認真學,她在用心的讀經典,而且還背《群書治要360》,下真功夫。結果很感應,她說,「好,我看我要背第一句是哪一句?」把書一打開就看到了這一句,「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現在這些董事們重要的任務,一年多之後漢學院要開,用人在即,所以祖先保佑,一翻就翻到最重要的這一句。
而且更讓我們歡喜的是,這次師長跟我們首相納吉先生聊了幾個小時,聊得非常歡喜。報紙上也說到,首相對團結宗教非常認同,也很積極在做,師長也讚歎納吉首相是多元宗教團結的使者。我們黃秋雲女士剛好就背了這一句,然後就跟首相分享這一句,當然那個書是中英文翻譯,把這個英文跟首相分享。首相明白這一句,那黃秋雲女士也功德無量,這是治國關鍵的教誨。所以這件事大家有沒有有所啟發?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說不定明天你就遇到哪個國家的領袖,是吧?你看師長老人家這次到斯里蘭卡,寫了一封信給總統,怎麼建設一個國家成為佛教的示範國、成為團結宗教的聖地。這整個做法,老人家都在這封信當中寫出來了。
人要知緣、惜緣、造緣,而聖賢教誨最重要要內化,每個教誨要變成靈魂、變成我們的血液、變成我們隨時的態度。我們都知道有智慧才能幫助別人,怎麼有智慧?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諸位長輩、學長們,今天已經過了半天了,早上大家有沒有給人法布施呢?你們怎麼無辜的看著我,有很多個小時跟人談了這麼多話,有沒有一句法布施?假如沒有,那不就「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也不要講閒話,要「不欣世語,樂在正論」。跟每個人講一句話都是緣分,不能浪費對方的生命,應該珍惜、利益他的人生。不只言語要布施、要供養,一言一行都應該供養,期許自己給身邊的人一個好榜樣,這個才不枉我們接受師長教誨,老人家期許我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我們從剛剛複習的句子,了解到用人的重要性。在經典當中,有非常多賢德之人的標準。當然,我們一般舉人才有個條件,從做人做事當中「舉孝廉」,孝則有德的本,廉就不貪污。還有一個成語,也是個評判標準,叫「德才兼備」。
我們今天這一個主題,我們要知人,才能用對人,那如何知人?用哪些標準?當然首先「欲知人者先自知」。我們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要看清楚別人不容易。所以老子教誨我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先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慧眼才會開,煩惱輕智慧就長,絕對不是用好惡來評判人,那一定不準。
所以我們學習這個單元,第一個,首先自知。接下來會有很多標準。
第二個,知人之後懂得善任,把他用在適當的地方,利益人民、利益團體、利益我們所做的事業。
第三,知人、了解人,我們才知道怎麼幫助他。他的性格上有哪些不足、哪些偏頗,我們了解了才能幫得上忙;從事教學工作,才能因材施教。那一講到教學工作,跟誰有關?除了教書的人以外,領導人也在教團隊,「君、親、師」,當父母的人也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個性一不一樣?連雙胞胎都不一定一樣,應該說不可能完全一樣。
那我們先從了解人的標準來看,我們中國最古老、也是最精闢的一本政治哲學叫《尚書》,都是古聖先王留下來的教誨,在《尚書》當中有講到「九德」,這是一個人才的標準。原文是這麼說的,我們把它打出來一下。(還沒出來。出來了,你們要點個頭給我看嘛。對不起、對不起,默契還沒培養起來,可能我平常待人不好,遇到狀況的時候沒有救兵,所以這個反身、反求諸己很重要。)
「咎繇曰」。咎繇就是皋陶,就是舜用的五個大臣之一,用他負責司法,治理得非常安定。說到,「都!亦行有九德」。他強調到,人的品行有九種類型,我們能清楚了,才能考察人的善惡真偽,他的智愚、賢不肖,就可以分辨出來。
首先講到,「寬而栗」,他非常胸懷寬闊。把「寬」放在第一個,非常有道理,氣量非常深弘。一個人德行從哪裡下手?「擴寬心量」,普天之下沒有不能包容的人,而且能吃虧、不跟人計較,這樣度量才能不斷擴大。他寬容又非常的恭敬謹慎,「栗」是指莊重、莊敬。有些人度量大,但是有些事不夠謹慎,反而「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所以「中道」很重要,中庸之道。度量又大,但是又非常謹慎恭敬,也不會讓底下的人依憑著他的仁慈做壞事。
「柔而立」,他性格很柔和,但是「立」,做事很有原則。他堅持原則,但是不發脾氣,不給人難堪。這個「立」還有柔中帶剛,做什麼事情堅持到底,有所建樹。
大家看到這個「立」字,就要想到我們這一生要有一個目標,叫「三不朽」,不朽就是不會壞,什麼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你在家庭當中,你的德行為你家族的榜樣,「立德」,家道就這樣從身教傳下去。「立功」,為社會做出貢獻,讓你的孩子引以為豪,效法學習。我們看曾國藩先生的後代、林則徐先生的後代、范仲淹先生的後代,包含魏丞相的後代,剛好我有機會接觸到,他們真的所受的家教不同。「立德、立功、立言」,「言而世為天下則」,你的言談充滿智慧,利益你的家庭、利益你生命當中的有緣人。
一般柔和了,有時候不敢承擔,比較退縮,雖然跟人家都不會衝突,但是做不到有為有守,做不到義無反顧。所以大家看,范公一看就很柔和,但是為人民謀福利的時候,那是敢作敢為,任何權勢無所畏懼,置死生於度外,柔中帶剛。包含孔子他平常在家的時候,面對長輩都很謙恭,一般人看到他,覺得這個人不會講話,「似不能言」。所以我們一看就讓人家覺得這個人很會講話,這不是好現象,像我就是這樣,鋒芒畢露,必非遠器,不是能夠深謀遠慮的人,應該德才要內斂才對。孔子平常在家,很多是他的親戚長輩,他很恭敬,好像不會講話,但是他到朝廷去,辯才無礙,又不失對人的恭敬。辯才無礙很容易變咄咄逼人,所以孔子這個「中道」處處在《論語》當中表現出來。「威而不猛」,很有威儀但不會讓人有壓力;「恭而安」,一切言動很恭敬,但又很安詳不會很拘謹。
第三個特質,「愿而恭」。這個「願」,愨願,就是很老實忠厚,而且又很莊重,這個叫「恭慎保持」,有很好的本質,很實在、老實,但是進退又非常有分寸。
「亂而敬」。這個「亂」,我們想到《論語》說,武王「有亂臣十人」,「亂」就是很會治理,能夠撥亂反正,精於治事,他的治理能力非常高。「而敬」,這個不容易,能力非常高又非常恭敬謙卑。一般假如沒有在德行當中很下工夫,居功容易自傲,恃才容易傲物,他有學問、有學歷了,建立很大的功勞了,有很高的才華,傲慢就不容易伏得住。所以這又有治理之才,又非常的恭敬。我們在一個團體裡面負責一些事情,假如形式上沒有我不能做,無形當中,有時我們人傲慢一起來會拿翹,這會增加領導者很大的壓力,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又耍脾氣了。其實這很損自己的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這是《了凡四訓》當中講的。但假如每天讓領導傷透腦筋,有損忠心,這個會給子孫折福。你說可是我的領導不好,那我Congratulations(恭喜)!領導不好,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你功德太大了。
我舉一個歷史的例子,我們台灣有句話叫「陳林半天下」,可能是福建一帶姓陳、姓林的特別多。林姓是比乾的後代,比干很忠誠,一心為國勸諫,最後還被紂王逼到把心都挖出來,可是他的後代非常昌盛。
其實我們很多人生的道理明白了,任何境界你都會處之泰然。人世間沒有吃虧的事情,假如你遇到的境界真的很難,那剛剛已經恭喜過大家了,為什麼?你遇到的境界很難,那是老天爺瞧得起我們,是不是?你們好像不大認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沒有考驗的人,那是老天爺說這個人扛不了什麼責任,讓他還是隨順自己的習氣去過他的一生吧!扶不起來。所以真正有磨難之人,應該自我期許這一生不白來。
聖教是內學,在這些因緣當中,不管別人對不對,首先我自己這顆心要正,本分要盡,「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這些我們之前都學過了,在「臣術」的經句裡面,「盡忠」。「盡忠」當中我們講到,特別感佩衛國的史鰌,他勸衛靈公勸了一輩子,連死前都交代他的孩子,把棺木放在窗戶底下,不放在正廳。衛靈公去弔唁非常生氣,罵他的兒子,「你這不孝子,居然把父親的棺木亂放。」他兒子講,「這是我父親臨終前交代的,他一輩子沒有能勸動國君用忠臣蘧伯玉,沒有勸動把佞臣彌子瑕去掉,是他的過失,所以他沒有資格放在正廳。」這叫「死諫」,連死都在勸諫,那個忠心不管遇到多大的磨難,被誤解,沒有絲毫的減損。就像范仲淹講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都已經被皇帝誤解貶了那麼遠,那個忠心沒有變。「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實真正的樂在什麼?理得心安,自己不枉聖賢的教誨,所有的心態都跟經典相應,這樣的人心最安。
接著「擾而毅」。「擾」是指順服,很柔和、順服,為人順服;「毅」是內心剛毅堅定。我們常說一個處世的修養叫「外圓內方」,這叫「擾而毅」。我們看女人很柔和,但是我們看《德育課本》裡面,這些女子在面對名節、面對國難的時候,比男人更剛強,寧死不屈,這都是中華文化教化出來的聖賢。
「直而溫」,行事正直,但是處世脾氣溫和。一般正直有時候就比較衝,請問大家你的朋友假如很正直,但是每次講話,你都會很痛苦,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告訴大家,正直的朋友已經很難找了,「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你身邊沒有正直的朋友,這輩子的德行鐵定遲早要出問題。「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弟子規》講到「聞過欣」很重要,正直的朋友你要欣賞,現在這個時代誰喜歡得罪人?真的敢跟你講真話,都是很可貴的朋友,哪怕他態度比較強硬一點,你也要虛心接受。當然另一個角度,正直也不要強勢,也不要講得讓人家下不了台。
「簡而廉」。「簡」是行事非常簡脫,就是很豪爽、不拘小節。但是豪爽的人,有時候小地方會比較沒有注意到,所以這裡「簡而廉」那個「廉」,廉隅,就是行事也非常方正、謹慎,不會疏忽事情,又很豪爽又很謹慎,這又是中道。
我們見過很豪爽的,像吳念博董事長,他心胸很寬闊,對人很豪氣。我記得在河南許昌,當地也邀請他去演講,「《群書治要》論壇」請他講了一堂課。我看到白酒就開始擔心,因為不會喝酒,可是他馬上端著酒杯,因為他看這個形勢可能不喝也不行,當地的官員很熱情,他是在幫我們解套,一看我們這些都是讀書人,可能一下子不能應人家的熱情,他自己馬上衝到最前線去幫我們喝了幾杯。其實他也是書生相,他以前在學院裡教書的,在大專教書的,您一看到他一定看不出他是董事長,看來很像是個學者。我講得這麼高興,明年我們用誠心邀請吳董來跟我們結個法緣,「怎麼創幸福的大家庭?」
他這個月飛了韓國兩次,韓國有個企業受到總統的重視,這個企業所營運的模式叫「新範式」,示範的範,新舊的新,「新範式」這個管理系統方式,在韓國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可是新範式的負責人聽了吳董事長的分享,因為他也是接觸西方的管理比較多,吳董是中國式的管理,他聽完以後馬上跟吳董事長約兩個約定,要他到韓國講課,來聽課的全部都是大企業家,而且告訴他說,「我們應該研究出一套大亞洲管理模式。」我一聽到大亞洲,就想到國父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在當時候三民主義裡面就有講到,整個政治管理,中國有五千年的智慧經驗,西方要跟中國學。西方比我們長的是什麼?科學、機器、知識這方面。而真正種種智慧治理國家的哲學,要跟東方學。當時候孫中山先生就有提到大亞洲的概念。
吳董事長很豪爽,他現在對於整個企業界的貢獻非常大。所以「身脩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你在任何一個行業都能達到這樣的力量。孔子是我們中國的老師,可是他現在的影響力,連美國的教師節都定在孔子誕辰,是吧?那影響力隨著時空,不只沒有改變,還一直在擴大。
很豪爽,但是又非常注意細節,一言一行都很有風度,所謂「彬彬有禮」。我跟他相處了這麼多天,聽到他最常講的一句話叫「不好意思」。比方說一進門,敲敲門,一進來先「不好意思」,他處處都怕打擾人。而他也很細膩,像剛好上個月,李越老師帶著我們盧江中心的同仁、幹部,還有南京居美馨的葉總也帶了一批企業家,一起到吳董事長的單位去參訪、學習。結果因為去了三天之後,李老師就要飛到山西大同,在大同大學有一堂課。吳董事長還詢問到機票的情況,生怕有什麼閃失。他一個董事長,對這麼細節的東西都還是非常用心,這就是「簡而廉」。
「剛而塞」,非常的果敢,很有決斷力,但是有決斷力還要配合一個「塞」,「塞」就是「實塞」,就是實事求是。孔子很擔心一種人,「果敢而窒者」,他非常剛猛,敢作敢為,但是沒有實事求是,道理沒有通達,他一衝,方向衝錯了,全軍覆沒都有可能。所以一個人果斷,還要很踏實、實事求是,這個又不能偏在一方。
「強而義」。非常堅強不屈,堅強不屈好不好?永不回頭好不好?不行,你要符合道義才行,你那哥們義氣都幫倒忙,朋友明明是不對的,你還一直支持他。「君子義以為質」,隨時隨地要以「義」為做人做事的準則,這樣「強而義」,才不會偏。
大家這樣讀下來有沒有覺得古人很有智慧?對人性的觀察很透徹。這一段讀完了,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的差距在哪裡?再來,要期許自己往這個方向去提升,這一生真正對國家、對團體、對社會做出貢獻。真要有貢獻,一定要先「立德」,沒有德,於家、於團體,我們可能只是添亂,不可能真的有貢獻。
所以「彰厥有常,吉哉」,能夠真正重視這九德、表彰這九德,最好的方法,是符合九德的重用他,成為用人的標準,那這個國家就非常的昌順吉祥。這是《尚書》上面的「九德」。
大家記不記得「九德」我們有一起交流過?還是大家一聽,第一次聽的感覺?告訴大家,確實像第一次,但是是第二次,因為我們的「諫太宗十思疏」裡有,太精闢了。這也是依照這些標準延伸出來的教誨。魏丞相那是融會貫通的人,那十個標準也是用人的標準。經文裡面就有講到「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這篇文章要多讀,很精闢。
接下來就是在《群書治要》當中一些觀察和勘驗聖賢之人的方法、標準。我們來看一百八十三句,這是在《呂氏春秋》裡面講到的。
【凡論人。】
大凡衡量一個人。我們在看每一段,首先先觀照自己,您假如是個領導者,再觀照團隊的人才。
【通則觀其所禮。】
『通』是顯達了、發達起來了,觀察他禮遇哪些人。比方他榮顯了,他特別感恩曾經幫過他的人,這個人知恩報恩;比方他榮顯了,為國舉才;比方說他榮顯了,就像范公照顧幾百戶家族,這個人是棟梁之材,這麼有道義情義。假如他一顯達了,統統去禮敬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在那裡攀龍附鳳,這個人不能再繼續提拔,會出問題的。
【貴則觀其所進。】
『貴』,他的地位很尊貴,可以舉薦人才的時候,要觀察他舉薦的人。假如他舉薦的人,都是跟他關係很好,又不是很有能力的,這樣的人很容易結黨營私。當然,任何道理都有通權達變,都要客觀看,不能我們今天說,推薦他熟悉的人就是不好,還有另外一句話告訴我們不要偏在一邊,叫「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個人跟他有過節他還用他,代表這個人不會以私廢公;他雖然推薦自己的人,但是他身邊這個親戚確確實實有德,其他的他就沒有推薦很多,假如說推薦一大堆親戚,能力又很平庸,那當然有問題,他就推薦了兩個親戚,而且都真的有德才,那你還說他結黨,那不就我們搞糊塗了,都要客觀去看。
【富則觀其所養。】
他有錢,看他有沒有供養父母。很多買了好幾棟房子,卻讓父母住在破房子,這種人都是愛慕虛榮的人,決定不能用。他養父母、養貧人,為什麼?「有德此有人」,最後「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他有錢了,有財此有什麼?「用」,看一個人有錢以後,他把錢用在哪裡。他把錢用在孝順父母、用在幫助貧窮的人,他的錢用了之後在增長他的德行。所以「仁者以財發身」,《大學》裡面講,仁慈的人是用錢財不斷的長養他的慈悲心,救濟貧苦。
包含還有一句名言,他是養賢德之人,為國家培養人才,就是杜甫講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心願,他有很多房子讓天下有志氣的貧窮讀書人,都來接受他照顧,好好讀書,最後成就功名,為國服務。這一點子貢做得好,子貢是商人很有錢,孔子教團這麼大,可能子貢出的錢最多。歷史當中沒有很明顯寫出來,所以子貢這一條積陰德,我們相信子貢一定是奉獻很大。
現在有錢,最有價值的,是哪個地方培養傳道的人才,這個是最重要的、最急迫的。我們走了那麼多地方,弘揚中華文化的單位很多,很常聽到的一句話,「我們有錢,我們有地方,我們沒有人!」所以現在全面都是很渴求弘護正法的人才。但人才不像母雞生蛋,咚,就出來了,咚,就出來了,他得要有好的環境,好好厚積薄發、韜光養晦,這時候就需要有力量的人,又能考慮得很深遠的人,來護念這樣的因緣。
【聽則觀其所行。】
聽這個人講話,要觀察他言行一不一致,這是一個說法。《論語》裡面也講,「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可能講到這裡說,「可是對人不要懷疑啊?」有沒有道理?「聽了就相信,幹嘛懷疑?」這理好像又不圓融了?那你去找對象,他怎麼講你都相信,不就被他騙了?他花言巧語,「沒關係,我還是相信人。」結果妳嫁了,遇人不淑,假如妳還幾十年能撐得過來,那我只能給妳深深一鞠躬,妳是真正一輩子都對人不懷疑,那我相信妳的德行也會很有成就,妳能保持幾十年。當然坦白講,妳還會不斷積累經驗的。
今天我們觀察一個人有沒有言行一致,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的信任。「信任」是信任什麼?「人之初,性本善」。信任不能變得沒有判斷力,那不學了還是偏在一邊了嗎?那對方都欺負你的信任,最後他愈偏愈遠,我們也失了護念他的職責了。一個當父母的人一直被孩子騙,騙到他的行為都偏頗了,這樣不對啊。「茍不教,性乃遷」,所以他言行不一致,我們不是對他本善的懷疑,而是什麼?憐憫他變成習氣的奴隸,這才是悲智雙運,看到他的本性,同時又憐憫他的習性。
再來這個『聽則觀其所行』,還有,皇帝君王很聽他的話了,看他有沒有尾巴翹起來了,看他有沒有藉著這個機會謀自己的名利,還是領導愈聽信他,他是抓住這個機會成就領導的德行,然後趕快推展利益百姓的政策,那這個就是行「仁」。
【近則觀其所好。】
觀察他平常,或者比較接近他,了解他的生活狀況,觀察他的喜好、嗜好。有些人好賭博那不行,好喝酒、好女色,這遲早都要出問題。《群書治要》有標準,「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你平常跟他聊天,他一定跟你聊名車、名牌這些東西,那個沒有意思,這樣的人成不了大器。假如你跟他聊天很容易就被他拉過去了,那我們還是掂量掂量自己的功夫,還沒有辦法幫助眾生,不要被眾生度走了,還是要找「以友輔仁」,要先找比自己德行好的人,不然會退步。
想起哪個故事沒有?所以知人,要觀他的朋友。《群書治要》也講過了,孔子要去世前說,「子夏,在我離開以後會進步,子貢會退步。」因為子夏喜歡跟比他有德行的人交往,子貢喜歡這些不如他的人,都聽他的話,所以他就比較會退步。「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這裡觀察他的喜好,他喜歡彈古琴、喜歡寫書法,這個都是「游於藝」,都是在陶冶他的修養,這非常好。平常喜歡讀經書、喜歡讀歷史,聽這些好的教誨、光盤,這些都是好的嗜好。當然嗜好一定要跟道義相應,壞習慣都搞得家裡雞犬不寧,這不行。
【習則觀其所言。】
『習』,就是他比較能接近領導者的時候,看他講的話有沒有跟道相應。其實人沒有去掉貪名利的時候,一跟領導者愈接近,他就會講好聽話,有時候不知不覺,那個習氣會冒出來,自己沒有察覺,這是『觀其所言』。或者這個「習」,就是平常他日常生活的言行。
【窮則觀其所不受。】
他在很困窮、遇到瓶頸的時候,遇到非常窮困的時候,也不接受非分之財,「貧賤不能移」。
【賤則觀其所不為。】
他雖然地位很低賤,但是絕對不愛慕虛榮,不符合義的,絕對不會去做。
【喜之以驗其守。】
用名利,或者滿足他所要的,讓他高興之後,看到他的言行有沒有慢慢失去原則、操守。人有時候一高興,慢慢就順著習氣。所以「諫太宗十思疏」裡面講,「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自己有了權力,賞罰都沒有標準了,喜歡誰就好好的賞他,不喜歡誰就排斥、冷落,這個都不行。
【樂之以驗其僻。】
使他歡樂,然後查驗、檢驗他有沒有遇到歡樂的因緣場合就會陷在裡面,浸淫在裡面不能自拔,那這個人定力還差得遠,所以他在歡樂場中慢慢就走向邪僻了,這不行的。
【怒之以驗其節。】
用不好的態度對待他,看他能不能忍受,來檢驗他。『節』就是度量,人家多麼無理,他不動氣。
【懼之以驗其特。】
在恐懼的因緣當中,檢驗他,『特』是獨特,就是雖然面對很多的挑戰、威脅,檢驗這個人慎獨的功夫,他能不能處之泰然,能不能很坦坦蕩蕩。有時候我們面對一些恐懼的情境,可能自己的名利會有很大的損害,可能我們的心就起起伏伏,他內心坦蕩。
【哀之以驗其仁。】
剛好讓他見到悲慘的情景,他憐憫仁慈的心自自然然流露,就可以觀察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況怒乎?」老百姓偏頗了,不只不能生氣,要憐憫他們。
【苦之以驗其志。】
讓他在困苦的因緣當中、環境當中,檢驗他意志堅不堅強。坦白講,這個時代要對家庭、對社會民族做出貢獻,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這個時代大家沒有倫理道德的基礎,好事多磨。我們能不能「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這個『苦之以驗其志』。
【八觀六驗。此賢主之所以論人也。】
這是有判斷力的領導者用來衡量人才的方法。這是從種種因緣、外在環境來觀察。接著,還有:
【論人必以六戚四隱。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就是從觀察他對父母的態度,所謂「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再來看到他跟兄弟的相處。林則徐先生這個「十無益」真是人生高度的智慧,都是抓根本的,「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這個人連兄弟都不友愛了,他不可能去愛其他的同事、同仁、同學,不可能。人性,他的倫常態度是從家裡建立起來的,再延伸到學校、延伸到整個大的社會,所以看他跟兄弟相處。再來妻子,看他跟他的妻子、孩子。妻子是跟他最親密的,他還保持那一份恭敬,這就不簡單,人一親密容易隨便。堯帝很厲害,很有智慧,他要看看舜王能不能做天子,很慷慨,派兩個女兒到家裡去觀察。父親都是最疼愛女兒的,為了天下,兩個女兒都捐出去,為天下找個好的天子。所以『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他連孩子都管不好,對孩子都沒有責任感,那他當官都是愛慕虛榮,他連骨肉都不愛,他要去愛誰?
現在民主時代這個現象太多了,在外面講得口沫橫飛,離婚,孩子都丟給親戚朋友帶,自己都不照顧。所以大家是不是要投票了?投票要先去調查這個候選人「父母、兄弟、妻子」,不然票不能亂投,那要負因果責任,你選錯了人,閻羅王要加一件過失。
【何謂四隱。交友故舊邑里門廊。】
『交友』是他的朋友關係,我們剛剛講到的「觀友」。我們再複習前面講的,「不知其父視其子」,你不了解這個人,你看他的孩子就可以判斷這個人;「不知其人視其友」,你不了解這個人,看他交的朋友,「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故舊』是他的熟人、老朋友;『邑里』是他同鄉的人;『門廊』是他的鄰居,最好是看到他穿開襠褲長大的,那個長輩看的就很準。
【內則用六戚四隱。】
觀察他的家庭關係、他的鄰里關係,用『六戚四隱』。從外,從他所遇到的這些環境來觀察:
【外則以八觀六驗。】
這樣子:
【人之情偽。】
他是真誠,他的品德如何,還是是虛偽的?
【貪鄙羨美。】
他是比較貪名利、比較庸俗,還是有美德?『羨美』是指美惡,他的優點缺點、人格特質都容易觀察。
【無所失矣。】
從「八觀六驗」到「六戚四隱」,就不容易看人看錯。
【此先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以前聖王識別人才的方法。其實我們自己是領導者,用人是成敗關鍵,所以一定要知人。包含我們給別人推薦人才,要不要知人?要!而且要非常慎重,這個要負責任的。因為推薦人是對方信任我們,而人推薦錯了,可能他的公司會倒、他的團體會瓦解,怎麼可以不慎重推薦人呢?所以「知人」,也是每個人要學習的能力。大家有沒有給人家寫過推薦信?有,很好,那剛剛我們一起看完「八觀六驗」,那得更謹慎一點。
好,那這節課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題海戰術究竟有沒有用?
※手把手教你如何成為學霸(三)每天15分鐘的奇蹟
※如何學習提升自我認知的水平?
※有什麼方式可以鍛煉語言的邏輯性?
※什麼是瓦爾拉斯定理?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