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崇禎帝選擇自殺而不遷都南京?朱棣一句話決定了崇禎的命運

1644年3月18日夜,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和太監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殺,大明滅亡。這正如好多歷史學者所說的結論一樣:明朝的滅亡是一次偶然!崇禎帝完全可以遷都南京,像南宋一樣,建立南明,繼續與起義軍和清軍對抗。

大家想想,南明政權一直持續到康熙年間才被徹底消滅,而這個被消滅的南明一直都是內部派系紛爭不斷,甚至出現了孫可望陰謀篡位,到最後被李定國打得投降清軍。即便是這樣,南明都支撐了這麼久。所以,如果崇禎帝退守南京的話,他作為大明正統,肯定能更好地服眾,也不會出現內訌,從而能集中力量一致抗清。

再說說吳三桂放清軍入關這件事。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是在崇禎帝自殺以後,按照一般的歷史說法來看,崇禎帝死後,吳三桂為了引清軍對付李自成的農民軍,才和清軍合作,後來清軍入關後一發不可收拾,吳三桂也沒辦法。無論這種說法可信不可信,肯定與崇禎帝自殺有關。如果崇禎帝不自殺,吳三桂也不會隨便自亂陣腳,他如果想和清軍合作,首先得在崇禎帝面前說得過去,所以,他多數是不會投奔清軍的。

(清兵入關)

再看看江南的形勢,明朝建立後,經過朱元璋奠定基礎,在明仁宗和宣宗時代,這兩個皇帝開啟了明朝最大的盛世——仁宣之治。仁宣之治的最大作用是,讓江南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雖然在崇禎帝時,北方多災多難,而江南則相對富裕、穩定,崇禎帝遷都江南,天時、地利、人和等都對崇禎帝有利。而且南京在朱棣遷都北京之後,雖然是陪都,但絕不僅僅是大臣養老的地方。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崇禎遷都南京,肯定會東山再起。因為當時雖然天下大亂,但是到最終的話,農民軍還是會偏向於漢人政權大明。通過史料,我們了解到,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部下領導的大西和大順部隊後來就是南明的最主要的幾個主力部隊之一,其中孫可望、李定國這兩位名將就是張獻忠的部下。大家想想,康熙帝削番討伐吳三桂的時候,當年的大漢奸以「反清復明」的口號下戰鬥檄文,都能號召好多反清力量與清朝對抗,更別說崇禎帝去號召抗清了。

(吳三桂「反清復明」的戰鬥檄文)

按理說,崇禎帝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遷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崇禎帝卻自殺了,他自己只是說:「對不起列祖列宗」。崇禎帝是個悲劇皇帝,其實他悲劇的命運,早就由朱棣決定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時,都城是南京,朱棣篡位後,遷都北京。他遷都北京,並不是因為他之前的封地就在北京,他習慣住北京,更重要的是,北京離蒙古近,隨時可以防止蒙古南下。朱棣死前的遺囑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天子守國門,郡王死社稷」。也正是這樣一句話,決定了崇禎帝最終的悲劇命運,無論如何要守住北京,守不住的話,唯有一死。特別是在國難當頭,更不能逃跑。

(崇禎帝自殺殉國)

其實,明朝雖然所謂的「奇葩」皇帝很多,但是這些皇帝雖然看起來不理政事,但是對國家還是一直很關心的,包括20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一直都關注著朝廷上下的動靜,關鍵時候會出來收拾一下局面。包括「土木堡之變」中被蒙古俘虜的明英宗,一直都堅持不投降蒙古,他雖然在政治和軍事上無能,但是在民族大義方面卻表現得非常勇敢。

所以,當好多人都在指責崇禎是如何窩囊、如何軟弱的時候,應該想到,他內心的苦楚怎麼能隨便說出來呢?真正正氣凌然,真正有骨氣的人是不會把自己的正氣和骨氣掛在嘴邊的,功過是非,後人自有論斷。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收藏、轉發、評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 夫妻船上遇難,丈夫不顧妻子獨自逃生。最後妻子向丈夫喊了一句話,讓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不想做情婦、兒子問我的一句話令我尷尬不已
那些讓你感觸很深的話
形容時間過得快的句子你知道的有哪些?
夫妻船上遇難,丈夫不顧妻子獨自逃生。最後妻子站船上向丈夫喊一句話,讓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TAG:一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