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槃 中國現代交誼舞
鳳凰涅槃 中國現代交誼舞
馮京三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在遠古的君子之國,有一種神鳥,名字叫鳳凰,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風是雄、凰是雌。鳳凰生長了五百年也會老,老的時候,他們就去收集香木,集中起來,燃起篝火。老鳳凰撲進篝火,在篝火中蛻變,就會變成更加美麗的新鳳凰,而且永遠不會再老死。這個美麗的傳說,就是鳳凰涅槃。
五.四運動時期,郭沫若先生用白話文作了一首長詩《鳳凰涅槃》,讚美新生事物,讚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
新生事物的誕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歷經磨難的。但是,在經歷了痛苦的煎熬磨難後,會在烈火中誕生出一個更加美麗,永遠年輕的新生命。中國現代交誼舞就是這樣一個經歷了「鳳凰涅槃」的新生事物。
在改革開放30年來的今天,在中國的所有的城市中,每天,在清晨的晨練場所和夜晚的健身場所,你都能看到跳交誼舞的人群。人們在音樂中翩翩起舞,沒有人組織,也沒有人干預,大家都習以為常。跳的人開心,看的人也開心,男女老少,歌舞昇平,顯示了人們對和諧生活的滿意和自信,這就是中國老百姓的交誼舞活動。這個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人民群眾自發開展起來的中國現代交誼舞文化創新運動。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中國現代交誼舞文化創新運動」,我們將陸續分標題深化論述。
中國現代交誼舞文化創新運動的起源
說起這個交誼舞文化創新運動的起源,要從1979年開始.。1979年的春節,中央電視台播放了一個舞蹈節目,演出單位是共青團中央,演出的節目是集體舞圓舞曲《青春圓舞曲》。共青團中央也許只是作為一個舞蹈節目來演出的,但老百姓看了這個節目,想到的卻是:交際舞開放了。
當時,叫交際舞,而不是叫交誼舞。交際舞是延續50年代,甚至更早一些年代的叫法。因為,交際舞都是在一些特定場合,有特殊身份的人參與的活動。一般老百姓是無緣參與這種舞蹈活動的。這種「特殊」的舞蹈活動,因此在很長一個歷史年代為老百姓所誤解。這種誤解,在中國的專業舞蹈工作者中同樣存在。
但是,當時的很多年輕人,由於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性,在看了共青團中央的《青春圓舞曲》後,非常高興,立馬開始行動起來。
北京的楊藝老師在談到當時的情況時,有這麼一段話:
「1979年,改革開放第一年。這年的除夕夜,人民大會堂的聯歡會上,第一次出現了消失多年的交誼舞,這被普遍解讀為舞禁初開的徵兆。在此之前,跳交誼舞是不被允許的,「文革」期間叫封資修。1957年反右以來,交誼舞等於是被禁止了,只有像政協俱樂部這樣的少數地方才有。人民大會堂聯歡會上的信號,將民間的激情瞬間引爆。」
當時,在南京。本人看了共青團中央的《青春圓舞曲》節目後,第二天,我到廠里值班,在廠里碰到了曾在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扮演「阿香」的張老師。說起昨天晚上的節目,自然就講到了交際舞。張老師是前線歌舞團的老演員了,曾經和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都跳過舞。大家說著,也就比划起來。我當時不會跳。不過,跟著比划了幾下,居然基本上能轉起來了。回到家,我就自己練,馬馬虎虎地算會跳「快三步」了。
在當時的年輕人中,會跳一點舞,那可真是寶貝了。其實,我也就是能轉起來而已,但這「會跳舞」的名聲,卻很快傳了出去。一幫幹部子弟找上門來,要學跳舞,沒辦法,只好和他們約好,到玄武湖白苑飯店的門口,去教他們。那時,我實際上也不會跳,更別說教人了。大家就是二個人拉著手,按照「咚達達、咚達達」的節拍,想辦法轉起來而已。轉的比較溜了,好像就是跳舞了。我們幾對人,你撞我,我踩你,這麼一鬧騰,很多夜遊玄武湖的人都圍上來觀看。那情景就像現在的很多露天舞會一樣。南京,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場露天「舞會」,就屬那次在玄武湖學舞的「舞會」了。
接著二天,我們還在白苑門口學跳舞。白苑門口是水磨石的地,光滑,轉起來比較容易。第四天,就有人出來不讓在白苑門口跳了,我們只好轉移到球場。球場的地不好,對付著也能玩玩。但還是有人來不讓跳,最後,把我們驅逐出了玄武湖。
過了些日子,朋友們找到一個地方。那時,南京金陵飯店剛開始動工拆遷。一家照相館搬空了,朋友們決定在那裡搞個室內的舞會。當天晚上,動靜搞的大了點,來的朋友多,好奇想看看的人也多。這下,把警察叔叔給招來了。二台大「三洋」的收錄機給沒收了,跳舞的人,也一鬨而散。
後來,我在廠里配電房的一個空房間中,和朋友們練了幾次舞。一台老式的留聲機,二張膠木的老唱片。老唱片上不是舞曲,我們又不怎麼會跳,也就是瞎比劃,玩個開心而已。
在朋友家,也搞過幾次舞會,用的是磚頭塊樣的錄放機,放的是鄧麗君的歌。鄧麗君的歌大多數是中四、慢四的曲子,於是我們開始流行跳中四、慢四。再後來,傳來了「水兵舞」,據說是美國水兵留下來的一種舞,上海有一幫當年的「小開」,現在的「老杆子」會跳。於是,我們拐彎抹角地也學了點「水兵舞」。
當時在南京,除了我們在跳舞,還有其他的人在跳,只是大家互相不來往。要論水平,我們是最差的,因為我們都是一些不會跳舞的年輕人,學舞,也是七零八落地到處學,找到什麼就模仿什麼。而我們知道,外面有很多交際舞的高手,他們大多數是在上海十里洋場上混過的人。當時,跳舞不是一件「好事」。在南京沒有公開的培訓班,公開的舞場好像都沒有。就連我們喜歡跳舞的人,在思想上也是屈從當時的社會偏見。沒有舞蹈文化修養,對交際舞,沒有自己的認識,區分不了好壞,人云亦云。因此,儘管我們喜歡跳舞,但內心裡也很模糊。舞是沒怎麼跳,身上卻像染上了一個大污點。
1980年6 月14日,公安部、文化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取締營業性舞會和公共場所自發舞會的通知》,要求「公園、廣場、飯館、街巷等公共場所,禁止聚眾跳交際舞」。
接下來的1983年5 月,公安部和文化部再次聯合發布《關於取締傷風敗俗舞會的通報》,重申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開辦營業性舞會和變相營業性舞會。
這些文件,我們當年沒看見,甚至可以說,根本不知道。我們遭遇的倒霉事是體現在加工資時,受到歧視。
當時的工資低,四十幾元一個月,加幾塊錢工資,在社會上地位就可以提高一層。當時加工資不是普加,而是只加40%,另外有60%的人還加不到。為了加這幾塊錢工資,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同事反目,親朋絕情的故事就多了,想爭取一個加工資的名額,比現在考大學要難十倍。像我們這種有跳舞「污點」的人,整個就自然淘汰了。
同樣是在南京,一個電影演員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那是一個新生事物不斷進駐、但周圍環境依然保守的年代:交際舞、鄧麗君、紅旗車……這些不是普通百姓生活中可以夠到的東西,當時的社會意識中,交際舞就是耍流氓,鄧麗君是靡靡之音,但是對一顆青年的心來說,他又分明感受到這種生活方式帶來的那種自由而新潮的愉悅。」
為這個愉悅,他坐了幾年牢。
還有更厲害的。(網上摘錄)
「西安有一個叫馬燕秦的中年婦女,性頗風流,喜跳舞。「嚴打」以前,公安派出所曾經找過馬燕秦,詢問她的跳舞情況。馬燕秦一口氣講述了數百個一起跳過舞的男女,有些男人還和她有過更親密的關係。派出所的本意是嚇一嚇她,使她不要太招謠。他們沒有想到馬燕秦根本不顧臉面,既無法用損害名譽使她有所顧忌,又沒有法律能夠制約她,只好賠著笑臉將她送走。八三年「嚴打」開始,警察們獲得了尚方寶劍,不僅將馬燕秦收監,而且陸續抓審了三百多人,成為轟動三秦的特大案件,《山西日報》以整版整版的顯要位置多次報導案情。這件案子由於太大,審理一時難以完結,躲過了「嚴打」最高峰,直到八四年才結案。有些知道內情的人說,如果高峰時判決,至少槍斃十幾個人。就是躲過了高峰,還是槍斃了以馬燕秦為首的三個人,另有三名死緩和兩名無期徒刑 ,有期徒刑則多得不值一提了。三個死緩和兩個無期徒刑全曾經和我同關過一間號子,我看過他們的判決書,也和他們一起討論過這個案子,下面可以略介紹幾句。李兆勝,和馬燕秦舉辦過兩次家庭舞會,並有過一次性行為,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袁定之,是馬燕秦女兒的朋友,由於堅決不承認和馬燕秦有性行為,屬態度惡劣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楊和風,舉辦過一次家庭舞會,邀請馬燕秦等人跳舞,尤為嚴重的是還有在西安上學的洋學生參加,本人也不承認和馬燕秦有過性關係,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馬修士,多次參加馬燕秦舉辦的舞會,判無期徒刑。 惠黎明,是自己籌組的樂隊指揮,為馬燕秦的舞會伴奏,判無期徒刑。」
比起上面的那些人,本人少加了二級工資,算是有福氣了。
這是改革開放初期,交際舞在中國的曇花一現。交際舞還不是交誼舞,交際舞本身其實也是有好壞區別的。但是,由於歷史上,西方人用交際舞最壞的一面欺辱中國人太多,因此,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交際舞是一種不好的東西。為此全國各地追趕這種時髦的年輕人,或輕或重,為沾染了交際舞而付出了代價。
2009、7、18.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史為何總也擺脫不了「治亂興亡」的周期現象
※中國女人為何願意嫁老外?
※一定得了解的中國正統風水學
※寰行中國橋 | 有哪些讓世界側目的中國橋
※禪的歧途 中國佛教禪宗網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