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茶
05-26
茶葉的外形、內質都具優良品質,又名聞全國、蜚聲海外的茶葉,應稱為名茶。作為茶葉原產地的我國,歷古以來良種不斷,名茶輩出,名揚四海。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現有各類名茶多達900餘款。其中屬國家級的品種就有160多個。1997年全國名茶產量約10萬噸,佔全國茶葉總產量的百分之十六,產值近40億元,幾佔全國茶葉總產值的百分之五十。黃山毛峰著名綠茶,創製於清光緒年間,主要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地區,故名。以松谷庵、弔橋庵、雲谷寺、桃花峰等地所產,質量最佳。黃山地區乃雲霧之鄉,長年雲霧瀰漫,「奇松、怪石、溫泉、雲海」乃黃山四絕。水氣凝重,山風穿流,雲霧奔、涌、升、降、飄、逸、明。滅,毛峰茶即在如此環境中誕生。早在宋代時,黃山產茶即有「早春、英華」之稱。明代採制成「黃山雲霧茶」,至清末始有「毛峰』名茶。該茶按質量分為特級、一、二、三級和一般五種。特級毛峰從採摘到精製,功夫極精。其特點是:芽葉肥壯勻齊,細扁稍捲曲,白毫多而顯露,形似雀舌,色澤油潤光亮,綠中稍帶金黃,色似象牙。沖泡時霧氣結頂,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持久似蘭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謂「清秀脫俗,茶中仙子」。泡好的黃山毛峰茶芽葉直豎懸浮,繼而徐徐下沉。毛峰茶在茶涼之後,仍有餘香,人稱「幸有冷香」。有「輕如蟬翼,嫩似蓮須」之說。黃山毛峰以清明時節採制的最為香鮮。太平猴魁著名綠茶。屬綠茶類尖茶,為我國「尖茶之冠」。尖茶特點是葉芽挺直肥實,兩頭尖而不翹,不弓彎、不鬆散。太平猴魁產於安徽省太平縣猴坑、鳳凰山、獅彤山、雞公山、雞公尖一帶,其中以猴坑所產質量最為上乘。相傳本世紀初,有人到猴坑定購茶葉,發現當地所產之魁尖質量最佳,即在此基礎上經過細緻加工,用鋁罐盛裝出售,稱為「猴魁」。該茶製法經殺青和烘焙兩道工序,不經揉捻,茶汁未出,故杉耐沖泡。成茶外形肥壯,平扁挺直,兩葉包一芽,如含苞蘭花;主脈暗紅,俗稱紅絲線;高香醇味,回味鮮甘,湯色清澈,葉底黃嫩。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尖茶一至五級共七級,以猴魁為首。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碧螺春茶我國著名綠茶。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東西兩山,故又有「洞庭碧螺春茶」之名。關於其名的來歷,一說該茶色澤碧綠,外形蜷曲如螺,每於春天採制,故名。而據清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洞庭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初未見異。清康熙某年,按候而采,因筐不勝載而置林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者爭呼「嚇殺人香」(吳地方言),遂以此為名。後康熙南巡太湖,頗以為此名不雅,因茶產於碧螺峰,乃欽賜「碧螺春」為茶名。碧螺春外形纖細捲曲呈螺形,茸毛遍布,銀綠隱翠,具花香果味之天然質地。有「香鮮濃、味鮮醇、色鮮艷」三鮮之說。該茶以「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著稱。由嫩梢初展的一芽一葉(俗稱雀舌)精製而成。碧螺春新茶具清鮮奶油香,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香氣芬芳,味醇而淡,入口爽甜,飲後有回味。人們稱頌其「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碧螺春茶的製作極為精細,其與眾不同之處是:高溫殺青、熱揉成形、揉團顯毫。文火乾燥四過程連續操作,一鍋到底。所謂「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揉中有炒」,其高超的炒制技藝,更顯出外形的美和內在品質之優良。傳說原先該茶並不是用火焙乾,而是採摘後以薄紙裹之,置女郎胸前用體溫焙乾。碧螺春茶原分為七級十三等:一級一等、一級二等;二級三等、二級四等;三級五等、三級六等;四級七等、四級八等;五級九等、五級十等;六級十一等、六級十二等;七級十三等計十三個品種等級,1997年始,改七級十三等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計五個等級。「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長期以來,碧螺春茶以「天下第一茶」享譽中外。龍井茶我國著名綠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分為獅峰龍井、梅塢龍井。西湖龍井三種。始產於宋代,明代益盛。龍井茶在清明前採制的叫「明前」,穀雨前採制的叫「雨前」。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龍井茶泡飲時,但見芽芽直立,湯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葉、俗稱「一旗一槍」者為極品。先時此茶按產期先後及芽葉嫩老,分為八級,即「蓮心、雀舌、極品、明前、雨前、頭春、二春、長大」。今分為十一級,即特級與一至十級。一斤特級龍井,約有茶芽達三萬六千個之多。獅峰龍井為龍井茶中之上品。該茶採摘有嚴格要求,有只採一個嫩芽的,有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的。其制工亦極為講究,在炒制工藝中有抖、帶、擠、挺、扣、抓、壓、磨等十大手法。操作時變化多端,令人叫絕。清代品茶名家讚譽龍井:「甘香如蘭,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後感太和之氣瀰漫齒額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窨花茶茶葉分類製造工藝歷代貢茶十大名茶茶葉介紹茶葉分類:茶色發酵季節調萎製造茶樹薰花焙火產地新陳茶茶類的劃分可以有多種方法。有的根據製造方法不同和品質上的差異,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即青茶)、白茶、黃茶和黑茶六大類。有的根據我國出口茶的類別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緊壓茶和速溶茶等幾大類。有的根據我國茶葉加工分為初、精製兩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將茶葉分為毛茶和成品茶兩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五大類,將黃茶歸入綠茶一類;成品茶包括精製加工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緊壓茶和速溶茶等類。有的還從產地劃分將茶葉稱作川茶、浙茶、閩茶等等,這種分類方法一般僅是俗稱。還可以其生長環境來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另外還有一些「茶」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茶,但是一般的飲用方法上與一般的茶一樣,故而人們常常以茶來命名之,例如蟲茶、魚茶。有的這類茶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它不是茶了,例如絞股藍茶。將上述幾種常見的分類方法綜合起來,中國茶葉則可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部分。按茶色不同來分類綠茶炒青綠茶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鳳眉,秀眉,貢熙等)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細嫩炒青(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針等)烘青綠茶普通烘青(閩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蘇烘青等)細嫩烘青(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華頂雲霧,高橋銀峰等)曬青綠茶(滇青,川青等)蒸青綠茶(煎茶,玉露等)紅茶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煙小種等)工夫紅茶(滇紅,祁紅,川紅,閩紅等)紅碎茶(葉茶,碎茶,片茶,末茶)青茶閩北烏龍(武夷岩茶,水仙,大紅袍,肉桂等)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台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烏龍等)白茶白芽茶(銀針等)白葉茶(白牡丹,頁眉等)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黃小茶(北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黃大茶(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四川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等)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詳細內容>>按發酵程度不同來分類茶葉中發酵程度的輕重不是絕對的,當有小幅度的誤差,依其發酵程度大約紅茶95%發酵,黃茶85%發酵,黑茶80%發酵,烏龍茶60~70%發酵,包種茶30~40%發酵,青茶15~20%發酵,白茶約5~10%發酵,綠茶完全不發酵。而青茶之毛尖並不發酵,綠茶之黃湯反有部份發酵。國際上較為通用之分類法,是按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來作簡單分類。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綠茶青茶(烏龍茶)紅茶0%15%20%30%40%70%100%龍井、碧螺春等清茶茉莉花茶凍頂茶鐵觀音白毫烏龍紅茶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窨花茶茶葉分類製造工藝歷代貢茶十大名茶茶葉介紹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溪鐵觀音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廬山雲霧凍頂烏龍祁紅蘇州茉莉花茶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儘管現在人們對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統一,但綜合各方面情況,名茶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關鍵在於有獨特的風格,主要表現在茶葉的色、香、味、形四個方面。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個特色而聞名。如岳陽的君山銀針,芽頭肥實,茸毫披露,色澤鮮亮,沖泡時芽尖直挺豎立,雀舌含珠,數起數落,堪為奇觀。其二,名茶要有商品的屬性。名茶作為一種商品必須在流通領域中顯示出來。因兒名茶要有一定產量,質量要求高,在流通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三,名茶需被社會承認。名茶不是哪個人封的,而是通過人們多年的品評得到社會承認的。歷史名茶,或載於史冊,或得到發掘,就是現代恢復生產的歷史名茶或現代創製的名茶,也需得到社會的承認或國家的認定。由於我國名茶種類繁多,在此僅對不同茶種的有代表性的少量名茶作一概述。西湖龍井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這裡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上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過去,都採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在,一般採用電鍋,既清潔衛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複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黃山毛峰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裡常年雲霧瀰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松或倒懸,或愜卧,樹形奇特。黃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雲、松、石的統一,構成了神秘莫測的黃山風景區,這也給黃山毛峰茶蒙上了種種神秘的色彩。黃山毛峰茶園就分布在雲谷寺、松谷庵、弔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50度。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層深厚,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在這特殊條件下,茶樹天天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而黃山茶葉在300年前就相當著名了。黃山茶的採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制茶季節,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峰的品質特徵是:外形細扁稍捲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代貢茶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清代合籮茶廣東信宜清君山銀針湖南嶽陽君山後唐—清末貴定雲霧茶貴州貴定雲霧山區明—清黃郎毛尖四川涼山清代牛抵茶湖南石門宋代—明代九龍茗茶江西安遠縣九龍山雍正五年五蓋山米茶湖南郴縣五蓋山明代青城茶四川灌縣青城山唐代天目青頂浙江臨安天目山明代雁盪毛峰浙江雁盪山明代白毫銀針福建閩北北宋敬亭綠雪安徽宣城敬亭山明末清初蒙頂雲霧四川蒙頂山唐代—清代顧渚紫筍浙江長興顧渚山唐代—明洪武8年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窨花茶茶葉分類製造工藝歷代貢茶十大名茶茶葉介紹紅茶是發酵茶,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工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紅茶創製時稱為「烏茶」。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我國紅茶品種主要有:祁紅—產於安徽祁門、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紅—產於雲南佛海、順寧等地;霍紅—產於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蘇紅—產於江蘇宜興;越紅—產於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紅—產於四川宜賓、高縣等地;吳紅—產於廣東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祁門紅茶祁門紅茶又稱「祁門功夫茶」。「祁門烏龍」。安徽省祁門、貴池等地出產的名茶。品質優異,以其芬芳郁馥、醇厚甜潤而馳譽中外,在紅茶中最負盛名。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祁門山區自然環境優越,雲霧瀰漫,空氣濕潤,向有「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之說,極宜茶樹生長,品種亦極為優良,經精工細作,更顯其獨特魅力。該茶特點是:色澤烏潤,條索緊細,鋒杪秀麗。湯色紅艷透明,葉底鮮紅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雋永,即使加入牛奶仍不減茶香,向以高香聞名,其似果香,又似花香,素有「祁門香」之稱,終聲譽日隆,超過了當時已極負盛名之福建「閩紅」。祁門紅茶的製作頗費工夫,故亦稱「祁門功夫茶」。解放後,祁門紅茶更精益求精,產品遠銷英國、德國、荷蘭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飲譽世界。閩紅功夫茶福建名茶。因製作頗費工夫而聞名。分別有產於政和、松溪兩地的「政和功夫」。該茶特點是:條索緊結,肥壯重實,色澤黑褐油潤,香氣濃郁,滋味醇厚帶甜,入口舒爽,湯色紅濃,葉底紅艷而明亮。有產於福新縣白琳鎮的「白琳功夫」。其特點是:條索緊細如線,白毫叢生,色澤紅褐,略帶乾草味。滋味清甜,湯色黃亮鮮艷,而葉底明凈。茶詩我國既是「茶的祖國」,又是「詩的國家」,因此茶很早就滲透進詩詞之中,從最早出現的茶詩到現在,歷時一千七百年,為數眾多的詩人,文學家已創作了不少優美的茶葉詩詞。我國狹義的茶葉詩詞是指「詠茶」詩詞,既詩的主題是茶,這種茶葉詩詞數量略少;廣義的茶葉詩詞不僅包括詠茶詩詞,而且也包括「有茶」詩詞,即詩詞的主題不是茶,但是詩詞中提到了茶,這種詩詞數量就很多了。我國的廣義茶葉詩詞,據估計:唐代約有500首,宋代多達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總數當在2000首以上,真可謂美不勝收、琳琅滿目了。現撿其部分貢獻給大家。一、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被後人尊為茶中亞聖,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飲茶歌》是他在品嘗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之作,是一首著名的詠茶的七言古詩: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射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月團喻指茶餅)二、齊已的《詠茶十二韻》是一首優美五言排律。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賦客秋吟起,禪師晝卧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松黃干旋泛,雲母滑隨傾。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三、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詩》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茶聯茶聯,乃是我國楹聯寶庫中的一枝奪目鮮花。相傳最早始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自唐至宋,飲茶興盛,又受文人墨客所推崇,因此,茶聯的出現,至遲應在宋代。但目前有記載的,而且數量又比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鄭燮為最。清代的鄭燮能詩、善畫,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寫過許多茶聯,如下: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雷言古泉八九個,日鑄新茶三兩甌。山光撲面因潮雨,江水回頭為晚潮。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代茶聯更多,現擇錄部分如下:1、為愛清香頻入座,欣同知已細談心。2、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3、四海咸來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4、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5、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6、得與天下同其樂,不可一日無此君。7、塵慮一時凈,清風兩腋生。8、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9、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10、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11、美酒千杯難成知已,清茶一盞也能醉人。12、茗外風清移月影,壺邊夜靜聽松濤。13、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14、秀萃明湖游目頻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情正及採茶時。15、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16、菜在街面賣,茶在壺中吐香。17、龍井雲霧毛尖瓜片碧螺春,銀針毛峰猴魁甘露紫筍茶。18、疑成雲霧頂,飄出晨露香。19、剪取吳淞半江水,且盡盧仝七碗茶。20、四方來客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21、陸羽搖頭去,盧仝拍手來。22、佳肴無肉亦可,雅談離我難成。23、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圓。24、禪榻常閑,看裊裊茶煙隨落花風去;遠帆無數,有盈盈軌水從罨畫溪來。25、秀萃明湖,游目頻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採茶時。26、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27、飲一盞新綠,染滿身清香。28、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揚落花風。29、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30、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因著《茶經》而名揚四海,被譽為「茶聖」、「茶宗」、「茶祖」、「茶仙」、」茶神」。他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家庭。自幼好學,唐天寶十一年(752)出巴山,涉峽州,考察茶事,結識不少社會名流。22歲,陸羽潛心於茶事研究和著述。至乾元三年(760),開始隱居湖州苕溪一帶搜集採茶、制茶、飲茶的資料,四年後,他根據32州調查資料,寫成《茶經》初稿。其後,在大量讀書,翻閱資料的基礎上,《茶經》才被修訂成書,出版於建中元年(780)。《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在七千餘字的著作中,凡栽茶、採茶、制茶、飲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寫到了。他寫工具和器皿的運用,不僅說明了技術問題,而且也說明了文化的演變和區別。作者在寫《茶經》的過程中,還十分重視長興顧渚山紫筍茶。他將該地紫筍茶與別的茶種進行比較,說:「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紫筍一名遂由此而得。陸羽向常州太守李棲筠推薦紫筍茶為上品茶,可作貢茶入貢;常州大守以宜興茶貢額不足,遂令長(興)宜(興)共同交納入貢。後經朝廷規定。山陽(湖州所轄長興縣)山陰(常州所轄宜興縣)會集起來,一起入貢。每年立春後45日,吳(吳興,今湖州)、常(常州)兩州刺吏在宜、長兩縣交界的懸腳嶺境會亭相聚,有歌有舞,人們像過節日一樣。有白居易的詩為證:」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湖州刺史杜牧《題茶山》詩,歌頌:「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東吳地區的山水,首推顧渚秀麗;此山所出貢茶,自然優於他處,當為「瑞草」之冠!詩人還有一首《人茶山下題水口草市絕句》,直接寫到長興縣水口鄉,那是產、制紫筍茶的地方。晚唐詩人皮日休的《茶人》,開頭就寫:「生於顧渚山,老在漫石塢」,說茶人生在顧渚山,老在顧渚山,終身生活在這因生產貢茶而聞名的地方。陸羽在顧渚山一帶寫《茶經》,在貢茶院監製紫筍茶,提高了顧淆紫筍茶的知名度。紫筍茶不僅唐時被列為貢茶,並歷經宋、元、明;然至明朝,貢額大大減少,至清初名茶漸次失傳。解放後對紫筍茶的試製得到成功,並逐步有了發展。陸羽把湖州、長興看作第二故鄉,湖、長人民也忘不了一代茶祖陸羽。湖州市早就開設了陸羽茶館,水口鄉顧渚山麓也建造了陸羽山莊,陸羽茶莊。重建忘歸亭。重拓金沙泉。眼看清澈的山泉汨汨長流,遙想陸羽當年聚集山僧野老品茗於此,我們今天在這裡飲茶,也是人間一大快事呀!(呂晴飛)茶聖陸羽說茶不能不說陸羽,陸羽的身世頗有傳奇色彩。陸羽本是一名戰禍中難民的棄兒,由竟陵龍蓋寺住持積公從湖邊抱回收養,轉託於李老家中。童蒙時代接受儒學,後來在積公身邊當小沙彌,兼作僮役,抄寫經文,學習佛事,供奉茶水,服侍師父。他不願為僧,卻愛讀詩文,曾與積公辯論佛儒之道激怒了師父,被罰為賤役,洗廁刷牆,割草放牛,並常受師兄的鞭撻。繁重的勞務,加上嚴酷的折磨和責罰,都不能使生性倔強的陸羽回心轉意。他決不皈依佛門。13歲時,終於逃離了龍蓋寺,獨自謀生。最初他匿身於雜耍戲班裡,充當丑角。時而替戲班編劇本作曲。以後又撰寫「謔談」三篇,在戲台上表演後博得觀眾好評,賣座率高,他的名氣也因此大了起來。雖然如此,他在空閑時仍手不釋卷,學業較前更加進步。李齊物謫守竟陵,巧遇陸羽,發現其材可以深造。於是升他為伶師,親授詩文,還推薦他去火門山鄒夫子門下授業,使他有機會苦學七年。天寶11年(公元752年),陸羽19歲,學成下山,回到竟陵城外的西湖畔。陸羽為人正直,講義氣,守信用,多詼諧,善言談,生性淡泊,不慕名利,到處為家,隨遇而安,他當過地方小官,在他任職期間,以傣祿所得積了一些錢。有了錢,他也知道享受。可他的享受與眾不同。他不求生活奢侈,而是買了最好的茶葉和茶具。烹煮香茗與朋友同享,這是他唯一的樂趣。這與從小就在龍蓋寺受積公泡茶的影響分不開。他由嗜茶而對茶進行研究,終於形成了一種向社會推廣的學問。從那時起,他已決心寫《茶經》,讓後人都知道種茶、焙茶的技術以及飲茶、品茶的益處和樂趣。不久,李齊物改官別處,朝廷另派禮部郎中崔國輔來竟陵郡。崔也時常邀陸羽宴遊,共品佳茗。兩人過從甚密,遂成莫逆。陸羽的志趣不在功名利祿,而是以身許茶。他的抱負和決心得到崔國輔的讚許和支持,崔公將自己心愛的白驢,烏犎牛和文槐書函贈送給陸羽,並乘船親自送他出西江之濱。21歲的陸羽,從此開始了對茶的考察遊歷。他一路風寒,飢食乾糧,渴飲茶水,經義陽、襄陽,往南漳,進入四川巫山。每到一處,都與當地村叟討論茶事,詳細記入「茶記」。還將各種茶葉製成大量標本,隨船這回竟陵。最後隱居苕溪,從事對茶的研究著述。他歷時五年,以實地考察茶葉產地32州所獲資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研究著作《茶經》的初稿。以後又經增補修訂,於五年後正式出版,時年已47歲。歷時26年完成這部巨作。《茶經》面世後,陸羽名揚海內。不久唐皇慕名而召見他,有意留他在京為官,但他陳辭不就,仍周遊各地,推廣茶藝,影響所及,茶事大盛。唐朝以前,茶的用途不廣,一般只把它當作藥用,僅少數地區以茶作飲料。茶盛於唐,是陸羽出世之後,竭力主張飲茶,於是茶的地位日益提高,自此以後,茶因此成為有經濟價值的商品,致使朝廷要徵收茶稅。又因文人墨客士大夫飲茶之風日盛,飲茶品茗遂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此,人們歸功於陸羽以身許茶的精神和他的《茶經》。陸羽72歲時病逝於湖州天杼山。死前,他有一首《六羨歌》:「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充分體現他的人品似茶葉一般清純。(許四海)真茶與假茶真茶與假茶,既有形態特徵上的區別,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異。據唐代陸羽《茶經》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莖如丁香,根如胡桃」。茶葉則由茶樹幼嫩芽葉經採摘、加工而成,有其獨特的功用,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所稱:「凡諸茶,味苦甘,微寒無毒,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決定茶葉功用的是其內含的生化成分,這是近代藉助化學分析方法逐漸揭示的。假茶,乃是用形似茶樹芽葉的其他植物的嫩葉,如柳樹葉、冬青樹葉、女貞樹葉、槭樹葉等,做成類似茶葉的樣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民身體健康。真茶與假茶,對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只要多加註意,是不難識別的。但有時把假茶原料和真菜原料一起拌和加工,就增加了識別的難度。真茶與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審評的方法進行鑒定。即運用視覺、味覺等器官,對茶葉固有的色、香、味、形特徵,用看、聞、摸、嘗的方法,判斷茶葉的真假。鑒別時,通常先用雙手捧起一把干茶,聞茶葉的氣味。凡具有茶葉固有的清香者,為真茶;凡帶有青腥氣或其他異味者,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葉用火灼烤,真茶與假茶的氣味更易識別。其次,可從茶葉的顏色來區別。抓一把茶葉放在白色的瓷盤上,攤開茶葉,細心觀察,若綠茶深綠,紅茶烏黑,烏龍茶烏綠,為真茶本色。若顏色雜亂而不相協調,或與茶葉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如果聞香觀色還難以判斷,那麼,可取少量茶葉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沖泡,進行開湯審評,進一步從茶葉的色、香、味、形,特別是從展開的茶葉葉片上來進行識別。雖然茶樹葉片的大小、色澤、厚度各不相同,並因品種、季節、樹齡、產地條件和農業技術措施不同而有差異;葉片的形狀、葉綠、葉尖也因茶樹品種而有不同,但某些形態特徵,卻是各種茶葉所共有,而其他植物所不具備的,這是區別真茶與假茶的主要依據所在。(1)茶樹葉片邊緣鋸齒一般為16~32對,有鋸齒形、重鋸齒形、齒牙形和缺刻形之分。但不論哪種形狀,葉片鋸齒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疏,近葉柄處平滑無鋸齒。而其他植物葉片多數葉緣四周布滿鋸齒,或者無鋸齒。(2)茶樹葉片葉背葉脈凸起,主脈明顯,並向兩側發出7~10對測脈。側脈延伸至離邊緣三分之一處向上彎曲呈弧形,與上方側脈相連,構成封閉形的網脈系統(如圖),這是茶樹葉片的重要特徵之一。而其他植物葉片的側脈,多呈羽狀分布,直通葉片邊緣。茶樹葉片上葉脈的分布圖(3)茶樹葉片背面的茸毛,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觀察,除主脈上的茸毛外,大多具有基部短,彎曲度大,通常呈45~90度角彎曲,這也是茶樹葉片的一個重要特徵。而其他植物葉片上的茸毛多呈直立狀生長或無茸毛。(4)茶樹葉片在莖上的分布,呈螺旋狀互生。而其他植物葉片在莖上的分布,通常是對生或幾片葉簇狀著生。如果說感官審評有憑經驗之嫌,那麼,人們還可以用一般的化學方法或現代分析手段,從茶葉生化成分上加以鑒別。但凡茶葉都含有2~5%咖啡喊和10~20%的茶多酚。迄今為止,在植物葉片中同時含有這兩種成分,並富有如此高的含量,非茶葉莫屬。因此,憑感官審評難予定論時,人們可以通過測定茶葉中咖啡喊和茶多酚來鑒別真假茶。現將這兩種成分的實驗室常規測定和簡易測定方法簡要介紹如下。(l)咖啡鹼的測定①常規測定用移液管準確吸取可疑茶葉的茶湯20毫升於25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入10毫升0.01N鹽酸和2毫升飽和鹼式醋酸鉛溶液,用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混和,靜置10分鐘,過濾。取濾液50毫升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0.2毫升9N硫酸溶液以沉澱多餘的鉛離子,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靜置10分鐘,過濾。取無色澄清液,用1厘米石英比色杯,以試劑空白作參比,用紫外線分光光度計在波長274nm處測定其光密度(E)。從E值大小查得被測液咖啡鹼的含量,進而按下式計算茶葉中咖啡鹼含量:咖啡鹼(%)={[E*C/1000*茶供試液總量*(250/20)*(100/50)]/樣品乾重}*100(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8312-87》)如果測得值低於2%或檢測不出,則判為假茶或部分摻假。②簡易測定取可疑茶葉10片左右(如系碎茶取0.5克左右)放在潔凈的玻璃試管內,慢慢點入10%的氫氧化鈉液數滴,至茶葉濕潤。爾後加入氯仿約2毫升(以浸沒茶葉為度),在酒精燈上加熱(注意氯仿蒸氣有毒性!),冷卻後加少許活性炭,經攪拌後過濾。再取溶液2點放在玻璃片上,任其自然揮發,干後在普通顯微鏡下觀察,若能見到有針狀結晶,說明有咖啡減存在,若見不到針狀結晶,那就是假茶(2)茶多酚的測定①常規方法吸取可疑茶葉的茶湯1毫升,注入25毫升容量瓶中,加水4毫升,加酒石酸鐵溶液(稱取7個結晶水的硫酸鐵l克和4個結晶水的酒石酸鉀鈉5克,加水共同溶解後,用水稀釋至1000毫升)5毫升,充分混和,然後再加PH7.5緩衝液至刻度,即為比色液。空白對照液,除以蒸餾水代替茶湯外,其餘以相同試劑定容25毫升,用來作為對照。然後,分別吸取試液,在1厘米比色杯中,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540nm處測定光密度A。計算公式為:茶多酚(%)=A*62.3*干物率(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0B8313-87》)如果測定值低於10%(此時要參考咖啡鹼的測定值)可判為假茶或摻假茶。②簡易測定法取可疑茶約1克,放入三角燒瓶內,再加80%酒精20毫升,加熱煮沸5分鐘。冷卻後經過濾,澄清溶液中再加上述酒精至25毫升。將酒精提取液搖勻,吸取0.1毫升提取液,加入裝有1毫升95%酒精的試管中搖勻。其內再加入1%香莢蘭素濃鹽酸溶液5毫升搖勻。如溶液立即呈鮮艷的紅色,說明有較多的茶多酚存在;如果紅色很淺,或者不顯紅色,說明只有微量或沒有茶多酚存在,那就是假茶,或在真茶中摻了假。一般經感官審評和上述化學分析法測定,真假茶涇渭可辨。倘若還有懷疑,那麼,還可藉助於儀器分析方法測定茶氨酸的有無,以便作出最後裁決。因為茶氨酸是茶葉所獨有的化學成分。不過值得說明的是還有一些茶,它們之中,有的根本不是茶,如用人蔘葉製成的人蔘茶,羅布麻葉製成的羅布麻茶,桑樹芽製成的桑茶,以及老鷹茶、柿葉茶、杜仲茶、枸杞茶、甜葉菊茶等等;還有一些「茶」,有的雖有茶,但摻入數量不等的藥用植物葉拼制而成,如糯米茶、青春抗衰老茶、減肥茶、戒煙茶等等,此系人們習慣的稱謂,不可與假茶混為一談新茶與陳茶新茶與陳茶是相比較而言的,在習慣上,將當年春季從茶樹上採摘的頭幾批鮮葉,經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茶葉收購部門的「搶新」,茶葉銷售部門的「新茶上市」,茶葉消費者的「嘗新」,指的都是每年最早採制加工而成的幾批茶葉。但也有將當年採制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而將上年甚至更長時間採制加工而成的茶葉,即使保管嚴妥,茶性良好,也統稱為陳茶。對於比較多的茶葉品種來說,新茶與陳茶相比,理所當然地以新茶為好。「飲茶要新,喝酒要陳」,這是人們長期以來對飲茶生活的總結。宋代唐庚的《鬥茶記》中曾提到:「吾聞茶不問團挎,要之貴新,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新茶的色香味形,都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稱之為「嶄鮮噴香」。隔年陳茶,無論是色澤還是滋味,總有「香沉味晦」之感。這是因為茶葉在存放過程中,在光、熱、水、氣的作用下,其中的一些酸類、酯類、醇類,以及維生素類物質發生緩慢的氧化或縮合,形成了與茶葉品質無關的其他化合物,而為人們需要的茶葉有效品質成分含量卻相對減少,最終使茶葉色香味形向著不利於茶葉品質的方向發展,茶葉產生陳氣、陳味和陳色。但是,並非所有的茶葉都是新茶比陳茶好。有的茶葉品種適當貯存一段時間,反而顯得更好些。例如,一些新採制的名茶,如西湖龍井、旗槍、洞庭碧螺春、莫干黃芽、顧渚紫筍,等等,如果能在生石灰缸中貯放1~2個月,那麼,湯色依然清澈晶瑩,滋味同樣鮮醇可口,葉底青翠潤綠不改,而且未經貯放的聞起來略帶青草氣,經短期貯放的卻有清香純潔之感。又如盛產於福建的武夷岩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漢磚茶、廣西的六堡茶、雲南的普洱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也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品質。這是因為這些茶葉在貯存過程中主要形成了兩股氣味,一股是茶葉緩慢陳化時形成的陳氣,二是因少量黴菌產生而形成的毒氣,兩氣相混,和諧相調,結果產生了一種為人們歡迎的新香氣。這樣,在現實生活中,既有多數茶葉品種新茶比陳茶好,但也有陳茶不亞於新茶,甚至反比新茶好的,於是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鑒別新茶與陳茶?這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識別:(1)色澤:茶葉在貯存過程中,由於受空氣中氧氣和光的作用,使構成茶葉色澤的一些色素物質發生緩慢的自動分解。如綠茶葉綠素分解的結果,使色澤由新茶時的青翠嫩綠逐漸變得枯灰黃綠。綠茶中含量較多的抗壞血酸(維生素c)氧化產生的茶褐素,會使茶湯變得黃褐不清。而對紅茶品質影響較大的茶黃素的氧化、分解或聚合,還有茶多酚的自動氧化的結果,會使紅茶由新茶時的烏潤變成灰褐。(2)滋味:陳茶由於茶葉中酯類物質經氧化後產生了一種易揮發的醛類物質,或不溶於水的縮合物,結果使可溶於水的有效成分減少,從而使茶葉滋味由醇厚變得淡薄;同時,又由於茶葉中氨基酸的氧化和脫氨、脫羧作用的結果,使茶葉的鮮爽味減弱而變得「滯鈍」。(3)香氣:陳茶由於香氣物質的氧化、縮合和緩慢揮發,使茶葉由清香變得低濁。上述區別,是對較多的茶葉品種而言的。而且,貯存條件良好,這種差別就會相對縮小。至於有的茶葉,貯存後品質並未降低,那就另當別論了。春、夏、秋茶茶樹由於在年生長發育周期內受氣溫、雨量、日照等季節氣候的影響,以及茶樹自身營養條件的差異,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葉自然品質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春茶苦,夏菜澀,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這是人們對季節茶自然品質的概括。在我國四季分明的長江中下游茶葉主產區,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劃分,一般是從季節變化結合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性進行的,通常,春茶是指當年5月底之前採制的茶葉;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採制而成的茶葉;7月中以後採制的當年茶葉,就算秋茶了。由於茶季不同,採制而成的茶葉,其外形和內質有很明顯的差異。對綠茶而言,由於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頭年秋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壯,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幼嫩芽葉毫毛多,與品質相關的一些有效物質,特別是氨基酸及相應的全氮量和多種維生素富集,不但使綠茶滋味鮮爽,香氣濃烈,而且保健作用也佳,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好的時期。許多名茶,諸如高級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高橋銀針、君山銀針、顧渚紫筍等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葉經精細加工而成的。所以,在我國歷代文獻中,都有「以春茶為貴」的記載。唐代吳興太守張文規的《湖州焙貢新茶》詩、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雙井茶》詩、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蘭亭花塢茶》詩、元代虞伯生的《游龍井》詩、明代傑出書畫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詩、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王士慎的《幼孚齋中試涇縣茶》詩中,也都有讚美「春茶為上」的詩句。夏季由於天氣炎熱,茶樹新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於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不及春茶鮮爽,香氣不如春茶濃烈。相反,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喊、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成茶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兩季生長、採摘,新梢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張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泛黃,茶葉滋味、香氣顯得比較平和。當然,就紅茶品質而言,由於夏茶茶多酚含量較多,對形成更多的紅茶色素有利,因此,由夏茶採制而成的紅茶,干茶和茶湯色澤顯得更為紅潤,滋味也比較強烈,但是夏茶氨基酸含量顯著減少,這對形成紅茶的鮮爽滋味又是不利的。現將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質特徵分述如下,以供選購茶葉時作參考。干看:主要從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上加以判斷。凡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紅茶色澤烏潤,綠茶色澤綠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毫毛;且又香氣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質特徵。凡紅茶、綠茶條索鬆散,珠茶顆粒松泡;紅茶色澤紅潤,綠茶色澤灰暗或烏黑;茶葉輕飄寬大,嫩梗瘦長;香氣略帶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質特徵。凡茶葉大小不一,葉張輕薄瘦小;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且茶葉香氣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質特徵。另外,還可以結合偶爾夾雜在茶葉中的花、果來判斷,如果發現有茶樹幼果,估計鮮果大小近似綠豆,那麼,可以判斷為春茶,因為茶樹通常在9~11月現花授精,春茶期間正是幼果開始成長之際。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斷為夏茶。到秋茶時,茶樹鮮果已差不多有桂圓大小了,一般不易混雜在茶葉中,但7~8月間茶樹花蕾已經形成,9月開始,又出現開花盛期,因此,凡茶葉中夾雜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但通常在茶葉加工過程中,經過篩分、揀剔,是很少混雜花、果的,因此,必須進行綜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濕看:就是進行開湯審評,通過聞香、嘗味、看葉底來進一步作出判斷。沖泡時茶葉下沉較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綠茶湯色綠中透黃,紅茶湯色紅艷顯金圈;茶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葉張脈絡細密,葉緣鋸齒不明顯者,為春茶。凡沖泡時茶葉下沉較慢,香氣欠高;綠茶滋味苦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有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欠厚帶澀,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不論紅茶還是綠茶,葉底均顯得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葉脈較粗,葉緣鋸齒明顯,此為夏茶。凡香氣不高,滋味淡薄,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葉緣鋸齒明顯的,當屬秋茶。茶成為當今世界人民喜愛的飲料,不僅是因它具有獨特風味,而且因為茶對人體有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人體所需要的86種元素,已查明茶葉中有28種之多,所以說茶是人體營養的補充源。茶對開發智慧、預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腸道細菌結構和消臭、解毒方面的功效已被許多科學研究所證實,因此它也是一種性能良好的機能調節劑。同時,如前所述,茶還對多種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和輔助療效。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已逐漸從「溫飽型」轉向「美食型」和「保健型」。茶葉這種奇妙的飲料,將為人類的健康帶來福音。人每天喝多少茶為宜茶作為一種大眾化的飲料,一天飲用多少為合適呢?這要因人而異,取決於每個人的飲茶習慣、年齡、健康狀況、生活環境、風俗等多種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時又有飲茶的習慣,一口飲茶6克~10克之間,分2次~3次沖泡是適宜的。居住在西藏等高原地區的人,一日飲磚茶Z0克~30克也是不多的。對於體力勞動量大、體能消耗多、進食量也大的人,尤其在高溫環境,或接觸有毒物質較多的人,一日飲茶20克左右也是適宜的。食油膩食物較多、煙酒量大的人,也可適當增加茶葉用量。孕婦和兒童飲茶量應適當減少。什麼茶對人體健康更有利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和藥用成分,一般地說是細的名優茶比粗老的茶高,綠茶比紅茶高。從營養保健的角度考慮,喝高級綠茶和細嫩名優茶更有利於人體健康。茶葉中的營養和藥用成分雖有差異,但由於各人生活習慣、身體條件、職業、居住地區等方面的差別,對茶的愛好也不同,因而應從實際出發,選該適合自己的茶葉。比如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喝點紅茶,在茶葉中添加點糖,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補充營養。青年人正處發育旺盛期,需要更多的營養,以喝綠茶為好。婦女經期前後以及更年期,性情煩躁,飲用花茶有疏肝解郁、理氣調經的功效。身體肥胖、希望減肥的人,可以多喝些沱茶、烏龍茶等。兄弟民族地區,常年食用牛羊肉較多的人,為了增進脂肪食物的消化,可以多喝些經過發酵的緊壓茶,如磚茶和餅茶等。經常接觸有毒物質的人員,可以選擇綠茶作為勞動保護飲料。腦力勞動者、軍人、駕駛員、運動員、歌唱家、廣播員、演員等,為了提高腦子的敏捷程度,保持頭腦清醒,精神飽滿,增強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記憶力,可以飲用各種名優綠茶。煙焦與霉變的茶能否飲用據科學研究證明,嚴重煙焦的茶與烤焦的其他食物一樣,易產生部分「3,4苯並芘」(其分子式為C20 H12 ,其英文名為3,4- benzpy rene),這是一種致癌物,在身體中積累多了易引起細胞突變,有致癌的危險性。所以嚴重的煙焦茶是不能飲用的。如果然,一般輕微的煙焦茶,經過貯存一段時間後,煙焦昧會自動消失或減輕,這種茶經過檢測,如果「3,4苯並芘」的含量在食物允許範圍以內,飲用對身體不會產生危害。茶葉是極易受潮的,受潮發霉了的茶葉也是不能飲用的。有人認為丟棄可惜,只要簡單的日光晒晒,還想泡來喝,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已經發霉的茶葉,滋生許多有害黴菌,分泌出不少有損於人體健康的毒素。喝了這種茶水,常會發生腹痛、腹瀉、頭暈等癥狀,嚴重者影響到臟器,會引發某些疾病,因此決不能因小失大。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極細嫩的茶葉,如碧螺春、毛峰等,常滿披銀毫,看上去白色茸毛較多,這是正常優良品質的標誌,不要當作茶葉「發霉」。這一點對於不太熟悉名優綠茶的人來說,需要注意識別。用茶水服藥有無影響能否用茶水服藥,不能~概而論。在多數情況下,不主張用茶水服藥,尤其是硫酸亞鐵、碳酸亞鐵、拘椽酸、鐵胺等含鐵劑和氫氧化鋁等含鋁劑的西藥,遇到茶湯中的茶多酚類物質與金屬離子結合而沉澱,會降低或失去藥效。此外,茶葉中含有咖啡因(亦稱「咖啡鹼」),具有興奮作用,因此服用鎮靜、催眠、鎮咳類藥物時,也不宜用茶水送股,避免藥性衝突降低藥效。有些中草藥,如麻黃、黃連、奎寧、釣藤、黃芩、人蔘等,一般也不宜與茶水混飲,不然中藥會被茶沉澱而失去藥效。服用酶製劑,如蛋白酶、澱粉酶時,也不宜飲茶,茶葉中的多酚類可與酶結合,降低酶的活性。某些生物鹼製劑以及阿托品、阿斯匹林等藥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服用痢特靈、甲基苄肼,少量飲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飲茶可使血壓升高。一般認為,服藥後2小時內停止飲茶。然而,服用維生素類藥物、興奮劑、利尿劑、降血脂、降血糖、升白類藥物時,一般可用茶水送服。例如,服用維生素C後飲茶,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以幫助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吸收和積累。茶葉本身具有興奮、利尿、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等功能,服用這類藥物時,茶水有增效作用。花茶,亦稱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花茶是以綠茶、紅茶、烏龍茶茶坯及符合食用需求、能夠吐香的鮮花為原料,採用窨制工藝製作而成的茶葉。花茶是集茶味與花香於一體,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濃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鮮靈芬芳的花香。花茶不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藥理作用,有益人體健康。茉莉花茶窨花茶中之名品。茶中加入茉莉花朵熏制而成,故名。茉莉花是一種亞熱帶地區的經濟花卉。其祖籍據傳在波斯灣。早在二千年前的漢代,從「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最初在南海地區種植,後逐漸傳向廣州、昆明等地,再普及全國。茉莉花茶兼有綠茶和茉莉花的香味,製作時將採摘來的大批含苞欲放的鮮花,堆放於清潔場所,入晚待花半開呈虎爪形,吐香正濃時,將其摻入綠茶中窨制,待鮮花萎縮時除去花朵,烘乾茶胚,再用鮮花復窨,如此再三而成。相傳早在宋代時,我國即發明了茉莉花茶的窨制。現茉莉花茶的生產,已遍布閩、浙、蘇、川、粵等地,其中以福建產茉莉花茶最為著名,遠銷海外。蘇州窨制茉莉花茶亦負盛名,其中香氣最佳者為蘇州「伏花」茉莉。茉莉花每年分三期開放。第一期為初夏時節盛開,乏為「頭花」或「霉花」;第二期於暑期伏天盛開,是為「伏花」或「夏花」,用伏花窨制的茉莉花茶,其品質最為清香宜人;第三期則為入秋後盛開的「秋花」。吳中勝跡—蘇州「虎丘」一帶,歷來是茉莉遍地,花農眾多。蘇州茉莉花茶以產於虎丘的伏花為窨制原料的「伏花茉莉」茶,為花茶中之上品。茉莉花茶香氣馥郁芬芳,滋味鮮爽甘美。其藥理作用具有使平滑肌收縮,降低血壓,長發、潤燥、生津、香肌等。如用茉莉花十餘朵,沸水沖泡代茶飲,則有理氣和中、芳香化濕之功效,對治療慢性痢疾和慢性結腸炎亦有效。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白茶成品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故名白茶。白茶的製法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所以能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而且,白茶往往特別美觀。白毫銀針傳統白條為不揉不炒的片狀茶,形態自然,茸毛不脫,白毫滿身,故名。白茶主要產區在福建省政和、福鼎、松溪、建陽等地。品種可分:大白、小白、水仙白、白銀等,尤以政和出產的『白毫銀針」為白茶中之極品。白毫銀針芽葉略瘦長,茸毛略薄,光澤較差,但香氣清鮮,湯色黃而甜醇,滋味濃厚。系採用大白茶種抽芽精製而成。白毫銀針遍披白色茸毛,色白如銀,銀光閃閃,狀似針而得名。該茶有天然香味,冷性強,有健胃提神、祛濕退熱、「降肺火」之功效。因而產地群眾常用之為治熱症之便藥。近年來,白茶種類推陳出新,由福建茶葉研究所研製的白茶新品—白雲雪芽和白雲雪片,品質上較其它白茶更勝一籌。白雲雪芽的獨特之處是特別耐泡,可連續沖泡十多次後,色、香、味仍有殘留。該茶隨著不斷地沖泡,茶葉香氣由毫香而葯香,而青花香,而嫩香,最後才是一般茶香。而滋味由毫味而藥味,而微甜,最後才平淡。經十多次,甚而近二十次沖泡均無苦澀味,藥味雖濃,但過喉爽快。因白雲雪芽的藥味勝過白毫銀針,所以其藥理作用也更大,祛濕退熱之功效也更強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魯迅《熱風》|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 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為什麼建國200餘年的美國成了頭號強國,而四大文明古國現在全是發展中國家?
※本草中國的導演是誰?
※中國禁止洋垃圾後 歐美國家的"後院"被垃圾堵了
※國慶前後有思,就稍微說幾句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