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信死得冤枉,但他的死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韓信是否有反心都難逃一死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子繇

韓信,西漢著名開國功臣,早年跟隨劉邦一起打下漢家天下,在建立漢朝的過程中有不世之功。韓信領兵打仗的能力在當時幾乎無人能出其右,他曾自稱其將兵「多多益善」,劉邦也曾直言:「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樣一位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最後卻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無不引人唏噓。對於韓信,歷來褒貶評說不一,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他是因謀反而罹禍,後世亦有許多人認為韓信本無反心。無論韓信是否有反心,不得不說,其悲劇的結局早在很多事情中就已現出端倪。

韓信_圖

少有大將之風

韓信早年為布衣之時,在鄉里名聲十分不好,既窮困又無品行,常靠去各家寄食度日。按說這樣的人看起來一輩子也只會是一個遊手好閒之徒,可韓信偏偏就不是,往往越是在窮困潦倒之時越能看出一個人不凡的一面。

韓信曾在亭長家寄食過數月,後來遭到亭長妻子的厭棄,每次都趕在他來之前趕緊把飯吃完,久而久之,韓信也看出了他們的用意,於是「怒,竟絕去」。少年韓信雖習慣在鄉裡間蹭吃蹭喝,但卻沒有就此失掉骨氣,當他看出亭長一家並不願意為他提供飯食的時候,他便選擇毅然絕交而去。

另一件便是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對於這件事,韓信曾在衣錦還鄉的時候對人說,「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這說明他當時是有想法且有能力殺死戲辱他的那名少年的,但他卻沒有那樣做,因為當時不僅殺之無名而且殺之無益,為逞一時之氣,殺人犯法,而使自身難保,這不是大丈夫所為。蘇軾也曾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應該說韓信性格中的志氣和能伸能屈的勇氣是他日後得以功成名就的基礎。一個有志向、有骨氣且能忍一時之氣的人是不會一輩子都庸碌無為的。

韓信 胯下受辱_圖

禍起拜將

在「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前,韓信一直是寂寂無名之輩,時而追隨項羽,時而轉投劉邦,都未得到重用。但蕭何卻一直很欣賞韓信的想法與能力。於是在韓信想要隨將領們一起逃亡的時候,蕭何不顧一切將其追回並極力推薦給劉邦,誓要讓劉邦為韓信封爵拜將。當時劉邦對於韓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但因為十分信任蕭何,於是答應為韓信齋戒,具禮,拜為大將。韓信此生的功業起於蕭何,但他的禍根也隨之而起。劉邦拜將的那天,「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韓信在漢軍中資歷尚淺,卻被一舉拜為大將,而軍中眾多征戰沙場軍功顯赫的老將卻被晾在了一旁,這使韓信無法不遭人忌恨,也多少為後來埋下了禍根。

蕭何月下追韓信_圖

禍起貪功

韓信奉命領兵平齊,但還未到達之時就聽說齊國已被酈食其說下,韓信本想就此收兵,卻為蒯通的一番話所動容。特別是當他聽到「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之眾,歲余乃下趙五十餘城,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偶之功乎」,韓信決定發兵攻齊。發兵攻齊的舉動不僅使酈食其無辜被齊王烹殺,還致使齊連楚兵拚死抗擊。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韓信這次的決定都是只顧貪功不顧大局的行為。

平齊之後,韓信立即派人給劉邦上書說,齊國詐偽多變,且南面臨楚,若不趁此時任命代理齊王恐怕形勢有變。最後他表示「願為假王便」。而劉邦此刻正被楚軍圍困於滎陽,形勢危急,正盼望韓信引兵來救,可韓信卻趁人之危向劉邦邀功請賞。無奈之下,劉邦只能忍氣吞聲,還頗為大度的說,大丈夫有平定諸侯之功,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代理齊王?於是劉邦派張良立韓信為齊王,再調兵回來攻打楚軍。

韓信與劉邦的關係始終不如劉邦與蕭何、張良的關係親近。蕭何後來在據守長安之時尚且要自污名節來消除劉邦的疑慮,韓信卻在劉邦陷於危機的時候趁機邀功,這一舉動無不成為韓信最後悲劇結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_圖

禍起驕矜

功勛卓著的韓信變得日益驕矜,再不是曾經能忍「胯下之辱」的大丈夫了。曾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跪拜送迎口中稱臣,韓信竟自嘲說,我現在竟也與樊噲這等人為伍了。樊噲不僅是陪伴劉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也是劉邦的妹夫,韓信如此說,似過於狂妄了。

高祖常與韓信談論諸將的領兵統帥之能,有一次高祖問韓信,你覺得像我這樣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眾。劉邦問,那你又如何?韓信說,多多益善。韓信在皇上面前也沒有絲毫收斂,可謂鋒芒過露了。

樊噲(kuài)(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9年)_圖

心頭大患

漢家天下定後,高祖開始大封功臣,韓信等作為開國元勛被封為異姓諸侯王。當時的諸侯王不僅擁有大片封地,而且享有獨立的自治權和軍事武裝。名義上是漢家臣子,實際上則可算得上是割據一方的獨立王國。諸侯王勢大力強,可以說劉邦沒有一日對這些諸侯王放鬆過警惕。很快,燕王臧荼率先謀反,這就更加使當時的異姓諸侯王勢力成為劉邦的一塊心病。

漢六年,有人上書告楚王韓信謀反。當時是誰來告,是否誣告,我們都不得而知。但在劉邦看來只要涉及到謀反,寧可錯殺也絕不能放過,更何況韓信的勢力一直是劉邦的心腹大患。借著這個由頭,劉邦設計將韓信綁至洛陽,但不久又把他放了。至此韓信的勢力大減,劉邦能釋放韓信說明他心裡清楚韓信此時並沒有謀反,但為防微杜漸考慮,劉邦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的悲劇至此只是一個開始,劉邦雖然暫時放過韓信,但從漢家大局考慮,異姓諸侯王以及對君主政權有威脅的勢力最終都必然會被剷除殆盡。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_圖

其後不久,韓信一位舍人的弟弟又向呂后告發韓信欲反,呂后這次沒有任何心慈手軟,立即與蕭何相謀劃,將韓信誘來捕殺,後夷其三族。當劉邦平叛回朝得知韓信已被呂后誅殺,「且喜且憐之」。喜的是韓信這一心頭大患終於被除去,憐的是韓信身為漢家功臣卻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從高祖的反映來看,只有喜與憐,卻沒有悲與怒,說明韓信的被殺只是時間的問題。

韓信傳奇跌宕的一生,主要還是因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所謂成於己,而亡於己。韓信自小有大志能忍讓,遂能成事,後來貪功矜能又使自己身死族滅。太史公亦言:「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END............................


推薦閱讀:

【西漢篇】第十四篇·大將軍所屬·左軍主帥·蓼侯·將軍孔聚
那個虐死西楚霸王項羽的少年(二)服務精英
【西漢篇】第十七篇·悼武王所屬·柱國虎將·陽都侯·大司馬丁復
翦除異姓王后,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廢除分封制?
韓信受辱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