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會為了什麼而結婚?

「談戀愛是跟一個人的優點在談戀愛。談結婚是跟一個人的缺點在過日子。」

每逢年底,回到家中,我們難免會被父母和親戚詢問感情狀況。面對大家的關心,壓力也因此產生了。

有的人因為愛情;有的人因為父母;有的人渴望陪伴,而你會為了什麼而結婚?

你會為了什麼而結婚?

因為愛情,等待時機成熟進入婚姻

 

因為相愛,所以時機成熟就結婚了。這是我們認知里婚姻開始的常態,對吧?電影《愛在》三部曲,我想很多人都很熟悉,從相識到相知到相愛,再到婚姻的經典之作。

美國青年傑西和法國女孩賽琳在旅行中認識,產生了炙熱的感情,但無奈兩人距離太遠,再強烈的愛情也無法抵過時空的考驗。可命運似乎捆綁了二人的感情線,不斷重逢之後,他們最終決定用婚姻來守護愛情,不用再承受分離的煎熬。

 

所以婚姻更像是對於愛情的一種嚴肅約定,山盟海誓的諾言需要一種更負責任的方式得到保證。這是大多數人婚姻開始的一種狀態,主要是由於愛情本身的一些特點決定的。

前兩天的博士課程,講到愛情部分的時候,我們討論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元素,之前從來沒有太關注過,就是「奉獻性」。也就是說,在判斷和一個人的感情是愛情與否的時候,一個重要的參考就是,彼此之間有沒有產生對彼此的奉獻傾向。

而走入婚姻,進而組建家庭,是實現風險需求最好的選擇,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愛情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讓人產生結婚的念頭了。

因為性,而進入婚姻

 

其實愛情當中是包含性的,為什麼要單獨成題呢?

 

  • 因為儘管現在時代已經開放了很多,但傳統保守的群體仍舊存在,而且這其中不乏年輕人。他們對處子之身非常重視,只能在洞房花燭之夜進行這個神聖的事情。

  • 這樣一來,只有在婚姻大事已定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了。無論對性是傳統還是開放的態度,其實都是一種個人選擇,只要兩個人是彼此認同的,那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現在的閃婚率很高,包含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湖南等多個大中城市在內的地區頒布的閃婚調查顯示,閃婚率逐年穩步上升,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事情。

除了一些被迫的客觀因素(比如父母催婚等)影響之外,性吸引力是閃婚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激情可能會在一瞬間迸發,但是愛情一定是需要時間基礎的,所以因一見鍾情而開始的婚姻,促成決定的就是相遇時彼此之間產生的強烈性吸引。

 

疲倦後,選擇用婚姻來緩和

 

還記得《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中,Ben和Janine為什麼結婚么?只是因為大學畢業後,Janine的一句「要不分手要不結婚」。他們的感情在當時並沒有自然發展到要結婚的地步,但是Janine希望事情能更進一步,所以試圖通過結婚這種方式讓兩個人關係的瓶頸得到緩解和某種轉機。

聽起來似乎是很不成熟的行為,但現實生活中不乏用結婚來解決分手危機的情侶,就像是結婚後總是吵架的夫妻用「咱們生個孩子吧」來解決離婚危機一樣。

 

把婚姻當作一種應對感情危機的方式像是一個賭注,成功和失敗的概率各佔一半,幸運的話,眼前的問題就解決了,但同時有可能的是,陷入了無法跳脫的禁錮里。

其實這裡面反映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情侶雙方對於危機問題的處理能力是不足的,其實也就是相處能力缺乏的一種表現。相比於用結婚來暫時逃避眼前的問題,充分意識到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找到更有效的解決辦法才不會讓自己從一個危機跳入另一個更大的危機。

 

壓力,讓我們想要一個人共同面對

 

社會輿論的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個是父母的催婚,一個是朋友圈相繼成婚。由於父母對於子女婚姻大事的焦急程度而帶來的壓力是現在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這與我們正好處於兩代溝壑較深的時代有關。

文化和價值觀的衝突影響著兩代人對於生活方方面面的態度和行為處事的基本原則,這種衝突在所謂的適婚年齡實現一次大爆發。

人的本能就是躲避危險,所以對於衝突的應對方式往往是消極抵抗的,為了平息每天都會被打擾的催婚,那麼找一個合適的人趕緊成婚可能是比堅持自己生活的節奏更有效的一個方式。

很多人的孤獨感不是因為自己對生活失去興趣了,而是曾經要好的朋友們都相繼進入婚姻,組建家庭了。

即便本並沒有開始進入人生另一階段的打算,但是這種步調落後的感覺可不怎麼愉悅,於是便開始考慮找一個人結束這種生活,省得一聚會就總是會被問起:「哎,還是一個人啊?」

 

因為經濟壓力,想要和親密的人一同分擔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社會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物質基礎,在逃離北上廣成為流行的時代,我們以車奴、房奴的身份束縛著。

組建家庭其實就是在某種程度上找了一個可以分擔經濟壓力的人共同生活,借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獨白:「一個人是地獄,兩個人也是地獄,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好」來審視現在的婚姻生活。

什麼時候才是進入親密關係最好的時機?

我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想要和另一個人開始婚姻生活,那做出這樣一個重大的決定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給彼此一段密切相處的時光

 

剛才提到閃婚的離婚率很高,那在什麼樣的一個時間範圍內是適婚時機呢?雖然結婚不是需要做好算術題才能做出的決定,但如果需要一個時間作為參考方向的話,個人看法是一年到兩年內,而且異地的時間不能算在內。

維持一段關係需要考慮的是,兩個人要有完整的一年時間可以共同經歷四季、各自朋友圈的固定社交還有重大節假日的雙方父母走動,這樣的話,對彼此的了解是較全面的,不容易在婚後出現什麼意外狀況引起較強烈的爭執。

 

了解清楚彼此的生活習慣

 

為什麼把生活習慣的影響排在前面呢?大家是不是以為兩個人的婚姻能否長久取決於價值觀是否相同?其實這是蠻大的一個誤區,一個研究表明,心理學家發現三觀是否相同只是影響兩個人剛在一起時的吸引程度,真正能夠使婚姻長久的因素是生活習慣。

我們每天從睜眼刷牙到關燈睡覺的細枝末節是否契合。現實生活中很多夫妻離婚的原因都很離譜,印象中最可笑的是,夫妻倆擠牙膏的方式不同,一個是從頭擠,一個是從末端擠,長期因此有矛盾,最終離婚。

 

所以我其實是支持婚前有一段時間的同居生活的,因為沒在一個時空生活過一段時間,真的很難了解對方完整的真實的樣子。

對於可能有些保守的讀者,也建議至少去異地旅行哪怕一個禮拜的時間,還記得錢鍾書在《圍城》中借趙辛楣之口分享過自己的一些愛情哲學——

 

「旅行最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為朋友。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這話很妙,足以可見生活細節的和諧與否之於兩個人的重要性。

尊重彼此對於性的態度

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婚後出軌的原因中,性生活不和諧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在這裡並非是想說因為對性生活的不滿而出軌是情有可原的,只是性生活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性是我們的基本需求,和愛的人發生性關係更是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的雙重滿足,如果總是出現狀況,兩個人的磨合總是不順利的話,非常影響兩人的感情。

本來,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夫妻難免有摩擦,性生活是最有效的調劑,而如果連這層緩衝都沒有的話,很多問題的爆發恐怕難免就會傷及對方,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對於堅持婚前不發生性行為的人來說,應該是尊重的態度,但至少要做好婚後相對應對的準備,否則會非常不知所措。

 

坦誠彼此的經濟狀況

 

個人對有房有車這些經濟條件作為結婚的基礎在態度上其實是有所保留的,我並非認為物質不重要,而是它的重要性並非像我們口中說得那般神話,似乎沒有房車,人格就有所缺失了一樣。尤其是這要求還是幾乎全部負擔在男方身上,壓力可想而知。

在這個因素中,我想強調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互相了解彼此的經濟狀況,並且接受現有的條件就可以了。至於未來的事情,那就是兩個人的規划了。

 

了解清楚彼此的三觀

 

之所以把三觀放在最後的位置,就是想挑戰一下傳統觀點對三觀的過度重視。兩個人只要在一些重大基本問題上的態度傾向沒有衝突,真的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 三觀無非是愛情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 世界觀離生活很遠,可以不用太在意;

  • 價值觀中主要是對金錢的使用和分配能達成一致就好,不一定是哪方管錢,只要是雙方都認可的模式就是最合適的;

  • 愛情觀的話,只要彼此的原則底線是一致的,那就可以了。

 

結婚無疑是一件人生大事,我們怎麼思前想後都不過分,關鍵在於自己認可和相信自己的決定,並且能夠為自己負責,剩下的事情就要兩個人一起努力了。

希望大家一個人能夠享受生活,兩個人也能夠一起維護多一份的美好。

王瑞
推薦閱讀:

八字命理解讀:什麼時候姻緣會到?何時會結婚?
[轉載]易緣;八字看哪些人不適合結婚
女子腹部有刀疤 未婚夫知真相後解除婚約並索要彩禮
從女人的身上能看到男人的一切 獻給結過婚、離過婚、想離婚、沒離婚、想結婚、沒結婚的人!
伊芙蕾雅結婚了嗎?

TAG: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