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母親的責任
《家范》卷三
——中國的家庭觀念
母親和兒子
孟軻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戲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於齊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1]兒童受環境的影響非常大,不是說,父親整天喝大酒,兒子就得醉死;母親整天耍牌,女兒就一定是個賭徒。但是從小耳濡目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2]少不更事的孟子,看見人家築墓建墳,自然去模仿。)孟母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徙。舍學宮之傍,其嬉戲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孟母三遷」的故事,在中國盡人皆知。從今人的角度看,築墓是勞動,習之,沒有什麼不好;近市經商,是勞動,沒有什麼不好,自食其力嗎。為什麼一定要讀書識字成為秀才呢?孟母的用意在於讓兒子成大才,有大用,擔大任,成大器。)孟子幼時問東家殺豬何為,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吾聞古有胎教,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乃買豬肉食。既長就學,遂成大儒。彼其子尚幼也,固已慎其所習,況已長乎!(人家為什麼殺豬?殺豬給你吃。父親、母親對年幼的孩子說謊,張口就來。他信嗎?二歲孩子,信你的謊話,三歲孩子還信你的謊話,四歲、五歲就不信了,六歲就能模仿你了,繼而說謊就成自然了。孩子是不能欺騙的,越是小孩子,大人越要說實話,長大之後才會有誠信,有信用,不欺罔。)
漢丞相翟方進繼母隨方進之長安,織履,以資方進遊學。(自古以來,好的後母不乏其人,翟方進的後母就是一個。翟方進字子威,汝南上蔡人。十二三歲的時候,做「給事太守府為小史,號遲頓不及事,數為掾史所詈辱。」[3]翟方進自尊心受到傷害,「因病歸家,辭其後母,欲西至京師受經。母憐其幼,隨之長安,織屨以給。方進讀經博士,受《春秋》。積十餘年,經學明習,徒眾日廣,諸儒稱之。以射策甲科為郎。二三歲,舉明經,遷議郎。」[4]在他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在他需要人幫助的時候,在他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是後母出來安撫他,陪伴他,呵護他。永始二年遷御史大夫。此後「擢方進為丞相,封高陵侯,食邑千戶。身既富貴,而後母尚在,方進內行修飾,供養甚篤。」[5]這就是所謂視如己出,這就是母親。)
晉太尉陶侃,早孤貧,為縣吏番陽,孝廉范逵嘗過侃,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髮,得雙髲以易酒肴。逵薦侃於廬江太守,召為督郵,由此得仕進。(陶侃母親,截雙鬢,以易酒肴的舉動,也是廣為人知的故事。陶侃母親湛氏三國吳江西新淦人,父親陶丹,很早就去世了,「湛氏每紡績資給之,使交結勝己。」[6]這位母親一心一意地為兒子著想。「侃少為尋陽縣吏,嘗監魚梁,以一坩鮓遺母。湛氏封鮓及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7]陶母看見兒子送來好吃的,要問個清楚弄個明白,來路不正的食物,再好,不但不能不吃,而且還會為兒子的品德擔憂。母親正,兒子焉能不正!)
後魏鉅鹿魏緝母房氏,緝生未十旬,父溥卒。(後魏,即北魏,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第一個王朝。巨鹿,河北巨鹿縣。「鉅鹿魏溥妻,常山房氏女也。」[8]生魏緝,不滿十天,丈夫魏溥因病而死,此時房氏年僅十六歲。「及大斂,房氏操刀割左耳,投之棺中,仍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流血滂然,助喪者咸皆哀懼。」[9]這樣的舉動,震撼人心,無私的精神,永垂青史。)母鞠育不嫁,訓導有母儀法度。緝所交遊,有名勝者,則身具酒饌。有不及己者,輒屏卧不餐,須其悔謝乃食。(「於時子緝生未十旬,鞠育於後房之內,未曾出門。遂終身不聽絲竹,不預座席。緝年十二,房父母仍存,於是歸寧。」[10]割耳朵陪葬,以為驚人之舉,不出門,不聽絲竹,不請客,更是難能可貴了。她管教兒子,與有名望的人皆交友,必然備有酒饌,不白吃人家的;有不及自己的,也就是說與有缺點,毛病的人交往,除非當場表示改正,否則便不與交往,並且用屏風隔開,不改正是不會吃他的飯的。)
唐侍御史趙武孟,少好田獵,嘗獲肥鮮以遺母。母泣曰:「汝不讀書,而田獵如是,吾無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學,遂博通經史,舉進士,至美官。(趙武孟唐代張掖人,終日以「馳騁佃獵為事」。被他母親發現後,堅決制止他,你不改,我就不吃飯。終於培養出一位合格的御史。)
天平節度使柳仲郢母韓氏,常粉苦參、黃連和以熊膽以授諸子,每夜讀書使噙之,以止睡。(如此極端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取,方法不當,但是嚴格要求是對的,督促下功夫苦讀書是對的,如果不是母親嚴格要求他苦讀書,就沒有後來的成就。元和末年,柳仲郢考中進士科,任命為校書郎。)
「孟母三遷」的故事在中國盡人皆知。築墳也好,經商也好,只要自食其力就好,為什麼非要兒子讀書仕進呢?孟母是要兒子立大志,有大用。立大志,不一定成大才,但是不立大志,肯定不能成大才,不能有大用。對孩子,不要期望太高,能自食其力就行了,但是培養孩子不能這樣低標準。人的能力是逼出來的,學問是學出來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學習的興趣就沒有了。其力能起扛五十斤,今天給三十斤,明天他只想扛二十斤,後天一斤也不想扛了;能扛五十斤,不但絕不讓他少扛一斤,還要逐漸壓擔子,慢慢適應起來,就能扛六十斤,七十斤,乃至於一百斤,就是這個道理。
母親為兒子的前途著想,從來都是無私的。翟方進的後母是關心呵護兒子,不使其受到傷害;陶侃的母親是深明大義,舍己為子。後魏鉅鹿魏緝的母親,更了不起,十六歲守寡,生來十天左右的兒子就沒了爹。她教育兒子:「緝所交遊,有名勝者,則身具酒饌。有不及己者,輒屏卧不餐,須其悔謝乃食。」什麼意思?自立自強,守法持正。教育兒子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嗎?
兒子好不好,看母親,這話對不對?基本是對的。唐代趙武孟,如果不是母親發現他喜歡馳騁田獵,加以制止,就沒有這位博通經史的御史。柳仲郢的母親把苦參、黃連和熊膽,這些東西放在夜讀兒子的書桌上,就沒有天平節度使柳仲郢的功名。馳騁田獵,是一種愛好,愛好,人人都有,但是不能忘了正業。何謂正業?讀書就是正業,這是中國人的觀點。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一千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形成了這樣的觀點。實際上不讀書,什麼都幹不成,想成為好獵手也不可能。當今有些孩子不讀書,沉溺於網路遊戲之中不能自拔,其實不讀書,網路遊戲,也玩不過讀書的孩子。
[1] 漢·賈誼《治安策》
[2]晉·傅玄《太子少傅箴》
[3] 《漢書·翟方進傳》
[4] 《漢書·翟方進傳》
[5] 《漢書·翟方進傳》
[6] 《晉書·列傳第六十六》
[7] 《晉書·烈傳第六十六》
[8] 《魏書·烈女傳第八十》
[9] 《魏書·烈女傳第八十》
[10] 《魏書·烈女傳第八十》
推薦閱讀:
※與夭行【多圖預警】
※共享汽車出了問題到底誰來監督解決??
※這位駕校教練好有責任感,手把手抱著女學員學車
※多位專家反對降低刑事責任年齡:14歲符合國情
TAG: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