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風光的美麗尤物 上世紀60年代的香艷女星

 早期電懋出品的電影和邵氏出品影片單從服裝上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區別,

      上世紀60年代中期電懋本想同邵氏一決雌雄,但因陸運濤墜機身亡而群龍無首。邵氏獨佔天下後,邵逸夫拉攏了當時最紅的女明星李麗華和林黛,使她們成為邵氏的演員。並大量栽培新人,鄭佩佩、何莉莉等都是邵氏一手捧紅的大明星,正是她們真正擦亮了邵氏的金字招牌。女星獨霸影壇的局面一直要到60年代末張徹開啟陽剛武俠潮流才逐漸得以扭轉,此前的香港影壇一直是這些美麗尤物的天下。

出演胡金銓的《大醉俠》改變了鄭佩佩的演藝之路。 

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

  夏夢:金庸的夢中情人

    原名楊濛,生於上海。夏夢是香港眾口一詞的西施,金庸先生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李翰祥說:「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

    夏夢18歲時參觀「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拍攝場地,獲邀加盟。1951年憑《禁婚記》一片轟動影壇,此後演出過《孽海花》、《絕代佳人》、《歡喜冤家》、《故園春夢》等著名電影,成為「長城」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與石慧、陳思思合稱「長城三公主」,夏夢號稱「大公主」,共主演近四十部影片。

    夏夢於1954年結婚,至1967年演完《迎春花》後退出影壇並移居加拿大,曾經營制衣廠。1978年自組「青鳥電影公司」,出品《投奔怒海》、《似水流年》等影片。

    夏夢擅演擅唱,不論時裝、古裝、戲曲電影皆能勝任,是國語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在老一輩的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一位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擬的女明星。據說,當年大俠金庸苦戀夏夢,金庸生平惟一一次創作劇本並親執導筒的目的就是為了一近芳澤,雖最終未能攜手,但也算為影壇留下一段才子佳人的風流佳話。

    代表作:《新寡》、《孽海花》。

      鄭佩佩:邵氏的「武俠皇后」

    鄭佩佩的發跡同其他女明星有很大區別。她一直很強調自己是上海人

    其從影首作是《寶蓮燈》(1963),她平生的第一部影片卻是反串男角。同年,首度擔當文藝片《情人石》(1963)的主角,鄭佩佩從此一舉成名,被認為是演技優秀和最有前途的新秀。邵氏有意強調鄭佩佩的青春天真鄰家女孩的氣質,在演出《大醉俠》前本來要參加一個選美,但出演胡金銓的這部影片改變了她的演藝之路。

    她在邵氏共拍過二十多部影片,大部分均是武俠片,其中著名的有《大醉俠》(1966)、《金燕子》(1968)、《玉羅剎》(1968)等。由於她對芭蕾舞和中國古典舞蹈有相當的造詣,因此演起武俠片來,身手敏捷,姿勢美妙,1969年更被報界選為「武俠影后」。

    1971年完成《鍾馗娘子》後退出影壇,結婚生子。1978年與丈夫離婚。1992年她返港繼續發展其演藝事業,近年來,主力在中國內地拍攝電視劇。2001年演出李安的《卧虎藏龍》「碧眼狐狸」一角,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項以及角逐奧斯卡金像獎,為她的事業再創高峰。

    代表作:《大醉俠》、《金燕子》、《卧虎藏龍》。

  李麗華:銀幕「楊貴妃」

    李麗華出身梨園世家,父母都是我國著名的京劇名角。1940年十六歲的李麗華進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因主演《三笑》而聲名鵲起。1948年,前往香港拍戲。

    李麗華戲路很寬,能勝任各種角色,60年代她在邵氏主演《楊貴妃》,從此成為古裝片的寵兒。隨後《故都春夢》、《萬古流芳》等片,曾經多次創下票房的最高紀錄,她的薪酬最高達一部影片製作成本的三分之二。李麗華還是中國電影明星打入美國好萊塢和世界影壇的第一人。1958年李麗華應邀前往好萊塢與著名影星維克多·麥丘一起拍攝《飛虎嬌娃》,因為拒絕同男主角拍接吻戲後來仍回港發展。

    現已80高齡、定居美國的李麗華,一生共主演了140多部影片,這位時常被同時代影迷提起的高產女星,是中國影壇上一顆自始至終散發著耀眼光芒的明星。

    代表作:《楊貴妃》、《故都春夢》。

     

 樂蒂:紅顏薄命女

原名奚重儀,

    樂蒂於1952年考入「長城電影製片公司」。1958她轉投邵氏公司,憑《妙手回春》中「黛玉葬花」的戲,贏得「古典美人」的稱號。1960年,樂蒂主演的《倩女幽魂》獲選參加法國戛納電影節,她亦被譽為「最美麗的中國女明星」。1963年,樂蒂憑李翰祥導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祝英台一角獲得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此片被視為黃梅調電影的經典作品。1964年,樂蒂轉投電懋。1968年,樂蒂宣布再不拍武俠片,但就在當年的12月27日,據說因服用過量安眠藥而身亡,年僅31歲就匆匆告別人世。

    代表作:《倩女幽魂》、《梁山伯與祝英台》。

  尤敏:第一代玉女偶像

    原名畢玉儀,原籍廣東花縣,在香港出生,為粵劇名伶白玉堂之女,九歲時就在父親的戲班粉墨登場。

    1951年尤敏被選入邵氏,她參加拍攝的第二部影片,是與趙雷合演的《蕉窗夜雨》(即《人鬼戀》),在這部影片中,她飾演貌美命舛的女鬼,從此尤敏的才藝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尤敏因為在《星星月亮太陽》中飾演阿蘭這一角色成為第一屆金馬獎影后。尤敏也是第一位成功進軍國際市場的香港演員,她主演的《香港之夜》風靡日本。

    因為尤敏外貌清純可人,自演出《玉女私情》之後,「玉女」的稱號就不脛而走,成為香港國語影壇頭號玉女偶像。1964年,尤敏與香港知名人士高福球先生結婚後,退出了影壇。1996年12月29日因心臟病發作逝世,享年六十歲。

    代表作:《星星月亮太陽》。

  林黛:香港的「夢露」

  原名程月如,

 

    林黛是香港電影圈裡的大美人,經常出演悲劇角色,正好反映出她紅顏早逝的悲劇色彩。在進入邵氏前她已經相當紅了,邵氏為她下了很大資本拍攝《江山美人》和《貂蟬》等片,並讓她出演《千嬌百媚》、《不了情》等時裝片。

    但是在林黛的私人生活中愛情同死亡同樣糾纏著她,有段時間曾是嚴俊的女朋友,但嚴俊娶了她在銀幕上的對手李麗華。1961年林黛與一名軍閥之子結婚,婚後育有一子。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過量安眠藥兼吸入煤氣自殺,年僅三十歲。

    代表作:《江山美人》、《貂蟬》、《不了情》、《千嬌百媚》、《藍與黑》。

  凌波:反串魅力

    拍閩南片出身的小娟,步入邵氏,初名沈雁,後又更名為「凌波」,頓有輕靈逍遙之感。提到邵氏的黃梅調電影,不能不提凌波,因為她也是令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因為她的反串魅力

    凌波因在《紅樓夢》中幕後代唱賈寶玉,受李翰祥賞識主演《梁山伯與祝英台》,令她一片成名。凌波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

    當時已大紅大紫的凌波在演《花木蘭》時在片場第一次看到金漢,兩人一見傾心,但邵逸夫十分反對這門婚事,他認為旗下女明星結婚票房會滑落,但是凌波同金漢還是不管老闆的反對堅決選擇結婚。70年代凌波淡出影壇,198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代表作:《梁山伯與祝英台》、《花木蘭》、《烽火萬里情》。

  葛蘭:曼波女郎

  原名張玉芳,

 

    葛蘭能歌善舞,無人能出其右。上世紀50年代,香港流行英文歌,國語歌壇遂紛紛將這些歌曲填上中文歌詞灌錄唱片。中英文同樣流利的葛蘭是這類「中詞西曲」的最佳表演者之一。

    除了「歌與演」之外,葛蘭的「舞」也是一絕,她在《曼波女郎》中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獲得「曼波女郎」的稱號,同時也在「百代公司」的全力栽培下成為50年代最受歡迎的唱片歌星之一,被稱為國語片中的「千面女郎」。

    代表作:《曼波女郎》、《野玫瑰之戀》。

  何莉莉:獨屬邵氏

    自1965年涉足娛樂圈到1975年息影為止,何莉莉把十年的青春奉獻給邵氏,她從出道至息影,從未拍過一部不是邵氏出品的電影,可以說她的明星身份是邵氏給的,她又把它完整地還給邵氏。邵逸夫一心想效仿好萊塢的明星制,何莉莉便是一個完美的培植明星的樣本。

    何莉莉是邵氏直接針對香港年輕觀眾的口味設計的,為吸引更年輕的一批觀眾,於是何莉莉經常穿上最時髦的時裝出演一系列現代角色。值得一提的是《鐵觀音》的出現,完全是007的翻版。

    何莉莉最令人驚異的舉措就是出演楚原的古裝片《愛奴》,「女同性戀」題材的影片在香港電影中還是首次嘗試,何莉莉把從對立到愛人又到對立的複雜變化表現得異常出色。

    代表作:《鐵觀音》、《愛奴》。

  電影筆記 她們美得很「香港」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上海人很起勁地討論過一陣子關於「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的問題。醉翁之意不在酒,給自己找信心,既可以從自己身上找,當然也可以從別人身上找。這種自娛自樂的問題香港人是聽不到也無所謂的,可是有一些和香港有牽掛的人就非要站出來給香港討說法,稱香港每年的音樂會多少多少場、畫展多少多少場云云,反正一句話,香港不是文化沙漠,很文化。

    其實這場討論有點一廂情願,正方反方都走錯了路。因為作為現代都市的香港,迷人之處本來就不是所謂「高雅」文化,而在於市井文化,就彷彿速溶咖啡。從咖啡機咖啡豆到速溶咖啡,境界高處,就在於化境,在於換湯不換藥的本事。五六十年代香港銀幕上的幾位大小姐就有這本事。比如夏夢,比如樂蒂,比如尤敏,再比如葛蘭。當年《紐約時報》對早期香港電影發過這樣一句評論:「盡皆過火,儘是癲狂」。可當你面對上面四位美女的時候,只會由衷讚歎一句:大家閨秀。而且真正美得很「香港」。端莊賢淑之外又很洋氣的那種。可見「香港製造」的能力之強。

    不問出處,那是英雄剛剛出道時的口號。當年的四位大家閨秀也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有為青年,認真學習的好孩子。夏夢當年走進電影圈子是偶然一次去長城電影公司看同學拍戲開始的,要知道,她當時可是寫完了作業做完了功課出來玩的,標準乖乖女。樂蒂是由外祖父母帶大,而外祖父是上海灘有名的「江北大亨」,天蟾大舞台的老闆,關於她的故事,倒沒有什麼幫派紛爭,多的是她從小對著鏡子練京劇的記憶。尤敏的爸是粵劇名伶,可她從小卻少言寡語,而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上得了個第一名,可見深藏不露的閨秀功夫。至於葛蘭,家學淵源也不錯,爸爸是教授,她從小還是學聲樂的,底子好,人也向上。泰山影業公司招新,她是第一個報名,最後也是考了第一名。

    就像樂蒂表示過的那樣不能因為自己的賣相而限定了自己的戲路,然後毫無疑問的是,這四位都以玉女的形象出道並且以玉女的形象而為人紀念。惟一的不同是,這四位從出道到成名,東家都換了不少。長城、電懋、邵氏、泰山、國泰,甚至是像夏夢或是樂蒂自己參資組建的製片公司,可以說涵蓋了香港電影發展史上的最主要的那些名字。說她們四位是大家閨秀,容顏嬌好和涵養都好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另外一層更加重要的意義在於她們都懂得經營自己,至少也是在為此而努力。

    長城大公主夏夢「不為人剪綵、不應邀吃請、不拍內容不健康的戲」:「香港玉女」尤敏當年在日本也極受追捧,當然這離不開一部《香港之夜》,可靠著自己拍片的收入供著兩個弟弟在美國念書,光這一點,也就夠有現實的號召力了;葛蘭更不在話下,演戲之外,倒是花了大力氣學語言做音樂,所以才有了「曼波女郎」的稱呼,經營到好處,還上了美國主流的晚間節目,真正地走出亞洲;四人中最悲情的樂蒂,無論成名與否,始終是一個「情」字繞心頭,50年代接受採訪評論一部劇本的時候就說過:「這個社會太缺乏"愛",太缺乏善良,這樣的劇本一定能有良好的影響!」,而當自己的婚姻破裂之後,雖然也投資開公司想換個經營的方向,原本心思就不在此,最後還是吃了安眠藥。

    所以無論是古裝戲還是摩登戲,四位光鮮的明星始終脫不去的是自古以來大家閨秀「該有」的那份傳統。夏夢有金庸追,尤敏有日本影帝演對手戲,葛蘭摩登前衛的曼波舞以及樂蒂經久不衰的熱度,所有這些都夠如今等米下鍋的編劇們熱辣發掘個夠了。可就是這樣的一批傳奇人物,這樣一批把古典美和她們打造出來的摩登香港形象結合起來的耀眼明星,一個個最後還是回歸到閨秀們的傳統中去了。夏夢1954年結婚,1976年息影,留下金庸一段永遠的懷念和紀念文章。尤敏1964年結婚退出影壇。葛蘭婚後不多久也於1964年息影。1962年,樂蒂結婚,1967年稱丈夫移情而分居,1968年自殺。她們忙忙碌碌地一番經營,最後也算各有所終了。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 <<廣告狂人>> 第一季第三集一開始的chinaman 中國人入鏡的笑點?
1967五十周年系列 VIII:Are You Experienced
1967五十周年系列 VI:The Grateful Dead
1967五十周年系列 VII:The Doors

TAG:6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