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採用歷史
十二生肖與每個中國人有關。在民間,有眾多的傳說解說生肖中的一個個謎。譬如為什麼沒有貓,老鼠為何為大?有一則民間傳說講:一天,玉皇大帝要給十二種動物排次第,派貓去通知其它十一種動物,中間沒有老鼠。老鼠偷聽到了貓對牛的傳話,便先下手為強,偷偷地第一個到天宮報到。醉眼朦朧的玉皇大帝見老鼠應卯,也不辨真偽,糊裡糊塗當下排在第一位,第一個被通知的牛反而成了老二。貓給其它動物一個個傳話完畢趕到天庭,十二個座位已排完,沒有了它的位子,故十二生肖老鼠成了老大,反倒沒了貓。從此,貓與老鼠結下了大仇。這是民間的解釋,一些學者則另闢蹊徑,以期作出圓滿的結論。宋·洪巽所著《谷漫錄》認為,動物的形態決定了它們的次序。古人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子、寅、辰、午、申、戌俱陽(陽性地支),故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鼠、虎、龍、猴、狗皆五指,而馬也單蹄也;丑、卯、巳、末、酉、亥俱陰(陰性地支)故取相屬之偶數為名,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也就是說,生肖是根據這些動物趾的奇偶數排列入選的。老鼠前足四趾,後足五趾,體態奇、偶皆俱,頗為特殊,故在第一位,依次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龍(五趾)、蛇(無趾舌偶)、馬(單蹄)、羊(四趾)、猴(五趾)、雞(四趾)、狗(五趾)、豬(四趾)。明·朗瑛則依據動物出沒的活動時間作推論,他在《七修類稿》中認為:晝夜中,子時,老鼠最活躍,「子」同鼠搭配;丑時,牛吃足了草,準備清晨出來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寅時,老虎最兇猛,所以「寅」同虎相配;清晨五時後,月華還在照耀大地,故「卯」時與月宮玉兔相連;辰時,恰是群龍行雨之時,「辰」就屬龍了;巳時,蛇不在路上遊動,不會傷人,如此,「巳」時屬蛇;午時,陰氣即將產生,由於馬是「陰」類動物,「午」時就歸馬;未時,羊吃此時的草,不會影響草的生長,故「未」時歸羊;申時,猴子喜歡啼叫,故讓猴與「申」搭配;「酉」時雞開始歸窩,所以就屬雞;戌時,狗開始看守門戶,於是「戌」就與狗相聯繫;亥時,萬籟俱寂,豬睡得最熟,就把「亥」送給了豬。這些論析,似有一定道理,但又沒有說清為什麼時辰要用動物來相配?此外,論述中滲透的陰陽五行之說,又使十二生肖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十二生肖紀年的習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把它放回先民生產、生活實踐中再度曝光,就可顯出它的真容。中國民俗是我們祖先在中華大地上順乎自然、征服自然、發展自己的社會活動中自發形成的,它的產生,是與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的物質生產水平、生活內容、生活方式、社會心理及自然環境、政治氣候相適應的。十二生肖,這是我們先民在中華大地上與天地、禽獸爭奪生存權利的產物,它是先民借用自己熟識的動物稱謂,來命名、計時,標記出生年日的綜合性民俗事項。其間的習俗觀念不是單一的,主要有生肖習俗和十二計數習俗合成。我們先看生肖。 以動物命名人的屬相和紀年,是在我們先民與這些動物有了密切關係,關聯到我們先民生命存在的首要前提下逐步形成的。人類的文化意識就是在這個歷史前提的基點上發生的。為了攝取生存的生活資料,我們的先民便向生存的空間索取,狩獵禽畜,成了主要的活動。在身無利器、變幻莫測的氣候和兇猛強健的禽獸面前,先民被迫開啟心智,思慮如何能常有禽獸飽食肚腹,最終有了發現:「太古之民,多取天然物為食。禽獸亦天然物之一種也。狩獵時代,於焉仰足,然狩獵不可必得,得之亦不勝勞苦。且今日得之,今日食之,明日苟不從事狩獵,則不得食也。於是積多少經驗,始知牛羊犬馬雞豕等類,易為我所生得者之易於馴服,遂定為家畜之種,常畜之於家。遇狩獵不足之時,取而用之。然後禽獸始為我所常有,種類孽息,不待狩獵而堪足。」(張采亮《中國風俗史》)即使這樣,還是不保險,這些牲畜的存在,對我們祖先來說,實在是生命攸關的大事,因而產生了矛盾的心理行為,既要吃它們,又對它們頂禮膜拜,祈祀它們能茁壯成長,為人類提供源源不絕的食物、用品。最早的動物信仰禁忌,圖騰崇拜就誕生了。毫無疑問,涉及到的動物當然是那些與人們生活關係最緊密的,如牛馬犬羊雞狗之類。在初民中,它們的價值幾乎和人的生命一樣重要,這在後期流傳的俗信中可以窺見一斑。據《荊楚歲時記》載,那時民間還將一年之間最新、最美好的日子讓位於一些熟悉的動物:大年初一雞生日;初二狗生日;初三豬生日;初四羊生日;初五牛生日;初六馬生日。人對自己卻很謙讓,放在初七,為人生日。現實中的普通動物被尊之為人之上的生靈。樸素的民俗觀念,透現出一個哲理,人類生存的歷史前提,是那些供人生存的物質生活本身。它是由遠古年代,我們的祖先生存實踐中同感意識積澱而成的,動物的特性以及它與人的關係決定了人們對它信仰崇拜的程度和入選生肖與否的標準。 中國遠古沒有貓,現在的貓是後來從國外引進的。我們生活中吃老鼠的貓,最早的故鄉在非洲蘇丹,後傳入埃及,很晚才傳到國外,中國當然也在其內。德齡女士在回憶清宮廷生活瑣事時談到,有一次荷蘭大使夫人及女兒應邀入宮聊天,慈禧見了她們,便按中國長者初見小輩詢問生肖屬相的俗套寒暄,問大使女兒屬什麼。大使女兒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因為荷蘭民族沒有生肖習俗,可是又不好不回答,她細想自己愛吃魚,貓也愛吃魚,就胡謅道自己屬貓。慈禧是典型的守舊派,根本不了解國外的情況,此問本來就缺乏常識,聽說她屬貓,更覺詫異:到底是外國人,還有屬貓的?這則笑話反映了慈禧的昏庸、無知,但也從另一個角度透視了貓在中國人心中的實際地位。生肖的動物,都是與我們遠古祖先的生活生存有密切關聯的,受到我們祖先敬仰關注。牛馬羊雞狗豬兔自不必再說,龍蛇虎本身就是民族融合中佔主流的圖騰信仰。龍雖是虛擬的,但它的神秘的權威性在六七千年前就與我們民族的生存息息相關了。猴類是動物中唯一與人相似的動物,對其示禮,也勢在必然。至於鼠,它的德行雖然口碑不佳,但要知道,在遠古,面對行動敏捷,雙眼骨碌碌會轉的生性聰穎的鼠類,人們束手無策。那些在物質生產實踐中受到人們青睞、關注的動物,由於與人的密切關係,得到了人們的禮遇。在理性思維尚未發達,觀事察物處處以野性思維為視線的先民心目中,物我是一體的,人們常把他喜歡、信仰的動物作為自己的稱謂,以寄託自己心中美好的期望,世界各民族的歷史發展中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記敘了原始的印地安人,以狼、鷹等多種動物為氏族、部落名的大量實例。我們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在遠古也曾如此。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名稱,在我們古往今來的姓氏中大多可找到,便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如漢朝有姓狗的,叫狗米央;還有姓豚的,叫豚少公。後秦姚萇的皇后姓蛇。元朝的一個河內知縣姓虎,叫虎秉;明朝還有姓雞,叫雞時的;姓羊,叫羊可立的。至於龍、馬、牛為姓的則更多了。可見在出生年歲的生肖習俗形成以前,人們已有了將某些關係密切的動物為姓、為歸屬的習慣,這為生肖習俗的正式形成,作了重要的鋪墊。生肖真正的形成,是在上述人們親近某類動物,並習慣借它們稱謂命名的基礎上,與人們在生產實踐中萌發的另一個計時習俗,十二為一循環輪迴的曆法計數習尚互相交融、重新組合的結果。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中華民族的先民逐漸參照天文氣象的周期性變化,創造了計歲月日時的曆法。在我們原來的農曆,即陰陽曆(曾長期被誤為夏曆)以前,相傳在帝舜時代我們先民成熟的曆法是太陽曆,或稱華夏族紀年法,它與我們十二月為一年,十天為一旬的農曆是不一樣的。一年分為十個月。而基礎時間分類又以十二等分為準,即一天十二時辰,十二天一旬,三十六天為一月,七十二天為一季,三百六十天為一年。一年內分五個季,一季內有二個月,一月內分三旬,還剩下五天,為年之餘,剛好作過年的日子用。例如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閩彼南畝,田至喜。」縱觀全詩,《七月》敘述了從一月至十月的年中行事,中間沒有出現過十一月和十二月。這說明了什麼?這不是詩人創作中的疏忽。而是在詩歌發生的時代,根本還沒有十一月、十二月的曆法時間概念。中國遠古民間曾長期流行十月太陽曆。這在我們彝族地區和部分漢民族地區語言遺存中仍可見到痕迹。現今尚流行的民間俗語說「一年三百六十日」正與此暗合。林黛玉以落花嘆喻自己悲哀的命運時,也唱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我國民間長期將一年俗呼為360天,不是一年天數的簡稱,而是隱含著一個古老的年節文化密碼。按太陽的周期一年為365天余。還有5天,這就是用作度歲過年的。我國傳統的春節(元旦)年假一般也是為5天左右。故一之日,二之日等,應為歲首的第一天,第二天,相當於後來的年初一,年初二之類。至於四之日,那是為祈農事順利的祭祀日,田也不是什麼農官,而是中國農夫心目中至今仍崇信的管農事莊稼生長收成的田神,即田公田婆。其實《詩經》中說得很明白,大年初一,初二,北風凜冽,饑寒交加,「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怎麼度過這年關!金克木先生說:「不注意無"文的文化",不重視歷時最久範圍最大的民俗心態,中國有"文"的文化是說不清也說不全的。」(金克木《無文探隱》)中國遠古的曆法正是這樣,光靠有文的文獻文化看來是說不清的。 所以,中國遠古一度流行十月太陽曆是不容置疑的,它是參照地球與太陽的運轉規律而制定的曆法。據有關專家考證,這種曆法頗為科學先進,相距現在約萬年時間。在那個時期,根本談不上印刷業,真正的傳播記憶這些曆法,主要靠口耳相傳。初民便把親密的夥伴——牲畜動物選出十二種與之相配。劉堯漢先生在《中國文明源頭新探》專著中,收集到的尚殘存在彝族民眾中「十二獸」紀日法,俗稱「黑甲子」,透露了我們遠古先祖這一曆法運用的信息。在文化極度低下,心智尚未開發的民族中,計數是一件比打死一頭猛獸還困難的事。剛從野蠻的動物界掙扎出來的初民,誠如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論》中運用原始部落人的實際材料所論述的那樣,計數的能力與鴿子不相上下,數到一、二就不行了。中國的二進位太極八卦及陰陽說的數理基礎,就留有初民計數到二為止的痕迹。不知過了多少年,人們才從二進到五,中國的五行說留有它的印記,這也是十月太陽曆,一年為五季的基礎。至於進到九,為數極,最後超越九,突破十,那又不知經過了多少年的努力。但是,即使到了這個階段,計數的能力,尚不能普及化,只能保持在少數統治集團人物,如長、巫、史官等人中,對普通的民眾來說,仍是極困難的事。他們的抽象思維還不發達,其抽象能力只能包含在已有的形象思維中,只能以一種概念嵌於形象中的野性思維來把握這種曆法,以獸名時、定日、計年的方法產生了。這種「十二獸」紀時法,形象生動具體,便於記憶,又不失其計數的實質,很快就風行成俗。它不僅在彝族殘存的遺風中留有「活化石」,在漢族考古中也得到印證。湖北省博物館、孝感地區和雲夢縣文化部門考古人員曾從雲夢秦墓中發掘出一批竹簡,其中有一部分稱為《日書》,其甲種背面《盜者》一節記載道:「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龍也。已,蟲也。午,鹿也。未,馬也。申,環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豚也。」可見,這種野性思維的計時法很早就有了。古人在將它們理性規範化時,還不得不從俗規,把它與民間已有的習俗計時對照起來,並行使用。《盜者》的記載,還透露出這樣的信息,與十二位數相合的動物與現在流行的不完全一致。有的屬古音通假,如「酉,水也」水,古讀雉,即野雞;「申,環也」,環,古讀?&,即猿,與猴說一致;「巳,蟲也」,蟲,許慎《說文解字·虫部》蟲下雲,「蟲,一名蝮」,即毒蛇也。但個別如「鹿」,現行的十二屬相中是沒有的。這說明生肖習俗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至漢代時才穩定下來。綜上所述,我們的先民在生產實踐中用他們所關注的熟悉的動物名謂,概述抽象的曆法計時,在具體的形象中包嵌了計數曆法的哲理,形成了十二獸名紀時法,由此再衍化引申出十二生肖出生計年法的民俗。 中國十二生肖習俗形成的過程,進一步告訴我們,任何習俗總是在現實既定的客觀條件下才能產生。生肖的習俗而言,其它文明古國,印度、希臘、埃及、墨西哥等國家民族中也有發現。對此,有印度起源說、中亞傳播說、希臘起源說等等,但從時間上看,中國古俗中很早就存在了。另外,從內容看,實有的動物尤其是虛擬的龍,都是本國的土特產。印度產獅,有獅屬相,中國無獅,也無此生肖。埃及曾崇貓,貓被列入了屬相,中國就沒有。有好多跡象表明,生肖習俗是中國生產並外銷出口的。西方有不少學者認為源出中國。墨西哥的基奇霍夫教授曾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說:「美洲當地居民在歐洲人入侵以前使用的所謂阿茲特克曆法是中國人發明的,它的分類和用牲畜作表證,它的周期性的循環及其他一些突出的特點,當初都是從中國來的。」 在中華大地這一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生產活動中,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了充滿了中國味的生肖年習俗,還形成龍鳳崇拜、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別具一格,譽滿全球的特殊習俗,這些習俗至今仍在我們生活中熠熠閃光。它們不僅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為世界帶來一片異彩。它們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保存文化多樣化的一顆顆璀璨明珠,也是我們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識。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和善待。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了充滿了中國味的生肖年習俗,還形成龍鳳崇拜、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別具一格、譽滿全球的特殊習俗,這些習俗至今仍在我們生活中熠熠閃光。它們不僅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為世界帶來一片異彩。它們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保存文化多樣化的一顆顆璀璨明珠,也是我們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識。
十二生肖的來歷周易講太極生兩儀。太極可代表整個宇宙,而兩儀即是陰陽,代表宇宙中正和負兩種不同的能量。陰陽相互對立而又統一,此消彼長,相互轉換,才會演變出如此五彩斑斕的世界。在古代一直用甲子歷來記算時間,其中的天乾和地支,常常被算卦的用來推算人生吉凶的工具。十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現在的人們常用到的十二生肖就是由12支支演變過來的。每個地支對應一個生肖,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個干支都有自己獨特的屬性氣場,古人用這個建立起了一個較完整的預測體系。 而為什麼要偏偏選用這十二種動物來對應十二地支呢?民間有一種傳說是這12種動物競賽出來的,這個肯定不靠譜。而另一種說法據說則是,天地生成於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縫隙,才使氣體跑出來,物質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開天體之神通,子時就屬鼠了。老鼠打開了天地之縫,牛便出來耕耘在地,於是丑時就屬牛了。傳說人生於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時人最怕老虎,寅時便屬虎了。卯時已經進入清晨,但太陽還沒有出來,照亮大地的還是月亮,而月宮中唯一的動物是「玉兔」,於是卯時便屬兔。傳說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此時自然屬龍了。蛇善於利用草掩藏其行蹤,據說巳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遊動,不能傷人,所以巳時屬蛇。午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屬陰類動物,故午時屬馬。傳說羊吃了未時的草,並不影響草的再生,未時就屬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於伸屈攀登,故申時屬猴。本時雞開始歸窩,此時當屬雞。戌時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護院,這時就屬狗。亥時已入夜,萬物寂靜,天地混沌,而豬和天地混沌一樣,除「吃」以外一無所知,亥時自然就屬豬了。 而實際上這是由於這十二種動物的生理習性和氣場能量具有其特殊代表性,和十二地支中相對應的每個地支能量氣場屬性相對比較吻合。由於陰陽屬性的不同,動物根據陰陽可以分為奇蹄和偶蹄兩種。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十二種動物的蹄或足的特徵,就會發現其有很大的規律在裡面。牛、兔、羊、雞、豬的爪或蹄為偶數,與陰地支相對應,蛇為極陰,沒有足;虎、龍、馬、猴、狗的爪或蹄為奇數,與陽地支相對應,老鼠對應於陰陽交替的子時,所以其前爪為單數,後爪為雙數,以示陰陽交替。古人決不是隨便把十二種動物組合起來應用於預測學的。無論是用這十二種動物做為代碼來預測也好,化解也好,古人是把這十二種動物做為了五行能量比較有代表性的載體來看的,因此也常常用來做五行風水調理化解。趨吉避凶。 十二種動物之間也存在著生克現象。比如說地支中亥水衝剋巳火,實際上豬不但吃蛇,而且豬被蛇咬了以後,只是皮膚髮腫,不會危及生命。子水衝剋午火,實際上鼠糞對於馬來說是有毒的,馬一旦吃了鼠糞就會腹脹而死。這些雖然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揭示出十二地支之間的生克關係是存在著的。用於化解時,十二地支所對應的含義利用十二地支之間的生克沖合關係,看其對生辰八字中用神的作用如何,從而藉助動物、植物、器物等的能量,做為化解物,以達到化解不利因素、改變人生不好的一面的目的。由於每天時辰的不同,所秉承的陰陽氣場屬性也有所不同,所以化解物放置的時間和製作時間也十分重要。有些化解物必須在特定的時間製作出來才會產生明顯的效果,不過假如沒有充足的時間去製作化解物的話,只能抽時間製作,然後再選適當的時間,放置在適當的地方。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之。十二生肖首先出現於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午後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卧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與鼠、丑與牛、寅與虎、卯與兔、辰與龍、巳與蛇、午與馬、未與羊、申與猴、酉與雞、戌與狗、亥與豬。後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於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對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時辰,還有一類似的說法。據說天地生成於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縫隙,才使氣體跑出來,物質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開天體之神通,子時就十二生肖馬屬鼠了。老鼠打開了天地之縫,牛便出來耕耘在地,於是丑時就屬牛了。傳說人生於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時人最怕老虎,寅時便屬虎了。卯時已經進入清晨,但太陽還沒有出來,照亮大地的還是月亮,而月宮中唯一的動物是「玉兔」,於是卯時便屬兔。傳說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此時自然屬龍了。蛇善於利用草掩藏其行蹤,據說巳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遊動,不能傷人,所以巳時屬蛇。午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屬陰類動物,故午時屬馬。傳說羊吃了未時的草,並不影響草的再生,未時就屬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於伸屈攀登,故申時屬猴。酉時雞開始歸窩,此時當屬雞。戌時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護院,這時就屬狗。亥時已入夜,萬物寂靜,天地混沌,而豬和天地混沌一樣,除「吃」以外一無所知,亥時自然就屬豬了。《法苑珠林》引《大集經》言十二生肖由來曰:「閻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並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義,則《暘谷漫錄》言之頗詳。據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陽,故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的鼠、虎、龍、猴、狗皆五指,而馬單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屬陰,故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的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據此,十二種動物按足趾奇偶排列為:牛四趾,為偶;虎五趾,為奇;兔四趾,為偶;龍五趾,為奇;蛇無趾卻兩舌,為偶;馬一趾(單蹄),為奇;羊四趾,為偶;猴五趾,為奇;雞四趾,為偶;狗五趾,為奇;豬四趾,為偶;十二種動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為四趾,為偶;後足五趾,為奇。
推薦閱讀:
※國寶特工內容講述的是什麼?
※雜談人民的名義之高育良
※549.讀歷史~張良選封留侯
※中國各朝代滅亡原因簡析完整版
※歷史不再徘徊,部分摘錄(3)
TAG:歷史 |